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都這麼焦慮?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很多人不滿足於現狀,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欲望不能得到滿足。欲望是無窮盡的,欲望無止盡,追求就無止盡。想要事業成功賺大錢,然而現實很殘酷,只能當個社畜。
其次是對比產生落差。在信息化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對比的圈子一下子從社區、城鎮、村落等小圈子擴大到了全球,可以了解到全球同齡的人擁有什麼,在幹什麼等等,一經對比,就會產生很大的落差。別人家剛畢業就年薪200萬,抑或30歲就創業成功身家上億,而你呢?
再次是沒有安全感。中產階級擔心一場大病一夜返貧,有錢人愁著錢沒處投資,錢貶值的厲害。
但其實焦慮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但是有時候我們又為焦慮所糾纏,異常痛苦,導致無法專注於要做的事情,那麼我們可以怎樣緩解焦慮呢?
推薦一本我最近在看的書: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經歷的多,想的也多,來自外界的聲音和壓力也很多,就很容易被多餘的噪音所擾亂,如何讓自己安靜、專注下來非常重要。
《金剛經》可以教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痛苦,但是可能經文我們讀不懂,南懷瑾先生有很深的傳統文化修為,他講的《金剛經》淺顯易懂,且含義深刻,讀懂了以後,再自己每天去誦讀一下經文,或者找王菲的誦讀版來聽,認真領悟,就可以達到靜心、緩解焦慮的作用。
另外呢,聽古典音樂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推薦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讓自己沉浸到音樂的氛圍裡,想像海邊,月光下,傍晚的微風與絢爛的晚霞,而你靜靜地光腳走在沙灘上……是不是會放鬆很多?
貝多芬是很神奇的人,既可以寫出《命運交響曲》那樣激烈地與命運戰鬥的、激情澎湃的曲子,又有《月光奏鳴曲》、《致愛麗絲》這樣安靜、溫柔的曲子,也許真的是經歷了大風大浪,才能更加深解平靜的美麗。
另外蕭邦的《夜曲》也極好,獨自一人,在獨屬於自己的時間裡,聆聽安靜的夜,值得沉浸的時光。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一個人到湖邊去散散步,看看飄忽不定、顏色那麼千變萬化的雲彩,看看被風吹過的湖面上一圈圈美麗的波紋,湖裡有「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讓自己慢下來,會更篤定一些。
最後,就是找一個有生活智慧的老者聊聊天吧,隨便聊點什麼,人生需要忘年之交,他會告訴你,人生當然有遺憾,但要學會忘記遺憾,記得美好。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所以不管過去、現在、未來都不要放在心上,當你心中空無一物,沒有掛礙的時候,美好的會變得更美好,也不再有心情壓抑,焦慮也就無處容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