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街、五亭橋、文昌閣、十二生肖、小豬佩奇……一幅幅生動傳神的畫像,雕刻在不到2毫米厚的蛋殼上。祖籍興化的蔣義兵是一個90後小夥,在東關街擺攤已有3年時間,用一雙巧手雕刻著自己的夢想。
90後小夥的夢想從一隻蛋開啟
6年前,中央7套一檔蛋雕藝人的節目觸動了蔣義兵,他決定為自己的人生重新打一把方向,用雙手完成夢想。
「高中畢業後,我幹過3份工作,電子操作工、快餐店後廚掂鍋熱菜夥計、吊車工。」蔣義兵說,上學時最喜歡繪畫,但沒能繼續深造,後來打工幹了這些工作,但都不是很滿意,偶然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了記錄河北民間「蛋雕大師」蒲德榮的紀錄片《蛋雕藝術》,他立刻萌生了做蛋雕的想法。
「其實,小時候我就做過蛋雕,我做的第一個能稱之為蛋雕的物品是小學時的寒假作業。」蔣義兵憨憨地說,上高中後,蔣義兵又做過一些蛋雕藝術品送給同學朋友,大家愛不釋手。
「那時候的蛋雕都是用小刀刻出來的,有阿童木、小破孩、皮卡丘等,都是照著電視、漫畫書上雕刻的。」蔣義兵說。
看了「蛋雕大師」蒲德榮的紀錄片後,蔣義兵上網買了一些雕刻的電磨,全身心投入蛋雕創作中。「我完全自學,沒有系統性學過蛋雕技藝。」蔣義兵說,「一開始按照紀錄片、網上的技藝自己揣摩,一下子做了20幾個,感覺蠻成功的,但真要賣出去不容易呢!」
蔣義兵把作品放到朋友圈去賣,幾乎無人問津,後來放到淘寶網上賣,銷售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賣出100來個;再接著,蔣義兵將蛋雕放到東關街上的店鋪銷售……慢慢地,知道他的人多了起來。2016年,在東關街美食廣場,蔣義兵的小攤位正式開張。
蛋雕成型記:10多分鐘一氣呵成
今天下午2點,在東關街美食廣場,蔣義兵正用電磨在蛋殼上進行創作,為一名連續三年新年都來店鋪雕刻蛋殼的小朋友雕刻元宵節禮物,他在蛋殼上雕刻出有小朋友姓名的漫畫小豬。拿起牙機,從雕刻、打孔到成型,他一氣呵成,只花了10多分鐘。
「只要提供照片,不管多複雜的構圖,我都能雕刻出來。」蔣義兵介紹,他所用的工具也從美工刀到電磨,再到牙機。雕刻的材質也從當初的雞蛋,到鴨蛋、鵝蛋等,圖案更是千奇百怪,有各種各樣的祝福語,有生肖、星座、卡通漫畫,還有鏤空等。
「不同的蛋殼雕刻起來的難度也不一樣,同樣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蔣義兵說,「難度稍大的雕刻是在鴨蛋和鵝蛋上,因為蛋殼材質不同,軟硬度不一樣,顏色不一樣,這些都影響整體效果。比如說,在白色的鴨蛋、鵝蛋上做鏤空形狀就比較好看,同樣難度也大。」
一年賣出3000隻,揚州元素上蛋殼
在東關街上擺攤3年,越來越多的市民遊客熟悉了他。「年輕人和小孩子最喜歡我的蛋雕,還有就是外國人。」蔣義兵笑著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幾十個,回頭客很多。「如今一年至少賣出3000隻。」
「對我來說,蛋雕不僅是一門手藝,也是一份夢想。最近我嘗試將揚州東關街、五亭橋、文昌閣等元素雕刻上蛋殼,很受遊客喜歡。」蔣義兵說,最早將攤位擺到東關街上,就是考慮蛋雕這門手工技藝應該與旅遊結合起來,讓來過揚州的人都能帶著一顆與眾不同的蛋雕回家,將揚州元素帶回家,勾起對揚州的美好記憶。
(來源:揚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