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節目不能把學生帶進死胡同-聽寫 生冷 常用字 漢字 詞類 偏僻...

2020-12-17 東方網

  昨天下午,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江蘇省選拔賽決賽在南京師範大學舉行,經過激烈角逐,連雲港新海實驗中學代表隊脫穎而出,並將代表江蘇參加全國比賽。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學生們面對「狺狺」「蓬戶甕牖」「胼手胝足」這些詞信手拈來,為了參加比賽,他們熟背字典,但難倒他們的不是這些生僻字,而是常用字。(3月31日《現代快報》)

  雖然在生冷偏僻的難字面前,大部分選手們都能化險為夷,但面對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字,他們卻頻頻「觸礁」。例如「間隙」的「隙」,「水獺」的「獺」,「糧囤」的「囤」,甚至連「老嫗」的「老」都寫得不規範,「老」字下面是個「匕」,而選手寫成了「七」,最後被判錯。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為什麼生僻字信手拈來,而常用字反倒寫錯呢?究竟是學生們準備不充分,還是他們的基礎太差?抑或是其它什麼原因?據悉,為了參加比賽,學生們爭先恐後熟背字詞,有的學校為了獲得好成績,甚至讓學生死記硬背《康熙字典》。這,是否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呢?

  現在人們電腦用得多,有時候提筆忘字,手寫錯誤率比較高。尤其是孩子們也受此影響,不能不引起重視。通過舉辦漢字聽寫大會這樣的活動,有助於讓全社會加強對語文與漢字書寫的重視。以此培養孩子們的書寫興趣,提高他們學習語文漢字的積極性,意義則更大,更深遠。

  但是,正如專家所言,舉辦漢字聽寫大會這樣的活動,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們學會規範使用,而不是為了比賽。「漢字聽寫大會不能走進『應試』的死胡同,不能為了獲勝,而專攻偏難怪字,卻忽視了漢字的應用。」

  而從首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反響情況看,確實存在導向上的偏差。它因為搞一些偏難怪字考學生而遭人質疑,有人認為這些偏難怪的詞實際上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如果為了比賽獲勝,而讓孩子記憶一些死亡的詞,就是誤導了。」本屆漢字聽寫大會命題組負責人、南師大文學院特聘教授董志翹如是說。

  不光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其它電視臺的相關字詞類節目,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作為字詞類節目,確實應該在展現漢字文化的魅力、倡導人們學習漢字、引導人們規範使用和書寫漢字等方面發揮作用。而不能單純為了做節目或搞比賽,誤導學生死記硬背,甚至專攻生冷偏僻的怪字。

  這就需要活動組織者在比賽環節上進行重新設計和精心設計,儘可能全面考核學生的漢字水平,而不以能否寫對生冷偏僻字以及寫對多少生冷偏僻字來判定勝負。比如江蘇省這次選拔賽上,有位選手將「老嫗」的「老」字下面的「匕」寫成了「七」,最後被判錯,這就是很好的啟示。如果比賽中多一些這樣的較真,越是簡單、常用的字,越是嚴格進行考核,哪怕是倒插筆也判錯,比起答對生冷偏僻字贏得掌聲來,不是更有教育意義呢?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漢字聽寫大會上的字你能寫出幾個?
    漢字聽寫大會上的字你能寫出幾個?      《漢字聽寫大會》上的讓成年人面面相覷的字    黃桅 製圖       「僰(bó)人懸棺」、「鼻堊(è)揮斤」、「窵(diào)遠」、「拶(zǎn)榨」……這些讓成年人也面面相覷的詞語卻被初中生輕鬆寫出。繼去年第一屆《漢字聽寫大會》之後,本月第二屆延續「高冷」姿態。
  • "漢字聽寫大會"被指詞彙過於冷僻 總導演回應質疑
    「那些一輩子都見不到的字詞,有必要再從故紙堆裡翻出來嗎?」  「從古籍中找回我們民族的精華真的是很有必要。」  為了推廣節目中出現的冷僻字,第二屆「漢聽」同時啟動了「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每周精選推出一個「冰封詞彙」,通過電視、報紙和網絡廣泛傳播。7月20日,首期焐熱詞彙「葳蕤」上線24個小時,參與者達到119萬。
  • 評「漢字聽寫」:前進還是後退?(圖)
    近來在社會和媒體上出現一股風,說由於經常敲拼音出漢字,中國人書寫漢字的能力下降了,普遍「提筆忘字」,於是,為扭轉這種頹勢,電視臺就開始辦漢字聽寫類節目。  一開始的「漢字英雄」節目,意在「在這個提筆忘字的時代,幫您找回失落在鍵盤裡的漢字」,而考題範圍大多數是比較常用但不好讀或不好寫的字詞或成語。這個節目很受歡迎,可圈可點,有益無害。
  • "漢字聽寫大會"難度再升級:難度幾近第一場三倍
    昨晚,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複賽第二場的角逐難度再升級。如果以場外百名成人書寫團的零正確率字彙數量做指標,難度幾近第一場的三倍。全場53個詞,17個詞,成人書寫正確率為零。最終,河北省滄州市第十四中學的韓嘉訓最終勝出,帶領河北隊衝入半決賽。首次單獨組隊參賽的香港隊全軍覆沒。
  • 十期節目學會500個字詞,《漢字風雲會》成就語文「學霸」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浙江衛視熱播的《漢字風雲會》已經接近尾聲,迄今已經播了十期,每期50個字詞,十期就是500個,這是個多麼驚人的數字,看過節目和沒看過節目差距那可就不是一點點了。9月開學季全國各地小學舉辦的語文課堂聽寫活動就全力證明了這件事,凡是陪著孩子看過節目的家長都寫的遊刃有餘,而沒看節目的,則就顯得吃力了很多。看來,想做合格的家長,不看節目是不行的哦!第十期的節目也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升級階段,半決賽更顯熊孩子們的水平。福建隊殺出重圍,以最優異的成績直接強勢晉級總決賽,剩下八支隊伍則角逐最後兩個決賽名額。
  • 漢字聽寫缺少科技內容:不能鑽到茴香豆的幾種寫法
    選手們面對的是諸多提筆難寫,更難記憶的字詞,如「驊騮、蠅營狗苟、軒輊、啁啾、溪刻、秕糠、抽抽噎噎」。對此,觀眾既有批評,更有肯定。批評者認為這種比賽聽寫的字詞古怪生僻,有些「故意刁難人」,但更多的人把這種比賽上升到拯救「漢字危機」,弘揚中華文化的高度來讚頌。
  • 漢語拼音之父談漢字聽寫大會:我去一定考0分
    然而,「漢字聽寫大會」所考的不少生僻字恰恰就是在考驗人們的「承受力」,而且往往會突破這種「承受力」。  周有光所說的8000多個通用漢字,源於國家語委新近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告訴筆者,《通用規範漢字》收字8105個,其中最常用的一級字3500個,具有一定專業性的二級字3000個,比較生僻冷門的三級字1605個。
  • 【說文解字】家長瘋轉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學霸學字秘笈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玉」作為部首,和「王」一模一樣呢?因為「玉」和「王」在以前,都是三橫一豎,唯一的區別就是中間的橫在上下位置上有些許微妙的差異。小篆字形中的「王」字:「礻」名為示字旁。以「礻」為部首的字,多與神有關。「祠」是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賢的廟堂。相似的有「祇」(q í),指地神,常用於「神祇」。把握了造字的規律,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把字寫對,不會再出現「礻」、「衤」不分的小錯誤了。
  • 漢字聽寫考住了大學生
    漢字聽寫考住了大學生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施疑)股肱、猞猁、調和鼎鼐、粉白黛黑,這些字您寫得出來嗎?10月29日,唐山師範學院教育學院學生會組織的「中國夢」漢字聽寫比賽決賽中,這些字詞考住了不少大學生。
  • 書寫中華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健康路小學舉行漢字聽寫大賽
    根據上級部門精神和相關部署,9月11日,安陽市北關區健康路小學舉行了漢字聽寫大賽初選賽  題目的範圍由淺入深,從常用字詞到詩詞經典,從字詞的含義到其中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漢字不僅僅是一個個的字,而是文化的寶庫,啟迪智慧的源泉。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引發文化思考
    由於信息化時代的特點,我們認的字以後可能會多一些,但會寫的字卻越來越少。這個情況在日本已經出現了。」     這似乎是一個兩難的境遇。總導演關正文認為,用傳統思維解決漢字書寫能力退化問題一定無解,你不應該也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享受人類科技進步、文明進步的成果,你甚至都不能呼籲大家減少使用新的書寫工具。
  • 漢字競賽節目有了必備字典
    原標題:漢字競賽節目有了必備字典隨著「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中國成語大會」等多檔漢字電視競賽節目的熱播,說文解字一時間成為觀眾熱議的話題,但也有不同意見指出,漢字節目中出現的聽寫字生僻古怪,試題缺乏多樣性,在導向上沒有突出漢字書寫應注重規範應用的特性等
  • 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點讚
    在中華民族的眾多文化元素中,漢字最簡約、最形象、最豐富,也最有代表性。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中華文化歷五千年而沒有中斷,漢字居功厥偉;漢字是維繫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紐帶和民族認同的符號,寄託著全球華人的民族感情。
  • 《漢字風雲會》:哈密瓜還是哈蜜瓜,打鉤還是打勾
    來源:澎湃新聞 因為有了電腦打字,提筆忘字似乎變成了家常便飯,於是越忘字越怕寫,越怕寫越忘字,《漢字風雲會》聚焦低年齡萌娃,覆蓋全家庭範圍的收視群體,希望優化升級漢字聽寫所帶來的參與快感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我去「聽寫大會」一定得零分
    《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昨天告訴青年報記者,《通用規範漢字》收字8105個,其中最常用的一級字3500個,具有一定專業性的二級字3000個,比較生僻冷門的三級字1605個。而「漢字聽寫大會」考的很多字都屬於二級或三級字,甚至不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之列。
  • 中國夢 漢字情——2018荷城中學閱讀節之漢字聽寫大賽
    為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弘揚中華漢語言文化,促進漢字規範書寫,培養學生聽寫能力,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荷城中學今天在八年級開展漢字聽寫大賽活動。學生觀眾自備紙筆,認真聽寫,不時探討。他們為選手聽寫正確熱烈鼓掌,為選手超強的實力讚嘆不已。
  • 「漢字書寫節目」大熱一分鐘讓你變文盲
    可是在網絡時代下,誰不是提筆忘字?央視10套科教頻道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河南衛視《漢字英雄》兩檔漢字書寫節目,很快讓眾網友想起扔給童年的小學語文課,也令不少人默默將手機輸入法改成「手寫」。  自從有了電腦,「寫」成了敲打鍵盤,成了拇指按鍵,現代人的交流更多靠網絡傳遞圖像聲音,實用意義上的書寫,正在迅速地離我們遠去。試著聽寫下面這些字,看你還會寫幾個?
  • 你還會寫多少漢字?對漢字的遺忘該如何抵擋?
    這一現象,再次引起人們對漢字文化傳承的憂慮。  從筆尖到鍵盤,漢字書寫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相對於拼音文字,鍵盤時代的來臨,對漢字書寫能力的影響無疑要大得多。漢字文化的傳承,是否會因此衰變?書寫工具改變不可逆,當提筆忘字愈加頻繁,對漢字的遺忘,又該如何抵擋?  ——編 者      近來,曾經讓不少學生頭疼的漢字聽寫測試火了。
  • 文化性與綜藝性相結合,《漢字風雲會》凸顯文化綜藝新趨勢
    你是不是經常被提筆忘字所困擾?你是不是經常面對一些相似的字詞的用法而無法下手?今年夏天,《漢字風雲會》用新穎的表現方式打造生動有趣的漢字課堂,以培育傳統文化為價值訴求,讓這檔以漢字聽寫為主打的文化綜藝突出重圍,在今年夏天颳起一股「漢字熱潮」,為飽受漢字困擾的我們提供了一種解決的方式。
  • 初二女生背字典記生僻字 參加聽寫大會滿分奪冠
    首屆全市中學生聽寫大會昨舉行  背了1800頁的字典,摘走個人組冠軍。昨日下午,2014年東莞市中學生漢字聽寫大會決賽在南城陽光實驗中學舉行。據了解,這是東莞首次舉辦全市性的中學生漢字聽寫大會,而通過預賽的篩選,此次共有10所學校以及10名港澳臺籍學生分別參加團體組和個人組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