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人大監督作用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北京將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
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高度關注「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相關議題。29日,副市長王紅代表市政府報告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議案辦理暨相關專項工作情況,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受市政府委託報告了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情況,今天,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又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專題詢問。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本市將在全市範圍內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聚焦復工復產政策,在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和網上大廳設立政策兌現窗口,實行「一次申報、一次受理、一次兌現」。此外,對新業態新模式探索包容審慎的「沙箱監管」措施,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或處置。
市人大財經委在審議意見中提出,對受疫情衝擊較大行業,應制定行業性特殊幫扶政策,鼓勵支持疫情期間湧現的線上消費、線上經濟。
準入門檻:整改不合理限制
王紅表示,為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下一步將按照國家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本市新增產業禁限目錄要求,對不合理的準入限制開展整改。進一步放開民間投資領域,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電力、電信、鐵路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改革。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對中小微企業應收帳款確權,力爭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帳款融資超過300億元。分區域、分步驟推進審批權限賦權和下放,分階段推出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制度創新清單。
政務服務:試點「備查制」實現「零跑動」
為做好政府權力減法,將在全市範圍內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制定「證照分離」改革事項清單及市級許可事項清單。試點推行市場主體標準自行判別、權利自主享受、資料自行留存的「備查制」改革,實現「零材料、零跑動、零接觸」。
聚焦復工復產政策,推行政策兌現「一次辦」,在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和網上大廳設立政策兌現窗口,實行「一次申報、一次受理、一次兌現」。對跨部門、跨層級的政務服務事項,將建立政府內部聯合審批、數據共享、統收統分等業務協同機制,推出200件「辦好一件事」套餐。
新業態新模式:探索「沙箱監管」
「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需要保護,也需要避免因疏於管理而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王紅介紹,本市將建立包容審慎監管目錄庫並動態調整,探索適用於新業態新模式的「沙箱監管」措施,設置一定的「觀察期」,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或處置。
此外,為更好創新監管執法方式,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幹擾,本市將推進信用監管,制定信用分級分類標準,出臺信用信息評價實施細則。完善全市統一的信用聯合獎懲制度,明確失信行為和失信聯合懲戒的認定範圍、標準和程序,細化信用懲戒措施,開展失信企業信用修復工作。
對外開放:推動金融、數字貿易等四個領域開放升級
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介紹,突出北京優勢產業特色,將在金融、數字貿易、文化旅遊、專業服務等領域推出更多開放新舉措。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發展全球財富管理,推動跨境資本有序流動,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專業服務水平。深化數字經濟和貿易開放,制定實施促進數字貿易發展意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結合雲遊戲、數位音樂、數字閱讀等場景需求,搭建國際化協同創新平臺。優化免稅業經營主體和空間布局,促進消費回流。加快專業服務資源要素統一開放和自主流動,在會計審計、管理諮詢等領域探索推進京港澳專業服務機構共建。
審議意見:政務服務標準化人性化程度有待提升
市人大財經委的審議意見提出,實地調研過程中,部分企業反映在準入許可、要素獲取、投融資、招投標等領域,對民營企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權益保護不夠平衡。政務服務標準化、智能化、人性化程度有待提升。從暗訪情況來看,市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服務規範,業務比較嫻熟。但也有代表反映,一些行業部門具體辦事人員在答疑解惑、精準受理方面仍需培訓,政策諮詢服務能力有待提升,不能讓政策落地的「最後一米」影響整體營商環境。
此外,監管執法方面,「管得過多」與「管理不到位」現象並存。一方面,監管存在部門不協同、檢查頻次高的現象,另一方面,有的領域監管缺位、不到位的問題仍然存在,監管能力亟待增強。包容審慎監管模式需要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還不能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
人大建議:對新業態新模式多主動引導善意提醒
市人大財經委建議,持續關注市場主體受疫情影響所面臨的困難,對衝擊較大的行業制定行業性特殊幫扶政策。對疫情期間湧現的線上消費、線上經濟要及時出臺鼓勵支持政策。
政務服務方面,細化量化服務標準,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動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深度應用,建設政務服務信息數據共享平臺。涉企政策出臺前,要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出臺時應當同時配套具體實施細則,並做好宣傳解讀,讓企業找得方便、看得明白、用得解渴。
此外,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既要支持包容創新,又要審慎守住質量和安全底線,對可能出現的風險與失誤,多一些主動引導幫助和善意提醒,避免「一禁了之」,在「放」與「管」中,找到規範市場秩序與促進創新創業的平衡點。
連結:專題詢問
市政務服務局:繼續推進政務服務數據共享
成燕紅委員:調研中一些企業反映政務服務事項辦理中存在標準不統一、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問題,如何解決?
市政務服務局:服務流程標準化方面,已從諮詢、預約、受理、審查、告知、送達等各環節進行了時限標準、服務渠道、責任部門等全流程規範,推進辦事信息全過程、全環節實時告知。在市區鄉鎮三級全面實施「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式綜合受理模式,80%以上的事項可以在綜合窗口辦理。下一步將依託本市大數據平臺和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繼續推進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加強電子證照匯集和應用,實現電子證照種類齊全、更新及時。聚焦身份證明、不動產登記、市場準入、民生保障等高頻政務服務數據需求,開展相關數據在線調取與核驗,支撐全網通辦、全程網辦和網上實辦。
市金融監管局:推動各區增加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金
李愛慶委員:在便利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和信用貸款、更好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作用方面,將採取哪些改進措施?
市金融監管局:今年上半年全市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共計49.45億元,佔比不到千分之四,在中小微企業貸款中佔更少,存在智慧財產權質押渠道不通暢問題。我局已會同有關部門幫助中關村科創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對於符合要求的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按照實際貸款利息的40%給予企業補貼。同時,研究建立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如果發生了逾期或代償,將給予一定的補償支持。
政府性融資擔保方面,目前本市已對中關村科技擔保增資12億,對北京再擔保公司增資10億。下一步將推動各區增加本區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資本金,支持重點發展小微擔保業務。加快出臺經營指引,引導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聚焦小微企業、涉農企業降低擔保費率。擴大擔保代償補償資金的使用範圍,提高使用效率。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高枝
編輯:胡德成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