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吳佳馨 • 2019年10月17日18:36 • 速途網
一夜之間,一篇名為《一場新媒體巨頭導演的「殭屍舞臺劇」,真實還原現場,導火線:一條一夜爆紅的視頻,我們流量卻為0!》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隨著蜂群文化反擊,反指品牌方誹謗,原本屬於品牌方與MCN機構之間的紛爭,也隨著數據存疑、刷量等字眼,讓戰火逐漸蔓延到微博之上。不得已下,微博緊急發布公告,試圖滅火。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聲明反轉,也讓大眾倍感疲勞。不乏有人認為,這一出鬧劇,實為一場數據喜人的別樣營銷,最終被愚弄的只有大眾。
當套路遭遇耿直:品牌方伸冤、蜂群叫屈
速途網在綜合各方消息後,認為這場鬧劇頗有些套路遭遇耿直之感。
品牌方想要曝光與流量轉化,希望藉助博主的影響力迅速看到銷量,但產品不知所云,又追求性價比,於是看上了微博之上一個內容、數據看起來都不錯的博主。
然而數據之下,卻是層層套路。漂亮的數據背後,往往是灰產包裝所致。並且不只是微博,內容平臺之上大多存在這一現象,區別只在於平臺監管是否足夠有力、技術是否到位,才能夠在層出不窮的「虛假繁榮」面前形成一個防火牆。
廣告圈KOL薑茶茶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寫道:「agency要賺錢,平臺要股價,KOL要恰飯,甲方要交差,這麼一個虛假的繁榮局面就出現了。」
沒想到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套路所買單。在看到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甚至於為0後,品牌方怒了,並以長文進行反擊,直指蜂群文化的套路眾多。在文章之中,品牌方還曬出了與第三方刷單人員的溝通,表示3500元便給安排的明明白白。
也許是這一類的事情太多,品牌方的長文很快便引發了共鳴,並火速在微信等平臺上傳播。多點Dmall合伙人劉桂海甚至對此評價稱:「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這樣的事情專業的市場人員都清楚。」
而作為被炮轟的一方,蜂群文化也在今日做出了回應,稱該文惡意捏造其不實言論,使其聲譽和商譽均受到嚴重影響,已構成誹謗。
在蜂群文化看來,合計合作款項47500元對方已經支付,且蜂群並未承諾保證任何關於轉化率的問題,投放效果取決於產品、內容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認為並無負責。
而蜂群文化CEO莫力洋也於下午在朋友圈表示,和很多快消產品合作過,也有轉化率兩三百反覆合作幾百萬的,也有轉化低到離譜的甚至想要回推廣費用的。我們效果好的時候不會向客戶多收一分錢,效果不好的時候,雙方一般都能講清原為,找到問題下次調整改進。並表示,如果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們一定會自省並及時改正。
戰火蔓延,微博緊急滅火
儘管蜂群文化迅速發聲明反擊,並表示已經針對不實言論報警。但由此引發的戰火卻並沒有結束,反而蔓延至微博之上。
眾所周知,微博並不是第一次涉及到數據造假。大到微博熱搜榜,小到明星、網紅的粉絲數據,一直被質疑存在問題。不久前的蔡徐坤與周杰倫間的粉絲大戰,更是將這一問題推向臺前。
在相關資訊的評論中,不乏有用戶吐槽,自己的帳戶已成為他人水軍,無論是評論還是點讚都多了不少陌生內容。
速途網還曾在微博十周年之際,以《微博十年:用戶數據成亮點,將以私域流量博營收?》一文探討微博用戶數據與其營收之間的關係。速途網認為,與微博「截至2019年6月,微博月活躍用戶數為4.86億,同比增長13%,創四個季度以來最大增幅」的數據相比,「微博淨利潤1.03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4億美元,同比下降約26.9%」的數據,以及廣告業務出現疲軟,實在很難令人對其提出的私域流量產生信心。
更有甚者,微博於不久前推出的新社交產品綠洲,產品之上與微博大有不同,一度被認為是微博從現有槽點之上,開闢出的新思路,從而實現新浪曹國偉為下一個十年提出的「以微博精神,再創輝煌」。
由蜂群文化帶來的影響,或許比此前更為明顯。作為新媒體內容營銷MCN機構,蜂群文化更為人知的平臺在於微博。頗有名氣的微博博主微博搞笑排行榜、留幾手、我的前任是極品、草圖君等,均是蜂群文化的知名大號。
公開資料顯示,蜂群文化也獲得了不少微博的獎項。2018年微博最具商業價值獎、2018年度微博戰略合作機構、2018年度紅人機構、2019年十大影響力時尚機構等,均有蜂群文化的身影。
以至於隨著戰火的蔓延,微博管理員迅速發布社區公告,宣布已對涉事帳號進行處理。並表示微博平臺堅決打擊各類刷數據行為,並定期對外公布進展。微博CEO王高飛則轉發公告,強調對於刷數據行為和訂單金額糾紛,微博會儘快查實,依據事實和社區管理規則,對帳號進一步處理。
然而,對於微博的質疑,或許並不會因為微博的一則公告而有所平息。起碼目前,還得讓質疑飛一會兒。
鬧劇背後,誰知過?
品牌方、蜂群文化、微博、甚至背後的灰產,時至今日,該出場的角色已經到齊。
對於一件事情,人們鍾愛辨個是非黑白,這件事也是一樣,眾多角色之中,誰又該為這場鬧劇而負責?目前看來,誰都逃不開。
微博對於虛假數據等現象理應有監管之責,然而商業化和盈利又是壓在微博身上的大山。想要講好用戶數據、廣告變現的故事,對於已經十歲的微博來說也並不容易。為此,據薑茶茶透露,「在微博,每個KOL發廣告都要走微任務系統,微博會抽走大概30%的廣告費。(不交這筆保護費就給你降權,90%的粉絲就看不到了)」
至於MCN機構,莫力洋曾稱,蜂群文化80%的營收來自20%的頭部紅人。中腰部紅人也有不錯收入的前提,在於平均之下。
但對於MCN機構來說,培養一個頭部紅人需要時間和精力,一個機構又能有多少頭部紅人?Papitube發展至今,依然活在Papi醬的影響之下。眾人往往是只聞Papi醬,不知他人。當想要迅速將旗下紅人轉化為營收來源之時,包裝也就隨之而來。
而掀起本場鬧劇的品牌商,則被認為沒有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投放方式,以及沒有在相關合同中註明轉化率等問題,以至於造成了今日的結局。
寫在最後:
熱鬧聲中,不乏有其他聲音。有觀點稱,這是一個甲方爸爸及時止損並反向營銷的教科書式範例,不僅投放了廣告,還買下了蜂群的影響力,充分曝光了自家產品,順帶收割公眾號流量。並由衷稱讚,甲方比我會做營銷系列。
看,一場不該出現的鬧劇,硬是讓人成為了陰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