尼泊爾山區窮苦人家中午吃野菜玉米糊,生活雖艱苦,但他們很快樂

2020-12-18 戶外美食集中營

我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世界級貧困山區,經濟最不發達的地區。最近尼泊爾疫情嚴重,出去的時間比較少,在當地村長家呆的日子比較多些,好多朋友說我天天在村長家吃肉捨不得走,正好今天天氣好,去隔壁村轉轉,帶大家看看尼泊爾普通村民的生活狀況,在路上碰到一對姐弟在田埂上摘蕁麻葉,初冬的蕁麻葉,看著是有點老了,沒什麼新芽了,沒辦法,多半是家中沒菜了。再老也得吃了,總比沒菜吃強啊。跟他們商量了一下,提出拍攝需求,叫他們不要過分緊張。一起來看看這對貧窮的姐弟做中飯吧。

在田邊用竹夾摘蕁麻葉,我們中國也叫活麻,不能用手碰的,奇癢無比。有刺。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這種植物非常多,幾乎到處都有,牛羊都不吃的。這是當地村民的房子。全是石頭屋。簡單的兩層結構。

摘回來的蕁麻葉不用洗的,直接燒水,加幾瓣蒜放鍋裡煮。

待水燒開後,再放下蕁麻葉。這種菜,他們沒有洗的習慣。

用木棒子在鍋中使勁搗,姐姐搗,弟弟燒火,家中大人去山上幹活去了。

加些精細面的玉米粉,使蕁麻糊更黏稠些,他們就喜歡這種粘乎乎的東西。拌著玉米面糊吃。

菜炒好後,開始煮玉米糊了,山區貧困家庭大米是捨不得吃的,大米比玉米面要貴很多。常年都是吃玉米糊。一個攪拌,一個加麵粉,配合不錯。

用刀把抖幾個青椒,等下抖飯吃。

開始吃飯了。玉米糊配蕁麻葉糊。這兩個食物是尼泊爾貧困山區普通家庭常見的了。吃肉對他們來說真的太難了。

每人一盤,盆子好大。用手抓飯吃。小妹妹還問我吃不吃,我實在不忍心吃啊。

兩姐弟,邊吃邊笑。共用一個水杯。

吃幾口,再喝點水,這是他們用餐的習慣,吃飯的時候,不是水就是酒,或是湯,總之必有其中之一。

別看她們人小,吃起飯來食量還是蠻大的,小妹妹開始加飯了。旁邊她們鄰居正在看著我拍攝呢。

有說有笑,吃得好開心,比我吃肉還開心。哈哈。這就是她們的童年。自己摘菜,自己做飯吃。

在村長家天天吃肉,大家還以為尼泊爾也不怎麼窮嘛,至少天天有肉吃。村長在當地真的是個特例,家中雖然不怎麼樣,但錢還是有的。除去他那個土豪弟弟,至少他自己的生意也是賺錢的。像這些天天吃野菜,玉米糊的村民還有很多。飯後,我給了他們500盧比,大約30元,算是配合我拍攝的報酬吧。叫她們一定要交給自己的爸媽,她倆非常高興,沒想到拍她們還有錢。居然還問我什麼時候再來拍她們,小孩子說話搞笑的要死。

看完尼泊爾山區貧困家庭的中午飯,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尼泊爾山區窮人的生活,只炒一個青菜,大人吃玉米糊小孩吃大米飯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尼泊爾山區一樣得到體現,這裡是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區,今天來到一家普通村民家中,可以說是窮的只剩下牆壁了,中午做飯,男主人把剩下的奶油用光了,炒了一個青菜,由於大米飯不夠吃,兩位大人吃玉米糊,把大米飯給孩子,真的無比感動。
  • 尼泊爾山區窮人請我吃中飯,卡裡拉炒肉乾,米飯不夠吃煮點玉米糊
    上次幫尼泊爾山區貧困家庭送了一頭黑豬,解決了他們全年的吃肉問題,全家人對我非常感激,很多朋友也非常關注這一戶家庭,受網友委託帶點小心意,今天再次來到這裡。中午在他家吃飯,把前幾天晾曬的肉乾取下中午吃。用當地的一種果實煮肉,具體是什麼東西,我叫不出名字,按音來譯叫卡裡拉,如果有朋友認識的,可以告訴我一下,吃起來有點甜豆的感覺。米飯不多,為了招待我,又煮了些玉米糊,他們先吃玉米糊,再吃少量米飯,以保證我有足夠多的米飯。儘管衛生狀況令人擔憂,但想著都是大山裡的純天然食物,也就不那麼糾結了。一起來看看吧。
  • 尼泊爾山區窮人的生活,冬天就要來了,還住簡易帳篷,吃野菜
    今天抽空去看望尼泊爾老朋友,年初有報導,一對中年夫妻帶著兩個女兒幫地主放牧。很多朋友問我這段時間為什麼一直呆在村長家裡,那是因為尼泊爾疫情嚴重,政府號召大家不要隨意走動。在尼泊爾地主擁有很多田地,牧羊,尼泊爾沒有經過土地改革,窮人想要多種地多掙口糧,就需要多開荒,或是幫地主打工。
  • 尼泊爾窮人的生活,炒菜用奶油,鹽巴像石頭,小孩放學回來背牛糞
    這裡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一個你從未見過如此貧窮的山區,我來這裡一年多時間了,看見當地窮人的生活,從開始的不可思議到現在的習以為常,時間久了,見多了,村莊窮人太多了,幾乎就沒有富人。今天來到一戶人家,家中父親和兩兄妹三人,女主人聽說去外面當背包客了。小孩上學回來,還要幫家裡幹活,背牛糞。
  • 尼泊爾山區小姑娘大冬天摘野菜,回家還要煮飯炒菜,看著讓人心疼
    這裡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一個幸福指數最強的國家,在這海拔2000-3000米的喜馬拉雅山區,住著許多土著居民,他們的生活可以說是艱難,讓人難以置信,我所到之處,見到的基本上是窮人,他們的生活條件,吃住看了讓人心酸,今天下午又碰到之前放牧的小姑娘,提著竹筐子在野外摘蕁麻葉,我原本以為,蕁麻葉只能吃三個季度
  • 尼泊爾窮人家來客人了,主人臨時篩玉米粉,雞肉燉蘑菇配玉米糊
    大家放心,尼泊爾很好客,主人吃什麼,客人吃什麼,也不會刻意做作,大家都是窮人,沒有誰看不起誰,心態很好,非常隨意,今天帶大家去窮人家看看主人是如何招待客人的。由於家中沒有大米,只能煮玉米糊招待客人,殺點雞燉點野蘑菇招待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主人臨時篩玉米粉,家中糧食不夠,大家都來幫忙篩選。這種互幫互助的行為,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 尼泊爾山區牧羊人,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招待中國小夥,豆子湯土豆
    中午還搞了兩個菜,一個土豆,一個豆子湯,不容易啊,在尼泊爾窮人家,兩個菜吃飯那是奢侈。一般他們都是煮一個菜吃飯。一起來看看吧。風景挺美,高山草原,稀樹,一個簡易的帳篷,搭個這樣的棚子,至少要住幾個月的。中午吃土豆,這土豆看起來不是那麼新鮮了,甚至紅芽都冒出來了。
  •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黑豬肉酒席,整個酒席只吃一個菜咖喱豬肉
    尼泊爾山區辦酒席非常簡陋,殺一頭羊或一頭豬就可以了,酒席上只吃一個菜。這裡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一個原始般的村莊,一切都是那麼的落後,貧窮,原始,甚至砍伐原始森林的樹木當柴燒,當地土著過著最原始的生活,糧食不夠吃,吃野菜,一個如此貧窮的地區,辦起來酒席來那是特別的熱鬧,貧窮阻擋不了他們對好生活的嚮往,今天又一次參加了當地人的酒席,主人殺一頭黑豬招待大夥,對於一年都難得吃上幾次肉的村民來說,那是相當的高興啊。豬挺大的,分到的肉挺多,大夥吃的高興。
  • 尼泊爾山區貧困母子住在山崖下,吃水煮南瓜,用自家糧食酒招待我
    這裡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世界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當地住著原始的土著居民,世代以農為生,種玉米,放牧,採摘野菜,等待政府救助。日子過的再窮,他們也不願意離開這片土地。今天我來到一戶村民家,家中只有母子兩人,住在山崖下面,正在做中飯。
  • 尼泊爾山區咖喱炒飯,用生米直接炒,中國小夥第一次見這樣炒飯
    我來尼泊爾一年多時間,基本上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度過,也給大家分享了很多尼泊爾當地食物,他們最離不開的是咖喱,跟印度一樣,特別喜歡這個咖喱味,幾乎什麼食物都要放咖喱粉末,對這個顏色也是情有獨鍾,昨天來到山上這戶蓋新房的人家,今天繼續混飯吃,中午炒咖喱大米飯配大塊紅燒豬肉,這夥食我是不願意下山了
  • 尼泊爾山區的「希望樹」: 一個揚大女生12天異國支教故事
    原標題:尼泊爾山區的「希望樹」: 一個揚大女生12天異國支教故事在大一寒假將來臨時,她加入了PRT義工遊學組織,並且打算去尼泊爾山區進行短期支教——這麼瀟灑說走就走的決定,開始時著實讓身邊的人大吃一驚。  好好的城裡不待,偏偏去山區,還是國外支教,對一個女孩子來說似乎不適合,也不安全。家裡人,甚至身邊的朋友都勸肖玉涵放棄這次支教。但肖玉涵不為所動,硬是用自己平時在學校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交了報名費。
  • 尼泊爾山區窮人家來客人,主人煮一鍋大米飯,用牛肉乾煮青菜招待
    這裡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世界上最窮的地區之一,當地土著居民大多數處在溫飽線以下,全年糧食不夠吃,只能摘野菜,吃雜糧代替。儘管生活如此艱難,但待客卻是非常熱情,我來這裡一年多時間,村中轉一圈蹭個飯吃那真的太容易了。當然也不能白吃人家的。我都會拿點錢給他們,幾百盧比不等。
  • 中國小夥給尼泊爾山區三姐弟送牛肉,看到她們的生活狀況,真心酸
    我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昨天砍了十斤牛肉,已送出了五斤,晚上把另外五斤送給山腰的三姐弟,她們爸媽不在家,只有姐姐帶著兩個弟弟看著牧場,當然這些牛羊也是不他們家的,是當地的地主家的。他們幫地主放牧每年能得到一筆錢,這錢也不會太多,差不多夠一家吃飯。
  • 童年的記憶:這種野菜包子,吃過口留餘香,味道那叫一個鮮一個美
    在山區的農村,有著太多營養豐富的野菜了,這也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取之不盡的野生資源,比如山區裡的這種芨芨菜,學名薺菜,也有的地方叫它地菜、地米菜、擴生草等,地域不同,叫法自然也就千差萬別,但有一點,這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野菜,在這一點上,是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的。
  • 農村挖野菜簡單又有趣,吃野菜綠色又健康,天然野菜給你天然生活
    孩童時提,我在鄉下老家住過一段時間,茶餘飯後經常從爺爺奶奶口中提到他們那個的年代,由於家裡貧窮、孩子太多、糧食短缺,去山上、去田裡挖野菜成為了家常便飯,每天放學之後扔下書包,人手提上一個比自己還要高的大麻袋,跟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一堆小夥伴成群結隊徒步兩公裡崎嶇的山路去挖各式各樣的野菜
  • 尼泊爾山區農村請人幫忙幹活,主人用肉乾炒麵招待,算是當地美食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非常貧困的一個偏遠山區,當地生活水平長年處在一個溫飽線以下,美食不多,但都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不打農藥貨肥,只施有機肥。像商品化的東西還是比較少的,餐具基本上是鋁製品,經久耐用。今天給大家說說當地人吃麵條的事,麵條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是再也平常不過的東西了,但在尼泊爾,他們工業化非常落後,麵條的普及程度還是有限的,再加上糧食本來就有限。所以物以稀為貴,吃一餐麵條都是侈奢了,今天來山上兄弟家吃麵條,他請了人幫他挖土,一起來看看吧。挖土填地,男的女的一起上,大家幹活非常賣力,這兩輛獨輪車非常漂亮,簡單好用,輪子也是森木製的。
  • 尼泊爾山區酒席,炒個雞肉當零食吃,正餐吃一個菜咖喱羊肉配米飯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非常貧窮,他們很多風俗習慣都挺有意思,辦酒席沒有端茶倒水,沒有桌子椅子,更沒有零食水果,正餐通常也只有一個菜,咖喱羊肉或豬肉,吃飯採用分餐制,每人一盤子,包括飯和菜,手抓飯。今天來參加一個酒席,有意思的是,主人殺了兩隻雞來炒著當零食吃,每人分一點,用樹葉裝著,或用手接著,看到他們吃的挺開心,挺享受的。一起來看看吧。兩隻土雞個頭比較小,把雞腸子放在火上燒著,挺香的。兩個盤子裡的雞肉砍了,炒著當零食吃。放點咖喱粉末,在野外做飯。方便的很。
  • 國內光棍多,專家提議的「一妻多夫」如何生活?看看尼泊爾就懂了
    我們聽說過「一夫多妻制」,但很少人了解過「一妻多夫制」,如果按照字義來看的話,其實不難理解,不過很多人還是並不知道這樣的生活該如何度過,或許如果要懂得這個制度的話,到尼泊爾當地看一下可能會更加合適。一妻多夫如何生活?
  • 尼泊爾深山中的老人,拿出珍藏已久的老鼠肉乾招待我,閉著眼吃肉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前段時間我無意間發現原始深山中住著一對年老的夫妻,他們捨不得那片地方,養著20多頭羊,有幾間石頭房子,旁邊有條小溪,四周空曠,閒時種點玉米,取柴火也很方便。他們住在這裡幾十年了,靠種點玉米,每年賣幾頭羊度日。
  • 《彩雲身處》主人公原型孫寧生:願做一束燭光,照亮山區孩子們的...
    為了將來能夠適應在山區和偏遠地區的生活,從2000年開始,我就在南師附中教師隊伍裡成立了『登山協會』,每個星期天組織全校老師及家屬爬紫金山,前後堅持了將近10年。這為我以後在雲南貴州的山區生活打下了堅實的身體基礎。」孫寧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