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的真實收入:4年工齡每個月工資不過三千出頭而已》
咚咚、咚咚,手機如期收到一條簡訊:您尾號xxx11月10日xx 時xx分批量代發xx部門工資3124.46元,財務一分不差的把工資精確到了分,每個月10號就是工資的發放時間了,這個月的工資也毫不例外的在這天發了,從第一次領到工資時的興奮,到如今都不想再去打開簡訊看,在事業單位工作4年了,漲的工資還不夠現在買三五斤豬肉。
一位事業單位職工的自述:
我自認為自己在大學不是一個渾渾噩噩混日子的學生,2015年我畢業於一所本科院校,在學校獲過院級以上獎勵多次,在校讀書期間在圖書館的圖書借閱量排名全校當屆畢業生第6名,學校還特此給我頒發了一個學習獎。從進大學的那一刻起,我就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循規蹈矩的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然而,現實總是喜歡開玩笑,迫於某些東西,我最後還是走上了考公之路。
2015年我通過我們縣的事業招聘考試,從近20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以筆試、面試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體檢和政審等環節,最後成功錄取為一名國家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管理崗職工。
從報名到錄取,前前後後用了半年時間,父母家人皆大歡喜,親朋好友的祝賀洶湧而至,然而自己的內心卻極其掙扎,不知道未來會面對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從小到大父母的教導就是好好讀書,然後到政府部門上班
從讀初中開始,不管是父母還是親朋好友,都一直在灌輸讀書就是為了找份工作,而他們眼裡的工作,不是華為的工程師,不是工地的監理,更不是工廠的管理層,而是教師、醫生、銀行職員、公務員、事業單位....。
自從考上大學以後,這種聲音變得更加頻繁,到了大二家裡就不斷地催我做好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備考,那時候我表面答應了父母的要求,但是背地裡我是非常不希望自己一輩子就這樣度過的,而是想出去闖一闖。
時間一晃而過,很快臨近大學畢業,在家人的催促下,我也和其他同學一樣,去參加了省考公務員考試,筆試得了第一名,結果面試被別人反超,以不到0.5分的差距落選,這時候父母非常著急,期間我到了一家中國500強民營公司應聘,200來人的面試者最後剩下14人,我是其中之一,這家民營公司待遇非常不錯,轉正工資就接近8000元,這還是最低級的工資級別,而當地同時期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普遍2000-3000元,還沒有任何績效和獎金(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那時候我家裡有親戚在體制內工作)。
然而工作不到5個月,父母就開始嘮叨,說某某家孩子到某某局或者那個鄉鎮政府工作,而我還在「不務正業,吊兒郎當」,我自從進了這家公司以後,我認為以後非常有發展前途的,這麼高的工資我以為父母會很滿意,沒有想到他們依然認為這不是所謂的「工作」。
考編之路,在巨大的競爭中勝出
想著父母一輩子含辛茹苦也不容易,最後經過思想掙扎,忍痛辭職回到家鄉,報名了我們縣城的事業單位招考,當年的招考人數100多人,有28000多人報名,由於我的專業不符合單位招考條件,因此只能報考三不限崗位,一個崗位有接近200人報名。
我記得考試那天雨下得特別大,進考場我半身都打溼了,考試感覺還不錯,剛剛出考場手機開機父母就問我考得如何,我如實回答以後就去當地人力資源市場找工作,然而諾大的縣城,竟然沒有幾個人在投簡歷,招聘的公司更是少得可憐,心灰意冷之下我就回出租屋了,回去的路上,我看到滿大街的公考培訓機構人滿為患。
後面差不多20來天考試成績出來了,我知道成績時已經是晚上,是一個朋友通過微信轉發給我的,當時沒有電腦,用手機打開看的,因為沒有成績排名,我看了自己分數之後再去一一的對比其他的考生,我記得自己對比了好幾次,終於確認自己就是筆試第一名。
雖然我對體制內工作不「感冒」,但是能在那麼多的競爭對手中勝出,多少還是有些高興的。
之後就是面試,面試以後也是差不多半個月才出總成績,然後按照名次排名確定資格審查人員,資格審查過了以後就是體檢和政審,這些流程差不多用了三四個月,最後年底才到單位報到。
編內的第一份工資,剛好三千出頭
在去單位報到之前,接通知自行去人社局和編制辦公室辦理工資手冊和入編手續,工資手冊清晰的介紹了各項工資待遇,我記得拿到的第一份工資待遇合計是4458元(這是未扣除五險一金的工資總和),包括了基本工資、薪級工資、職務工資、績效、津貼和補貼。
單位人不算多,五六十號人,其中有十多個公務員,另外還有二三十號臨聘人員,到單位以後負責後勤的同志給我們安排了住宿,單位領導給我們接風以後就開始安排部門,然後就開始上班了。
過了幾天管財務的同志領我們去銀行辦了卡,然後告知我們每個月10號發工資,有時候遇到節假日會提前或者延後一點點時間。
之後每個月工資都會按時發放,扣除五險一金的工資剛好三千出頭,這還是在鄉鎮有邊遠補貼和鄉鎮補貼的情況下,如果是在縣城或者街道辦,剛剛考進去的新員工工資水平大概兩千七八。
別人的羨慕,解決不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工作了好幾年,身邊的親戚或者朋友總是時不時的問我混得如何,我面帶笑容的客套回答「還好」。
其實在體制內,工作量真的不是特別大,當然也有很多加班的時候,只不過和私企比起來算不了什麼。
但是待遇方面,體制內的工資真的不敢苟同,我們單位工齡最長的老幹部有30多年工齡,一個月工資也不過六七千,而且還是公務員正科級,剛剛考進單位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一個月的工資大概就是3000-3500,公務員高一些,大概比事業單位高400-600左右,主要就是高車補和話補。
體制像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也想出去
身邊有很多同事四五十歲了還在還房貸車貸,而年輕人如果沒有父母的幫助,根本不敢買房買車,看到那些三十歲出頭的同事每個月還在為家庭開支焦頭爛額的時候,我也放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我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總之目前過得不差,但也不好。
也許體制真的像一座圍城吧,外面很多的人想進來,呆在裡面的人又唉聲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