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的答辯大多會圍繞設計思路、教學實施和教師結構化等題目發問。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全面的答辯問題及解析。
1.對《我的心愛之物》這一課進行教學反思。
【參考答案】
教學反思是作為一名老師必須具備的能力,針對本次課,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首先,採取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於其他課型,學生在寫作課中會存在一些畏難情緒,這就需要老師更好地調節課堂氛圍。比如在學生寫作後,採取評選的方式,激勵學生,從而讓學生消解這種畏難情緒。其次,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最後,開展語文活動,豐富文化積澱。比如在課後布置辦一期習作專欄,加深印象。
另外,我也存在不足,例如由於備課時間較短,教學經驗的不足導致我上課時比較緊張,有些知識點講解得不夠全面,所以以後上課過程中,我一定會用充足的時間進行備課,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
2.你是如何進行導入的?
【參考答案】
我面對的學生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有足夠的熱情與激情,學習欲望也很強烈,但是對於習作掌握的程度還是遠遠不夠。學生對於寫作本身也有牴觸情緒,需要老師的引導。
因此在導入環節,我將以實物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上課之前,教師展示準備好的小物件,這些物品可以是符合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並且以此詢問學生對這些物件的感受,引發學生的思考、討論。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學生也會更加專注在課堂上。接下來與本次課產生關聯,引入課題就變得順其自然。通過這樣的導入,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明確本次課寫作的對象,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
3.你本次課採取了哪些教學方法?為什麼?
【參考答案】
本次課我主要採取了實物展示、習作評選活動、小組討論等方法。而之所以採取這些教學方法,是基於各個方面的因素考慮。
課程標準理念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的內容,更要學會學的方法。而小組討論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鍛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內容。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欲望強烈,但是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採取一些活動性質的教學方法,更能夠提高學生上課的效率。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
4.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答案】
寫作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循序漸進。
首先,培養學生多讀書的習慣。多讀書不僅能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間接增長閱歷,還可以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語言運用等。因此可以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交流讀書心得。
其次,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善於觀察自然、社會現象可以使寫作言之有物,勤於思考可以使寫作的立意深遠。所以,定期在班級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一事一議」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辨能力。
最後,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激發學生針對喜愛事物進行日常的練筆記錄,學會一些基本寫作格式和要求,對於記錄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多以鼓勵和讚美為主,以此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提高其寫作水平。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
5.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你認為要如何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
【參考答案】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課程的實踐性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寫作課就是鍛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首先,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和盲目的限制,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並加強對學生平時的練筆指導,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寫作課就是閱讀課程的實踐。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解、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及語文教學的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體會到實踐,從而將閱讀所掌握的方法技巧體現在筆尖之上。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