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是奇怪,中華文化博學廣大,所以,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生僻的詞語,比如說這一個叫做「牝雞司晨」的詞語。這個詞語似乎很常見,但又似乎不常見。
在TVB的古裝劇中,我們曾不止一次的見過這個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知道她代表的似乎是不好的事情,但卻很難認識到,這個詞語的真正意思是啥?
其實,牝雞司晨這個詞語的出現,要早在千年之前了。在春秋時期,孔子著書,寫《尚書》,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司晨,惟家之索」。而牝雞司晨就這樣,出現在了古代的歷史當中,並且成為了歷史上屢禁不止的事情。
其實,這個詞語是用來比喻比女人篡權,禍害了統治的。牝雞這個詞,指的就是雌雞,而司晨這個詞,則是指早上報曉。這個詞語連起來的意思是:雌雞像雄雞一樣開始鳴啼。這就是一個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也是一個不正常的事情,在古人看來是兇禍的預兆。古代的人,就通過這個詞語來比喻那些篡權的女性。
而這個詞語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這個故事發生在當時的商周交替之際。
當年的紂王,得到妲己這位美人,逐漸沉迷於吃喝玩樂之中。在妲己的蠱惑下,紂王的行事愈發的沒有章法。設置炮烙之刑,殺害了比幹,可謂是大失人心。
面對紂王的昏庸,周武王開始伐紂。在距離朝歌還有很長距離的時候,周武王發表誓師之言,說:過去人們說雌雞沒有晨鳴的道理,如果雌雞代替雄雞打鳴了,那家就要破敗了。而如果婦人奪取了君主的政權,那國家就要滅亡了。所以,在商周時期,牝雞司晨這個故事就已經出現了。這個故事的最終結局是,商紂王在討伐中,失去一切,最終只能是在自焚中了結這一切了。
但是,牝雞司晨這個詞的存在,真的是合理的嗎?其實,這個詞語之所以會存在,就如同紅顏禍水這個詞存在的含義一樣。這兩個詞都是父系社會的最終狀態,也是當時男性眼中找到的關於政權消亡的替罪羊罷了!
如果在歷史中查找女性的身影,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的牝雞司晨其實是可能的,而且她們處理政事,與男性不相上下。
漢朝時期,篡權的有呂后。呂后用自己的手段,維護了漢朝前期的統治。雖然說,呂后的諸多做法是以幫扶自己娘家為目標的,但你不得不說,漢朝前期之所以能夠如此穩固,呂后的功勞是不小的。
而既然說過了呂后,那另一位做女皇的女子武則天就不能落下了。武則天可謂是真正的蠶食了男性的統治權力,更是成為了歷史上僅有的女性皇帝。但你說,武則天統治的時候,真的那麼平庸嗎?很多人提起唐朝前期的皇帝,總是會有唐太宗和武則天。而武則天的丈夫李治,場因為武則天的光芒太盛,而在很多時候都不為人知。
再來說,在宋朝時期,還有一位叫做劉娥的皇太后呢?劉娥在宋朝歷史上非常重要,更是被人評價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在她臨朝稱政的那些年,更是做出了無數的功績,給後世的仁宗盛治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可以說,這樣的女性,雖然有過,但對歷史也終究是有貢獻的。
很多人都認為,女子臨朝稱政就是有很大問題的,以至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用牝雞司晨這樣的語言來詆毀女性,將一種基本不存在的自然現象運用到女性為政的話題上。
其實,從這樣的一種比喻我們就可以知道,對於古代的人來說,他們認為男性執政是必然的,也是大勢所趨的,所以,即便是男子在玩樂中亡國,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是女性執政,並且造成了很大的問題,那對於古人來說,這就是不常見的,並且是罕見的存在。他們的存在就如同會打鳴的雌雞一樣,是自然中的特例,更是一種不正常的存在。
其實,在歷史上,像牝雞司晨這樣有著諸多貶義的詞語還有很多。比如說是另一種書寫的「牝雞司旦」,還有所謂的越俎代庖,陰盛陽衰的說法。在這種說法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一種男性視角的鄙視。女性未必有十全十美,但真的不至於那麼差。但還好,時代在變,人也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