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無處不在的生活,為什麼只有這類人活得那麼快樂?

2020-12-14 青馳有情

最近在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一書中看到一句話:「當今社會一個壓力社會,磕磕絆絆的愛情、如坐針氈的職場、暗流湧動的人際關係,種種壓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樣逐漸侵蝕人的健康。」

成年人的世界裡,來自於經濟的、工作的、家庭的、人際情感等各處無孔不入的壓力,沉甸甸的壓在每個人的肩上。

活在時間的洪流裡的每個人,都試圖用世俗定義的成功來戰勝壓力,成功代表了金錢的富足,代表了生活的優渥,也代表了愛人孩子父母最驕傲安全的支柱。

但成功的路總是那麼的遙而不可及,絕大多數窮其一生都在馬不停蹄的奔跑追逐,各類成功學的書籍也始終佔據著暢銷書的排行榜。但書看完了,路也走跨過了,成功卻仍然是這麼的不可及,回頭看看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白忙活了一場,於是情緒被強烈的自我否定和焦慮佔據了,本來想著通過努力緩解壓力,卻不料被壓力反噬,愈加的喘不過氣來了。

這是大多數在都市中奮鬥的人都經歷過的迷茫,那個讓所有人都夢牽魂繞的在成功還沒有來臨之時,多少人就已經在追逐它的過程中迷失掉了……

那個曾經眉目都藏著笑的明媚女孩,在25歲的時候手握一家公司,背後依附的卻是已婚的男人;

那個在學校時意氣風發自信爽朗的學長,已經醉倒在酒吧的角落裡痛哭;

曾拉著雙手說要天荒地老的情侶,在婚房的考驗下分道揚鑣了;

初為人父母的年輕夫妻,在為孩子的學區房焦頭爛額著;

面對父母漸漸老去的背影,已到中年的男女已在轉身時偷偷抹掉眼角的淚;

這是骨感又殘酷的現實,更是大多數平凡大眾的現實。

但壓力焦慮源於生活,快樂知足也源於生活,我們誰都無法從中逃脫,如果始終沒法抵達成功,就放任自己一直沉浸在焦慮與迷失中,失去了感知快樂的本真,那我們就真的成了在時間洪流的流逝中一無所得的人了。

生活,有人說是生下來,活下去。

活下去三個字卻是千萬人有著千萬種活著的形態,而我最喜歡的是那些在奔波路中仍不忘採集快樂的活法。

畢竟,有些快樂真的與財富無關。

心理大師羅傑斯說:

人生最重要的,是擁有製造快樂的能力。日子日復一日,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同,造就不同的,其實是你以何種心態、何種品味、何種情調去度過每一天。

長得不算漂亮,演技唱功也不算頂尖的劉若英,是在追逐夢想磕絆中採集快樂的高手,因而她身上總流露出的淡定從容尤其得人喜歡。

她的快樂來源簡單到清晨呼吸到的新鮮空氣,午間獲得的一杯涼爽果汁,夕陽下聆聽到的慵懶音樂。

即使在背著吉他掃廁所,給陳昇當助理的那一段艱苦日子,她仍能為一個漢堡覺得好幸福。

在她眼裡幸福和快樂並不需要多少的金錢的堆砌,是來自於內心對周圍美好事物的感知。

錢是個好東西,但錢卻不是獲得幸福的唯一指標,日子最終是過得乏善可陳還是別樣精彩,與是不是巨富並不能直接關聯。

孩子長高了,他的雀躍是值得幸福的事;

妻子為減輕了兩斤而歡欣,她的笑容是值得幸福的事;

父母因為你的探望暗喜,他們的嘮叨是值得幸福的事;

深夜加班回家,洗個熱水澡舒適的躺在被窩裡也是件值得幸福的事;

如此種種,生活中的小確幸,是讓我們體會生活樂趣與讓我們在奮鬥中振作的動力來源,是抵抗喪與怨的強大力量。

我們無需放棄對目標的追逐,只是在積累人生的過程中回望來時路時,還能捕捉到絲絲的幸福與快樂,那些就是最寶貴的,捕捉得越多,生命就越有價值,內心就能越豐盈。

只有這類懂得適時放緩,進退適度,並懂得在小細節中發現美的人,才能在壓力面前認清自我,用好的心態與氣場去迎接人生的種種挑戰與驚喜。

孔子說過:「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陋巷中的一簞食一瓢飲尚能得其樂,而我們又怎忍在奔波追逐中耗掉這一生?

相關焦點

  • 沒那麼多人在意你,別讓自己活得那麼累,開心快樂就好!
    沒那麼多人在意你,別讓自己活得那麼累,開心快樂就好!別人隨意的看了他一眼如果被他抓個正著,他也會去想著這人為什麼會看我呀,是我哪裡不好或者哪塊得罪他了嗎?別人的一個眼神他都能夠生出很多想法。這種人活得太累,因為他把很多精力都放在分析別人的心理狀態上面,想著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想著自己是不是做的不能讓他們滿意。其實沒那麼多人在意你,你只要努力去做好自己,努力讓自己活得開心快樂就可以了。
  • 焦慮很正常,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焦慮,別怕,關注自我遠離焦慮
    焦慮很正常,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焦慮。即使身處高位的人,或者是身處低位的人。生活上,要競爭。孩子,也要競爭。競爭無處不在。連看個育兒的公眾號,都是左手帶娃,右手事業的神人。你說焦慮無處不在。滿屏的新聞也都是在販賣焦慮。好像少關注點什麼東西,就落伍了這個世界。我也曾經是個十分焦慮的媽媽。焦慮我家的娃得不到最好的照顧。焦慮我家的娃,得不到最好的教育。焦慮我家的娃,不夠聰明,不夠自信。太內向等等。
  • 人為什麼活得那麼累?
    偏偏到了現代文明,大家覺得這段時間最適合讀書學知識,就拼命防止青少年早戀,不惜立法把結婚生子的年齡延遲幾年後,可到那時,人的理性已經健全,哪裡還肯做生孩子這種賠本賺吆喝的事兒?大自然是公平的,反本能讓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時,也會附贈一個我們不喜歡的東西。
  • 無處不在的外貌焦慮,只有口罩能讓我喘口氣
    看看微博上#戴口罩緩解了外貌焦慮#這個話題,就知道很多人都對此深有同感:「口罩一戴,街上帥哥美女多了一半。」「戴上的一瞬間,感覺自己可以放鬆了。就像學生時代,校服緩解了我的衣著焦慮一樣。」「謝謝口罩給了我這張醜臉一個喘息的機會。」「口罩可以幫我遮住痘痘,還不用化妝。」「不看臉的日子,過得還挺幸福的。」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口罩成為了每個人隨身攜帶的「濾鏡」,緩解了無處不在的外貌焦慮。
  • 星雲大師智慧:到了40歲,不要活得那麼累,這兩字才是快樂之道
    這隻花瓶價值昂貴,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忍心將其打破的。但是用盡各種辦法,這孩童的手就是在花瓶裡拔不出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家人不忍心再將孩子的手放在花瓶裡了,於是拿來錘子,將花瓶敲破。誰知敲破花瓶後,發現孩子的手之所以拔不出來,不是因為手太大,而是因為孩子緊緊地握住了一枚硬幣。
  • 《毛毛》:如何打敗無處不在的時間竊賊,安放無邊無際的焦慮?
    ……如果都是,那麼你可能被時間竊賊盯上了,如果不及時打敗它,就很容易陷入無邊無際的焦慮。下面,我就從《毛毛》這本童話書分析如何打敗時間竊賊和緩解無邊無際的焦慮。我們先談談這本《毛毛》和他的作者。《毛毛》雖然被化為童話書,但卻是一本能夠啟發孩子,感動成人的預言書。自出版32年來,就一直暢銷不衰。
  • 教師,為什麼總是活得那麼憋屈
    教師,這個職業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誇美紐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烏申斯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加裡寧),可是今天,為什麼你活得那麼憋屈?人前唯唯諾諾不敢說話,人後戚戚切切苟且偷生你的傲骨呢?你的自尊呢?謹小慎微,瞻前顧後,也無法逃脫各種無端的攻擊,難道,最後只能以死抗爭?可是,誰在乎呢?連一絲漣漪都無法泛起!為什麼,你要活得如此憋屈?為什麼,你會活得如此憋屈?
  • 為什麼焦慮?帶你找到原因,走向快樂
    人為什麼會焦慮呢?其實焦慮源於某種困惑,困惑是導致人們憂慮的主要原因。當我們遭遇某些我們無法解決的狀況的時候,我們會不自然的煩惱,如果我們願意找到這些狀況的真實模樣,我們就會弄清楚憂愁和煩惱的真實原因,找到原因,我們就會徹底的遠離焦慮。
  • 心簡單了,到哪裡都快樂,極簡生活的經典語錄,適合發朋友圈
    一、我想給自己的生活做一個減法,減去那些痛苦,減去那些憂愁,減去那些讓人煩惱的事情,然後做一個加法,增加快樂,增加幸福,增加一切讓人開心的事,然後生活也變得開心起來,生命也變得充實起來,人生之路越走越順。
  • 無處不在的焦慮,你看到它了嗎?
    生活中的焦慮簡直無處不在啊,工作毫無進展,一回到家,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做,整天抱著個手機,還一堆的家務在等著你.....等等各種情況,讓你時刻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啊,煩躁不安,脾氣一點就爆。只是,我們今天試著看看,焦慮,它在告訴我們什麼?
  • 人生在世,只有簡單,才能開心快樂
    人生在世,有很多東西都是強求不來的,與其煩惱,不如簡簡單單,至少可以讓自己不那麼煩心。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很多事情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想得太過複雜了,包括我們認為自己感到痛苦和焦慮的事情,這都是因為自己內心放不下,而這也是自己的心魔。簡簡單單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感到不快樂?——給生活加點甜
    那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內在的,那就是我們每個人自身的一個生活態度和價值觀。那為什麼我們今天會感到越來越不快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思考。大多數人都缺乏著目標與信仰,很多人都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一個規劃,對自己的一個生活狀態沒有期許。最簡單的來說,就是這一輩子當中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想要得到什麼或者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才會有信心有目標的去生活下去。
  • 年輕人應該是去做焦慮的「打工人」,還是去做快樂的「普通人」?
    我們看這個邏輯: 北京可能有300多萬孩子在學鋼琴,咱們樓上樓下就有四五家,在這種情況下學鋼琴,要想出類拔萃,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確實,現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學校的功課之外,還要學繪畫、跳舞、鋼琴等等,他們很難體會父母小時候那種空閒到無聊的假期生活了。
  • 不少朋友活得總是不那麼通透這是為什麼呢?
    我是德元空道,不少朋友活得總是不那麼通透,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一個人去除了心機,」還「生活本來的面目,不刻意追求什麼,就能像李白詩中描述的,像出水的芙蓉一樣美麗潔白而無暇。王陽明主張心即是理,心與理二者本來就是一體,除去人的私心之後,我們會自然符合天理。
  • 「翌曦」為何你活得那麼焦慮?該如何擺脫焦慮?
    那麼你脫髮了嗎?這裡就不得不說到另外一組數據,有調查說現超過50%的年輕人每天都生活在焦慮中,可能就包括了你。但是不管你再怎麼努力,無論你趕上了多少人,始終有同齡人在拋棄你。更可怕的是當我們打開各種社交軟體時,看到人均法拉利,身穿各種奢侈品的時候,想想自己只能躺在床上羨慕著。正因為這些軟體讓我們第一次生活在一個知道別人的生活是怎樣的時代,於是就有了對比,因為對比,所以我們大多數人普遍產生了焦慮,孤獨沒有安全感,每個人都在努力跑,但是又找不到方向從而慢慢的迷失了自己。
  • 人怎樣才能生活得快樂?讀完醍醐灌頂
    特別是到了某一個階段,譬如人到中年,很多人會覺得,生活就像白開水,特沒意思。 就連喝水,都想喝點帶味的,為什麼很多中年男人喜歡酒,並不一定是真的愛喝,多半是借酒消愁。 憋在心裡的話無處可以訴說,索性就喝點,讓自己不至於那麼憋屈,就像女人喜歡買買買,真的是離開漂亮衣服,漂亮包包沒法活嗎?
  • 焦慮無處不在,掌握這個方法,打破焦慮恐懼的無限循環
    關於焦慮不安,生活中處處都有這樣的情況,第一次上臺做報告,一個晚上睡不著;換了一份新工作,要面試,全身發抖;要去一個新的地方出差,整天都想自己會不會吃不好,鬧肚子,影響了工作……關於焦慮,在《跳出猴子思維》這本書中,作者講到:焦慮是天生的,無處不在的,是一直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的。
  • 人要活得真實一些,凡事盡力就好,無須強求
    人這一生,誰活得都不容易。無論如何,都請善待自己。不要跟別人較勁,那樣只會兩敗俱傷;不要跟自己較勁,那樣只會自尋煩惱;不要跟命運較勁,那樣只會身心俱疲。過一天就要有一天的快樂,過一年就要有一年的幸福。遇人多往好處想,遇事多往積極的方面考慮。
  • 你那麼努力,為什麼還這樣焦慮?
    這當然沉浸不下去,因為每一刻的學習,他的心不在上面,看上去很努力,實際上是在浪費時間。這就像,如果我和一個姑娘戀愛不是因為相處愉快,而是因為她適合結婚,直接為了結婚而去。那麼在一起的每一刻,我的腦海裡都有可能精神出軌。當人一味求快,對事情本身漠不關心,只想早點結束拿到結果,那麼事情本身也不會給你好的反饋。因為心不在那,雜念就會紛擁而至。
  • 人要活得簡單一些,這個世界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她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躡手躡腳,有一集她要和安迪一起去一個莊園,那麼高大上的地方,她當然會費盡心思打扮,但是在看到安迪穿著隨意的不能再隨意的運動服,她突然很羨慕安迪的灑脫隨性。而同屋的小蚯蚓,就比她活得簡單。愛了就是愛了,雖然是白渣男。她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她沒有隨意的去追求什麼,碰到的應勤卻有車又有房。所以,人要活得簡單一些,心簡單世界才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