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四種情況要當心 緊急處理教你三招

2020-12-20 人民網湖南頻道

原標題:寶寶吐奶四種情況要當心 緊急處理教你三招

  寶寶成長過程當中,也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情況,其中吐奶就需要我們引起重視,特別是面對寶寶吐奶的時候,我們要知道處理的方法。

  寶寶吐奶類型

  1、生理性吐奶: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越小的寶寶越容易出現,尤其是新生兒。嬰兒時期,寶寶的消化道還沒有發育完善,賁門處也比較寬,餵奶時吸入的奶水和空氣不能被正確地分配到該去的管道,因此容易出現吐奶現象。進入胃裡的空氣在寶寶吃完奶後會上升,最終被寶寶嗝出,因此小部分奶水也會在此時被吐出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吐出的奶汁量較少,吐奶後寶寶會感到比較舒服。另外,寶寶的胃部容量是非常小的,媽媽們如果給寶寶餵了很多奶,也容易造成奶水回流,引起寶寶生理性吐奶。而隨著寶寶逐漸發育,這種現象會在大約半歲之後逐漸消失。

  2、病理性吐奶:顧名思義,是指在某些病症狀況下寶寶出現的吐奶現象,任何年齡段的寶寶都有可能出現病理性吐奶。這種吐奶的狀況會比較猛烈,也有可能將胃酸一併吐出,媽媽們能聞到寶寶的嘔吐物裡有酸臭的味道,而且寶寶會表現得非常難受。病理性吐奶的寶寶不能當作一般吐奶的情況來處理,找出病因從根源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寶寶吐奶嚴重情況

  1、寶寶在吐奶時若吐出綠色的膽汁,說明嘔吐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此時寶寶還是沒有停止嘔吐的趨勢,請立即把寶寶送到醫院診治。

  2、寶寶經常有吐奶的現象並且體重在逐日減輕。日漸消瘦肯定不是什麼好徵兆,這可能說明寶寶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現了問題,一歲以內的寶寶生長發育極快,營養供給跟不上會影響寶寶各方面的成長。

  3、寶寶的嘔吐物呈噴射狀被吐出。生理性吐奶的症狀一般比較溫和,吐奶的量也不大,而在生病的狀況下,寶寶倒有可能會呈噴射狀吐奶,而且會發生得越來越頻繁。這是寶寶生病的信號,媽媽們千萬不要忽視。

  4、有的寶寶可能會經常嗆奶,這是十分危險的情況,嗆奶本身可能會引起氣管堵塞,發生窒息等險情,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會危害寶寶的生命安全。經常嗆奶的寶寶可能是會厭軟骨發育不良或者是缺乏維生素A,建議媽媽們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診斷。

  寶寶吐奶應對妙招

  1、拍嗝法:寶寶的月齡滿3個月後就可以開始豎著抱了,對於這樣的寶寶,拍嗝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吐奶。餵完奶後,媽媽們可以把寶寶豎著抱起來,讓寶寶的頭靠在你的肩膀上,並輕輕拍打背部。等寶寶打出嗝來之後,讓寶寶保持這個姿勢休息一會,再將寶寶放下來。打嗝標誌著寶寶胃裡的空氣被排了出來,之後再躺下,寶寶的吐奶現象會變得很輕,甚至不吐奶。

  2、少吃多餐法:如果媽媽們不確定寶寶的食量有多大,建議給寶寶少吃多餐,減少每次餵奶的量,增加餵奶次數。如果寶寶不哭鬧,說明他們並沒有感覺到餓,媽媽們不用太擔心。

  3、按壓乳房法(針對母乳餵養的孩子):有的媽媽乳頭的出奶孔比較大,或部分寶寶天生喝奶比較急,餵奶時容易吸入較多的空氣,會嗆著或者吐奶。媽媽們可以用手指有節奏的按壓乳房,減緩出奶量,控制寶寶的吸奶速度。如果給孩子餵的是配方奶,媽媽們可以考慮更換出奶量小一點的奶嘴。

  4、改變衝奶方式法(針對喝配方奶的孩子):這個方法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有些的寶寶來說,把奶粉衝稠一點或許會緩解吐奶的症狀,但是對他們的消化功能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爸爸媽媽們要謹慎選擇。

  寶寶吐奶緊急處理

  1、將寶寶側向一邊,防止嘔吐物回流:一定要幫寶寶清理口腔和鼻腔內的奶汁,防止寶寶再次呼吸時吸入這些汙穢物。媽媽們可以隨身攜帶小手帕、小毛巾、棉籤等清潔物品,做到有備無患。

  2、拍打寶寶的背部:吐奶時,媽媽們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臉色,如果出現臉色發紫或者是憋氣的症狀,極有可能是嘔吐物已經嗆到了氣管,此時一定要馬上拍打寶寶的背部讓他們咳出來。讓寶寶趴著拍打背部的效果會剛好,媽媽們可以讓寶寶趴在床上或者是一些硬的物件上拍打。

  3、捏寶寶的腳底板:腳底板上分布著許多穴位和神經反映區,用力的捏腳底板能刺激寶寶的意識,讓寶寶感到疼痛而拼命呼吸。這是個壓箱底的方法,如果之後寶寶的臉上又出現了血色,哭聲開始變的漸漸響亮並能大口呼吸了,那應該沒有什麼大礙。如果沒有,就要趕緊把寶寶送到醫院。

(責編:曾璐、羅帥)

相關焦點

  • 寶寶吐奶很常見?有些情況要當心!
    寶寶吐奶很常見?有些情況要當心!別慌,專家和你好好說!溢奶或吐奶是寶寶十分常見的現象,也很難避免。初次出現時,媽媽們難免擔心,也會不知所措。看著好好的寶寶,怎麼就吐奶了?寶寶吐奶怎麼辦?多數情況下,溢奶或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發生於寶寶出生後,尤其是半個月到一個月。但隨著寶寶長大,到了4個月後,寶寶的呼吸、吞咽和吸吮越來越協調,胃也逐漸富有彈性,賁門的收縮功能也發育成熟,吐奶的情況自然也明顯減少和好轉。需要注意的是,還有一些寶寶吐奶是因為家長餵養不當和照顧不當造成的。
  • 寶寶吐奶,拍嗝只是常規處理方法,這3招也可以預防寶寶吐奶
    吐奶雖然很常見,但是寶媽不能掉以輕心大多數的小寶寶都會吐奶,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這和寶寶的發育情況有關係,等寶寶到了7個月左右的時候,基本就不會吐奶了。這3招也可以預防寶寶吐奶把寶寶照顧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和身體狀況不一樣,寶媽需要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做到有備無患。
  • 新生寶寶吐奶很正常,當出現這三種情況時,寶媽媽們一定要注意
    正常情況下,新生寶寶吐奶是一些少量奶從嘴角流出來,是輕微的「溢奶」。寶媽們不用太擔心,隨著寶寶長大,吐奶情況會漸漸消失。但吐奶也有不正常的情況,家長要特別注意。寶寶吐奶要注意,各種情況要分清平常大大咧咧的寶媽桃子,性格非常好,生活也不拘小節。
  • 寶寶吐奶很常見?這些情況要當心
    寶寶吐奶是十分常見的現象,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有時與打嗝並存,絕大多數寶寶的吐奶是由於胃食道返流所致,一般吐奶以後,寶寶沒有煩躁、哭鬧的現象。由於小嬰兒的胃呈水平位,賁門松、幽門緊、胃容量小,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胃又缺乏彈性,所以當寶寶吃得快、吃得多或有外在壓力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吐奶。隨著寶寶長大,到了4個月後,寶寶的呼吸、吞咽和吸吮越來越協調,胃也逐漸富有彈性,賁門的收縮功能也發育成熟,吐奶的情況自然也明顯減少和好轉。
  • 寶寶吐奶很常見?有些情況要當心!
    看著好好的寶寶,怎麼就吐奶了?寶寶吐奶怎麼辦?沒有什麼預防的方法嗎?所有的溢奶、吐奶都是正常現象嗎?……別急,有關母乳餵養時寶寶溢奶、吐奶的問題,我們請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侯燕文副主任護師、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和大家一一說清楚。
  • 寶寶吐奶後,處理要得當
    寶寶吐奶很常見,但卻困擾了不少的新手媽媽,寶媽們分不清楚這是不是正常現象,甚至遇到寶寶吐奶的情況後總是手忙腳亂不知該如何處理?要弄清楚吐奶的性質,就要知道吐奶時都有怎樣的表現?如何去區分?專家:生理性吐奶多數是由於餵奶不當導致的。生理性吐奶多數發生在新生兒身上,而男寶寶發生的概率會比女寶寶要高。
  • 寶寶又吐奶?這種情況要小心!
    實際上吐奶也是要分生理性吐奶(溢乳)和病理性吐奶的,不同的症狀應對情況也不相同!何為生理性的吐奶(溢乳)?生理性的吐奶主要表現為,寶寶吃完奶後,偶爾的情況下,有奶順著嘴角流出,或隨著打嗝流出,也或者是情緒興奮、動作幅度較大時猛地從口腔、鼻孔溢出,但是寶寶並沒有不適,生長發育好,精神好,吃奶好,這種情況就是生理性吐奶。
  • 寶寶吐奶屬於正常,但出現這四種狀況寶媽要重視,別讓小事變大事
    寶寶吐奶出現異常,寶媽緊急送醫院小陳的寶寶平時非常健康,可就在前不久,寶寶在吐奶的時候,嘔吐物居然出現塊狀,這樣讓小陳非常擔心,畢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然而導致寶寶吐奶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病理性吐奶,病理性吐奶的原因比較複雜,需要經過醫生仔細檢查才能知曉。日常情況下,寶媽需要仔細觀察寶寶吐奶的情況以及寶寶身體狀況,兩者結合,一旦發現異樣,及時送往醫院。尤其是當寶媽發現寶寶出現以下四種情況,寶媽需要特別注意!
  • 寶寶吐奶和溢奶3大區別,新手媽媽要學會4招,防止寶寶溢奶
    吐奶、溢奶是新生寶寶容易發生的表現,主要是因為新生寶寶的胃比較淺,並且食道下三分之一的括約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在吃完奶後,因為胃部脹大產生壓力,括約肌肉收縮強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回流,所以寶寶容易出現吐奶、溢奶的情況。隨著寶寶的長大,這種情況就漸漸消失了。
  • 寶寶吐奶和溢奶3大區別,新手媽媽要學會4招,防止寶寶溢奶
    吐奶、溢奶是新生寶寶容易發生的表現,主要是因為新生寶寶的胃比較淺,並且食道下三分之一的括約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在吃完奶後,因為胃部脹大產生壓力,括約肌肉收縮強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回流,所以寶寶容易出現吐奶、溢奶的情況。隨著寶寶的長大,這種情況就漸漸消失了。
  • 寶寶吐奶先別慌,教你3招搞定!
    寶寶一吐奶,很多媽媽就會很緊張,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會不會因此而營養不夠……其實,吐奶是4~6月齡小寶寶最常見的生理現象之一,大部分寶寶會在6月齡前後逐漸好轉,少數寶寶到一歲時才有所改善,這都是正常的。
  • 關於寶寶吐奶,科學處理很重要
    今天有請平安好醫生私家醫生孫竹風分享《寶寶吐奶該怎麼處理》一、什麼原因導致吐奶?首先我們要理解吐奶和真正嘔吐是有區別的。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強有力地從口腔噴出,寶寶常伴隨著哭鬧、不適的表現。而吐奶則是胃內容物輕微的反流到口腔中,常常伴隨著打嗝,但並沒有不適的表現。二、吐奶的原因是什麼呢?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吐奶是十分正常的,四月齡左右的寶寶吐奶尤為嚴重。
  • 阜新陽光大姐||寶寶吐奶怎麼辦?教你10招,沒有搞不定的吐奶寶寶
    所以家長們不必擔心,想要解決寶寶吐奶瓣的問題,關鍵還在於減少或緩解寶寶吐奶的情況。不要擠壓肚子你可能會發現,給寶寶換個紙尿褲,他就吐奶了,是因為抬起他的臀部時,擠壓到了肚子。同時,如果抱的姿勢不合適、寶寶處於蜷縮的姿勢等,也容易引起吐奶。5. 避免一吃完就平躺如果你的寶寶很頻繁的吐奶,建議在餵奶後豎抱或斜躺至少15分鐘後才改為平躺,這樣可以減少奶液反流。
  • 寶寶吐奶怎麼辦?教你這幾招應對方法
    寶寶吐奶怎麼辦?  媽媽們在給寶寶母乳餵養時,經常遇到寶寶吐奶的情況,這是因為新生兒的消化道功能未成熟,新生兒胃部結構也與大人不同,所以新生兒就易出現吐奶現象。  媽媽們不用太擔心,寶寶吐奶的情況常在寶寶出生後半個月到1個月時出現,出生後2個月左右最為嚴重。  當然,每個寶寶的吐奶情況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況逐漸好轉。
  • 寶寶吐奶有這4種情況需就醫,預防寶寶吐奶,做好這3點很重要
    2、吐奶次數新生兒一般一天會餵奶8次左右,如果每次餵奶後寶寶都會吐奶,就屬於吐奶頻繁了,需要及時就醫。3、寶寶體重正常情況寶寶吐奶,體重會降低或者增長較慢。如果寶寶有吐奶的情況,但是體重仍然符合標準或超標,那就是媽媽餵奶太多,寶寶無法承受才吐出來的。寶寶剛剛出生的前3個月,每月體重增加約1000克。寶寶吐奶時,體重增加不足600克,媽媽就要多加留意了。4、吐奶比較嚴重,成噴射狀寶寶一吃完奶,很快就吐奶。
  • 寶寶吐奶先別慌,寶媽要學會這三招
    寶寶一吐奶,很多媽媽就會很緊張,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會不會因此而營養不夠……其實,吐奶是4~6月齡小寶寶最常見的生理現象之一,大部分寶寶會在6月齡前後逐漸好轉,少數寶寶到一歲時才有所改善,這都是正常的。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胃容量小,胃出口的幽門括約肌緊,而入口的賁門括約肌松,寶寶吃進去的乳汁很容易逆流到口腔外。
  •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寶寶吐奶怎麼辦?這8招輕鬆應對
    面對寶寶吐奶很多寶媽都不注意,認為吐奶很正常不會出什麼事的,然而事實正好相反,帶您了解真相:為什麼寶寶會吐奶?吐奶基本是每個寶寶必經的階段,一般不會有嚴重的問題出現,只要寶寶體重保持增長,沒出現不舒服的情況不必擔心,食管和胃之間有一個閥門,這個閥門發育需要一段時間,在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就會產生吐奶
  • 你以為吐奶是小事?12天寶寶因為吐奶做了大手術
    ,但有些吐奶是病理性的,比如腸旋轉不良,腸疊套等疾病都會導致病理性吐奶,一定要警惕,如果寶寶頻繁嘔吐,停不下來,一定要及時就醫排查。送醫後被診斷為:小腸及部分結腸扭轉720度並腸出血、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情況非常緊急,後來經過緊急手術才轉危為安。
  • 寶寶吐奶不尋常?這些情況要警惕!
    粉哥導讀:前段時間朋友剛生了寶寶,高興的簡直要飛起來,這還沒滿月就天天給我打電話,說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老是吐奶,常常在半夜也會接到她的電話。恰巧這幾天後臺也有很多媽媽在諮詢關於寶寶吐奶的問題,筆者就整理了一篇關於寶寶吐奶的原因、改善方法、怎麼護理的文章,以供大家。
  • 該如何處理寶寶溢奶的情況
    但是隨之而來的溢奶和吐奶卻有可能讓媽媽手足無措。新出生寶寶多多少少都有溢奶和吐奶的問題。有些時候只需要媽媽稍微注意餵奶的手法就可以解決,有些溢奶卻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媽媽們特別關注。讓我們看看媽媽們是怎麼處理的。案例一:生理性溢奶寶寶名字:樓坻寒年齡:3歲「我家晴晴(小名)小時候也有過溢奶現象,不過並不嚴重,也就是小口地吐幾口奶,到1歲多就漸漸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