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和自己和解

2020-09-09 濱州一葦心理諮詢

朋友孩子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邀請好友一聚,以表達感謝和慶賀。
席間,酒後微醺,朋友感嘆其孩子學習的坎坷。介於對於朋友的了解,他是一個情緒化太重的人,孩子也像極了父親。父女兩人這一年因為備考,不斷地對抗、冷戰、鬥氣,一路走下來辛苦至極。
我告訴這位家長朋友:事情壓不跨人,但情緒能把人壓垮。所以,人不能被情緒所綁架,學會和自己和解。


學會和自己和解

相關焦點

  • 學會與自己和解,做情緒的主人
    與自己和解你會發現世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無情與險惡,試著放低姿態,感受這未知的世界。這個假期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我感受到那種想要承擔卻實在無力承擔的無奈,最近很火的《以家人之名》中凌霄說,長大是一瞬間的事,可能是下一秒......我們該表現得像個大人一樣,學會堅強學會照顧好自己,不讓家人擔心。
  • 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聽來的一個故事,女孩和男孩的家境差了許多,雖然互相喜歡著,女孩卻總是猶豫不決。女孩說,我們之間的差距太大了。男孩卻回答,沒關係,我是真心的。可沒有一年,男孩和女孩分手了,男孩說,雖然我們對你是真心的,但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了。這時候,女孩才想起來,自己每一次去買東西的時候,老闆總是會說,看你真心想買,算你便宜一些吧。女孩明白了,你看,真心就是這麼不值錢。
  • 「生活本就不易,人這輩子,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但是人的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們需要證明的是自己,需要戰勝的也是自己。人生在世,要學會跟自己和解。1.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是因為解不開自己的心結看過我之前寫的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小縣城來到上海的。
  • 不要被情緒綁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好多事情總是背道而馳,不管怎樣,遇到什麼,都應該平常心面對,學會與自己和解,要知道一切問題必然有他發生的意義!選擇,這個世界上的人,每天都在選擇,小的方面選擇穿什麼,吃什麼等等,每天都充斥在生活中!你選擇這條路,也許會一帆風順,也許會布滿荊棘,但是都不是無故發生的。擁有,失去,周而復始,想要這個必然會失去另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有道理的!
  • 致顧佳與自己:學會控制焦慮,與自己和解
    1.無需力求完美,學會與自己和解最近現象級熱播劇《三十而已》,拋出的有關於30+女性面臨的種種問題,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三個人,三種不同的人生。她的焦慮,來源於與他人的比較和對於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逐。就如書中作者所說,我們要養成不為人生焦慮的習慣,學會中庸的生活方式。嚴於律己和追求完美,本沒有錯。但如果我們在與別人的比較後而制定要求自己的條條框框,那麼嚴於律己,反而會成為負累。就如顧佳,讓孩子進入雙語幼兒園,就是她給自己設置的條條框框。而在適當的時候,要學會「寬以待己」,與自己和解。
  • 人生必修課:學會跟自己和解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許多人困惑已久的命題:學會跟自己和解。你別看它寥寥七個字,確實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做到真正與自己和解。和解,意味著有矛盾點所在。至於究竟是言行不一帶來的負罪感還是對過往所作所為的遺憾,因人而異。
  • 人到中年,學會與自己和解
    其實,人到中年,不管男人還是女人,肩上都擔負很多的責任和義務,自己的能力卻時常匹配不上,於是心生各種焦慮,甚至自己嫌棄自己。這樣糟糕的情緒,猶如一劑會揮發的毒藥,一旦蔓延開來,就會讓身邊的人都感到鬱悶,就算衣食無憂,也會平添許多精神上的重壓。
  • 人生到一定階段,就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都是各種驚喜和意外交替!其實人生到一定階段,就要學會與自己和解,這樣,你才能渡過接下來的人生路!就比如我,我覺得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我是絲毫看不出一丁點能讓我開心的地方!那段時間的自己,莫名其妙哭泣,痛苦,難受,各種折磨自己,因為看不見一點點的希望,但是我一直有兩個很好的習慣,一個是寫作,另一個就是到處走走!我翻開我有點發黴的日記本,裡面記錄了我很多大大小小經歷的事,比如去了上海,杭州,蘇州,廈門,深圳等,經歷了很多人和事!
  • 30歲,學會與自己和解
    不過於在乎旁人的眼光,不再為領導的某一次批評而垂頭喪氣;不再為別人瞧不上我而感到傷心難過;不再為自己過於普通而自卑。我終於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怎麼活。我本就普通,普通沒有錯,也沒什麼不好,無論別人怎麼看待,我只要簡單的快樂和內心的滿足感。30不像20歲時那麼異想天開,20歲的時候總把夢想掛在嘴邊,而30歲的我只想把腳踩在地上,安安穩穩,享受平靜的幸福。
  • 走過半生,終於懂得:學會和解,就是獻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人這一生,所要面對的,從來不是平坦大道,而是變幻莫測的九曲十八彎,學會和解,才能經受住萬千考驗。 這個世界太過於浮躁,我們需要一顆沉靜的心,不慌不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在自己的世界裡恣意狂歡。
  • 餘生,願你學會與自己和解
    昨晚被吵得失去理智和分析能力的我,誓要「搞死」這只可恨的蟲子,但現在冷靜下來的我,卻突然覺得老媽說得挺有道理的。我跟一隻不知名的蟲子慪了半天氣,原來只是一場可笑的不願意與自己和解的鬧劇。90天的嘹亮歡叫,是一個自然的必經歷程,更是對生命全部的熱愛和珍惜。小思用了「寬恕」一詞來表達對這小小生命的敬畏,我想我也沒有資格提前結束這並不討人歡喜的小蟲也許只是蜉蝣般短暫的生命。選擇釋懷糾纏我多日的煩惱,是對弱小生命的寬恕與尊重,更是一種與自己和解的智慧人生態度。在我們的身邊,總有很多不願意與自己和解,不願意放過自己的「庸人」。
  • 人必須學會與自己和解
    【今日看片】《聲之形》不是一部關於改正錯誤、真誠懺悔並求得原諒的作品,它的主題從來都是人與自我的和解。讓「霸凌者」成為主角頗具挑戰性日本動畫電影《聲之形》延續了京都動畫最為擅長的校園友情治癒題材,也延續了京都動畫極具藝術感的精緻畫面。飽含情緒的鏡頭語言、豐富的細節極大彌補了電影在情節設置上略顯生硬的缺陷。
  • 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時沉浮,人這一生,終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麥家:「一個作家總是要寫一部關於童年和故鄉的作品。」對於麥家而言,故鄉和童年是他久久不能忘懷的苦痛,他曾經多次提到過自己對故鄉的不思之情,這一次麥家選擇與自己的童年和故鄉進行和解,選擇直面自己飽受摧殘的童年,放下執念,學會與自己和解。
  • 新民快評|家長也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原來,他用傳感器和簡單的編程軟體,發明了一個分貝測試儀。測什麼呢?測父母的吼聲。如果監測到父母的分貝超標,平板電腦就會接收到信號,開始循環播放照片——小男孩把自己從嬰兒到幼年時的照片全部都藏進了電腦,希望當父母「爆炸」的時候,用自己的萌照和當年母慈子孝的場景,喚醒父母的記憶,放自己一馬。小朋友還暢想,如果這個還不奏效,如果他們還嘮叨,那就只能釋放一種噴霧,讓父母安靜一會。
  • 人到中年,要學會跟自己和解(句句入心)
    的確,不只是女人,我們每個人在人世間行走,能夠依靠別人而幸福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要依靠自己。特別是中年人,到了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孝敬老人給老人養老,又要撫養孩子讓孩子不要輸在人生每一個起跑線上,作為一個中年人,承受的東西的確太多太多。累嗎?累。苦嗎?苦。
  • 與自己和解,就是與世界和解!
    換個角度:我和世界,是一組對立統一的關係:我VS世界。我和自身,是一組對立統一的關係:靈魂VS肉體。我和靈魂,也是一組對立統一的關係:意識VS潛意識。而我們要想做好「與世界和解」,就必須處理好這三組關係。這三組關係協調了,我們的人生就協調了。如此,就會美滿和幸福。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 外向並不比內向「更健康」,學會自我認同、與自己和解,建立自信
    學會自我認同、與自己和解,才能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內向的你並不孤單世界需要外向者,也需要內向者!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取決於一個人的人格、所處的社會情境,文化背景和人生閱歷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內外向特性。內向與外向就像是一條曲線的兩級,我們所處的位置會隨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轉變。書中認為我們無法精確計算出真正的比例,但可以確定存在非常多的內向者。
  • 《皮囊》中最辛辣現實的一句話,人這一生,終究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這些老人的悲傷從不輕易示人,她們喜歡爭的是一口氣,也是自己做人的骨氣,當作者的阿太連自己女兒去世都沒有流淚的時候,大家都罵她沒良心,這時候她也沒有解釋,只是冷冰冰的說了句:「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 心理學:和自己和解的3種樣子,你有幾種?
    和自己和解,是很多心理自助的書籍裡,常常會提到的一個話題。可是,一個人要如何和自己和解,可能是我們看了很多書,也很難去理清的一個問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將「我」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和超我。而我們也可以從這三個層次,來理解與自己和解的真實樣子。
  •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讓你覺得,每讀一頁,都好像發現了更加真實的自己。《皮囊》也是一本「認心又認人」的書。作者蔡崇達,本著對故鄉親人的情感,用一種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講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間故事。一個福建漁業小鎮上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這些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