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英式下午茶,這種叫做司康茶點,配上一杯花茶真的是幸福!
我國的餐食發展到今天也有了幾千年了,不管什麼時候人們都有對美好餐食的極度熱情,即使是在食材還很少、調味料也比較單一、製作方法仍然比較粗獷、單調的先秦時期,人們還是憑藉著這股熱情,創造出了非常多的優秀餐食,隨著人們對各式各樣的食材逐漸發現的愈來愈多,再加上一些新穎的調味料和製作手法使得餐食發展的愈來愈賴好,逐漸形成了以不同的地域為分界線的非常有地域特色的餐食。除了這些以外,其實還有一些因素推動者蠶食的發展,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戰亂和和平。先說一下戰亂,餐食的發展有著非常清晰的地域分布,不同地方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在餐食習慣上非常的不一樣,但是隨著戰亂的開始,人們為了保命,只好四處奔波,這讓各地域之間的餐食逐漸開始了相互借鑑和交融的過程,還有一些食材被帶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後來隨著統一的腳步,人們的活動再也不是限制在固定的一個區域,反倒是再不同的地域之間開始經商、求學,一方面為了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讓一些原來只屬於本地域的食材在其他的地方能夠紮根發芽,調味料也出現的愈來愈多,這讓餐食在發展中進行創新有了很好的基礎。隨著盛世王朝的到來,我國的餐食文化又一次的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期,周邊的番邦紛紛前來朝拜、進貢,遠在中亞、歐洲的一些小國家也慕名前來貿易,這讓很多外域才有的食材和調味香料紛紛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再加上外域的一些獨特的餐食文化,使得我國的餐食文化得以汲取外國的餐食文化中的優秀精華,逐漸的就形成了以「八大幫菜」為主,各地特色的小食和少數民族的特色餐食為輔的局面。
今天這道叫做司康的地道英式下午茶餐點,做起來還是非常的容易,基本上不存在什麼難度,對於初入廚界的新手來說也是非常的簡單,輕輕鬆鬆就能夠熟練掌握。在製作的時間上更是不費什麼時間,廿分鐘就做好了,在食材的預備上也是非常的方便,在大型超市和綜合性菜市場轉上一圈就能夠輕輕鬆鬆的搞定,需要的主要材料有:低筋麵粉、精緻白糖、黃油、蔓越莓幹、牛乳、泡打粉、淡奶油,次要的材料有:蛋黃液。材料全部都預備齊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動手製作了,首先就是要把預備好的材料做一下簡單的預處理。用篩子把低筋麵粉篩到盆子裡面,然後把預備好的泡打粉也過一下篩子,然後再加入精緻白糖充分的抓勻之後,在火上把黃油先加熱到變軟但是不熔化,然後放進去,之後用手用粉包裹著黃油慢慢的搓搓成黃色的細砂粒就可以了。
之後把牛乳、淡奶油全部都倒進去,之後先用刮刀攪一下,之後在慢慢地用手揉成團團,按扁,然後在上面放上泡過的蔓越莓幹,混合均勻之後上面蓋上一層PvP薄膜。讓團團自然地鬆弛半個小時。好了之後在面板上點上PvP薄膜,然後上面也蓋上之後擀成1CM厚薄,可以用模具壓成不一樣的形狀,或者是直接用刀分割一下就可以,之後用刷子蘸上用只用蛋黃做成的金黃色液體,在頂部刷一下,全部都整好之後,放到烤箱裡面中層上下火,上火180攝氏度,下火160攝氏度,20分鐘基本上就可以了。
做好之後就是上面的樣子,非常的漂亮,成品最上面變得金燦燦的,而且即使下面爆裂了,上面都不會有變化,這樣更是顯得很神奇。
半晌的時候泡上一杯花茶,來幾塊司康,完美的英式生活有沒有?優秀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