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雁塔區山門口村分為南山門口和北山門口兩個村子,兩個村子離山還很遠,和山基本沒有什麼關係。
之所以叫「山門口」,是因為唐代外郭城安化門在北山門口村附近,由於安化門有三個門洞,這裡就被人們順口叫成了「三門口」,日久年深,安化門早就蹤跡全無了,於是「三門口」就被訛化為「山門口」了。
南北山門口村被四周林立的高樓環繞著,是個地道的「城中村」,除此之外,似乎再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人們忘了,這裡曾出過一位被人們稱之為「長安城南最後一位夫子」、堅定承續著「關學」的王子靖先生。
「關學」就是「關中之學」,是由北宋張載創立經馮從吾、李顒、閻敬銘等傳承下來有800多年歷史的地域性理學學派,與濂學、洛學、閩學並立為「濂洛關閩」四大地域性理學學派。
關中自古多豪傑,在塑造關中人忠信沉毅、多熱血重氣節的性格特徵上,「關學」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子靖(1888~1958)號竹畦、別號竹石山人就是南山門口村人,早年從師於關學大儒牛兆濂,其後在家鄉山門口村開辦「竹畦學堂」(後改為「麗澤講社」),持教十二三年,據村裡長者介紹:當時不僅周圍的村莊,就連外縣也有人慕名趕來就學。
「竹畦學堂」舊址就在北山門口村東邊的一所舊廟中,今天,那裡已聳立了一片高樓。
長者說,先生愛竹,學堂和家中院子都種的竹子,「竹子長得比房還高!」先生的竹子也畫得好,今天在南北山門口村你問「王子靖」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可你問「畫竹子那個先生」稍微有點兒年紀的人就都知道。
村裡有人家現在還藏有先生的畫,前二年有人出價幾萬元主家都沒賣。「不是不滿價錢,是捨不得!」長者強調。
王子靖一生致力於學,晚年被聘為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來源:華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