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又遭到反壟斷訴訟,由美國38個州和地區總檢察官組成的團體對其提出起訴,指控該公司尋求擴大其搜索壟斷地位以主導智能音箱、電視和汽車市場。
據悉,這起案件是今年監管機構對谷歌提起的第二起重大反壟斷訴訟。
近段時間,美國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成反壟斷「重點打擊對象」,這釋放出什麼樣的信號?
谷歌涉嫌壟斷,小企業難生存
本次團體訴訟發生在美國當地時間12月17日,多達38個州參與起訴,是美國司法部門對谷歌反壟斷鬥爭的升級。
為何指控?據了解,起訴部門認為谷歌利用排他性協議主導新技術,而這是基於智能音箱製造商Sonos和其他一些公司公開表達的擔憂而提出的。Sonos表示,谷歌採取了不公平的行為來增強其市場力量。
今年年初,美國音箱公司Sonos把谷歌告上法庭,稱谷歌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了Sonos允許多個智能音箱在不同房間無線播放音樂的專利技術。
據悉,智能音箱製造商Sonos,成立於2002年,主要研發和生產家庭無線智能音響系統,作為早期就入局智能音箱市場的Sonos,利用Wi-Fi 打通了音箱和流媒體服務,憑藉這一創新,Sonos打破了由Bose、B&O、哈曼等公司領導的藍牙音箱市場,帶動了Wi-Fi音箱概念。
2013年,谷歌將流媒體音樂服務Sonos音箱,同時,谷歌將Google Play Music整合到Sonos平臺中,從而獲得了Sonos專利的多房間播放專利。
2015年,谷歌開始蓄意侵犯Sonos的專利,在2015年推出了首款多房間無線音頻產品Chromecast Audio,隨後,又將無線多房間音頻系統擴展到十幾個不同的侵權產品。
抄襲專利技術的同時,谷歌還「補貼其專利侵權產品的價格」。據報導,Sonos無線音響通常要花費數百美元,而谷歌智能音箱只需35美元。
參與本次訴訟的檢察長菲爾·韋瑟表示,谷歌的反競爭行為排除了競爭對手,使消費者被剝奪了對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選擇,阻礙了創新;得州檢察長也認為,谷歌利用其市場地位來積累和利用數據,非法扼殺了廣告技術市場中的競爭,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現在,各州要求法院撤消谷歌因反競爭行為而獲得的所有利益,同時還要求適當剝離谷歌資產。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區法官阿米特·梅塔已安排在18日舉行聽證會,討論未來的訴訟程序。
反壟斷的意義,在於鼓勵創新
不管谷歌是否侵權,是否壟斷,不可否認的是,明明Sonos提出了新的創新技術,但由於資源和實力上和谷歌有巨大差距,Sonos反而在市場上落後於巨頭。
這說明,谷歌擁有超大的社會資源,如果政府不幹涉,那新的企業就很難生存,社會創新就會受阻,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加大反壟斷力度,科技行業成為反壟斷重點關注對象。
要說反壟斷,並不是這些年才有,在谷歌案之前,最重要的科技行業壟斷案就是1998年美國政府訴微軟案。
那時候,微軟一家獨大,微軟將其IE瀏覽器等程序強制與Window作業系統「捆綁」,擠垮了做瀏覽器網景公司,微軟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到98%,正因如此,美國政府指控違反了反壟斷法,欲將微軟一分為二。
但是網際網路系統和軟體本身就是融合的,沒法拆。該案最終以微軟和美國政府和解告終,微軟IE和Windows依舊捆綁,但是政府對其做出了一些限制條款。
正因如此,微軟這才有所收斂,谷歌才得以發展,假如當年微軟用瀏覽器限制谷歌網站的訪問,那谷歌也就成不了今天的巨頭了。
現在,美國反壟斷聲音漸起,其實就是希望這些大公司能給中小企業發展的空間,畢竟,創新才能帶來進步,經濟才會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