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李訥在延安出生,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是,她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而另一方面,她平凡卻也不平凡。很多人知道李訥,因為他是毛澤東主席的女兒,卻不知道,在這個女孩的身上,發生了太多不平凡的事。
李訥出生在革命戰爭時期,在父親毛澤東47歲的時候在延安出生,因而,在其他人的眼裡,小李訥比別人更加惹人疼愛。在這裡你是否也有一個問題,為何李訥是毛澤東的女兒,卻不姓毛呢?
李訥在戰爭年代出生,有一個觀點認為,毛澤東在延安的時候,化名為李德勝,因此,李訥並沒有隨父親姓。『訥』,取自於孔子《論語》中的名句:『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所以我叫訥,姐姐叫敏。而為何給她取這個名字,後來李訥回憶到:父親對她非常嚴格,在名字上,想讓她少說話,多做事。
在戰爭年代出生,跟著父親走南闖北,是大家眼裡的開心果
在李訥三四歲的時候,父親毛澤東就教李訥寫詩,對於書法來說,李訥是信手拈來,不僅臨摹過父親的書法,還喜歡臨摹其他書法名家的字帖,因此,對於李訥來說,和父親一樣把書法看得非常重要。
有很多人見過李訥,在第一次見的時候,都以「主席女兒的身份」看待她,但是,在很多公眾場合,李訥表現出的堅毅透露在舉手齊眉之間,這些都得意於李訥的戰爭生涯。也許說戰爭生涯並不貼切,似乎用「戰爭年代」這個詞更為準確。
李訥出生在1940年,那個時候的毛澤東已經47歲了,而且,40年剛好是抗日戰爭比較艱苦的時候,對於一個革命家庭來說,李訥的童年經常是被架在馬上上路的,對於戰爭這個詞可以用司空見慣來形容,因而,在很多人的眼中,李訥沉著堅毅,雖然外表看起來很慈祥,但是內心絲毫對於任何事都非常沉穩老練。
毛澤東是中央主席,在延安時期,毛主席工作非常的忙,警衛員都不敢勸導主席休息,這個時候,讓主席休息的「殺手鐧」就派上用場了,那就是小李訥。李訥回憶,從小就喜歡說「爸爸散步去」,而她的主要任務就是讓父親休息,父親喜歡孩子,他就會停下工作不由自主地跟李訥玩。
在李訥剛學說話的時候,「爸爸散步去」就是她第一個學的話,父親經常說,「你小的時候就會說爸爸散步去」。
「我兩三歲的時候手小,經常是攥著爸爸的一個手指頭去散步。以後逐漸長大了就拉著兩個手指頭,三個手指頭,然後是拉著整個的手。我就是這樣慢慢長大的。」李訥回憶說。
雖然是主席的女兒,但依然和其他孩子一樣,不搞特權,衛士長接了一次小李訥就挨罵
衛士長李銀橋是毛主席的衛士長,照顧主席的日常生活。李訥上學一直和其他孩子一樣坐公交車,有一次,因為學校做活動,衛士長擔心李訥出意外,結果去接她放學,主席知道以後,立馬把李銀橋批了一頓,後來,李訥都和其他孩子一樣,吃住都在學校,不搞特權。
別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別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行?這就是毛澤東的家庭,李訥從小就是在這樣的嚴苛家風中長大的,對於自己,她從不要求什麼,結婚也是自由戀愛,不找高幹子弟,這就是毛澤東小女兒李訥的平凡與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