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翻譯我自己來!美國記者用中文提問 自己譯成英文

2020-12-15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不用翻譯我自己來!美國記者用中文提問 自己譯成英文

2017-03-06 17:08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大淑責任編輯:huangshumin

【PConline 資訊】最近,兩會召開,翻譯小姐姐成為熱門話題。在今天的發改委答記者問上,上熱門的卻是一位外國記者,因為他「搶了翻譯的活」。

來自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的記者站起來是直接用中文說提問的!

「我的問題是京津冀計劃裡的兩類人,一類是被疏散的外地的商戶,那些人希望得到合理的經濟賠償,特別受關注的是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你能否告訴這些商戶國家能賠償給他們多少錢,什麼時候能發放。」

「另外一類人是,環首都所謂的貧困地帶的人。我去過這些地方,的確跟北京有天壤之別,有些居民很難以置信,13年間,在經濟計劃基本實現的這段時間內,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你怎麼回答這些人的疑慮。」

這地道的中文就算了,女翻譯剛準備翻譯成英語,這位外國記者突然又拿回話筒,用英文表示,「算了,我自己來吧。」現場的領導們都笑了……

網友們調侃:「搶生意啊喂」、「自己能幹的事,就不麻煩翻譯了」

相關焦點

  • 搶了翻譯的活!美國記者用中文提問,然後自己譯成英文(視頻)
    輪到他提問時,他先站起來用中文說道: 「我的問題是京津冀計劃裡的兩類人,一類是被疏散的外地的商戶,那些人希望得到合理的經濟賠償,特別受關注的是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你能否告訴這些商戶國家能賠償給他們多少錢,什麼時候能發放。」 「另外一類人是,環首都所謂的貧困地帶的人。
  • 柯潔怒懟英文提問記者:中國人就該用中文向我提問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柯潔最新資訊 > 正文 柯潔怒懟英文提問記者:中國人就該用中文向我提問
  • 央視國際臺記者用英語提問 柯潔:中國人就該用中文向我提問
    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CGTN,央視籌備的新國際傳播機構)用英文提問柯潔,柯潔懟記者:「中國人就用中文提問。」 部分設備無法播放請點這裡觀看 CGTV的記者全程用英文提問,問題很長,語速很快,現場的翻譯甚至無法及時準確翻譯,一度卡殼。
  • 當記者用英文提問,馬布裡:請說中文,這是中國的CBA聯賽!
    當記者用英文提問,馬布裡:請說中文,這是中國的CBA聯賽!當記者用英文提問,馬布裡:請說中文,這是中國的CBA聯賽!大家也知道每次籃球比賽結束之後,教練和球員都要接受記者採訪,而在這場比賽之後也不例外,而且還出現了一件引人注意的小事,那就是北京控股的主教練馬布裡說的話,在賽後新聞發布會中,北控雖然輸了,但他一直都面帶笑容接受發言!
  • 蔣介石用自己的夫人宋美齡當翻譯有什麼好處?
    蔣介石用自己的夫人宋美齡當翻譯有什麼好處?宋美齡接受西方教育,習慣西方人的生活,蔣介石接受傳統東方教育,過的是地道東方人的生活。蔣介石自己也知道,臺灣在那種時候,真正重要的外賓,是很少會到這裡來的。宋美齡的英文派上了大用場,蔣介石在官邸接見重要外賓時,宋美齡都親自做翻譯,但一般情況下她很少主動與他們直接交談,以避免幹擾蔣介石。不僅外語有了用武之地,宋美齡還幫蔣介石做了大量「聯絡感情」的工作。
  • 柯潔回應記者英文提問:如果你是中國人請用中文
    我當時以為很接近勝利了,太緊張心一直劇烈跳動。可能因為太緊張而下了不太好的棋,心態還是不夠沉穩。我有個捂胸口動作,是想讓心跳的慢一些。這盤棋我並不覺得自己下錯,覺得發揮挺好,但在後面中遺憾未能讓大家看到精彩戰鬥,突然就鬆懈下來。今天已經下得熱血沸騰,我不會選擇安樂死,希望下盤棋也下出精彩。
  • 語言與身份認同----從柯潔懟中國記者英文提問說起
    賽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央視籌備的新國際傳播機構)記者用英文提問柯潔,柯潔懟記者:「中國人就用中文提問」,記者解釋,英語是他們的工作語言,所以第一遍用的是英語。當晚8點,中國國際電視臺官方微博道歉,解釋原因:因為是CGTN,所以英語是工作語言;然後批評提問記者,因為太年輕,獲得提問機會後很激動,造成英語語速快,給口譯小姐造成麻煩,請求原諒。
  • 中國記者用英文提問被馬布裡制止:在座的都是中國人
    因為,北控男籃打出了自己的鬥志,以及士氣。賽後的時候,必要的新聞發布會,也是有的。這樣的發布會,對主教練們來說,都會評價一下自己的對手,評價一下自己的球隊。在這樣的環節,雅尼斯與馬布裡,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這些觀點,其實也是大同小異的。因為,比賽都結束了,那麼秉著「比賽第二友誼第一」的原則,彼此都會商業互吹一下。這些,都是一種常識。
  • 記者用英語提問,此外國教練說:還是用中文吧,在座的都是中國人
    若問誰是令我最敬佩的外國教練,非馬布裡莫屬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是真的熱愛中國!譬如當記者用英語向他提問時,此外國教練說:「還是用中文吧,在座的都是中國人!」作為一個中國人,聽到這話後,能不感動嗎?那這是怎麼回事呢?
  • 發布會記者用英文提問,馬布裡打斷並表示請用中文
    虎撲11月20日訊 今晚,CBA常規賽第7輪,北控79-87不敵北京,結束了自己的四連勝。賽後,北控主教練馬布裡出席新聞發布會,有記者用英文提問,老馬打斷並表示請用中文提問。在被問道今晚德比大戰為什麼穿這身衣服執教,馬布裡微笑回答了關於著裝問題「希望不要被姚主席罰款。」
  • 【譯家之言】批判「批判性思維」——談談英文critical thinking一詞的中文翻譯
    我個人覺得這是惡譯劣譯,不願意用它,但我又不能在整篇博文裡不斷中英夾雜地老說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對不對?無法可想,我只能先批判一下「批判性思維」這個翻譯,說明它何以是個惡譯劣譯,然後才能舒舒服服的、心安理得的,用我認為較妥貼的翻譯「審辯式思維」來指critical thinking。
  • 甄嬛傳英文神翻譯 「葉答應」譯成「leaf agree」
    2012年大熱劇集《甄嬛傳》紅遍大江南北,近日又傳出要登陸美國主流電視臺,熱心觀眾和網友在拍手叫好時,也不免擔心諸如「曹貴人」「一丈紅」「慎刑司」等專有名詞如何翻譯。「古裝劇臺詞翻譯」這一原本略顯邊緣的話題變成關注焦點。
  • 記者故意用韓語提問,張藝興冷臉:有中文翻譯嗎?
    這幾年張藝興也回國發展,還擔任了偶像練習生的導師,去年年底在偶練的發布會上發生了一件事,讓網友看到了他到底有多愛國,那就是這是中國的發布會,雖然有很多外國的記者,但是都會用中文來提問,但是一個韓國記者卻全程叭叭叭的用韓語提問,可能是覺得偶像練習生是仿韓國的選秀,而且臺上的幾個導師都是韓國練習生出身,所以比較驕傲吧。
  • 弘揚中華文化 華裔教授致力將中文著作譯成英文
    中新網2月6日電 放眼兩岸三地以及海外文壇,以中文從事創作的小說家、詩人、劇作家人數相當可觀,每年發表的新作堪稱汗牛充棟,其中不乏精品。但這些作品絕大多數不為讀者所知。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該中心估計,當今世界的翻譯書籍中有一半從英語翻成其它各國語言,但從各國語言譯成英文的只佔6%。中文雖然號稱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但在兩岸三地以外,還是「知音難覓」,要改善這一狀況,唯有加強翻譯。
  • 聶衛平斥英語提問記者 稱其裝酷添麻煩該開除
    賽後新聞發布會一位記者應邀提問,但其全程用英語提問,並且語速過快,加之現場通話設備不暢,同聲翻譯沒能及時翻譯清楚,柯潔當場懟記者:「中國人就應該用中文提問。」這引起了很大爭議,賽後棋聖聶衛平也在公開平臺撰文,痛斥該記者在中文場合炫英語耍酷給大家添麻煩,並稱這樣的員工留著幹嘛。
  • 記者用韓語提問,張藝興滿臉不耐煩,問道:這裡有沒有中文翻譯?
    記者用韓語提問,張藝興滿臉不耐煩,問道:這裡有沒有中文翻譯?前幾年確實有很多中國藝人前往韓國發展,現在娛樂圈中有很多藝人都是在韓國出道的。比如鹿晗、黃子韜等人,都是憑藉韓國男團出道的。但是後來很多中國藝人在韓國受到了不平等條約,因此受了很多委屈,所以有很多藝人選擇回國發展。
  • ...亥時三刻」咋翻譯?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
  • 《長友詩》的最早查考過程:這是被譯成中文的第一首美國詩歌
    他們或撰寫專文,或在專著闢有相關章節,對《人生頌》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詳加探討。其中,錢鍾書所做貢獻當為最大。他撰寫了《漢譯第一首英語詩(人生頌)及有關二三事》一文,從清人方浚師所撰《蕉軒隨錄》中發掘出威妥瑪初譯、董恂潤飾的《長友詩》即為朗費羅詩歌代表作《人生頌》之漢譯。錢鍾書還認為,這首《長友詩》不僅是被譯成中文的第一首美國詩歌作品,更是被譯成中文的第一首英語詩歌作品。
  • 馬布裡打斷記者的英文提問:請用中文提問,在座的都是中國人!
    現在要說起CBA情商最高的外籍主教練,恐怕也是馬布裡,經常一身中山裝出境的他真的喜愛中國喜愛中國文化,而在昨晚的北京德比之後的記者發布會上,當記者用英文提問馬布裡時被馬布裡打斷,馬布裡說「請用中文,在座的都是中國人」。
  • 網友接力翻譯MH370報告 584頁英文譯成中文
    馬航僅僅發布一份英文報告的做法,令中國民航大學的學生Jerry感到很憤慨,「乘客絕大多數是中國人,他們卻不發一份中文報告,這是對機上所有中國同胞的輕視。」Jerry正在紐西蘭梅西大學做交換生,學習空中交通管理專業。  整個學院有600多名學生,最後決定加入翻譯團隊的為1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