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聚焦原生家庭矛盾的影視劇越來越多。不管是在近期熱映的懸疑犯罪劇《隱秘的角落》,還是去年爆火的家庭教育劇《小歡喜》亦或是關注校園暴力的電影《少年的你》,都揭露了負面家庭環境會帶給孩子不良影響。
有調查顯示,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裡,孩子心理問題的概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由此可見,在經常爭吵家庭環境裡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自卑的心理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父母爭吵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現象,從嬰幼兒時期就已經悄然發生。。
很多家長以為0-3歲的寶寶還小聽不懂不會有影響。但其實寶寶出生的第一天就有聽覺反應,長時間處於爭吵環境就可能會導致寶寶變得自卑、易怒、敏感。因為他們接觸了父母爭吵時的嘴臉,有的寶寶會悲傷無助變得自卑,有的寶寶則會潛移默化的學習,變得易怒暴躁,還有的寶寶因為害怕就會變得敏感,更容易出現討好型人格。
爭吵帶來的壞處實在太多,但做夫妻哪有不爭吵的,即使三觀再相合的人,也難免會有衝突爭執的時候,那這個時候該怎麼做才能不傷害寶寶呢?這裡教你4招吵架的學問。
一.吵架的時候要避開寶寶
上文有說寶寶是有聽覺反應的,所以避開寶寶吵架是最基本的。那有些家長可能就會說吵架會嚇到寶寶不好,那我冷戰總可以吧。當然也不行!父母冷戰會給寶寶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寶寶讀不懂大人那種複雜的情緒,他們會不知所措,甚至會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爸爸媽媽不和,長此以往就會變得自卑,不敢與父母交流。這是你願意看到的嗎?
二.吵架情緒不要遷怒寶寶
大人吵架是大人的事,千萬不要牽扯到寶寶,更不要把當時的怒氣發洩在寶寶的身上。人在氣頭上,寶寶又在旁邊哭,你會怎麼做?晾著寶寶不管繼續吵?兇寶寶讓它安靜?甚至上手打寶寶?這些都是將情緒遷怒寶寶。本來爸爸媽媽吵架,寶寶已經受到了驚嚇,兩人再暴力推開寶寶,寶寶受到的將是雙重傷害!
三.吵架後要當著寶寶面和好
有時爭吵來得快,去的也快。萬一不小心被寶寶聽到、看到你們的爭吵。在你們爭吵完一定要到寶寶面前表示表示爸爸媽媽已經和好了,並好好安慰寶寶受到驚嚇的情緒。同時引導寶寶把剛剛的感受說出來,以便更有針對性的安慰解釋,緩解寶寶可能留下的陰影。
四.勇於承認錯誤
情緒上來了可能一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會有摔東西推搡的情況。這種情況一定要勇於和寶寶承認錯誤,告訴他剛剛爸爸媽媽做錯了,這是不對的。因為隨著寶寶視覺與肢體的發展,寶寶看到爸爸媽媽吵架摔東西的動作,雖然他可能並不理解動作的意義,但是如果不告訴他這是不對的,他就會模仿爸媽摔東西、打人的不良動作。爸爸媽媽是寶寶的榜樣,不要讓你們成為他的壞榜樣。
好的家庭氛圍,對寶寶的心理健康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希望各位寶爸寶媽能儘量避免爭吵,給寶寶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