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與自己和解

2020-12-13 林青瀾生活美學家

【日更第709天】

我們就像一片大海

內心平靜了

海浪就平靜了

否則

不需要外面的風

我們已經驚濤駭浪

人的一生,是一個與自己不斷和解的過程。

這句話聽得多了,它就成了似乎簡單,又不太容易理解的一句話。

與自我和解的過程,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

若我說,我則覺得,那是,自己孤獨的一個人,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所走過的人生長路,受過傷,有過痛,有得到,有失去,有不得已,有欣喜若狂,所經歷的這一切只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樂後,重新看見自己,擁抱自己,接納自己,這樣,孤單而英勇的,悄無聲息的,屬於一個人的長徵。

今天凌晨,做了一個夢,夢見,有個朋友來看我,我來到寺廟等他。我坐在水邊,看水,水一圈一圈的漣漪,我內心寧靜無比。接到電話,電話說,堵車了會遲來,我笑話他,他侃:三哥也不叫。我欲進去寺廟買一本書,繼續坐在水邊等他。走上臺階,主持光著上身坐在臺階上,坐禪,見我,問:欲往何處?我回答:買書,觀水。這時,有書的房間燈滅,走出一和尚,提著燈籠,晃悠悠經過。方丈叫住他:有人買書。他抬眼看看我,揚長而去。我追上:麻煩師傅,我想買書。頭也不回:下班了。一看手錶:三點。我無奈迴轉水邊,打坐,在腦海練字,竟然練得頗有意趣,寫得正興致盎然,手舞足蹈,可能太高興,醒了……

我並不知這個夢是什麼意思,但我感覺夢境的自己,內心寧靜,愜意,自在。

如果說,與自己和解,對我而言有什麼意義,那就是,我找尋到一份屬於自己的自在。

那些定義我的,試圖框住我的,那些讓我難過的,悲傷的,試圖引誘我的,讓我沉迷的,統統都被我掀開了面具,看清了真相,那些一切的背後,那些試圖操控我的種種,在我與自己和解之後,都失去了力量。

於是我再次回歸自我,宛如鴻毛一片,輕盈隨意。

所以才會說,和解,不是包容,不是原諒,不是那些試圖偽裝和平,若無其事的樣子。

而是被聽見,被看見,被理解,被認可——被自己理解,被自己認可,被自己看見和聽見,也許是別人,但那也只是我們藉助了他人的能量來療愈了我們自己,最終還是自己,在療愈自己。

有一句話:我們不要去做一個好的人,而要去做真實的自己。好,只是自己的一部分,而真實的自己,是全部,全部包括了所有不完美,被定義為不好的,壞的,脆弱的,怯懦的,憂傷的,卑劣的,這所有的一切——不再假裝完美,偽裝完美,而是看見全部的自己,接納了完整的自己。

當我們能夠更真實地呈現我們的自己時,我們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我們變得更勇敢,因為敢於直面自己的不足,不再試圖偽裝。

但不管我們是什麼樣子,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可被取代,也無法被忽視。

如果不被愛,就好好愛自己,和自己和解的過程,也是看見自己需要的過程,撥開迷霧,看見潛意識裡的自己,過去的自己,被壓抑的不曾被滿足的自己,內在的哪些需求,並通過自己的能量,來滿足自己。

一切,我本具足,無需向他人討要,而是,我自己就可以。

關於本文

——林青瀾,生活美學家

私宅設計師,探索生活美學,空間美學,生活應是鮮活而有趣的,我喜歡具體而美好地生活著,以享受世間美好為終身情懷。

做個優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瀾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任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自己和解,是成長的過程
    01、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成長的過程有一個問題:你是否認為人與人之間真的會有著天生的差距?如果非得有一個答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本就天生有著聰明的腦子,而有些人天生腦子就很遲鈍,這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就比如你很努力地學習,也付出了很多,但是依舊趕不上那些平日不學習的人。
  • 心理學:穿越原生家庭之痛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的性格。在現在這個年代,子女都說自己的性格缺陷、生活不幸都是拜原來家庭所賜,甚至都四、五十歲的人了,依然涕淚交織的訴說對父母親的愛恨情仇。難道父母真的都是禍害嗎?
  • 與自己和解,就是與世界和解!
    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們的路徑也是如此,由小到大,由內到外。我們要先使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協調,進而使身心協調,最後再做到與他人、與這個世界的協調。
  • 體育場的流浪貓王:成長路上需要不斷與自我和解
    蒼耳也通過並肩戰鬥最終放下心中的成見,經過內心的天人交戰,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地下城王者」,這對小朋友們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如何甄別好人和壞人,並能和投緣的陌生人相處成為朋友進而去收穫友情。其他如董大壯、威武、吉利、樓樓等,都在不同的角度向小朋友們講述著同樣的道理。在友誼、勇氣和自信等主題之外,筆者能感受到劇中處處充滿了「和解」的精神。
  •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成長就是學會與痛苦的事情和解
    每個人都是從小孩慢慢成為了大人再到老人,這種身體年齡的增長不算是長大,真正的長大是心理年齡的增加,而這種心理年齡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這一步步的成長便是通過一次次跟現實中那些令人痛苦不愉悅的事情和解而得來的。
  • 「無法重來的一生」:與自己和解,讓自己釋懷,活出開心快樂
    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可能因一句話就脆弱的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牙已經走了很長的路。這句話無論是用在生活中、工作上,還是一些無法改變的事情上,都很有用。生活中需要無比堅強,所以,人要學會與自己和解,和無法改變的現實和解,這很重要。
  • 不要被情緒綁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好多事情總是背道而馳,不管怎樣,遇到什麼,都應該平常心面對,學會與自己和解,要知道一切問題必然有他發生的意義!選擇,這個世界上的人,每天都在選擇,小的方面選擇穿什麼,吃什麼等等,每天都充斥在生活中!你選擇這條路,也許會一帆風順,也許會布滿荊棘,但是都不是無故發生的。擁有,失去,周而復始,想要這個必然會失去另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有道理的!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以松子視角,談父愛、成長與和解
    最近重溫經典後,我從電影中看到了關於父愛、成長與和解的含義,本文會從這三個角度入手。原因就在於她必須通過討好才能滿足自己內心的成就感,於是在惡劣的關係中越走越遠。成長的路上,並不只是隱忍和妥協,從松子的身上我們看到隱忍和妥協的結局,只會無止境的招來壓迫和傷害。哪怕在某一個環節松子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也不會再少一個唱歌動聽的姑娘了。
  • 現在開始,與內心不被認可的自己和解,接納自己
    【成功日誌】1.完成4科複習任務2.跟夥伴們分享複習資料(分享總是令人愉悅,哈哈哈)3.保持對生活的熱情,拍到家鄉的巨美天空4.聽書一本《番茄工作法》5.再次深入了解自己,與自己和解6.6點半起床,比昨天早了20分鐘
  • 學會和自己和解
    所以,人不能被情緒所綁架,學會和自己和解。學會和自己和解
  • 阮經天說:「不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學會與父母和解,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
    他還吐露這輩子都一直避開「像爸爸」這件事,但是活到現在,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很像父親。【土豆思】能承認這個事實,更是很大的進步,有了和解的希望和條件。阮經天坦言跟父親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因為父親用了錯誤的方式來表達愛。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嘗試緩和跟父親的關係,想好好跟他聊聊。【土豆思】太多的父母,用了錯誤的方式表達愛。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 談談焦慮的常態化:正視、和解與共存
    蘑菇姐姐在《焦慮》一書中寫到:世上從來沒有不焦慮的生活,誰還不是一邊焦慮,一邊成長?擁抱焦慮,才能快速成長。因為每一件讓你焦慮的事,都是上天為你打開的一扇門。重要的是你該如何穿過這扇門,從此與其和解、共存。下面我將從「尋找焦慮,正視焦慮、與焦慮和解、同焦慮共存」四個方面談談「焦慮的常態化」。01 尋找焦慮,何為焦慮何為焦慮?
  • 走過半生,終於懂得:學會和解,就是獻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她的能力自然綽綽有餘,問題就出在心態上,她還沉浸在去年的遺憾中,沒有做到與自己和解。 她整個人的樣子特別憔悴,完全沒有上一季的氣勢和自信,反而有些膽怯和小心翼翼。
  • 夜讀|與自己和解,才能與世界溫柔相處
    夜讀 | 與自己和解,才能與世界溫柔相處 07:07 夜讀 | 與自己和解,才能與世界溫柔相處07:07來自新華社客戶端主播 | 李林欣聽過一段經典的電影臺詞。我們都曾是那個害怕苦難的孩子,但後來,我們也終將成為那個從容無畏的老人,這就是成長所帶來的改變。歲月在無聲中流淌,行走在時光長河裡的每個人,都是邊走邊悟。很多道理,走著走著,你也就明白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成長註定是一場兵荒馬亂,要在夢想與現實的路上跌跌撞撞,嘗遍人情冷暖與世態炎涼。是啊,一個人的成熟,就是從慢慢認清現實開始的。
  • 《星空演講》黃奕:與自己和解,終將被世界溫柔以待
    直到經歷了兩段極端失敗的婚姻,她開始反思並感謝這樣的經歷,接受那個不完整甚至有一點滿目瘡痍的自己。她試著修復和父母的關係,與原生家庭和解,放下所有的包袱重新做自己,從女兒那裡汲取到了生活的正能量,從生活中找到了近在身邊的幸福。與原生家庭和解,是重新解讀父母、是深刻剖析自我過程,是總結過去、豁達自己的過程;是重拾親情、重塑自我的的過程。
  • 人生必修課:學會跟自己和解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許多人困惑已久的命題:學會跟自己和解。你別看它寥寥七個字,確實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做到真正與自己和解。和解,意味著有矛盾點所在。至於究竟是言行不一帶來的負罪感還是對過往所作所為的遺憾,因人而異。
  • 原諒自己,與自己和解,滿眼只有陽光
    原諒自己,與自己和解,滿眼只有陽光最近小編與一位剛剛讀完碩士,已經成了一名白衣天使的朋友聊天之後,有了很大的感觸,小編的這位朋友在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舉步維艱,因為不幸的是他突破的不是上限而是平均線。他從小臉上就有一塊不大不小的胎記,無法去除,據他自己回憶,這塊胎記是他小時候的夢魘,是他遭受欺凌的理由,也是他一直最為敏感的地方,甚至到了看到水滸中有一位的綽號是「青面獸」之後,一生不再讀水滸。但現在的他變了,不在自卑,認真學習,追求夢想,吃飯時他神秘的問我,你知道我考研究生面試時,導師不願意要我,我是怎麼辦的嗎?
  • 《遇見未知的自己》:自我和解,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整本書充斥著心理雞湯的味道,更是有涉及很多枯燥難懂的心理學,空虛的內容讓初讀者一頭霧水。事實上,它是一本都市女性若菱在自我成長的書籍,講述了一個對人生不滿意、渾身都是負能量的女性,在老人的幫助下,找回自己而走向新生的故事。
  • 童文潔方一凡和解《小歡喜》關注高三成長引共鳴
    而今晚上線的26、27集中,方一凡得知了爸爸失業以後表明自己不打算參加藝考,他的藝考之夢就此「夭折」?英子向宋倩表示自己想考南京大學天文系,一心想讓英子考清華的宋倩能否同意英子這一心願?敬請期待今晚的《小歡喜》26、27集。
  • 餘生,願你學會與自己和解
    選擇釋懷糾纏我多日的煩惱,是對弱小生命的寬恕與尊重,更是一種與自己和解的智慧人生態度。在我們的身邊,總有很多不願意與自己和解,不願意放過自己的「庸人」。所謂庸人自擾,不就是那些明知於事無補,已成定局,卻偏要選擇耿耿於懷,自取煩惱的人之作為嗎?前不久,我剛剛放棄了一段沒有結果的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