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你曾經或現在一定有過焦慮的問題,你是怎樣化解的?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萬事萬物互聯,都處在較快變化過程中,也充滿各種不確定性。
焦慮則是這個時代的必然產物,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焦慮,比如後浪對金錢的焦慮,要買房、買車、要結婚生子;前浪有中年危機的焦慮;女性有年齡增長、韶華易逝的焦慮。
適當範圍內的焦慮和緊張是一個人的正常情緒,但焦慮過度的時候,就會試圖尋找各種方法來緩解焦慮,而這時情緒被點燃,但是智商卻下線,也因此特別容易被商家利用,這個是一個時代的病。
中醫怎樣認識焦慮
焦慮在中醫的病機上,屬於肝鬱氣滯或者肝鬱化火的範疇。
提到肝,臨床經常有病人會問:「你看看我肝火旺不旺?或者說我的肝好不好?」
這裡有必要先從中西醫兩個方面介紹一下肝是怎麼回事。
經常聽到的脂肪肝和肝功能是說的是西醫的肝臟。西醫理論中肝臟位於我們的人體的右側脅肋部,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消化器官,它的功能主要是分泌膽汁,通過肝總管分泌膽汁然後儲存在膽囊裡面,然後在需要的時候通過十二指腸的球部,把膽汁排到腸道裡面來幫助消化。
另外肝臟還參與新陳代謝,同時還能解毒。吃什麼藥傷肝了或者吃進去的食物、每天自己產生的廢物和毒物都要通過肝臟來解毒(其中有一部分是腎的作用)。這個是西醫的肝臟。
中醫認為肝的功能主要是兩個:第一個叫肝主疏洩,第二個是肝藏血。
這裡面包含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叫肝「體陰而用陽」。陰是指肝,中醫認為肝是藏血的,而血為陰;陽是肝主疏洩的功能或作用,所以肝「體陰而用陽」。
從機理角度上來說,肝藏血,這是中醫的認識。肝體為陰,從解剖角度來說,小小的肝臟裡面的血容量是人體總血容量的14%,中醫也講「人臥則血歸於肝」,所以肝和血是密切相連的。
肝主疏洩,疏洩的意思是指肝具有疏解、通調、調節全身的氣血,這是一;第二舒暢情志,調節人的情緒;第三是促進消化;肝有這些作用,在中醫裡面統稱為肝主疏洩。
那麼肝既是一個陰又是一個陽,怎麼理解?做個比喻:肝就是一個女將軍,或者說是女boss,她本身是一個陰性的體質但需要做衝鋒陷陣、溝通上下這種對外、主陽的作用。所以肝「體陰而用陽」。
如果肝陰不足,就是肝血不足,氣血中的血不足,會很影響情緒。最好理解是女性的經期發脾氣;還有像更年期的女性,處在天癸已結,肝血不足的階段,也會出現情緒不暢,容易著急、生氣、一點就著的情況。所以就是肝血不足影響到了肝主疏洩的功能。
如果肝主疏洩的功能(陽的功能)受到了影響,反過來也會對肝藏血(陰的功能)產生影響。
比如遇到突發事件,情緒刺激,家裡有人突然重病、突然去世,臨床很多見,或者說病人長期處在比較壓抑的環境中情志不佳,那麼肝主疏洩(陽的功能)受到障礙,反過來會導致肝血的異常,最常見的就是女性月經的異常。
(普及正確的觀念:月經的異常或者月經的紊亂,必須要連續三個月以上,每次時間提前或者錯後超過七天以上,才稱之為月經紊亂。平時偶爾一次的月經異常,不用盲目緊張,人體自身有強大的調節作用,使其恢復正常。)
說回焦慮,在中醫裡邊焦慮往往跟肝的功能的運轉失常有關係。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早期發現焦慮的潛在問題,及時調理呢?
經絡實際上有很多方法,下面給大家介紹通過體表的狀態來探查疾病的小技巧,看自己有沒有潛在的焦慮問題。
探查潛在焦慮方法
前面說肝的異常導致焦慮,理應從肝入手,但肝經在腿部內側,用起來不是很方便,這時可以找與它相表裡的陽經就是膽經來調理。
膽經在體表循行是從上到下,靠人體的外側,在側頭部有三個彎折,覆蓋了頭的側面、兩邊的大部分的區域。
大家可以一起摸一下,前面到太陽穴(眉毛和眼角連線的中點,凹陷中,就是太陽穴。)後面到風池穴(把拇指放在頭後面正中央,正中間有一個凹陷,順著凹陷往兩旁邊摸,會摸到一個突出來的筋,過了突出來的筋還有一個凹陷,這個位置就是風池)側面到到耳尖(把耳朵折起來會有個尖,耳尖往上四指的區域,前、後、上、下。)
這個區域都是側頭部的區域,大致是膽經在側頭部循行的區域。找到這個區域之後,如果有焦慮的潛在問題,典型的有偏頭痛,身體會在這個區域給我們發信號,告訴我們在肝膽有沒有瘀滯的情況。
具體找法:
首先用拇指,從上到下按這個區域。從太陽穴開始,順著一點一點的去按。
如果按這個區域裡面碰到哪個點按了之後比較痛,這個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點的話,在摸的過程中有沒有摸到皮膚下面有不平整、疙疙瘩瘩的情況。
第一種叫壓痛。第二種叫結節或者條索。壓痛或者結節、條索狀物,都是肝膽瘀滯不通暢的表現。
臨床上有這兩種情況的,一般患者都有焦慮傾向。而且多伴有偏頭痛或者睡眠障礙,腦力勞動者居多。
焦慮引發偏頭痛、
失眠等問題的解決方案
▌第一個解決方案就是點按,用大拇指按摩。在頭兩側都可以找一找壓痛點,進行點按。
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找到壓痛點,直接用手做圓圈狀按揉,按的時候可能會有點酸脹。
結節或者是條索狀物,形狀一般都是偏長條形的,要換用彈撥的手法。
按揉、彈撥時的注意點:
治療的時候要把眼睛閉上,一個位置壓痛或者說是條索,點按或者彈撥二十次,一天任意的時間做兩到三次即可。彈撥一定是用大拇指垂直於條索進行彈撥。做的過程中,會感覺酸脹,甚至酸爽,但是按完之後把眼睛睜開立刻感覺頭部會有輕鬆的感覺。
這種方法非常適合上班族或者腦力勞動者、操持一家的媽媽,平時都可以進行自我保健,沒事按一按,可以預防和治療經脈的輕度的不通暢。
但是焦慮時間比較長,出現嚴重偏頭痛或睡眠障礙等系列症狀時,單純點按可能就不太夠了,需要第二個方案來解決。
▌第二方案就是用針。
第一,用針刺扎這個區域的穴位。
第二,扎痛點,就是阿是穴。摸到經絡上哪個地方較疼,就在痛點扎一針。
第三,扎結節。摸到硬的、有疙瘩的地方,在疙瘩處扎一針。
用針的優勢《黃帝內經》給了我們答案,在《黃帝內經》靈樞第一篇《九針十二原》裡面就介紹過「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氣血」針灸實際上調節人體氣血分布的作用。
相比於按揉、點按而言,針刺的層次更加深,位置更加精準,相應調節氣血的能力也就更強。
針對因焦慮引起偏頭痛、失眠問題,介紹幾個常用的針刺的穴位:
第一個角孫穴。把耳朵折起來,在耳尖位置,就是角孫。在這個穴位往上1.5寸,1.5寸差不多兩個手指寬度,是率谷穴。另外就是風池穴,這個幾個穴位都是常用於治療局部偏頭痛,效果比較好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