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遭遇剽竊風波,作者自嘲式澄清:同一身份但不同構造

2020-12-25 一啟書

一位記者在訪談《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時曾問到:「有些批評家含沙射影地說,你寫的《百年孤獨》剽竊了巴爾扎克的《絕對之探求》。1970年,岡瑟·勞倫茲在波恩召開的一次作家會議上提出了這個說法。巴黎的一位巴爾扎克專家馬塞爾·巴爾加斯對兩部小說做了研究,注意到這樣一點,一個社會和一個時期的惡習,如巴爾扎克所描繪的,被轉移到了《百年孤獨》中。」

馬爾克斯回:「某個聽說過這些評論的人,把巴爾扎克的這本書給我送來,這本書我還從未讀過。我把它匆匆翻了一遍,突然覺得說一本書取自另一本書是相當輕薄膚淺的,另外即使我做好準備接受這一點,我以前讀過這本書並決定對他進行剽竊,那我的作品大概也只有五頁,可能是來自《絕對之探求》。而且說到底是一個角色,那個鍊金術士。五頁和一個角色比起並非來自巴爾扎克作品的300頁和200個左右的角色,我覺得批評家應該繼續搜索200本別的書,弄明白其餘的角色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除此之外我一點都不怕剽竊的想法。」

以上對話出自《加西亞·馬爾克斯訪談錄》。從上面一問一答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馬爾克斯的名作《百年孤獨》,因為和巴爾扎克《絕對之探求》中都有個鍊金術士的角色,就被外界一些批評家認為是剽竊。

認為,馬爾克斯的自我澄清是極其有說服力的。第一,他本人並未看過《絕對之探求》;第二,巴爾扎克書中有200多個人物,而鍊金術士是其中之一,不同的作家都寫一個角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況且寫的完全不同。

下面,我就從人物語言、寫作風格兩個方面來對比下兩本書所述的「鍊金術士」,讓我們一起來鑑賞下他們二者的不同之處。

《百年孤獨》與《絕對之探求》鍊金術士處細節對比

01 語言

『一個人在這兒藏著創造的奧秘,預感到絕對的時候,跟著那幫定時互相衝擊而不知所為的人隨波逐流,這不能算是活著。我的身體來往活動,處於兵器、火炮和人們中間,按照我既服從又瞧不起的勢力的意願橫穿歐洲。這個現象也適用於蠶,用同樣的樹葉餵養的蠶,雖然表面上構造沒有差別,但有的吐黃絲,有的則吐白絲;還適用於人本身,他們的婚生子女往往與父母完全不同。這個事實的邏輯演繹不是包含著自然界一切效果之因嗎?——《絕對之探求》

首先我們來看巴爾扎克在《絕對之探求》寫的人物對話,是充滿類比、借喻等各種文學修辭手法,詳盡地記述並解釋著一個現象,讓讀者從深入淺,又從淺入深體味文中人物語言的魅力。

他的筆下,充滿了對人性身體、靈魂的深層探求,他怕讀者不明白不同人性之間的細微差異,特意把靈魂的無意識,比喻成不同樹葉餵養的蠶這種自然生物;為了貼合讀者的日常生活,顯得文字更接地氣,他又從子女和生身父母也不相同的角度,繼續解讀著自然邏輯的不同演繹。

巴爾扎克的文字,總是會讓你讀的通透明白。因為當你讀不懂第一句的時候,總會有第二句、第三句為你繼續詳細說明,他的文字是為直擊每個人內心而精心設計的。

他對每一句話、每一個新觀點的解讀的篇幅,勝於故事本身。

但我們再來看馬爾克斯的筆下的對話:

「世上正發生著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對烏爾蘇拉說,「就在那邊,在河的另一邊,各種魔法機器應有盡有,而我們卻還像驢子一樣生活。」——《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所寫的對話,是簡潔明了的敘述。他力圖把一件事情用一句話勾勒清楚明白就算達到目的,不會給你更多的註解。

他需要每個讀者自己去開發想像力來讀懂他真正要表述的東西。「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馬爾克斯的語言,就是為讓讀者自己去釋義的。

你可以不懂他所寫人物對白的語言深意,但你卻可通過簡短的描述,來自己總結和概括,激發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去探索那些人語言背後的真正含義。比如這一句「各種魔法機器應有盡有,而我們卻還像驢子一樣生活」,給我的感覺便是,很多人在科技愈加發達的日子裡,放著高科技省事兒的東西不去探索,不去簡化他們的時間,反而仍願像驢一樣,不停的在原地打轉,重複著過去的老路,寧願日復一日的勞碌,不停消耗著自己的時間。

人們寧願繼續過著熟悉而繁重枯燥無味的生活,也不願抬起腳,向上看,邁出那象徵性發展的實踐之步。

雖然《百年孤獨》人物所說的話語簡短,但他的語言後勁兒卻很大。因為他可以讓每個讀者從中隨意增添自己的註解和想法。

而巴爾扎克的《絕對之探求》,他把自己的意思反反覆覆說的太細了,也說盡了,給讀者的思維空間就變得狹小了。

02 寫作風格

有機界和無機界很可能建立在四個要素的基礎上,如果我們能夠分解氮,就該把它視為一個負數,那麼只剩下三個要素了,這已經接近我們錯誤地加以嘲諷的古人和中世紀鍊金術士的大三元。現代化學還僅僅停留在此。這既了不起,又很不夠;了不起是因為化學習慣於不在任何困難面前卻步。很不夠是與剩下要做的事情相比而言。這門美好的科學,偶然的機遇幫了它的大忙!就拿純結晶碳粒鑽石來說,它似乎不是最後一種可以創造的物質。——《絕對之探求》

巴爾扎克的寫作風格,更加學術化,他很擅長使用自然界的符號,利用化學要素去解讀他要表述的東西。他習慣以一物去釋義另一物。

他的文字,更適合有點兒知識品味的人去消化和理解。

巴爾扎克

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則是雅俗共賞的。無論你有沒有文化,處於哪個階層,你都可以看懂他的文字。因此,《百年孤獨》超出了《絕對之探求》好幾個層級,因為它的文風,更符合大眾的口味,它所描述的場景,更加生活化。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當初建功立業的雄心,迅速在磁鐵迷狂、天文演算、鍊金幻夢以及見識世上奇觀的熱望中消磨殆盡,曾經勇於開拓、儀表整潔的他,變成一個外表懶散、不修邊幅的男人。他那野蠻人一樣的鬍鬚,烏爾蘇拉費盡力氣才能勉強用菜刀收拾乾淨。甚至有人將他視為某種詭異巫術的犧牲品。——《百年孤獨》

我們通過上一段可以看出,馬爾克斯亦很擅長細節描寫。他寫布恩迪亞,巧妙的運用了對比,來形容他過去和現在不一致的精神面貌。

過去的布恩迪亞,是「勇於開拓、儀表整潔」的,而現在的他,是「外表懶散、不修邊幅」的,這兩組對比詞,讓我們對布恩迪亞的轉變有了很濃烈的畫面感的認識。

為了加強人們對這個人物的印象,馬爾克斯還特意描寫了他的鬍鬚,運用了「野蠻人一樣」的比喻,和「烏爾蘇拉費勁力氣才能勉強用菜刀收拾乾淨」的誇張,幾番印證下,終於得出了他要得出的結論:他是詭異巫術的犧牲品。

細微之處見真章。馬爾克斯通過對布恩迪亞的細節多方面描寫,讓我們認識了一個立體的男人,一個曾經有夢想,最終又歸於平凡的普通人。

而這個普通男人,卻恰恰是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縮影。曾幾何時,我們在校園裡都是意氣風發、敢想敢做的少年,而現在人過中年,在任何事面前都開始變得畏畏縮縮,不敢再張揚個性。

當我們讀《百年孤獨》,其實就是在細微之處,感受那一個個變化著的自己,感受著自己與他人孤獨的瞬間重合。

他覺得這一切如此簡單而神奇,一夜之間又對鍊金研究完全失去了興趣,陷入新的情緒危機,無心飲食,整天在家中踱步。——《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也擅長利用側面描寫。他通過「無心飲食、整天在家中踱步」這種身體和情緒上的記述,來寫出小說中那個男人所遭受的危機。

他的風格大多是平鋪直敘的,以眼中所見的事實為依託,只描述外在的表現,讓讀者通過文字的力量,自我揣摩小說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結語

為什麼兩位作家的寫作風格完全不同,作品也全然不一樣,仍有評論家給《百年孤獨》扣上「剽竊」的帽子呢?

《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的成名代表作,在別人的閃光背後,肯定隱藏著很多小人的嫉妒之心。嫉妒讓他們產生了挑刺兒的心裡,好像只要從中找出了破綻,馬爾克斯的光環就能減少一些似的。

但卻覺得,部分讀者的較真兒,也深刻體現出了他們對文學作品精益求精的執著。

我們現在生活在網絡時代,抄襲、剽竊的事件屢見不鮮,只有對文學、對作品有著近乎苛刻追求的人,才會求一方百分百純淨之綠土。

而只有那些真正熱愛文字的人,才能獨具慧眼,他們翻出巴爾扎克《絕對之探求》這本書,仔仔細細查看校對,突然發現了有個職業一樣的人物又出現在了《百年孤獨》裡。

所謂的「剽竊」風波,寧願相信,那是真愛文字的粉絲對頂尖文學的一種純淨的翹盼!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推崇至世界的頂端作品,是毫無瑕疵,是完美無缺的。《百年孤獨》之所以會被人詬病,就是因為它還沒有完美到百分百。

如果我是馬爾克斯,對於這種「指責」,可能會淡然一笑,並感謝讀者的細心與認真。因為每個著作背後,都少不了追逐和熱愛它的人對它的百分百無暇的期待!

正因有了這些讀者的挑刺兒和認真,才有了創作者為了原創,努力耕耘,不懈奮鬥的勵志之心啊!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9.2的《百年孤獨》:趨行在人生中,除了孤獨,一無所有
    而作者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從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這本書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是9.2。《百年孤獨》講述的是一個百年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的是孤獨。作者在書中並未對他們的孤獨做描述,隻字不提「孤獨」,可是,在字裡行間,滿滿的都是鋪滿而來並且揮之不去的孤獨感。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馬孔多人心酸了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騰訊魔改創造101視頻自嘲老乾媽風波 楊超越來了
    騰訊魔改創造101視頻自嘲老乾媽風波 楊超越來了2020-07-03 14:04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騰訊大戰老乾媽」成為本周的熱門事件,從一開始的騰訊天價索賠到發現陷入騙局被套路,反轉之快令人大跌眼鏡。
  • 《百年孤獨》深刻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作者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很多我們熟悉的作家,餘華,莫言等等,也都非常崇拜這本書。《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馬爾克斯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時空,將時間延長到百年,將空間延伸到拉丁美洲,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神奇的世界,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
  • 科學家澄清南平鱗毛蕨百年分類存疑
    但是2001年《中國植物志》出版時,該種並沒有收錄或記載,2013年Flora of China出版時作者因其缺少足夠的信息而將該種置於Excluded taxa中作為存疑物種直至今,該物種的分類學地位成為分類學史上的一樁長期懸而未決的疑案。2012年,貴州蕨類植物新種荔波鱗毛蕨(Dryopteris liboensisP. S. Wang, X. Y.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作者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很多我們熟悉的作家,餘華,莫言等等,也都非常崇拜這本書。《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馬爾克斯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時空,將時間延長到百年,將空間延伸到拉丁美洲,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神奇的世界,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
  • 《百年孤獨》:諾獎力作,一本寫盡孤獨的書
    在本人看來,要襯得上這「身份」,它一定得足夠好讀,足夠經典,又足夠精彩到讓你欲罷不能。今天介紹的《百年孤獨》,就是一本能讓人驚豔的書。01內容介紹孤獨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百年孤獨》這本書,通過一個家族百年的興衰,寫盡了孤獨。
  • 《百年孤獨》開篇第一句,是我讀過最好的開場白,至今耐人尋味
    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獲獎的作品,正是《百年孤獨》,這一巨著的誕生,奠定了馬爾克斯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百年孤獨》到底多偉大?《活著》的作者餘華說 :「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上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 《百年孤獨》中直戳成年人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句句戳心窩
    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馬孔多人心酸了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被奉為經典,寫進了人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生未百年,死不孤獨。他說,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
  • 《百年孤獨》震撼人心的16句話,讓你學會享受孤獨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大家人盡皆知的世界名著,就算沒有看過,但是也聽說過,尤其是裡面的經典名句: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更是讓無數人心靈震顫。《百年孤獨》讓作者馬爾克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家,瞬間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成為了「世界文學大師」。
  • 《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遺孀去世,享年87歲
    墨西哥文化部表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百年孤獨》作者、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遺孀梅塞德斯·芭莎(Mercedes Barcha)於周六(15日)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歲。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四句精華,寫盡孤獨,說透人生
    在我看來,這本書是寫盡了孤獨,說透了人生,能讓我們的境界高上幾個層次。接下來一起讀讀這本世界名著裡的4句精華,更近距離的體會《百年孤獨》的魅力與智慧吧。如果你現在活得非常吃力,人生很迷茫,十分排斥孤獨,更要認真讀完這篇文章。
  • 《百年孤獨》中的這十句話,揭示了不一樣的人生真諦
    說起《百年孤獨》,相信大家也都讀過,對此也有自己的一些見解,這本書之所以這麼受歡迎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中所蘊含的對於人生的見解,從中領略不一樣的風景。今天呢,我們大家就一起走進《百年孤獨》,看看這本書中多彩的世界,去品味書中的精華,看看書中給我們帶來哪些真理?
  • 岑少宇:《百年孤獨》背後的翻譯「戰爭」
    《百年孤獨》的老譯者吳健恆回憶說,一次碰到某院長,對方就《百年孤獨》的翻譯問題「居高臨下斥責」,而且丟下這句話後,就「揚長而去」……《百年孤獨》對中國文學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由於不懂西班牙語,幾乎所有國人都通過中譯版來認識馬爾克斯和他的這部代表作,相對而言,馬爾克斯小說譯本的重要性,便比英美、甚至法俄作家的更為突出。於是乎,圍繞幾個譯本,又生出不少「戰事」。
  • 恆天然問題奶粉風波 臺灣雅培澄清沒問題
    原標題:恆天然問題奶粉風波 臺灣雅培澄清沒問題 原標題:恆天然問題奶粉風波 臺灣雅培澄清沒問題  中新網8月8日電據臺灣TVBS網站報導,由紐西蘭恆天然公司製造的奶製品,被驗出含有肉毒桿菌,雖然臺灣沒有進口問題批號,但製造商就是紐西蘭同一家廠商,臺灣業者澄清絕對沒有問題,但醫師要提醒家長,
  • 張翎《金山》涉嫌剽竊英文小說 作者已有回應
    長江在「誰是《金山》一書的真正作者?」一文中顯現很多證據,長達近萬字的文章內還指控張翎的其他一些作品中的構思和情節同樣剽竊自某些加拿大本土作家英文著作中的「精華」。 「在她的一個作品中多處使用別人著作中最精彩的構思和情節內容,在她多個作品中出現的精彩構思和情節內容都能從別人的著作中找到出處,這正是張翎的寫作方式:一種攪拌式抄襲的寫作方式。」
  • 《百年孤獨》25句經典語錄,句句都是人生,讓你學會享受孤獨
    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3.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 《百年孤獨》舉世聞名,僅簡單4句話,說透人生,寫盡孤獨
    《百年孤獨》舉世聞名,僅簡單4句話,說透人生,寫盡孤獨在世界文學中有一本書始終散發著不朽的魅力,即使在今快文化盛行的時代,當人們撫閱它的時候也會再次發現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它便是文學界的一股洪流——《百年孤獨》。偉大的巨作也必將有一位靈魂獨特的巨匠——馬爾克斯。
  • 德網友成立論文剽竊糾察隊 專查高學歷政客(圖)
    前防長古滕貝格曾是德國政界明星,因剽竊風波受到壓力,於3月1日宣布辭職。  今年2月,德國政壇颳起一股剽竊風波,德國前任防長特奧多爾·楚·古滕貝格因涉嫌博士論文論文剽竊辭職。掀起這股風波的是一群匿名網友,他們自發成立了一個論文剽竊糾察隊,專查擁有高學歷的政客名人,德國媒體稱其為「糾剽獵手」。他們把找到的剽竊證據輸入網站「維基糾剽」,用數據和圖表量化顯示論文的抄襲程度。
  • 清華大學教授汪暉被指抄襲 錢理群稱並非剽竊
    王彬彬稱,他通過比對發現,汪暉的抄襲對象至少包括李澤厚的《中國現代思想史論》等5部中外專著,抄襲手法則包括「攪拌式」、「組裝式」、「掩耳盜鈴式」、「老老實實式」等。 汪暉希望此事由學術界自己來澄清。著名魯迅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昨晚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今天的學術標準來看,《反抗絕望》可能確實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規範的問題,但不能簡單稱之為剽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