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
文/梅哲仁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
人們常說,「人要與世界和解」,話說起來沒錯,但是怎樣才能做到「與世界和解」?這是一個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身體健康好,但怎樣鍛鍊才是關鍵。同樣的,能做到「與世界和解」非常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而關鍵點也在於怎樣做。
雞湯是好東西,但是沒有勺子是喝不到的。
所以,要想做到並做好「與世界和解」,我們需要認真地觀察,細心地思考,進而找到可行的辦法。
內觀己心,外察世界——覺察我與世界
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坐好,閉上眼晴,靜靜地感受一下,是不是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記下來,這是「自我」,或者叫「意識」。
繼續靜靜地感受,是不是會有一些雜念產生?會有一些想法浮現?
記下來,這代表著「隱藏的自我」,是潛意識的產物。
這兩者加起來,代表我們的精神世界,又稱為「靈魂」、「心」。
閉著眼睛繼續感受,感受到你的胳膊、腿、肚子了嗎?感受到你的呼吸了嗎?
記下來,這代表我們的肉體。
睜開眼睛,看看周圍的東西,看看身邊的人。
記下來,這就是「世界」。
記住了嗎?這些可以用一個圖來表示。
換個角度:
我和世界,是一組對立統一的關係:我VS世界。
我和自身,是一組對立統一的關係:靈魂VS肉體。
我和靈魂,也是一組對立統一的關係:意識VS潛意識。
而我們要想做好「與世界和解」,就必須處理好這三組關係。這三組關係協調了,我們的人生就協調了。如此,就會美滿和幸福。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啟迪多元思維——從源頭入手
從東方到西方,從古代到現代,人們提出了無數種方法,以調節上述三種關係。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東方的哲人是這樣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在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著這樣的一段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我們的路徑也是如此,由小到大,由內到外。我們要先使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協調,進而使身心協調,最後再做到與他人、與這個世界的協調。
我們要與世界和解,必須先讓自己的身心達成和解;要使自己身心和解,必須使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和解。
因此,我們要採用不同的方法,依次調節這三種對立統一的關係,才能達到「與世界和解」的目的。
三個階段三種方法
1.自我和解:恰當地釋放內心
第一步是將壓抑的潛意識表達出來。現代社會我們承擔了太多了壓力,這些壓力都藏在潛意識裡,有時候會化作噩夢幹擾我們的睡眠,有時候會化做雜念影響我們的決策。大家還記得那個被交警攔下而痛苦的男青年嗎?那就是壓力得不到釋放的一種表現。
那麼,是不是釋放掉情緒就好了呢?也不盡如此。很多人都知道要釋放情緒,緩解壓力,但是很多人都選擇了「炸掉堰塞湖」這種不良的方式,也就是通過激烈的情緒爆發、酗酒、蹦迪等方式來解除情緒壓力,這樣的後果就是對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產生依賴性,在生活中過度壓抑,隨後瘋狂發洩,表面上也得到了平衡,實際上是以透支生命為代價的。大家在酒吧門口看到過那些爛醉的少男少女吧?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正確方式,是小心地將這些壓力慢慢釋放,就像先賢所說「堵不如疏」,只有疏導,情緒的堰塞湖才能慢慢清空,而不是突然崩潰,洪水泛濫。
如何慢慢釋放?靜坐就是一個好辦法。靜靜坐著,不要壓抑雜念,但也不要隨著雜念胡思亂想,久而久之,潛意識就會逐漸表達出來。意識與潛意識就會逐漸融合,不再對立衝突。
2.心、靈和解:「身心合一」的鍛鍊方式
在釋放潛意識的同時,我們還可以著手增強我們的身體。而鍛鍊身體也是有訣竅的,至少在實現「身心合一」上,有些運動是適宜的,而有些則不是。
哪些運動合適呢?就是那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運動,例如打球、練字、舞蹈等,整個運動完以後會很舒服,那就是身心合一帶來的愉悅反應。
有人問:「跑步呢?」
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跑步有很多好處,但是在「身心合一」上,則不如其他運動。大多數人跑步的時候雜念四起,只是機械地跑動,是很難達到「身心合一」的效果的。
3.與他人和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自身修行的基礎上,也要注意與外部的互動,這是達到「與世界和解」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這個環節,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傳統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我們按照這樣的原則去為人處世的時候,會意外地發現,事情順利了許多,自己的心情也愉快了許多。因為你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尊重了自己。
正心正舉——做自己,與世界和解
所以,當我們沿著這樣的順序,由內而外、由小而大地不斷修行,就一定能做到「與世界和解」。《大學》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正是如此。
當今世界,雞湯太多,勺子太少;人們口號太多,行動太少。
要做不一樣的自己,就要與以往的自己不同。
想與世界和解,就要先與自己和解,想與自己和解,必須身心合一,想要身心合一,必須與自己的內心和解。所以我們的路徑必須由小而大,一步一步,才能走到想要的地方,才能體會人生不一樣的風景。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