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一個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協調全身的寶藏運動!

2020-12-22 騰訊網

很多家長想為孩子選擇攀巖項目進行體驗,會詢問一些專業知識,今日將整理的關於兒童進行攀巖的基本身體要求和益處,以及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攀巖分享給大家。

攀爬是兒童攀巖最直接的動作模式:

攀爬活動需要全身各部位協調運作以及手、腳、眼及身體的整體配合,對協調性基礎力量要求高;通過練習可以使身體更靈活,反應更敏捷。

而攀巖與其他運動最大的不同在於攀巖對手指的使用量非常大,手指上分布著眾多精細的肌肉群和神經,控制著手指的精細運動,對手指的鍛鍊可以刺激兒童大腦的發育,使左右腦同時運作,達到激發大腦的效果。

攀巖所帶來的不同距離、高度產生的變化,會給兒童的視覺帶來新感受和新體驗,這既有助於培養兒童的空間感,也能幫助他們多角度觀察環境,提升環境適應力。

攀巖的巖點和特定的線路都需要兒童自身去思考去破解路線,那兒童就能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的摸索試錯,並懂得為什麼失敗為什麼無法登上更高點,思考如何改進,然後去獲得成功;可以很好的培養兒童的意志力和挑戰自我不畏困難的品質。攀爬的孩子可以更好地感知自己,挫折容忍度更高,能夠更好評估自己的意願。

攀爬活動雖然對兒童有很大的正面積極影響,但是,攀爬這樣的精細運動對6歲以下兒童的神經肌肉控制要求過高,這也是兒童不建議過早學習寫字的緣由。而且兒童的發展更強調兒童進行粗大運動。

適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攀巖:

兒童6歲以前並不適合接受專業性的以強調技巧為主的運動訓練。

如若想讓3到4歲的兒童體驗攀巖活動並培養其一定興趣的話,可以讓孩子在家裡爬梯子或者可以帶孩子去攀巖館等有攀巖牆的地方自由攀巖,不需要教練。一般不需要使用攀巖繩的攀巖牆比較矮,高度也只有3、4米高,一般叫bouldering(無繩攀巖)。

由bouldering(無繩攀巖)進階至climbing(帶繩攀巖) :在讓孩子嘗試climbing這種攀巖活動時,是需要教師來指導幫助完成教學的。因為如果家長自己不懂攀巖,是很難操作的,一開始必須有專業老師指導,主要是指導家長如何使用裝備,幫助家長更好理解攀巖這項運動,以及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而不是過多教授技巧,讓孩子感到在被迫學習。

6歲以下兒童的攀巖,目標不應該是掌握最佳路線或學到多少技巧,而只是為了體驗攀登的樂趣。技巧等硬性教學應該在孩子達到適宜年齡(6歲以後)再開始。

兒童在進行攀巖時是上下肢的協調配合的過程,也是提高體適能的趣味訓練手段,家長在讓兒童從事這些運動的時候也可多多關注對兒童體能的培養,更可讓兒童在進行具有一定難度挑戰的活動中獲得更飽滿的熱情,同時如果孩子體質過弱,在攀巖的時候手臂及手指力量不足,或者臀腿及核心跟不上節奏,最重要的是協調過差,會導致孩子在攀巖過程中喪失信心,因此在攀巖體驗之前應保證孩子一定的體能基礎,任何運動體驗均如此。

體能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健康運動、快樂學習的基礎,就像是孩子剛開始學習漢字前需要學習漢語拼音一樣,運動中也有一個發揮著漢語拼音這般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的運動,那便是體能,讓孩子從小就接觸體能運動,自然擁有了適應一切運動的基礎能力!在微信搜索並關注超我少兒體能微信公眾號,免費獲取更多孩子體能運動知識!

相關焦點

  • 寶寶的精細運動越早訓練越好!孩子心靈手巧,促進大腦發育更聰明
    大家可別小看這些「大獎」,從這些獎項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精細動作做得很好,手眼協調能力和手的靈活性發育得很好。所謂精細運動就是相對更精準、細微的運動,比如抓、捏、拿、握,以及手眼協調,這能讓寶寶學會更好地控制身體,促進大腦發育。手部動作都是靠大腦來協調的,所以精細動作既考量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也是在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 寶寶多爬既利於身體健康,又利於感統協調,還促進語言和大腦發育
    同時,寶寶在爬行中消耗一定的熱量,能夠在促進消化增加食慾的同時減少皮下脂肪的堆積。可以說,對於寶寶來說,爬行是最好的全身運動。寶寶多爬行好處:促進感統發育爬行對於寶寶來說的另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促進感統發育。
  • 如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親子關係、合理運動、合理膳食很重要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孩子的早期發展中,我們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多和他們進行語言的交流互動,多陪伴他們閱讀、遊戲等,給予他們多感官刺激,幫助他們積累大量的生活經驗基礎等,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大腦建立更精細的神經元交流系統,促進他們大腦的發展。
  • 錢志亮:孩子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千萬不可小視!
    之前我們講述了孩子的聽知覺能力發展問題,今天我們來討論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由於生命在於運動,認知學習的很多能力都是從運動協調能力遷移過來的,所以很多幼兒智力量表都把運動能力作為評估個體智力的重要組成部份。個體運動協調能力不達標不僅僅影響其體育成績,更為可怕的是會牽連個體的學習能力。現代孩子普遍存在運動協調不達標問題。
  • 運動,是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方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加強孩子的學習能力、增強孩子的團隊意識,是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方法。如何讓孩子安全健康地動起來,看看這篇文章能否幫到您?為什麼運動是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方法?一運動能提高孩子認知能力運動能有效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各種運動的肢體動作都會直接受神經系統的支配和調節。運動時心跳加快,血管適度收縮,血液循環加速,大腦的供血量就會大量增加,從而有利於大腦神經細胞的代謝,促進腦細胞的正常發育,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認知能力提升非常有益處。
  • 麻省理工新研究:促進大腦發育,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並非靠閱讀
    孩子出生後到3歲,大腦發育完成約90%,到6歲後,大腦發育基本完成到成人水平。學齡前隨著大腦以驚人的速度發育,孩子也在快速地學習各種新技能,思考能力在快速提高。若是抓住了這個關鍵時期,孩子日後的智力水平將會翻一番。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除了閱讀還有這2種方法
    想讓孩子更聰明,是幾乎所有家長育兒的追求。孩子出生不久後就一直行走在大腦發育的路上,家長就像是孩子的引路人,家長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大腦發育的結果。如何更科學地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成為家長們共同思考的話題。
  • 如何訓練,讓寶寶快速學會爬行,又能促進大腦發育
    寶寶出生以後,運動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所以總是靜靜地躺著睡覺。到了8~9個月的時候,經過一個時期的訓練就可以用手和膝蓋爬行,最後發展為兩臂和兩腳都伸直,用手和腳爬行。所以說,寶寶的手臂和雙腿必須協調才能完成這一動作。為了讓寶寶儘快縮短學習爬行的過程,媽媽和爸爸就要有意識地教寶寶練習爬行。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每天堅持這5種方法
    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講,孩子剛出生時大腦重量只有成人的25%,在3歲時就已經達到80-85%了。毫不誇張地說,如果3歲前好好鍛鍊孩子的大腦,至少以後的學習就不用費心了。其實,孩子大腦發育的情況與父母教育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 既能訓練大腦,又幫孩子長高,這個寶藏運動你一定要知道
    專業的體育訓練,首先能幫助孩子強身健體、長高高!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平均身高比不參加運動的孩子要高出4cm左右。全身調動的訓練動作,還能提升專注力!在運動能力測試上得高分的兒童,閱讀和算術測試表現更好!所以,時間一長,孩子沒有專業的體育鍛鍊 ,我很心焦啊!
  • 是大腦發育遲緩了
    正是因為這些差異,讓很多家長都擔心不已,每天觀察著寶寶的變化,生怕他的發育落後了其它人。那麼,寶寶具體有哪些表現時,說明發育遲緩了呢?一起來看看!【孩子3歲還沒掌握這個技能?暗示大腦發育慢了】大腦是寶寶智力發育的主要器官,如何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判斷寶寶大腦是否出現發育緩慢跡象,看下邊這兩項就可以。
  • 是大腦發育遲緩了
    暗示大腦發育慢了】大腦是寶寶智力發育的主要器官,如何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判斷寶寶大腦是否出現發育緩慢跡象,看下邊這兩項就可以。一、粗大運動技能粗大運動技能主要是指一些需要全身肢體協調參與的運動,通常運動時,寶寶的手、腳、腿以及身體的其它部位都會參與。比如:蹦蹦跳跳、跑步、獨自爬樓梯等。 3歲時,寶寶一定要具備這些粗大運動技能。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以下事情
    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以下事情。據腦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在嬰兒出生時,大腦有數以百億計的腦細胞,由於胎兒接受很少得環境刺激,因此嬰兒得腦細胞之間的突觸數很少。而在0-2歲隨著孩子接觸外界環境,腦細胞得到應有的刺激,便開始了突觸形成期,從而形成大腦神經網絡。
  • 這項簡單的運動能促進孩子長高,還能促進智力發育,快讓娃做起來
    但其實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體育鍛鍊。我曾經讀過蒙臺梭利的《有吸收的心靈》,其中有一章節專門講運動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她在書裡面表示孩子的運動中協調發展心理,進而又會通過心理對運動產生影響。大腦的發展也和運動發展相輔相成,嬰兒早期的運動,比如手舞足蹈、爬行、手部精細動作等等,後期的運動多指活動鍛鍊。
  • 0——3歲如何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微笑、擁抱、撫摸、親暱、逗引等形式,將愛的信息傳達給孩子,使孩子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別人對他的無私的愛.同時,還要創造歡愉的家庭氣氛.家庭成員間親密和諧,互敬互愛,就會使孩子感受到一種溫馨和愉悅,在愛的環境下成長,孩子就會對周圍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 深度 兒童的學習是一項全身運動:來自運動、大腦與學習的研究
    上課要坐好不能動;課間不能到操場上玩,只能在走廊裡慢慢走;放學回家做作業、練琴,都要安靜地坐著;周末上各種培訓班,仍要安靜地坐著……孩子生活的大多數時間,幾乎全部都是在安靜的環境、安靜的狀態下進行,孩子使用手比使用腳的機會要多得多!但是,學習真的是這樣的嗎?來自腦科學的研究證明,孩子的學習,應該是一項全身的運動。
  • 新生兒視力發育快,媽媽用三個小遊戲鍛鍊孩子,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但新生兒一天還是有5個小時的時間是清醒的,新生兒大腦的重量以及各方面能力的發育,是非常快速的,家長不要錯過孩子清醒的時間,利用孩子清醒的這幾個小時,鍛鍊孩子看的能力,聽的能力,運動的能力,多跟孩子聊天,促進孩子跟外界交流的能力。
  • 注重生活細節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在培育孩子發育中的大腦方面,即使最奇特的玩具也不如慈愛的撫育者的笑容或撫摸更有效。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亂給孩子灌輸術語和公式,而要誘導他們自由地發揮出潛在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最佳的誘導方式當然是做遊戲和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小生活細節。
  • 音樂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如何啟蒙?這幾點至關重要
    而我們國內很多家長給孩子學音樂,都是從怕輸在起跑線的角度出發,很少有孩子認真感受過音樂,甚至來不及知道什麼是藝術。但其實,從小給孩子做音樂啟蒙,對大腦發育和能力培養都是有好處的。♪音樂啟蒙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我們一直說,3歲前的早教,是重點在於培養孩子的感知覺,也就是多聽,多看,多摸,來發展孩子的視聽嗅味觸覺。從而刺激孩子大腦神經元,促進腦發育。
  • 別小看手部精細動作訓練,「它」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孩子的小手上遍布神經元,通過觸摸、抓、捏、握等動作,孩子可以感知物體的材料、溫度、形狀、大小等等,這些信號傳遞到孩子的大腦中,可以刺激大腦發育。而大腦則像海綿一樣,源源不斷吸收這些新的信號,然後再告訴孩子「這是冰塊」「這是木頭」等等孩子的精細動作做得越好,動手能力越強,說明孩子的大腦對手部肌肉的控制力也越強,這對將來孩子上學以後學習寫字、畫畫、摺紙、彈琴等都有很大好處。培養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對孩子成長百利無害。那到底該怎麼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呢?是不是讓孩子多動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