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個神聖而又富有魔力的字眼。從上學的第一天起,我們就以高考作為12年學業生涯的檢驗;高考,也是開啟人生新徵程的重要拐點。你還記得你那年參加的高考嗎?
「
「這時在鄉下,誰也不會懷疑我不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又加上我也成家了,還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哪裡還有什麼大學夢啊!壓根兒就沒有了!從下鄉那一刻起就心灰意冷了,大學啊大學,不再是我們桌上的菜,口中的食,心中的夢呀!」
這段文字出自湖北省檔案館《檔案記憶》中,一篇名為《40年前,板車碾出我的高考路》的文章。
文章記錄了作者40年前,經過重重考驗,最終實現大學夢的經歷。四十年前的高考是什麼樣子的?為了打開那段塵封的記憶,我們找到了文章的作者吳緒久,一起和他追憶那年的高考之路。
大學夢碎,回家成農民
吳緒久如今已是古稀之年,聽我們提到「高考」,他竟有些激動,馬上找出了兩本已經泛黃的課本,連連說,這兩本書改變了他的一生。
時間穿越到1966年,那時的吳緒久正在讀高中生,做夢都想著考大學。然而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大學夢碎,吳緒久加入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軍。他作為「老三屆」的一員,回到了枝江老家成為一名農民。
「一聲汽笛去匆忙,鄉野躬耕心暗傷。」迷茫的他為自己寫下了這樣的詩。本來是準備讀大學去的,一下子就變成農民了,那時的吳緒久心灰意冷。
夢碎了,但生活還要繼續,吳緒久積極投入生產,修鐵路、挖溝渠,還當過民兵排長,由於筆桿子硬,在當地小有名氣。1970年,高校恢復招收新生,但招收對象僅為被推薦的工農兵學員。直到1976年,全國招收工農兵學員共七屆94萬人,但當時並沒有招生考試,就在吳緒久心灰意冷,準備將大學夢束之高閣的時候,1977年的一則廣播,讓他的心劇烈翻滾起來。
重燃希望,中斷11年的高考恢復
吳緒久永遠都記得,當廣播裡傳出恢復高考的消息時,他內心的澎湃。他當時就跟妻子說,決定去參加高考。
1977年8月6日,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鄧小平拍板決定恢復高考,而這也繞不開一個人,他被稱為倡議恢復高考第一人,武漢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查(zha)全性。
當年10月12日,國務院決定「廢除推薦制度,恢復文化考試」,並於同年的冬季,進行招生考試,重啟中斷了11年之久的高考,無數人為之振奮,這其中也包括前華中師範大學校長馬敏,當時他剛從成都來到武漢,還是一名青澀的鉗工。
此時的吳緒久碰巧在廢品回收站無意中得到了兩本書,如獲至寶,這成了他唯一的複習資料,他決心報考文科,但報名時卻遇上了大麻煩。
吳緒久一口氣跑了十多裡地,來到公社的文教站,然而得到的回答卻是,政策不明確,老三屆不能報名。過了幾天再去,仍是同樣的答案。
眼看快到截止日期了,吳緒久越發忐忑不安,一咬牙,乾脆拉著牛車來到50公裡以外的枝江縣城,找到曾經的同學才知道,老三屆可以報名!到縣教育局諮詢,給了肯定的答覆後,他心裡的大石頭這才落了地。
30歲,終成夢想大學生
考試的那天,他起了個大早,隨口嚼了幾口饅頭,步行半個多小時到了考點。
隨後的一切都順利起來,1978年2月的一天,身穿綠色工裝的郵遞員遠遠地喊到:「緒久,緒久,你的信!高考錄取通知書!」當時正在學校工作的吳緒久馬上放下手裡的活,飛快地跑下學校門口的山坡,衝到郵遞員身邊,奪下他手中的信。打開黃皮信封的那一刻,欣喜若狂,他被華中師範大學錄取了!命運也就此改變。那年,吳緒久30歲。
跟吳緒久不同,千裡之外的馬敏,卻遲遲未收到通知書,難道是落榜了嗎?馬敏覺得可能今年就無望了,準備再複習,明年再考,當時已經做這種準備了。1978年3月開學了,就在開學一周之後,正沮喪中的馬敏居然收到了華師的錄取通知書。
馬敏納悶了,他沒有報華師啊,報的是北大、武大……原來,省招辦的人看到他的檔案覺得考的還比較好,不讀有點兒可惜。華師歷史系的兩個老師看了馬敏的情況,跟學校商量,將馬敏錄取了。
提到這段記憶,馬敏感慨不已,現在的他,作為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專家,早已經碩果纍纍,著作等身!他說如果沒有1977年的高考,他的人生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對於那段高考歲月,同為77屆高考生的同學們,都刻骨銘心。
馬先生:每天晚上點個煤油燈,複習到12點。羅先生:當時是民兵持槍做監考,很緊張,沒見過這種陣勢。
正因為如此,他們都何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吳緒久至今還保留著上學時的筆記,一筆一划,一絲不苟。而他們的老師,著名教授王先霈也回憶說,這一屆的孩子受過社會的歷練,上學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神聖的儀式,認真而不敢褻瀆。王教授說,那時每天早上天沒亮,學校路燈底下都是看書的學生。
吳緒久的筆記↑
高考,改變人生
四十年的匆匆歲月,小吳變成了老吳,成為了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的教授,創作的《灑愛大渡河》獲得了湖北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十年後,當吳緒久再次回到校園,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人生磨礪耐尋味,高考復開夢中花,四十年前車碾事,身痕永記向天涯。」雖然40年過去了,但吳緒久的高考經歷讓他永生難忘。
去年正值恢復高考四十周年,吳緒久的孫子恰好參加了高考,考上了青島科技大學。臨行前,祖孫倆拍下了這張有紀念意義的合影。
板車碾出吳緒久的高考路,高考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1977年全國共有570萬人參加高考,錄取人數為27萬人,錄取率僅為4.8%,100人中,錄取不到5個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四十年來,高等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公費讀書,畢業分配,到90年代高校擴招、自主擇業,再到如今高考形式的不斷改革,如自主招生等。但不變的是高考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地位,「知識改變命運」依然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
研究、創業、深造,40年來,湖北省的高等教育接連實現精英教育、大眾化教育、普及化教育的三大跨越,如今的高考錄取率突破90%,較之40年前翻了10倍,每年為社會培養上百萬大學生。一代代人也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下社會更加開放,選擇也更加多元,但高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它是你寒窗十二載的見證,更是人生的新起點。但高考最重要的意義,仍是在於教會我們去奮鬥,去拼搏,高考的信念,就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真理的追求!
來源:湖北經視《咵天——燃情四十年》、三峽廣電丨記者:丨諶皇融 趙文豪丨編輯:趙瑾丨主編:毛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