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海歸人員增多 缺乏從業經驗就業優勢不再明顯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核心提示

  近日,一檔求職真人秀節目讓留學回國人員的就業問題被很多人關注。教育部2月份發布的2011年度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顯示,去年有超過18.62萬各類留學人員回國,比上年增加了近40%。隨著人數的增加,本科和碩士留學回國人員相對優勢不是太明顯,缺乏工作經驗甚至讓他們放下了身段,和國內許多畢業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今天去一家公司應聘,報名的時候我被人家名牌大學的各種畢業證書閃瞎了眼,還有什麼碩士、海歸的,嚇死我了。我納悶了,你們讀書那麼好,何必跟我來搶這口飯?重要的是到時候我這個三流大學的進了,你們卻沒進會怎麼想?」網友「快樂」說。

  「我們招聘時也沒想過還有留學回國人員來應聘。」某公司食品生產基地招聘員工,負責人李先生意外地收到了5個留學生投來的簡歷。

  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留學工作部部長康敏介紹,今年4月,他們為留學回國人員開闢了兩場就業洽談會。「一場是高端智力人才洽談會,一場是借大學生就業洽談會舉辦開設的專場。」康敏說,「但情況不是太好,來的人很少。」

  西安留學回國人員越來越多

  李鳴今年24歲,剛剛從古巴大學回到家鄉西安。她是家裡的獨生女,當初去的時候就決定回國就業。即將畢業的她說:「我沒咋找工作,證書沒拿到還沒正式畢業,等畢業後了再看。」

  也許是拘謹,也許是心煩,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對於找工作這個話題無法深入,隨著聊天的繼續,慢慢放鬆下心情的她才打開了心扉,她說:「我正在迷茫期,找工作的事情,我現在只知道剛畢業肯定要吃苦。」

  李薇2008年9月大學剛畢業,就去了韓國成均館大學讀影像學研究生學位。今年9月就要拿到學位證書的她也即將要步入就業大軍中。她對找到工作倒是充滿信心:「其實現在國內留學生越來越多,主要還是要看工作經驗,所以我打算慢慢來,肯定不能一步到位的。」

  康敏介紹,2011年在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留學工作部做過留學認證的人數為博士29人,碩士224人,本科97人。其中文科生為166人,佔總人數的比率是47.4%;理科生為94人,佔的比率為26.8%;工科生為90人,比率為25.7%。「350人的總人數比2010年增加了90人。今年1~6月,認證學歷的人數已經有215人。這些也只是在我們這裡的統計數字,他們只是西安留學回國人員的一部分。」康敏說。

  缺乏工作經驗 就業優勢不明顯

  25歲的劉琦去年剛從澳大利亞取得碩士研究生學位回到西安。「我面試的第一家公司,老闆說工資只能給到1000元,聽到這兒我都懵了,不誇張地說,當時我直接把手上裝資料的袋子甩到桌子上,跟他說你請個打掃衛生的阿姨還要給1000呢,然後就走了。」劉琦說起自己求職時老闆給出的第一份工資,至今還是很激動。獲得了澳洲國立大學醫藥生物學碩士學位的她怎麼也沒想到,起薪竟然這麼低。

  劉琦開玩笑地說:「這是我艱辛求職史的開端呀。」李英是劉琦在澳洲的同學,也是西安人,他回國後進了一家國企工作,他苦笑著說:「我第一個月的工資是1080元,我記得清清楚楚。」

  去年11月,由教育部認定的留學服務專業機構啟德教育集團發布了《2011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是以全國7800餘名各行各業的海歸為樣本,揭示了海歸職場生存現狀。報告中顯示,順利步入職場的海歸們身居要職拿高薪的為數不多。海歸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71%的受訪者月薪在3000元~10000元之間;月薪上萬的人只有15%。

  康敏經常接觸留學回國人員和招聘企業,企業和求職者的心理她都有所了解。她說:「我跟企業人事部門經常接觸,他們沒有特意想招聘留學回國人員,一旦接到這樣的簡歷心裡會有疑問,畢竟對方留學前期投入很大,西安的平均工資水平就這樣,我給他開的工資有吸引力嗎?」康敏接受過這樣的推薦申請,「英國知名大學畢業的碩士在南方一所高校工作,因年邁的父母,他想回西安工作就拜託我們推薦。他沒有博士學位不能在大學教書,我們就給他聯繫很不錯的高中,但工資比他在南方要少得多,他就很猶豫。」

  劉琦現在供職於某留學機構西安分公司,她對目前的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等都很滿意。她能從之前的挫敗中走出來還多虧了曾經面試過她的一位老闆。

  「我第二次面試時碰見的老闆,現在跟我是朋友了,當初他跟我的一次談話點醒了我。他問我出國這麼多年,除了自理能力強,語言比別人有優勢外,比中國的其他畢業生有什麼優勢?沒等我回答,他繼續說不管你從哪裡畢業,從學校出來什麼都不會沒有工作經驗。學校學習到的知識轉化成工作能力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是需要招聘你的公司付出的,沒有幾家公司願意浪費這個時間。」

  這些話讓劉琦清醒了過來,她停止了抱怨,最終放下姿態開始了第一份工作,積累工作經驗。她說:「很多事情還是要腳踏實地,既然沒這麼優秀,就要慢慢來。」

  李薇雖然還未工作,但她很清楚工作經驗的重要性,她說,「我這個專業的留學生回來,很少有找工作找到本專業的。做事需要經驗積累,我打算在電影發行公司工作,邊做邊學習。個人能力很重要,現在的留學回國人員不能說有什麼優勢了,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海待』」。

  留學經歷是把「雙刃劍」

  很多人覺得有留學經歷找工作已經有優勢,李鳴就聽到過這種說法,但她認為:「能有啥優勢?國內外教育方式不一樣,回來後還是得適應社會形勢。」她說:「有過5年的留學經歷,我覺得自己現在跟國內同學在想法上差距很大。我其實很想做外派的工作,但大家都覺得女生不要出去的好,要穩定,這讓我很鬱悶。」

  王興在西安某研究所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今年29歲的他在中國礦業大學讀大三時,學校與英國諾丁漢大學有合作項目,他申請成功成為第一批派出的學生。2005年畢業後他應聘的方向是學校的老師,還有環境保護方面的科研院所。

  由於在家庭、薪資待遇等方面要做選擇,王興做過一年「海待」,他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現在的留學生,特別高端的人才除外,大多數沒有辦法和更早時期的留學生相比,而且與同時在國內接受教育的人來比,缺少國內學生接受教育期間與社會接觸的經驗,相反我覺得還略處劣勢。」

  對於留學經歷的看法,李薇直截了當地說:「我周圍很多同學就是家裡有錢,家長送出去留學,可實際上學生本身根本就不行,就是混,比國內很多大學生都不如。這也是有留學經歷呀,所以個人能力還是關鍵。」

  康敏介紹,很多留學生回國後都要經歷一個適應、融入過程。「融入是為了更快地調整好狀態,不過,任何事情都是兩面的,他們看問題的廣度、思維的活躍也是優勢所在。無論如何,當初能申請到國外好學校的學生,學校是很看重他們的個人能力的。」劉琦也談到,工資給得再低,畢竟自己就讀的學校是名校沒有一家公司說不要她的,跟她談話後面試官都覺得她很不錯,對她一致的評價是:她跟同年齡段的國內學生不太一樣,視野很寬廣,看問題比較客觀。

  幫海歸就業 中介組織很關鍵

  「現在對於留學回國人員就業問題,我覺得中介組織很關鍵。政府加強對中介組織的支持和扶持,通過中介組織將個人和企業之間的需求銜接起來。」西安理工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劉澤雙教授如是說。

  留學回國人員的就業形勢,劉澤雙覺得不能一概而論,按取得學位不同還是有差別的,他說:「獲得博士學位和有博士後研究經歷的人員,回國後還是很有優勢的,本科和碩士留學回國人員相對優勢不是太明顯。但無論哪一類,中介組織要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劉澤雙認為,無論是單位所有制的海外留學人員還是自費留學人員,如何吸引他們回到西安,為他們創業、就業搭建平臺創造條件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他認為:「留學回國人員在西安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就他們個人來說,可以主動跟中介組織加強聯繫,給自己找一個代理人或代理機構。我們常見到球星和明星都有經濟人,我們的留學歸國人員為什麼不可以藉助中介組織來推薦自己呢?」

  康敏所在的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留學工作部主要工作分三大部分,辦理出國留學手續、進行學歷認證、推薦工作。康敏表示:「回國的留學生對中心的第三項職能不是很了解。」她認為:「由於海外留學人員洽談會還沒有像國內畢業生招聘會那樣形成氣候。我們要通過調研等方式掌握更多的信息,繼續加強宣傳,為企業和應聘者互相找到合適人選發揮更大的作用。」(鄭燕茹)

相關焦點

  • 海歸就業不再吃香?有真才實學最重要
    中國人力資源服務商智聯招聘近日發布的一項「海歸求職力」調研結果顯示,超七成企業表示不會優先錄用海歸。海歸就業不吃香了嗎?    經驗和認知不足是主因高級職業顧問陳曦表示這一調研結果具有普遍性,但並不是說所有海歸在就業方面都存在問題。「像在國內或國外有幾年工作經驗的高端人才在就業方面是絲毫沒有問題的。遇到問題的主要是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海歸。」
  • 海歸平均月薪過萬,就業優勢依然明顯
    隨著疫情的爆發,出國留學看起來好像不再那麼誘人,很多人開始質疑:花那麼多錢留學到底值不值?現在還要不要出去留學?數據樣本特徵:有效問卷2020份,受訪海歸中女性樣本略高於男性;出生年代集中於 80-95 年,「95 後」佔比有所提高,六成以上海歸工作經驗不超過 3 年。
  • 海歸回國就業優勢縮小 合理選專業更具就業競爭力
    海歸回國就業優勢縮小 合理選專業更具就業競爭力 然而日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讓這些曾經的「搶手貨」不再火爆,薪酬逐漸和本土畢業生持平。  華南理工大學本科生董梓民畢業後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碩士,從英國回來後他忙碌往返於廣州各大招聘會。留學經歷讓他信心滿滿,而現實卻和想像中「很不一樣」。  事實上,用人單位給出的薪資並未顯示出其「海歸」優勢。
  • 月薪2000="海歸"待遇?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月薪2000="海歸"待遇?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2008年01月24日 17:30 來源:成都日報 但隨著近幾年「海歸」人數的逐漸增多,海外文憑已不再像以往那麼稀有,部分「海歸」甚至成了「海待」……1月19日,在由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2008留英校友職業發展研討會暨小型專場招聘會」上,世界知名企業高管、海歸人士、留學生,就「海歸」就業前景各抒己見。
  • 《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海歸求職薪酬優勢明顯
    本次調查報告共收回有效問卷2020份,調查內容包括:●海歸留學狀況、歸國理由、國內發展優劣勢及對國內政策的訴求。●海歸求職需求、渠道、時間、匹配程度及就業現狀與創業進程。●海歸求學與就業發展的選擇與國際局勢、城市發展等因素的關係等方面。
  • 中國留學生歸國就業調查:海歸就業學歷優勢明顯
    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體驗他國文化、生活,豐富個人閱歷」繼續成為受訪海歸選擇出國留學的最主要原因,佔比高達81%,較2018年升高了5個百分點;「國外教育水平相對較高」與「磨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仍為第二與第三大主要原因,佔比分別為47%與45%,與2018年相比無明顯變化。
  • 海歸就業觀察:金融等領域熱度不減,教培從業存變
    就業,歸根到底是選一份工作。拋去就業地選擇等原因,「做什麼」,才是留學生的核心關切。是否與所學專業匹配、是否能發揮自身專長、未來是否持續擁有廣闊前景……以上種種,使海歸就業在一些傳統熱門行業之外也有了新選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老話在如今更有了一份獨特的新內涵。
  • 留學回國就業面面觀:單位要求高 海歸優勢減—新聞—科學網
    本次招聘會主要是面向學成回國的留學人員和即將回國的海外留學人員等。 據記者現場了解到,來自中石化、中信集團、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大學醫學部等中央所屬企業、金融機構、高校、民營高科技企業等在內的近92個參會單位參加了此次招聘會,其中不乏來自河北、山西、內蒙古自治區、西安等省市的參會單位,共計提供職位達500多個,近2000多名留學回國人員登記參加應聘。
  • 近5年我國留學總人數約251.8萬人,海歸留學生就業學歷優勢明顯
    據《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統計,海歸學歷優勢明顯,就業領域廣泛,僱主認可海歸優勢。打造「平安留學」服務體系,健全留學人員回國服務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留學服務的科學化、信息化、人性化水平穩步提高。2、為什麼多數海歸選擇回國?
  • 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發布《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
    近日,知名職業諮詢機構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重磅發布最新《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針對留學生海歸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對留學人才求職的現狀與趨勢進行了極具意義的全面分析與解讀。同時伴隨著國內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攀升,崗位的增長速度卻遠低於求職人數的增長水平的現狀,留學生海歸的就業形勢也愈發嚴峻。此外,近年來很多熱門行業的重點企業呈現出縮減校招規模的趨勢,例如金融、地產等行業減招明顯。這樣內外部多重因素的疊加,形成了留學生海歸求職愈發艱難的客觀現實。
  • 最難就業季?海歸別慌,留學生歸國優勢大盤點
    留學生就業分析 根據受訪海歸對「留學收益是否達到預期」的看法。總體來看,72%的留學生認為收益達到了預期。 數據顯示,企業海歸崗位平均薪酬的大概是10996元,比全國招聘的崗位平均薪酬高出2500元,海歸整體的薪酬優勢依然明顯。
  • 留學回國就業前景怎麼樣?|《海歸人才就業報告》
    如上圖所示,海歸應屆生平均起薪比國內同等學歷的應屆生平均高出17.2%,優勢非常明顯。入職1-3年內優勢降低,主要看個人工作能力,但三年以上優勢開始重新遞增,這與海歸人才的學習力、創造力不無關係,工作十年以上,優勢則更為明祥。  總結一下可以概括為,海歸人才起步有明顯優勢,且中長期薪資回報會更高
  • 撕掉標籤:比拼就業硬實力——海歸就業觀察
    比拼就業硬實力(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1))「六穩」「六保」,首要是穩就業、保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尤其引人關注。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
  • 海歸平均月薪曝光!70多萬的留學生還有就業優勢嗎?
    除了獲得知識、開闊國際視野等一系列優勢外,其實很多家長看重的還是「收入回報」。儘管海歸近年來層出不窮,但是在就業方面,留學生在市場上仍舊佔據一定優勢。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描述了留學生的就業情況,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 海歸就業觀察:撕掉標籤,比拼就業硬實力
    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考驗真才實學數字顯示,從2004年—2018年的15年間,中國留學回國人員年均增幅達24.2%,高於13.3%的出國留學人員年均增長率,顯示出較為明顯的人才回流態勢。
  • 碰上最難就業季?海歸別慌,留學生歸國優勢大盤點
    留學生就業分析 根據受訪海歸對「留學收益是否達到預期」的看法。總體來看,72%的留學生認為收益達到了預期。 數據顯示,企業海歸崗位平均薪酬的大概是10996元,比全國招聘的崗位平均薪酬高出2500元,海歸整體的薪酬優勢依然明顯。
  • 海歸碩士:回國被開價1600元!細數3個海歸優缺點!
    所以「海龜」已經成為比較普遍存在的群體,曾經海龜們的就業優勢一去不返,相反,由於出國機會更便利並且留學人數增加,海龜的就業競爭壓力會更大。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海龜碩士在國內就業有哪些優勢與劣勢?2.企業更加看重的是應聘者的實戰經驗,而海龜在這一方面比較缺乏現在很多人選擇留學很多時候是為了給自己增加一些閱歷和見識,大部分人在留學期間是沒有詳細的職業規劃的。
  • 留學生就業大數據:海歸平均月薪曝光,就業競爭力超預期
    教育部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8年底,出國留學人員中已有432.32萬人在海外完成學業,其中有364.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就工作經驗來看,60%以上的受訪海歸工作經驗都不超過3年,「1年以內」工作經驗的佔比最高,達到37%。
  • 海歸就業觀察:多種選擇,展示人生花樣精彩
    留學專業直接影響了回國時的就業領域,選擇金融業作為自己的職業起點,是不少海歸回國之初的共同選擇。根據《2020海歸人才求職趨勢報告》中的有關數據,今春海歸應屆畢業生中管理學專業人才比例位居各大專業之首,約佔近三成,經濟學則排在第三位。與此同時,海歸科研工作者同樣在就業市場佔比靠前。
  • 海歸就業需"脫帽"!留學生不可不知的那些事
    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讀設計專業的程雪表示,現在,海歸這個身份從某種程度上說並不是一種優勢,反而是一種劣勢。名校畢業的程雪回國找工作並不順利,  「很多企業看我的簡歷,要麼擔心我在國外的待遇比較高,回來後不能在企業安心工作;要麼顧慮我缺乏本土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