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針對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創新基礎設施等三方面提出了14條具體任務。明確提出,推動在特長隧道及幹線航道的信號盲區布設北鬥系統信號增強站,率先在長江航運實現北鬥系統信號高質量全覆蓋。
《指導意見》提出,到203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具體而言,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絡、北鬥時空信息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能船舶等逐步應用。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前瞻性技術應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值得關注的是,《指導意見》提出,推動在特長隧道及幹線航道的信號盲區布設北鬥系統信號增強站,率先在長江航運實現北鬥系統信號高質量全覆蓋。建設行業北鬥系統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圖,為綜合交通規劃、決策、服務等提供基礎支撐。推進北鬥系統短報文特色功能在船舶監管、應急通信等領域應用。探索推動北鬥系統與車路協同、ETC等技術融合應用,研究北鬥自由流收費技術。鼓勵在道路運輸及運輸服務新業態、航運等領域拓展應用。推動北鬥系統在航標遙測遙控終端等領域應用。推進鐵路行業北鬥系統綜合應用示範,搭建鐵路基礎設施全資產、全數據信息化平臺,建設鐵路北鬥系統地基增強網,推動在工程測量、智慧工地等領域應用。推動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在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維護等領域應用。
在智慧航道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建設航道地理信息測繪和航行水域氣象、水文監測等基礎設施,完善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支撐全天候覆雜環境下的船舶智能輔助航行。建設高等級航道感知網絡,推動通航建築物數位化監管,實現三級以上重點航段、四級以上航段重點通航建築物運行狀況實時監控。建設適應智能船舶的岸基設施,推進航道、船閘等設施與智能船舶自主航行、靠離碼頭、自動化裝卸的配套銜接。打造「陸海空天」一體化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體系。
在智慧港口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引導自動化貨櫃碼頭、堆場庫場改造,推動港口建設養護運行全過程、全周期數位化,加快港站智能調度、設備遠程操控、智能安防預警和港區自動駕駛等綜合應用。鼓勵港口建設數位化、模塊化發展,實現建造過程智能管控。建設港口智慧物流服務平臺,開展智能航運應用。建設船舶能耗與排放智能監測設施。應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電子單證、業務在線辦理、危險品全鏈條監管、全程物流可視化等。
《指導意見》強調,要落實屬地責任,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確保順利實施。要加快示範引領,完善標準規範,形成多元化投融資機制。要推動建立涵蓋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和專業機構的協同機制,共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