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已經佔據了所有脫髮人群中一個相當大的比例,阿里發布的健康數據是36.1%
據《中國脫髮人群調查》報告顯示,在我國的脫髮人群中發現來諮詢脫髮問題的在20~29歲的人是最多的。那麼你脫髮了嗎?
當然我們本文的主題不是脫髮,而是脫髮的背後是什麼,我個人認為很大程度是因為「焦慮」。
這裡就不得不說到另外一組數據,有調查說現超過50%的年輕人每天都生活在焦慮中,可能就包括了你。網上有很多千奇百怪關於焦慮的解釋,而我的理解是我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我們對現狀感到不滿,在一個有限的時間裡玩著無限的遊戲,如果我有一千年的壽命,我就算是搬磚也能搬成人生贏家,我20歲的時候開不起法拉利,難道我200歲的時候還開不上嗎?
有一句話叫做「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聽起來是不是特別惶恐,是不是特別想努力。但是不管你再怎麼努力,無論你趕上了多少人,始終有同齡人在拋棄你。更可怕的是當我們打開各種社交軟體時,看到人均法拉利,身穿各種奢侈品的時候,想想自己只能躺在床上羨慕著。正因為這些軟體讓我們第一次生活在一個知道別人的生活是怎樣的時代,於是就有了對比,因為對比,所以我們大多數人普遍產生了焦慮,孤獨沒有安全感,每個人都在努力跑,但是又找不到方向從而慢慢的迷失了自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提出過一個幸福的公式:幸福=效用(能力)/欲望;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幸福感類似於滿足感,它實際上是現實的生活狀態與心理期望狀態的一種比較,兩者的落差越大,則幸福感越差。正因為我們的欲望在網絡中變得空前的暴漲,所以我們會想要去努力,去提升自己。乍聽之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為什麼我們還是不幸福?因為你這是在「偽努力」,既然無法降低欲望,那我們就去提升能力。
但問題是,這種由於對比的焦慮而產生的努力,往往會走偏。它更像是一種看起來在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焦慮可以得到緩解,但也會更加的急功近利,由於這不是源於真正的興趣,往往在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時而導致中途的放棄。一旦放棄,你就會更加急於求成的尋找在別的方向上的努力。因為失敗所以焦慮因為焦慮所以去努力,這就造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不僅擺脫不了困境,還會更加的焦慮。
那麼我們如何擺脫焦慮?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我們都是平凡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成功等於99%的汗水加1%的天賦。聽起來多麼勵志,但能將努力變成常態化而不是曇花一現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天賦。
有目的性的學習,階段性的精進
我們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興趣或所長,審視自己的現狀,在認清自我、找準定位的前提下進行自我能力提升。
遠離無用的社交信息,適當降低欲望。因為別人的成就始終是別人的,與你無關。而且比你優秀的人不一定比你努力!!無論你怎麼的焦慮都沒有用。不管怎麼迴避,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難免會產出焦慮。但我們應該更多的去觀察別人優秀的原因,而不是去對比。向別人學,跟自己比,只要我們的對比對象換成自己,每一天都在進步每一天都比過去的一天更加的優秀,我們的焦慮就會慢慢的下降。心態好了,付出的努力就會有更好的效果。
適當的焦慮不全是壞處,它讓我們離開了舒適區,向著更好的生活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