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在孕早期的鈣需求量與孕前基本相同,為每天 800 毫克,因此每天喝 250 毫升的鮮奶或酸奶加上正常的飲食,就可以滿足孕媽媽每天的鈣需求量了。 到了孕中期,胎寶寶快速成長,孕媽媽對鈣的需求量也要把寶寶的那份算進來了, 為每天 1000 毫克。所以此時每天除了喝 250 毫升鮮奶或酸奶補鈣外,還可以適量 攝入豆製品、堅果等,必要時可用補充劑來補鈣。
孕期抽筋是孕期不適症候群中的一種病態現象,通常發生在夜間,不論是小腿還是大腿都會突然發生肌肉痙攣、疼痛,或是在清晨起床時,可能伸個懶腰腳底、小腿或腹部、腰部肌肉就抽筋了,孕婦準媽們都應該應對這種突發的、煩人的腿部抽筋呢?
腿抽筋的原因:
元兇1:
低鈣血症引發的腿抽筋
胎兒骨骼生長所需的鈣全部依賴母體提供,因此,準媽媽每天必須保證約1200毫克至1500毫克的鈣攝入量。
若母體鈣攝入不足,必將造成血鈣低下。而鈣是調節肌肉收縮、細胞分裂、腺體分泌的重要因子,低鈣將增加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導致肌肉收縮,繼而出現抽筋。
由於夜間血鈣水平常比日間低,故抽筋多在夜間發作。
元兇2:
過度勞累引發的腿抽筋
隨著孕期體重的不斷增加,準媽媽腿部負擔不斷加重,腿部肌肉經常處於疲勞狀態;懷孕期間走得太多或站得過久,腿部肌肉負擔增加,導致局部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就會引起肌肉痙攣。
元兇3:
睡眠姿勢引發的腿抽筋
睡眠姿勢不好,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絕對放鬆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
另外,睡眠時間過長,會造成血液循環減慢,使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堆積,也有可能誘發肌肉痙攣。
元兇4:
飲食因素引發的腿抽筋
缺鈣雖是孕期抽筋的最常見原因,但抽筋卻並不全由缺鈣所引起。
準媽媽在一次過量攝入肉類物質後,會引起抽筋,這是因為,肉類富含蛋白質,攝入過多將影響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導致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引起電解質紊亂。而電解質紊亂的表現之一就是抽筋。
元兇5:
寒冷因素引發的腿抽筋
如果夜裡室溫較低,睡眠時蓋的被子過薄或腿腳露到被外,小腿肌肉很容易受涼,由於寒冷刺激,使腿部肌肉出現痙攣抽筋。因此,夜間要注意腿腳的防寒保暖。
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準媽媽在懷孕或者母乳餵養的時候一定要保障自己維生素D不缺乏。當體內缺乏維生素D,會對寶寶的成長以及牙釉質的形成以及寶寶身體處理鈣的方式產生不利的影響。此外,還可能增加寶寶患佝僂病的風險。佝僂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生長減緩、疼痛、體質虛弱等!
準媽媽如何補充維生素D
人體獲取維生素D的渠道有兩種,第一種是曬太陽,第二種是飲食。在冬季,太陽日照不足,此時人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就依靠體內儲存的飲食中來補充。孕期,準媽媽對維生素D的需求大量增加,單純的只依靠曬太陽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此時,孕媽媽就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調理了。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大馬哈魚、鯖魚、沙丁魚等油性魚,和強化維生素D的食物,比如黃油和某些早餐麥片。紅肉和蛋黃中也含有少量維生素D。
防止孕期腿抽筋
支招一
孕婦抽筋部位不同,應對方法卻大同小異。如果置之不理,抽筋可以持續1~15分鐘,也可能在短時間內重複發作。救治抽筋不應強拉硬扯,避免拉傷肌纖維。
正確的處理步驟如下:
1.按摩抽筋部位。
2.小心地舒展、拉長抽筋部位的肌肉,使它保持在伸展狀態。
3.在抽筋局部用毛巾熱敷。
支招二
抽過筋的人一定更希望知道怎樣做才能保證今後不再有同樣的體驗。其實,防止抽筋的有效辦法就是避免和消除那些與抽筋緊密相關的誘發因素。
1.經常鍛鍊身體,防止肌肉過度疲勞。運動前做好充分的預備活動,伸展開腿部、腰部、背部、頸部和兩臂的肌肉。
增加運動量不可過急,應該遵守每星期增加10%的原則。
2.經常喝水,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喝。大量出汗時應該補充營養強化型的運動飲料。
3.注意飲食平衡,特別是從飲食中補充各種必需的營養成分。如:喝牛奶和豆漿可以補鈣;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補充各種微量元素。
還可以選擇一些含有維生素D的鈣劑,如鈣之緣片,因為維生素D是鈣離子被人體吸收的載體。
4.孕婦要經常改變身體姿勢,每隔1小時左右活動1次,臨睡前可用溫水洗腳和小腿,還可根據身體的特殊需要,補充包括鈣在內的營養成分。
5.夜裡抽筋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暖,不妨試一試在睡覺前伸展一下肌肉,尤其是容易抽筋的肌肉部位。
儘管多數情況下抽筋不是病,但如果發生次數多,持續時間長,又沒有明顯誘因,就應該向醫生諮詢,儘快發現是否存有潛在的慢性病。
鈣和維生素 D 一定要同補
維生素 D 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 D 可以全面調節鈣代謝,增加鈣在小 腸的吸收,維持血中鈣和磷的正常濃度,促使骨和軟骨正常鈣化。
維生素 D 還能預防佝僂病
維生素 D 是維持高等動物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素,它是鈣代謝最重要的生物調 節因子之一。給胎寶寶補充維生素 D,可以調節鈣、磷代謝,預防骨骼鈣化,促 進牙齒萌出,預防先天性佝僂病。
維生素 D 的主要來源
目前有關食物中維生素 D 含量的數據很少,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天然食物中很 少富含維生素 D,認為維生素 D 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如肉、蛋、奶、深海魚、 魚肝油等。另外一個主要的維生素 D 來源是曬太陽,上午 9~10 點和下午 4~5 點 都是曬太陽補維生素 D 的好時間段。
補鈣不宜過量
凡事過猶不及,補鈣如果過量,也會對孕媽媽和胎寶寶造成危害。研究表明, 孕期攝入過量的鈣可能會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補鈣過多可能會導致機體對其他 礦物質,如鐵、磷、鎂等的吸收利用率減少。 孕媽媽如果在服食鈣片的同時,還在喝孕婦奶粉和牛奶,那就最好計算一下 每天攝入的鈣的總量,以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孕產小能手)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