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評上正高職稱,收入會增長多少呢?能超過50歲的副高教師嗎?

2020-12-11 良心老師

對於一個普通老師,能夠在41歲評上正高級教師,絕對是付出非常大的心血,也是非常優秀,實在是難能可貴。付出總有回報,評上正高級教師後,他的工資待遇有了大幅提升,那麼他的收入會有多大提高呢?能不能超過50歲的副高級老教師呢?

現行的教師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教齡津貼+績效工資及其他津補貼組成。那麼評上正高級教師後,他的各項工資有哪些變化呢?(為計算方便,以其評上高級職稱的2018年為準)

一、崗位工資從七級提升到四級。由於此老師在2000年大學畢業,2010年就評上了副高級教師,2018年評為正高級教師。在評正高之前他一直拿的是副高職稱最低檔的七級崗位工資,也就是2773元,而評上正高級後,就可以拿正高級教師最低檔的四級崗位工資3915元,僅此一項崗位工資提高1142元。而50歲的副高級教師,1991年大學畢業,2005評的副高職稱,資歷較老,現拿的是副高職稱裡最高檔5級崗位工資,也就是3405元。

二、薪級工資的變化。一直有人認為,薪級工資就是工齡工資,跟工作年限有關。其實薪級工資跟職稱高低及評職稱的時間早晚有很大關係。41歲的正高級教師在評正高之前,按照套改方法進行計算,方法實際教齡+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學習時間。專科學歷+3年,本科學歷+4年,研究生學歷+7年。另外套改年限以虛年來算,也就是「工齡(年一年)+學齡+1」的方式計算。其套改工作年限為2018-2000+4+1=23年。而他評正高前的任職年限為2018-2010+1=9年。通過查表可知,他原來的薪級工資為27級1885元。而評上正高職稱後,按正高職稱來套改薪級工資,套改工作年限仍為23年,任職年限變為一年了,通過查表可知薪級工資變為29級2085元。也就是說通過職稱提升,薪級工資增加了200元。

而50歲的老教師,套改工作年限2018-1991+4+1=32年,而任職年限為2018-2005+1=14年,通過查表可知其薪級工資為35級2766元。

、跟職稱相關的績效工資、補貼也會有增加。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在績效工資及各種補貼上是有差異的,不管差異多少,總的來說是高級職稱比中級職稱要多。比如有些地區正高級職稱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比副高級職稱高200元,比如有些地區供暖費正高級比副級要高點,這些變化在不同地區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折合下來每月300元應該很正常。也就是說評上正高職稱後,這一方面就能提升收入每月300元。而50歲副高老師比41歲正高老師就要低300元。

、相關的五險一金的扣除額的增加。每月從工資中扣除額會增加了,每月發的錢可能減少,但這些扣除的錢也是本人受益,公積金直接進個人帳戶,而其他的可以提高退休金,提高個人醫療保障等,也是收入的增加。單位補貼的公積金12%,養老保險20%,醫保8%,工傷保險1%及職業年金4%,也就是說單位幫你多交工資基數增加額的45%。從副到到正高,由於工資增加1142+200+300=1642元。所以間接地收入再增加1642*45%=738元。

綜合來看,41歲老師從副高到正高,看得見的收入增加為每月1642元,間接收入每月增加738元,合計每月增加2380元。關鍵是評上正高后,平臺更高了,還會有其他福利。同時,其職業生涯還長得很,這個收益是巨大的。而50歲老教師除了薪級工資比41歲正高老師690元外,崗位工資比41歲正高老師低500元,其他津貼少300元。也就是說41歲正高級教師總收入超越50歲副高級老師。

由此可見,評職稱對教師工資的影響是巨大的,這還是跟50歲的副高級教師比,關鍵是還有很多50歲還沒評上副高級的老師,那差距就更大了。大家覺得職稱對工資的影響大嗎?這樣合理嗎?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41歲普通老師是如何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你41歲時是什麼職稱?
    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老師,甚至可以說基礎條件一點也不突出的老師,卻在幾十個副高老師中脫穎而出,率先晉升為正高職稱。在全校幾十個副高教師中,他的資歷淺,年紀輕,但偏偏他成了職稱改革的最先受益者。他是如何做到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呢?他工資待遇到底會增加多少呢?
  • 35歲評上副高很厲害?35歲正高才是真「牛人」,副高是正常
    但如果是評副高、正高這樣的職稱,評好幾次都通不過的也大有人在。有網友這麼說:「我三十多數現在是中級,評職稱太麻煩了,中級也足夠了,之後不打算再評了。」恕張老師直言,這樣說的朋友,真的不想要高級職稱嗎?其實就是退縮了。副高、正高真的那麼困難?讓我們看看這些網友怎麼說。
  • 29歲副高35歲正高,別人的職稱究竟怎麼評的?這些加分項了解下
    大家好,我是南京職稱評審張老師,歡迎關注我,了解更多職稱知識。這個周末張老師跟人聊天,說到一位很厲害的網友。這位網友私信說,自己29歲就評了副高,今年35歲,正高證書剛剛到手,問自己算什麼水平?29歲副高35歲正高,這當然是「牛人」的水平,很多人35歲還是中級職稱呢。張老師把這位網友的話說給朋友聽,朋友卻說網友在吹牛:「就算22周歲本科畢業,一年助工23,助工後四年評中級27,中級後五年副高32,副高5年後正高37,我就是說一點不耽誤也得37評正高。這人說自己29歲副高35歲正高,怎麼可能?」
  • 35歲副高很牛批?30歲副高的都沒說話,還有人35歲已經是正高
    職稱這個詞雖然被很多人不喜,甚至有網友公開表示自己不屑於評職稱,但更多的人還是默默地準備著,只等著條件滿足、機會出現就報名評審或考試。有網友說職稱無用,加工資也加不了多少錢。但職稱難道只跟工資有關嗎?職稱不僅是待遇的問題,更是榮譽的體現。
  • 教師年滿50歲,還有必要評高一級職稱嗎?
    奮鬥永無止境,我覺得50歲努力去晉升高一級職稱當然有必要了。現在的中小學教師,不僅可以評副高職稱,能力強成績突出條件具備的優秀教師還可以評正高職稱。既然能向更高一級職稱進軍,何樂而不為呢?無論男女,都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有機會一定要爭取啊,晉升職稱不僅僅是工資可以提升的問題,也是對自己工作的一種肯定,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也許有人認為,年輕人評職稱勞心費神還值得,而五十歲以上的人就不必要去費那個勁兒了,評一次職稱真的太難了。
  • 大學老師從副高到正高職稱有多難?
    1、為什麼要晉升職稱?職稱越高、工資越高、資源越多大學教師的工資就是和職稱掛鈎的,正高職稱比副高要高出1000多元。在申請科研項目上也有優勢,同一個項目,教授肯定會比副教授的優勢更大。正因為有這麼多的好處,所以,每年的職稱晉升才會擠破頭,競爭也越來越大。
  • 34歲鄉村教師成功晉升副高職稱,為何不再創造正高職稱業績條件?
    身邊的一位鄉村教師,34歲成功晉升副高職稱,該老師卻表示不再創造晉升正高職稱的業績條件,年紀輕輕就主動放棄晉升正高職稱的機會,為什麼會這樣呢?正高職稱與副高職稱對工資的影響教師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各種津貼補貼組成,其中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標準是全國統一的。崗位工資與教師職稱高低關係密切,中小學正高級教師崗位對應級別是1-4級,中小學副高級教師崗位對應級別是5-7級。
  • 從32歲棄考5年,到40歲評上副高,真正想評職稱的人誰都攔不住
    32歲的建寶因為連續三年評副高失敗,於是一怒之下放棄所有職稱相關的東西,全身心投入工作。五年後,他重新起步,這次評副高他沒有失敗。是什麼讓失敗了三次的建寶,這次評副高一氣呵成?今天老張來跟大家分享建寶的職稱評審心得。
  • 事業單位,副高職稱與正高人員,退休後工資差距有多大?
    在相同條件下,正高和副高職稱的養老金之間的差距仍然相對較大。以教師行業為例,但在中小學中高職稱真的非常稱有,一個省每年只有大約200人。一萬名教師可以擁有兩個高職稱便是奇蹟,而副高職稱儘管與正高職稱只差了差了一級,但這個數字遠遠高於正高,佔約25%。
  • 師範大學畢業生:「副高,正高」指什麼?怎麼樣才評得上?
    而評職稱卻是並不簡單的,可能有的教師覺得自己現在的教學能力很強,但是每年評職稱的時候卻很難。有多少老師經過多年的奮鬥才能評上副高的職稱呢?而評上副高就意味著教師職業這個崗位已經到達了一定的天花板,想要在評上正高就必須得付出加倍的努力與汗水才行。接下來就說一說在教師這個職業中,副高和正高究竟是什麼呢?
  • 已經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要不要再接再厲,爭取評上正高級職稱?
    一個朋友問我:「已經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要不要再接再厲,爭取評上正高級職稱?」對於大部分中小學教師來說,職稱評聘的「天花板」一般情況下是副高級職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級教師」(或者叫「中學高級教師」)。
  • 大連中小學教師可評正高職稱
    今後大連市中小學教師可評正高職稱;評定標準不片面強調論文、學歷;師德有問題「一票否決」;中小學教師職務實現「評聘合一」……這是記者從5月31日大連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聯合召開的全市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會議發布了《大連市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等系列文件,方案在7月底前完成過渡,7月至11月組織評聘。
  • 其他條件一樣的教師,中小學正高比副高級職稱每月多拿多少工資?
    如果其他條件都一樣,也就是工齡和學歷一樣,而一位評了正高職稱,而另一位是高級職稱,兩人的收入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一、基本工資最少好幾百。對於副高職稱的教師來說,有可能拿的5-7級崗位工資,分別對應的是2210、2420、2670的工資。如果拿的是7級崗位工資,那就是2210,而正高職稱最低也可拿2900元。所以這崗位工資最高差距近700元,最少差距為230元。而教師有一個10%的提高工資,所以這個差距再擴大10%,最高差760元,最低差253元。
  • 作家為評副高職稱考英語計算機 連考12年未通過
    1999年,32歲的鐵流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近幾年,鐵流多次擔任過省級文學獎的評委。現在,他是山東省作家協會的籤約作家,擔任山東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論文學成就,鐵流在同輩作家中也算是個佼佼者。然而,有一件事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同輩作家中,很多人的職稱已是正高(一級作家),而他至今仍是中級職稱(三級作家),還在為副高(二級作家)苦苦努力。而這一努力,就是十多年。
  • 教齡25年老教師棄評副高職稱!教師職稱評定何時取消?
    他的同事陳老師,一直做班主任,一直是學校的老黃牛,也終於晉升了副高職稱,工資比曾老師高了八九百。但陳老師幾乎沒空管自己的孩子,孩子跟他也不親,而且逐漸厭學了。小學畢業沒考上重點初中,讀了初中就輟學打工去了。 曾老師說:「我同事陳老師雖然晉升了副高職稱,雖然比我多了近千塊錢工資,但比比我的兒子和他的兒子,我比陳老師值!每個月千把塊錢能買到他兒子的未來嗎?」
  • 鄉村教師評職稱真的很難,基本上能上個副高就是終極目標
    很多人,都覺得鄉村教師多個鄉村教師補貼,可是能多多少呢?我覺得,比縣城的老師多多一點是存在的,但是跟市裡比較是不存在高的。畢竟,市裡工資怎麼可能比本市農村教師工資低呢?2.評職稱更容易。說實話,作為鄉村教師感覺評職稱很難,基本上能上個副高就是終極目標,而絕大部分老師只能到終極。之前我就提到過:我們鄉鎮有在編教師六十多人,只有兩個副高,而且都是在快要退休的時候才評上;反觀,很多網友表示自己30多歲就評上了,而且學校這樣的很多,這肯定是城區學校。而且,現在時常提到要把評職稱的指標向農村傾斜,反面來說,農村教師評職稱難。
  • 職稱級別正高與副高的區別有哪些?
    職稱正高與副高的區別:正高和副高指職稱的級別,各級別又有不同的種類,如高校教師系列正高是教授,副高是副教授,工程系列正高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或成績優異高級工程師,副高就是高級工程師了。"副高」職稱主要包括:高級工程師、高級政工師、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統計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副審編、高級講師、高級農藝師、副研究館員、主任記者、二級律師及公證員等。"正高」職稱主要包括:教授級高工、研究員、主任醫師、教授、研究館員、編審、高級記者、高級編輯、一級律師及公證員等。
  • 看到同事都評上了副高職稱,自己卻沒有被評上,會有怨氣嗎
    看到和自己一起工作很長時間的同事都已經被評上副高職稱,而且其中不乏一些資歷不如你的人,你有沒有怨氣呢?要說沒有,那肯定是假的,換做任何一個人遇到這種問題都難免會有怨氣。大家工作能力都差不多,而且幹的也是同一份工作,誰也沒有比誰幹得少,憑什麼到了評職稱的時候自己就得靠邊站?
  • 同一所高校的老師,收入差多少?
    高校教師收入差距大確實是普遍現象。不同地區、學校可能無法比較。那麼,在同一所學校內,不同職稱和崗位的教師收入差距有多大呢?02、專技職稱提一級,收入漲4萬這裡咱們分為專業技術崗和行政管理崗兩部分來討論。前面說到了工資上升空間巨大,那麼對於專業技術崗來說,中級和副高收入能差多少呢?副高內職級間的差距又有多大呢?
  • 評上職稱就賦閒?部分中小學教師評上職稱後就轉崗
    評上職稱,相當於「多年媳婦熬成婆」「職稱之爭就是利益之爭。」一位高校教師說,老師的收入、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的數額與職稱掛鈎,職稱高低還會影響課題申請、論文發表等職業生涯的全部環節。 許多教師為了評上職稱用盡辦法,不僅學著努力鑽營,更用造假蹭獎等方式增加評上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