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被父母看過日記本呢?
當我們的孩子初臨人間,初為人父人母的我們,便以愛之名義對小小的人兒抱以深深的、美好的期待。
從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到希望孩子多才多藝,成為學霸,再到希望孩子成為有所成就的人……
每個父母都有自己關愛孩子的方式,可有些方式卻不是子女們能夠接受的。有時候愛的方式卻讓孩子感到窒息,甚至想要逃離。
如果說經歷挫折是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們的成熟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打交道來磨練。
那麼,家人就是橫在路上的第一道關卡。
家人無處不在的控制,直接成為子女痛苦的來源,殺傷力最強,也最無法抵擋。
今天明爸通過一起案例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攝像頭
近日,有一條熱搜迅速引起討論,
有一位母親在自己的家裡安裝了一個雲臺攝像頭,就是為了監視自己的一年級女兒是否按時看書,坐姿是否端正,並且還通過攝像頭的對講機對女兒喊話,
「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啊?怎麼又在看動畫片?暫停!」
看到這裡,明爸突然在思考,全方面的監督小孩甚至是安裝攝像頭,這樣的行為真的合適嗎?
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這樣去侵佔女兒的私人空間對孩子的成長是不是極為不利?
試想一個沒有私人空間,在一個極為透明化的生活中孩子能健康成長嗎?
網際網路時代,父母對孩子的監控那真是無孔不入,他們好像有一個長長的望遠鏡,能看清你身體的每一個毛孔。
可是仔細想想,這和監獄有什麼區別?
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監視的人由監獄長變成了監護人。
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自己上班期間也能大致掌握孩子的動態,以這個大方向來看安裝攝像頭就並非&34;,
只不過如果選擇使用和目攝像頭,就一定要先跟孩子溝通。另外攝像頭建議放在客廳裡,而不是針對孩子的書房或臥室。
如果父母以愛之名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監控,實際上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情,這種言行不一的精神暴力往往比語言暴力、身體暴力更為可怕。
因為子女或許根本找不到任何拒絕的藉口,只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容忍父母窺探自己的隱私。
現在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有時候真的是煞費苦心,畢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願,
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嚴格一點也無可厚非,但是有的時候更需要尊重自己的孩子,才能讓教育發揮到最大的效果。
尊重孩子
在前不久也有一條關於教育小孩的新聞上了熱搜——。
一位爸爸要求兒子每天必須在外面玩夠兩個小時才能回家寫作業,真正的讓「讓你玩個夠」!網友直呼:看看人家的爸爸!
據了解,暑假期間很多學生都參加了補習班,為下一學期做準備,而長沙一位叫羅漢的9歲男孩暑假沒有上補習班,
而是利用了暑假的時間去學習了各種的戶外活動,比如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
據羅漢說,為了保護視力,父親要求他有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每天必須在戶外運動,不在外面玩夠兩個小時不準回家寫作業。
而羅漢的父親稱,相比一切,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更重要。
羅格表示,兒子面臨過各式各樣的場景,在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能力更強,對於兒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健康的身心狀態,其餘的都讓兒子自由選擇。
有些家長認為學生的第一任務就是學習,這樣的爸爸對孩子完全不負責任。
但是有些家長特別支持這位爸爸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不僅能培養孩子,還可以做到陪伴,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當被問到「摔了那麼多次有沒有想過放棄」時,9歲的羅漢笑著搖頭:沒有,會想要把它學好,因為越難走的路通向最美的日出。
保持距離
英國倫敦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幹涉隱私的人,會造成終生的傷害,長大後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無論在哪個階段,幸福指數都更低。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人格,給孩子適當的空間,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隱私。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花時間去了解孩子,從他的角度想問題,找出適合他的方法去成就他,而不是生搬硬套,抹掉孩子的稜角,讓他失去天性。
家長們也千萬不要以愛之名,去侵犯孩子的隱私,因為了解並不是通過「偷窺」來的。
私自在家中安裝攝像頭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即使是一家人,家庭成員間都會有各自的隱私和秘密。
任何人之間,都是有邊界的,包括你和你的孩子,要允許他有保留秘密的權利。
孩子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恐怕就是,「我這都是為你好。」
真正的親情,需要雙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感,客套卻不疏離,親密卻不越矩。
—— 你怎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