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高考四十年,那些改變命運的崢嶸歲月,你還記得嗎?

2020-12-17 湖北經視

高考,一個神聖而又富有魔力的字眼。從上學的第一天起,我們就以高考作為12年學業生涯的檢驗;高考,也是開啟人生新徵程的重要拐點。你還記得你那年參加的高考嗎?

「這時在鄉下,誰也不會懷疑我不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又加上我也成家了,還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哪裡還有什麼大學夢啊!壓根兒就沒有了!從下鄉那一刻起就心灰意冷了,大學啊大學,不再是我們桌上的菜,口中的食,心中的夢呀!」

這段文字出自湖北省檔案館《檔案記憶》中,一篇名為《40年前,板車碾出我的高考路》的文章。

文章記錄了作者40年前,經過重重考驗,最終實現大學夢的經歷。四十年前的高考是什麼樣子的?為了打開那段塵封的記憶,我們找到了文章的作者吳緒久,一起和他追憶那年的高考之路。

大學夢碎,回家成農民

吳緒久如今已是古稀之年,聽我們提到「高考」,他竟有些激動,馬上找出了兩本已經泛黃的課本,連連說,這兩本書改變了他的一生。

時間穿越到1966年,那時的吳緒久正在讀高中生,做夢都想著考大學。然而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大學夢碎,吳緒久加入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軍。他作為「老三屆」的一員,回到了枝江老家成為一名農民。

「一聲汽笛去匆忙,鄉野躬耕心暗傷。」迷茫的他為自己寫下了這樣的詩。本來是準備讀大學去的,一下子就變成農民了,那時的吳緒久心灰意冷。

夢碎了,但生活還要繼續,吳緒久積極投入生產,修鐵路、挖溝渠,還當過民兵排長,由於筆桿子硬,在當地小有名氣。1970年,高校恢復招收新生,但招收對象僅為被推薦的工農兵學員。直到1976年,全國招收工農兵學員共七屆94萬人,但當時並沒有招生考試,就在吳緒久心灰意冷,準備將大學夢束之高閣的時候,1977年的一則廣播,讓他的心劇烈翻滾起來。

重燃希望,中斷11年的高考恢復

吳緒久永遠都記得,當廣播裡傳出恢復高考的消息時,他內心的澎湃。他當時就跟妻子說,決定去參加高考。

1977年8月6日,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鄧小平拍板決定恢復高考,而這也繞不開一個人,他被稱為倡議恢復高考第一人,武漢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查(zha)全性。

當年10月12日,國務院決定「廢除推薦制度,恢復文化考試」,並於同年的冬季,進行招生考試,重啟中斷了11年之久的高考,無數人為之振奮,這其中也包括前華中師範大學校長馬敏,當時他剛從成都來到武漢,還是一名青澀的鉗工。

此時的吳緒久碰巧在廢品回收站無意中得到了兩本書,如獲至寶,這成了他唯一的複習資料,他決心報考文科,但報名時卻遇上了大麻煩。

吳緒久一口氣跑了十多裡地,來到公社的文教站,然而得到的回答卻是,政策不明確,老三屆不能報名。過了幾天再去,仍是同樣的答案。

眼看快到截止日期了,吳緒久越發忐忑不安,一咬牙,乾脆拉著牛車來到50公裡以外的枝江縣城,找到曾經的同學才知道,老三屆可以報名!到縣教育局諮詢,給了肯定的答覆後,他心裡的大石頭這才落了地。

30歲,終成夢想大學生

考試的那天,他起了個大早,隨口嚼了幾口饅頭,步行半個多小時到了考點。

隨後的一切都順利起來,1978年2月的一天,身穿綠色工裝的郵遞員遠遠地喊到:「緒久,緒久,你的信!高考錄取通知書!」當時正在學校工作的吳緒久馬上放下手裡的活,飛快地跑下學校門口的山坡,衝到郵遞員身邊,奪下他手中的信。打開黃皮信封的那一刻,欣喜若狂,他被華中師範大學錄取了!命運也就此改變。那年,吳緒久30歲。

跟吳緒久不同,千裡之外的馬敏,卻遲遲未收到通知書,難道是落榜了嗎?馬敏覺得可能今年就無望了,準備再複習,明年再考,當時已經做這種準備了。1978年3月開學了,就在開學一周之後,正沮喪中的馬敏居然收到了華師的錄取通知書。

馬敏納悶了,他沒有報華師啊,報的是北大、武大……原來,省招辦的人看到他的檔案覺得考的還比較好,不讀有點兒可惜。華師歷史系的兩個老師看了馬敏的情況,跟學校商量,將馬敏錄取了。

提到這段記憶,馬敏感慨不已,現在的他,作為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專家,早已經碩果纍纍,著作等身!他說如果沒有1977年的高考,他的人生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對於那段高考歲月,同為77屆高考生的同學們,都刻骨銘心。

馬先生:每天晚上點個煤油燈,複習到12點。羅先生:當時是民兵持槍做監考,很緊張,沒見過這種陣勢。

正因為如此,他們都何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吳緒久至今還保留著上學時的筆記,一筆一划,一絲不苟。而他們的老師,著名教授王先霈也回憶說,這一屆的孩子受過社會的歷練,上學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神聖的儀式,認真而不敢褻瀆。王教授說,那時每天早上天沒亮,學校路燈底下都是看書的學生。

吳緒久的筆記↑

高考,改變人生

四十年的匆匆歲月,小吳變成了老吳,成為了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的教授,創作的《灑愛大渡河》獲得了湖北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十年後,當吳緒久再次回到校園,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人生磨礪耐尋味,高考復開夢中花,四十年前車碾事,身痕永記向天涯。」雖然40年過去了,但吳緒久的高考經歷讓他永生難忘。

去年正值恢復高考四十周年,吳緒久的孫子恰好參加了高考,考上了青島科技大學。臨行前,祖孫倆拍下了這張有紀念意義的合影。

板車碾出吳緒久的高考路,高考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1977年全國共有570萬人參加高考,錄取人數為27萬人,錄取率僅為4.8%,100人中,錄取不到5個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四十年來,高等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公費讀書,畢業分配,到90年代高校擴招、自主擇業,再到如今高考形式的不斷改革,如自主招生等。但不變的是高考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地位,「知識改變命運」依然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

研究、創業、深造,40年來,湖北省的高等教育接連實現精英教育、大眾化教育、普及化教育的三大跨越,如今的高考錄取率突破90%,較之40年前翻了10倍,每年為社會培養上百萬大學生。一代代人也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下社會更加開放,選擇也更加多元,但高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它是你寒窗十二載的見證,更是人生的新起點。但高考最重要的意義,仍是在於教會我們去奮鬥,去拼搏,高考的信念,就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真理的追求!

來源:湖北經視《咵天——燃情四十年》、三峽廣電丨記者:丨諶皇融 趙文豪丨編輯:趙瑾丨主編:毛莎

相關焦點

  • 高考四十年,即便充滿質疑,高考依然是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
    10月,國務院正式宣布當年立即恢復高考,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從此恢復。外地農村插隊的知識青年,看到了一條可以由自己掌握的命運軌跡。後來的外交部長王毅、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都是在「插隊」時趕回來參加第一屆高考。當時已經24歲的王毅,幾乎是半隻腳踩在了高考的大門上,因為高考的年齡限制是不超過25歲。王毅感嘆「一切來之不易」。
  • 高考可以改變命運嗎?
    改變命運真的只有高考嗎?高考真的能改變人的命運嗎?也不 能這麼說吧,畢竟如果是對於那些貧困 山區的人 來說,那確實是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畢竟一但能夠考個好學校,他們未來就有可能找到份好工作,只有他們肯努力,那命運也可以隨之改變。但對於那些家境還行,就是一般家庭來說,高考並不能決定一切,他們即使高考失足,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發展。
  • 高考改變命運,渣男也可以
    對於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這場在中國社會的考試有多重要,對於每一個高三學生,18歲青春裡的這場考試,都是難以抹去的裡程碑。不知不覺已經高考完10年了,時至今日,我依然可以清晰的記得高三那個學年的緊張氛圍,記得當時的老師,他們說話的語氣、神情,甚至有時候在夢中也會見到,嚇出一身冷汗。
  • 滬2021年春季高考下周六啟幕!還記得那些年的作文題嗎?
    同學們,下周六開始,就是一年一度的上海春季高考啦!還記得你那年的作文題是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回憶一下上海那些年的春季高考與秋季高考作文題吧↓前5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題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前20年上海秋季高考作文題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對「預測」的思考
  • 高考能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嗎?
    高考能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嗎?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即將高考,為命運抗爭的學子們,預祝金榜題名。我的家鄉位於河南中部的一個小村莊,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耕作在這片貧瘠而熾熱的土地上,伴著時光流走。時間來到2008年,汶川地震,舉國悲痛,20多天後,我走進了高考的考場。最後一次檢查身份證、準考證…...在我身後是成千上萬個與我一樣,同命運抗爭的河南農村學子,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成績公布的前晚,我輾轉難眠,風扇在我身旁吱呀吱呀的,像是訴說著綿長的故事。最終,我讀了一所河南的普通本科院校,此刻我認識到自己的平凡,平凡的出身,平凡的智慧,身上時而透露著廉價的氣息。
  • 高考改變命運?錯!改變命運的是一本
    但考上大學,人生就圓滿了嗎?但其實,很多人大學畢業後明白的很:還遠遠沒完!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叫做「高考改變命運」。哪怕這個榜並不怎麼樣,可能也就是一個二本,甚至是專科,只要我們的孩子能考上一個「大」字頭的學校,父母含辛茹苦十幾年方才能大口出氣,活出自我。然而,然而上了一個二本,就是改變命運了嗎?這麼想的人只能說太天真。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以至於我們的信仰還沒有與時俱進,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
  • 那些年的高考,你還記得嗎?
    全國高考共有228萬人報考,共錄取62萬人。從1978開始,報考人數每年波動也比較大,但錄取人數在增加,也就是競爭沒1977那麼激烈了。1987年侯敏參加高考,那年她17歲,也正是恢復高考第十年。這一年的大事相信你一定記得——香港回歸。《東方之珠》時刻縈繞在耳旁。還記得一位女歌手艾敬唱了首《我的1997》,捧著個吉他,一邊說,一邊唱。前些天報導高考被頂替者苟晶,就在1997年參加的高考。而頂替她的人是就是她高三班主任的女兒。
  • 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的高考那些事兒,你還記得嗎?
    在高考的路上,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艱辛、多少期盼、多少辛酸...可是這一切,你都必須得自己扛,淚水自己往肚子裡咽,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高考,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只有當你真正的準備好 了,你才能做到在考場上,勇者無懼。 高考是經歷,更是一次磨鍊,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每個人對於高考都會理解的不一樣。
  • 2020年高考開始了,你對高考改變命運怎麼看?
    現在社會上一直都在說「高考改變命運 ,要抓住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我贊同這個說法,有人說你太迷信了,都什麼年代了?還相信命運?考不上大學的人也能成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人多了去。首先,要堅信高考可以改變命運。
  • 年代回憶:1977-2017,四十張圖見證恢復高考四十年
    一個國家命運的拐點千百萬個人生的轉折1977四十年 四十圖1977年12月10日的高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1981四十年 四十圖這是1981年,天安門廣場,華燈下,複習高考內容的青年。知識改變命運!這一信念,越發堅定地紮根在年輕人心中。1982四十年 四十圖這一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
  • 致北上廣的你:教育改變你的命運了嗎?
    高考後,人生還有無數的門檻。「教育改變你的命運了嗎?」北漂、滬漂的年輕人無法回答。撰文 | 許諾  編輯 | 韓萌 宋曉曉在北京的某所校園裡,我遇到了本科時的一位老師。過關者遠走高飛,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校園裡的年輕人用拼搏改變命運。但留下的人們依然貧窮。早自習時間,學生們背誦的聲音好似洪流滾滾。他們口中的英語速度極快,因為可以在同樣的時間裡重複更多遍。他們沒工夫琢磨讀音和語感。在會寧的高考故事中,你可以看到「hard模式」高考下學生的種種壓抑與突圍,家長的關愛和無力,班主任的負責和焦慮。
  • 高考剛剛結束,那些高考趣事你還記得嗎?
    圖|《老師好》吃粽子的你還記得那些年的高考趣事嗎?「你現在還能記得幾分?」「師傅,已經全忘了。」「很好,無忌,你可以出戰了。」最後借老班吉言,英語的確發揮得最好。時隔三年,我還是一下就能記起老班當時的笑臉,也許他是怕發火影響我的心情,但我更多感覺到的,是他對自己弟子超強的自信。幸不辱師門。
  • 高考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
    十幾年寒窗只為高考一戰,高考成績是走進大學校門的敲門磚,高考分數的高低決定上哪個層次的大學。沒有人能替代你走進考場,沒有人能夠替你分擔壓力,沒有人能夠替你寒窗苦讀,所有的壓力都得自己默默承擔、承受。高考是苦澀的,高考競爭激烈,高考是相對公平的,只以分數論英雄。
  • 我們被「高考改變命運」忽悠了多久?
    但回顧過去十幾年的人生,這些傳說跟我對自己和社會的認知並不能絲絲入扣地吻合,有時候甚至還背道而馳。對我來說,上大學的經歷對我之後的工作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所有的必備技能都是在工作過程中學到的。只是因為社會對我諄諄教導:四年後找工作,你會需要一張叫做「大學畢業證書」的紙。
  • 同學四十年,看看有你嗎?
    同學四十年,看看有你嗎幸好我們畢業後不久,他就離開學校恢復官位成了我們這個小地方的地方大員;另外還只記得語文兼班主任老師李本才,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時還不怎麼重視地方傳統文化,但他私底下常常教授我們川派技藝,使我們同學後來不會川牌技藝的基本沒有。都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而我們的兩年的同學情毫無疑問的也是這樣。並且就這樣一散不說,又過了四十年。如果你說還有同學情在,恐怕連鬼都不會相信!
  • 在多大程度上,高考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採訪整理 | 楊小風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已經過去了四十餘年。四十年前,人們以巨大的熱情與憧憬擁抱它的回歸。後來,高考也曾因 「應試教育」的模式引起諸多爭議,毛坦廠中學、衡水中學等被稱為「高考工廠」的學校被人們奚落詬病。
  • 都2020了,還以為只能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嗎?
    為了讓孩子學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了改變孩子的命運,四處奔走。尤其是高考面前,一定要讓孩子考出個好成績。 擼起袖子,十八般武藝,使出渾身解數,讓孩子拼命學習。 可最重要的,難道不是孩子的內心,能夠時時刻刻感受到你對孩子的好嗎? 你說你很辛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讓孩子健康長大,並且上學讀書。 孩子非但不領情,還有其他不滿。 你很苦惱,這是事實。 孩子沒有感受到,這同樣也是事實。因為孩子的確感受不到你的好。
  • 高考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
    有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出生無法選擇,但是卻有兩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個是高考,一個是結婚。選對了是成功,選錯了是終身的遺憾。那究竟高考到底能不能改變你的命運呢?當你考完試看到分數,填哪所大學,選哪座城市,這就是你的第一個選擇。有多少人因為撞車導致無學可上,又有多少人因為自己過分保守錯過了更好的大學?學校選對了,選擇專業又是第二道門檻。
  • 高考真能改變命運嗎?我問了5個不同年代的「往屆生」|原創
    你還記得高考考場的樣子嗎?/B站TUO圖歐君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已經過去43年。40多年前,人們以巨大的熱情擁抱高考的回歸。高考來臨之際,新周刊APP記者把這個問題,交到了5位不同年代的「高考往屆生」手裡。他們有的已經頭髮花白,有的還未走向社會。跨越40多年,這些「往屆生」對高考的態度發生變化了嗎?
  • 聽障人能靠高考改變命運嗎?
    又是一年高考時,又將有一批稚嫩的學子帶著對未來的夢想和家庭的期望走進考場。高考對於許多出身普通的人來說,是實現階層逆襲的捷徑,是「逆天改命」的機會,對於聽障人來說,高考能改變命運嗎?讀書有用嗎?當然!對於許多行業來說,學歷就是一塊敲門磚,是通往人生新方向的指南。聽障人的溝通能力受限,就業方向相對較窄,但經過大學的學習,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也就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