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學會與自己和解

2020-12-22 如風輕似雲淡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其實,人到中年,不管男人還是女人,肩上都擔負很多的責任和義務,自己的能力卻時常匹配不上,於是心生各種焦慮,甚至自己嫌棄自己。

這樣糟糕的情緒,猶如一劑會揮發的毒藥,一旦蔓延開來,就會讓身邊的人都感到鬱悶,就算衣食無憂,也會平添許多精神上的重壓。

因此,人到中年,要學會與自己和解。整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面對一個又一個不期而至的挑戰。

人到中年,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文君已經四十二歲了,長期與文字材料打交道,讓她成為單位裡不可多得的「寫手」,各種大大小小總結報告、調研材料,動態信息,她都能信手拈來,很是貼合實際。

可就算如此,文君在單位裡並不受待見。這一切,源自於她對自己要求嚴格,對他人也是同樣的態度。凡是與她合作過共事的人,都被她近乎挑剔、不懂變通的性格直搖頭。

這天,因為布置會場,就領導座次的安排,文君堅持自己的看法,與上級的意見相左。起先兩人還笑著爭論,但說著說著,文君就開始覺得委屈,但好強的她就是固執己見,她放下手頭的工作,到日誌中去找尋曾經收藏過的標準版本。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她就找到了這份標準版本,趕緊列印出來,再次理直氣壯地與上級理論去了。一同參加會場布置的其他同事,都在說,沒必要這樣較真。

但不多久,文君就氣昂昂地回來了,帶著勝利者的笑容,對大夥說,上級同意了自己的看法。

類似這樣的情況屢有發生。文君幾乎和每一個人都爭執過,雖然最後都是她說得有理。可是同事之間的感情卻越來越遠了。

其實,文君也明白,自己太過較勁了。很多時候,內心也有一個聲音在不停地勸阻自己,算了吧,圓滑一點,不更好嗎,何必為難了自己,還得罪了他人呢。

為此,她也嘗試過,對一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內心的失落感卻比與人吵了一架還要多。

也許,自己永遠都學不會圓滑與推諉了,但又有什麼關係呢?文君想,若不是每一次的「斤斤計較」,也不會讓每一次的任務完成得無可挑剔。

那個不完美的自己,終歸還是自己,不與他人鬥氣,不與自己鬥氣,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只要是出於公心,出於追求高質高效,就問心無愧啦。

過去既往不咎,餘生盡力而為。

一直被父母捧在手掌心的秋萍,婚姻並不順暢。儘管她竭力維護,還是未能阻擋丈夫出軌的腳步,最終兩人以離婚告終。

秋萍帶著兒子搬回了父母家,她開始不停的責怪所有人,包括自己,也包括父母和孩子,家裡整日籠罩著一種極度壓抑的氣氛。每個人都不輕易開口說話,一旦開口,也許,下一句就變成了爭吵。

直到,一直健康的父親,被確診為癌症,那一刻,秋萍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一系列錯誤,給家人帶來了多大的傷害。其實,她對前夫並未多少感情,更多的只是不甘心;其實,她也很想安心做個單親媽媽,可就是拿不出實際行動。

可是,這一次,容不得秋萍多想什麼了。此刻,她成為了整個家的主心骨。四處聯繫找最合適的醫院給父親診療,陪著父親做各種檢查,還不時給予他最鼓勵。從確診到定下手術日期的一個星期裡,秋萍覺得自己真的跟過去的自己完成了告別。

父親的手術整整十五個小時,當插滿管子的父親被推出手術室的時候,秋萍流淚了。那是經歷生死考驗後的釋然。是的,父親強烈的求生欲望,讓他在與病魔的搏擊中,險勝一回。

從此,秋萍像換了個人,她開始賣菜做飯,為父親做各種營養餐;她開始做家務,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她開始陪伴兒子讀書寫字聊天,用忙碌而有序的生活,代替從前一味的沉淪和埋怨。

她知道,只有自己振作起來了,全家人,才會振奮起精氣神,才能讓往後的每一個日子,都過得有意義。

人到中年,不管過去經歷了什麼,如果是寶貴的經驗,就好好珍藏;如果是一攤子爛事,就徹底忘掉,來日並不方長,每一個日子,都需要用心去經營,去感受,去付出,這樣,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與自己和解,才能坦然面對生活。

人最難認清的是自己的心,就算認清了,也因為肩負著生活的重擔,而不敢聽從內心的指引,做出最想要的選擇。

阿斌是個水電工人,但他真正熱愛的是寫小說。從前,是用紙和筆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如今,在網絡的世界裡,他更加遊刃有餘,更新的小說,不僅讀者愛看,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每天都想要看編撰出新的故事,新的情節,在那個自己構築的世界裡,阿斌是自由的,是快樂的,是被需要的。

可妻子沒有工作,父母跟著他一塊生活,孩子正在上小學,而二孩也即將出生,全家人的生活,都靠著他為數不多的工資。因此,每每想要辭職,一心一意開始寫作,卻總也下不了決心。

由此,阿斌只能讓自己處於一種「連軸轉」的狀態,白天聽憑公司派單,派到哪裡就到哪裡去幹活。下班後,以最快的速度吃飯、洗漱,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就開始在電腦上寫作。

家裡人,也漸漸習慣了阿斌的生活方式。按照阿斌的要求,每個人,各自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是對其他最好的關心與照顧。

一年後,阿斌在網絡上寫作,已經有二十幾萬的粉絲了,也開始有稿費收入。他愈發堅定了目標,堅持寫下去,等到賺取的稿費足夠支撐起全家人的生活時,再考慮辭職。

人到中年,不要再對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苛求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不要因為一個決定而糾結萬分,不要因為一次失誤而追悔莫及。

人生,需要淡定從容,需要有翻篇的能力。學會與自己和解了,也就能與這個世界融洽相處了。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要學會跟自己和解(句句入心)
    的確,不只是女人,我們每個人在人世間行走,能夠依靠別人而幸福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要依靠自己。特別是中年人,到了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孝敬老人給老人養老,又要撫養孩子讓孩子不要輸在人生每一個起跑線上,作為一個中年人,承受的東西的確太多太多。累嗎?累。苦嗎?苦。
  • 人到中年,要學會控制自己
    一個人到了中年,就會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做事也更加踏實。而在中年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忌。不亂說話其實一個中年人,最忌諱的就是亂說話,因為無端的亂說話,會給自己招來很多的禍事,只有學會不亂說話,才是一個中年人應該做的事。
  • 學會和自己和解
    介於對於朋友的了解,他是一個情緒化太重的人,孩子也像極了父親。父女兩人這一年因為備考,不斷地對抗、冷戰、鬥氣,一路走下來辛苦至極。我告訴這位家長朋友:事情壓不跨人,但情緒能把人壓垮。所以,人不能被情緒所綁架,學會和自己和解。
  • 人生到一定階段,就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其實人生到一定階段,就要學會與自己和解,這樣,你才能渡過接下來的人生路!就比如我,我覺得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我是絲毫看不出一丁點能讓我開心的地方!畢業了,總以為苦難過去了,誰知卻是剛剛開始,去到了繁華的魔都,工資卻低得可憐,連基本的生活開銷都滿足不了,高中摯友結婚,我結果連個紅包都拿不出,就因為沒錢!二十五歲以後,周圍的人,不是結婚,就是工作穩定,或者是有了孩子,而我依舊再為生活忙碌著!終於在二十八歲的時候,我熬不住了,我崩潰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我都是從天黑睜眼到天亮,我忘了什麼時候曾經睡過一個好覺!
  • 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是學會了「忍氣吞聲」
    人到中年,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在自己的脾氣面前「忍氣吞聲」,他既不會將自己的怨氣憋在心中,又不會隨性地將自己的怨氣發洩在他人身上,他懂得用溝通的方式,柔和的化解自己與他人的矛盾,從而使得自己的脾氣得以疏解。
  • 人必須學會與自己和解
    【今日看片】《聲之形》不是一部關於改正錯誤、真誠懺悔並求得原諒的作品,它的主題從來都是人與自我的和解。讓「霸凌者」成為主角頗具挑戰性日本動畫電影《聲之形》延續了京都動畫最為擅長的校園友情治癒題材,也延續了京都動畫極具藝術感的精緻畫面。飽含情緒的鏡頭語言、豐富的細節極大彌補了電影在情節設置上略顯生硬的缺陷。
  • 學會與自己和解,做情緒的主人
    與自己和解你會發現世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無情與險惡,試著放低姿態,感受這未知的世界。這個假期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我感受到那種想要承擔卻實在無力承擔的無奈,最近很火的《以家人之名》中凌霄說,長大是一瞬間的事,可能是下一秒......我們該表現得像個大人一樣,學會堅強學會照顧好自己,不讓家人擔心。
  • 「生活本就不易,人這輩子,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但是人的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們需要證明的是自己,需要戰勝的也是自己。人生在世,要學會跟自己和解。1.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是因為解不開自己的心結看過我之前寫的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小縣城來到上海的。
  • 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愛情裡,當有一個人決定放手的時候,一切就已經結束了。被剩下,被留在原地的那一個卻總是不願意輕易的放手。我們好像都喜歡沉浸在美好的回憶裡,卻忘記了那一次次的爭吵,冷戰,互相猜疑帶來的傷害,裂痕並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結局。分手的時候,我們總會說很多理由。會說兩個人性格不合,卻忘記了最開始說可以彼此遷就。會說沒那麼喜歡了,卻忘記了最開始說要一直好好的。
  • 人到中年,終於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可他是我最討厭的人啊!我特麼的活得像什麼啊!」說完後,他又咽下一大杯酒,眼神迷離得像是遠處縹緲的街燈。誰人年少沒有夢?人到中年一場空!多少中年人,在生活的重壓下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是的啊,二十年前的他最討厭的人,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油膩、禿頭、活得像鹹魚一樣的中年男人了。沒想到二十年後,他就成了這個樣子。但大哥並不覺得自己討厭,他覺得現在的自己挺好的,不需要什麼高大上的夢想,也過得挺快活。
  • 人到中年,要學會禁慾
    太多人都說中年人就該扛起所有不能輕易倒下,因為倒下後,身後還有高齡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孩童,所以歲至中年,除了忙碌賺錢養家,很少有中年人能停下來擁抱人生。中年人太難,似乎人生所有的苦悶都壓在了他們的身上。可「姐姐」、「哥哥」卻又讓中年人看到了中年新可能,保持興趣、學會自律、合理自愛,中年人也一樣能擁有完美人生。
  • 人到中年,該認慫時就認慫
    人,見過了大山大水,心就靜了;人,經過了生離死別,脾氣就慫了。人到中年,看遍了大山大水,經歷了大風大浪,嘗過了生離死別之後,最要學會的一件事情,就是認慫。慫,表面上是一種窩囊,內在裡是一種大度。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責任不小;還房貸,繳學費,養家餬口。學會認慫,只是因為懂得了責任與擔當,明白了輕重得失。學會認慫、不逞強鬥狠;勇於認慫,不攀比計較。才能讓自己過得越來越舒心,生活越來越幸福。
  • 致顧佳與自己:學會控制焦慮,與自己和解
    百度百科中對於焦慮的定義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焦慮本身是人類一種正常的情感反映,是人的本能。村上春樹說過:「疼痛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焦慮情緒也一樣,既然不可避免,那麼就要學會控制,把握自己的人生的主動權。
  • 不要被情緒綁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好多事情總是背道而馳,不管怎樣,遇到什麼,都應該平常心面對,學會與自己和解,要知道一切問題必然有他發生的意義!選擇,這個世界上的人,每天都在選擇,小的方面選擇穿什麼,吃什麼等等,每天都充斥在生活中!你選擇這條路,也許會一帆風順,也許會布滿荊棘,但是都不是無故發生的。擁有,失去,周而復始,想要這個必然會失去另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有道理的!
  • 詩詞:人到中年,要學會「不合群」
    人到中年,半生已過,看遍了世間繁華,也成熟了很多。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不合群」,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享受孤獨】有人說,真正活得高級的人,都是「享受孤獨」的。人到中年,要學會享受孤獨,與人群相處地太久了,我們需要停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好好與自己相處,平靜下自己原本浮躁的內心,傾聽屬於自己的聲音。【拒絕平庸】「合群」,有時候意味著隨波逐流。
  • 人生必修課:學會跟自己和解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許多人困惑已久的命題:學會跟自己和解。你別看它寥寥七個字,確實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做到真正與自己和解。和解,意味著有矛盾點所在。至於究竟是言行不一帶來的負罪感還是對過往所作所為的遺憾,因人而異。
  • 人到中年,40歲的女人要學會「獨處」
    比起容貌而言,40歲的女人學會獨處,更加重要。 有的女人,年到40,仍然擁有小女人的神態。而有的女人,年到40歲,卻被生活,磨成了她自己都不認識的模樣。 劉若英在享受人生的孤獨時,她是這樣解釋的:孤獨並不等同於寂寞。也不是說孤獨,就永遠是一個人生活。而是要懂得學會與自己相處。
  • 人到中年,要學會做減法
    他們或者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或者是多年的同學,也或者是工作中的同事或競爭對手;他們早已經成為生命中除了親人之外,最重要的情感依託,即便紅過臉,吵過架,也依然不計前嫌,關係一如從前。這樣的朋友,一輩子都不會走散了。他們才是你應該好好珍惜的人,閒暇的時候,能聚就聚一聚。說說那些開心的事,那些煩心的話,說說未來的打算和當下困惑;還有人幫你,有人指點你,就是一種幸福呀。
  • 人到了中年,最好的活法,是牢記這兩個字
    每個人都是一道奇特靚麗的風景線,都有屬於自己的光芒,不必仰望,也不必羨慕。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人到了中年,最好的活法,是牢記這兩個字「和解」。沒有人生來就是強大的,在慢慢經歷過程中開始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令自己強大,就不會再輕易選擇認輸。人生到最後,要始終保持一顆堅強的心,扛過所有的苦,終將苦盡甘來。「父母健在,三兩知己,還有陪伴在側的愛人」,這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期待的幸福。卻不知從何時起,生活總是以某種形式提醒著我們,世間並無永恆之事。
  • 人到中年,感謝自己!
    文/飛魚人到中年,要感謝自己,一路走來不容易,漸漸地,我們都老了,不管過去有多少心酸或者多麼輝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著有一個好的心態,才能足以有勇氣面對過去和迎接未來。往事清零,忘掉煩惱,感謝一路走來沒有放棄的自己,這一路即使沒有人懂,但這顆堅強的內心支撐著自己迎來了人生最美麗的風景,餘生,就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