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這個叫地瓜,你們那裡叫什麼?可以當水果和菜來用

2020-12-23 江陽沽酒客

今天江陽沽酒客想給大家聊一個吃的東西,它困擾了我很多年,就是它,到底是水果還是菜的問題。

這個東西特別有意思,但是並不稀奇,我們這裡叫地瓜,有的地方叫涼薯,還有叫沙葛,番葛,葛薯。但是有的地方雖然有地瓜,卻並不是說的它,而是我們說的紅薯或者紅苕。雖然它也是根莖使用,但是跟紅苕完全不一樣。

後來我查了一下,它的學名叫豆薯。別名芒光,沙葛、涼薯、土瓜,地蘿蔔,湖北、貴州、四川大部分地方叫地瓜,海南則叫葛薯(又寫作"葛薯"),福建等地稱其為番葛(huan kua,義同外來特種加"番"表示),潮汕地區稱其為力縛、網關。我國四川、湖北、重慶地區和臺灣省栽培較多。

有人考證它原產地熱帶美洲,但是怎麼流到中國已經無從考證了。我個人對一些事情表示懷疑,比如很多物種如果有明確記錄,它外來的,當然可以證明,比如胡蘿蔔,葡萄,辣椒等等,但是有些會不會中國本來就有,因為地大物博,到處叫法不一樣,又不像外國人那種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所以沒有記錄,倒是看看古代的植物書籍可能會找到答案,當然這個是植物學家的問題。

對於老百姓來說,我們更願意記住它們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和快感。

飲食文化其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問題,一開始要做極大的冒險嘗試,因為在一個食物被廣泛認知之前的人類,並沒有誰來教你哪一個可以吃,哪一個吃不得,所以神農氏最偉大就是當了人類最早的小白鼠,遇到不錯的,就飽了口福,遇到不可以的,輕則跑肚拉稀,重則終身殘疾甚至斃命。現在想來確實嚇人。

神農氏是神話人物,在上古和幾千年來,有很多無名氏做出第一個冒險嘗試的人就是神農氏的化身,當然今天有一些人特意去吃一些不該吃的那種不算,那是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不值得提倡。

每年七八月份四川的農村最忙碌的季節,稻穀成熟等待辛勤的農夫把它們收割。這種幾千年傳承下來的農耕文化,到了今天也在科技推動下不斷改變。最有效的就是時間和人工節約了。今年瀘州一些農村機械打穀子收納穀子,原本一個月才能完成,而且還需要請人一塊的工程,現在可能三五天就搞定了,難怪很多還在老家務農的農民朋友心頭高興得很,有人告訴沽酒客,今天打了三萬多斤穀子,只用了三天時間。

換做以前不可想像,還要出錢請人,做好酒好飯招待。他們現在被河南過來的機器行動收割隊一一替代,這幾年倒是方便了不少。

不過雖然時間提高了,大家也沒有忘記這個季節補充能量的食物,除了往年的香腸臘肉,地裡的一些東西也是消暑良品。除了西瓜和普通,前面說的豆薯,就是瀘州人說的地瓜。

地瓜是個好東西,生熟皆可。地理挖出來,撕去表皮,拿著藤條頭,一個白白的地瓜就呈現在你面前,它咬一口脆生生,涼悠悠,而且水分還不少,一股清香味非常可口。

當然你也可以把它切成薄片,炒肉片也好,淨炒也好,總之味道都不錯。

地瓜食用部分為肥大的塊根,據說富含糖類、蛋白質,據測定,每千克塊根中含水分810~880克、碳水化合物76~119克,及一些礦物質、維生素等。其肉質潔白、嫩脆、香甜多汁,可生食、熟食,並能加工製成沙葛粉,有清涼去熱功效。

除此之外地瓜含有的維生素c與胡蘿蔔素可以幫助抵抗炎症,潤澤皮膚,保持皮膚彈性幫助美白,是美容養顏的廉價食品。其含有維生素K,促進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長的重要維生素。

e而且這種地瓜中粗纖維多,幾乎不含有脂肪,對減肥的人來說,白地瓜也是一種好食物。能有效幫助身體中的多餘脂肪分解,減輕高血脂與高血壓的症狀。

並且它屬於鹼性食品,生吃可以中和人體內所累積過多的酸。

當然它也有一些禁忌,比如不能與柿子一起吃,因為白地瓜是鹼性食品,會促使胃酸分泌增多,柿子中含有的鞣質和果膠會與胃酸發生反應,形成沉澱結塊。容易產生腸胃出血或者胃潰瘍。

不能與香蕉一起吃這兩種食物會發生反應,使腸胃產生大量氣體,發生撐脹感,腸胃不好的朋友會導致腸胃炎的發生。

地瓜不能與甜食一起吃,因為含有一種氧化酶與胃酸結合產生很多二氧化碳。出現胃脹、不消化等症狀。

說了這麼多,其實地瓜應該算是蔬菜吧,只是我覺得它又有水果的感覺,所以覺得兩者皆可,那麼你喜歡吃地瓜嗎

相關焦點

  • 這個「地瓜」,你們老家叫什麼?
    這個「地瓜」,你們老家叫什麼?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同一位好友爭論過,地瓜是熟的好吃,還是生的好吃?作為正統北方人,我當然贊同熟的好吃,放在爐膛內或者灰堆裡,悶到地瓜皮略有焦糊,剝開皮,咬著裡面軟糯甘甜冒著熱氣的地瓜肉,那是冬天裡的一大享受。好友說,地瓜剝皮之後,切片就吃,堪比脆梨。我承認地瓜可以生嚼,但是生吃像梨是什麼鬼?我所想的「地瓜」。圖片:Pixabay南方朋友心目中的「地瓜」。
  • 這個菜學名叫龍葵,土話叫白花菜,你們那裡叫什麼?
    相信在農村生活或者長大的人都知道,每到春季,在野外總會有很多植物嫩葉是可以吃的,並且這些嫩葉營養豐富,頗具特色,因此每到這個季節都有很多人會到野外去摘這些植物,回家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其中白花菜就是最常見的一種,白花菜學名叫做龍葵,果子叫雞眼果,大多數地方的土話就叫白花菜,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叫不同的名字,數下來估計有10種8種的,名字特別的多,不知道大家那裡叫它什麼呢?白花菜屬於涼性食材,平時燥熱或者上火了吃,特別的好,所以也很受人們的喜愛,口味偏帶青澀味,類似於辣椒葉和枸杞葉,當然了吃法也是蠻多的。
  • 你們那兒把這種菜叫什麼?把它和五花肉一起炒,超好吃
    你們那兒把這種菜叫什麼?把它和五花肉一起炒超好吃諸位看官,這種菜在你們那裡叫什麼名字?我們這邊把這種菜叫做兒菜,因為一根大梗上會長出很多這種小的菜頭,就像兒子圍攏在媽媽身邊,所以得名兒菜。就我所知,不同的地方對這種菜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地方叫菜頭,有的地方叫做芥菜頭,不同的稱呼但是指的都是同一種菜。兒菜的吃法更多的是直接煮來吃,打一個沾水,苦苦淡淡的,很降火。
  • 「我想知道,用你們那裡的話,這個叫什麼呀?」哈哈哈哈
    所以,接下來看就請大家大聲的告訴我:用你們那裡的話,這個叫什麼呀?哈哈哈......02.你們天天吆喝鹿茸,今天就帶你們見識見識真正的鹿茸長啥樣03.在沙灘上偶遇一位氣質優雅的小姐姐,你說我要是貿然的上前搭訕,會有什麼後果?
  • 你們那裡叫什麼?
    大的叫解了!小的叫知了!不大不小的叫熟了!好比是學生讀書一樣,知道了(知了),了解了(解了),背熟了(熟了)!我還有一個發現,知了的個頭只有解了的一半大,所以有個成語叫一知半解!純屬娛樂,歡迎大家留言說一下,你們當地叫它什麼呢?
  • 宿州人說的「地瓜」是「土豆」,杭州人說的「地瓜」它不是土豆
    還有小麥我們那裡叫做「小mei(這個mei讀音在二聲和三聲之間,讀的時候,mei字急停,沒有拖音。)」;玉米,南方有叫「苞谷」的在我們宿州靈璧讀音「大shushu(偏向熟字音)」。當然有「大shushu」,就有「小shushu」它的書面名稱比這好聽「高粱」。
  • 農村地底下的「零食」,有人叫它涼薯,有人叫它地瓜,你認識嗎?
    在農村裡有一種地底下的「零食」,曾是七零後、八零後和部分九零後孩子們的最愛。它既能直接當水果生吃,也能當蔬菜來食用。 南方很多人叫它「涼薯」,而在北方卻多數叫它「地瓜」,在你的家鄉它叫什麼呢?其實,這種植物的學名叫豆薯。
  • 「懶龍」做法:你們那裡管這道菜叫什麼名字?你吃過嗎?太香了!
    「懶龍」做法:你們那裡管這道菜叫什麼名字?你吃過嗎?太香了!胃和心,總要有一個是滿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憂傷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擋!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請關注有夢想的小蛋卷。喜歡我的家常美食分享就請點讚、收藏、評論、再順手轉發一下吧!
  • 臺灣節目稱大陸人用洗衣機來洗地瓜洗菜
    臺灣的部分媒體,常常用一種刻板眼光來看待大陸。近日,臺灣某節目又語出驚人:「中國很多人買洗衣機,他不是用來洗衣服,他是用來洗地瓜、洗菜。」臺灣節目稱「大陸人用洗衣機洗地瓜」此言一出,大陸網友啼笑皆非,紛紛諷刺臺灣節目「啟蒙大眾」:「原來可以洗菜呀,我家的一直拿來和面的呢」、「印象中我家的洗衣機一直都是用來洗澡的
  • 這種魚我們這裡叫孬桃痴,你們那裡叫什麼名字?
    醜萌醜萌的在網上查了一下,有些地方叫呆子魚,筍殼魚,虎頭魚。你看它黑不溜秋的,虎頭虎腦,又呆萌呆萌的。不知道你們那裡這種魚叫什麼?幾年前我曾一時興起,手工用鐵鍬一鍬一鍬挖出一個迷你小池塘,放養了幾十條,結果都沒有結果了!其實這種魚要生活在流動的水域裡,水質要求也要清澈乾淨,水裡要有石板沙礫供其休息產卵。另外,它還吃活食,什麼小魚小蝦米啦,活脫脫的食肉魚!我們小的時候,經常徒手都能抓到它,想想就憑它的智商,它能繁衍生息到現在真的是奇蹟!
  • 看了民國時期瀘州的廣告語,你才知道什麼叫幽默和文化
    我常常認為瀘州的廣告公司現在鳳毛麟角,為什麼呢?因為瀘州的廣告公司更像是製作和列印單位,創意設計會做的根本不多,文案更是難上加難,這個不能說瀘州廣告業素質低,而是瀘州很多企業不相信本土有好的廣告公司,喜歡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還有的企業根本沒有做廣告的意識,沒錢和捨不得錢常常讓他們忽視這一重要環節。反正我感覺不是太良性。
  • 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又到了地瓜成熟的季節,快去摘哦
    這俗話中說的地瓜就是這樣的一種野果子,不知道你們那裡叫什麼名字?地瓜學名地果,別名野地瓜、滿地青、滿地香、地枇杷、地膽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等。成熟的地瓜果實柔軟,紅潤圓亮,是一種香甜可口的野生水果,既可解饞又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還沒成熟的地瓜,果實堅硬,顏色發紫,不能食用。這種地果在很多的農村都有,到了六月份天氣火熱,也就是放暑假的時候,它就成熟了。就可以吃了。
  • 番薯、紅薯、地瓜、山芋、苕……你家管它叫什麼?
    01甜,香,糯 / 一顆優秀的紅薯應該具備的條件 / 紅薯,又叫地瓜、白薯、甘薯、紅苕、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不同的地方,叫法都不相同,聽說還有叫「屎愛吆」的......但它的學名是番薯,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它是個不折不扣的舶來品
  • 有人知道這個叫什麼名字嗎
    金秋九月,是很多水果成熟的季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又想起了家鄉的一種果子。它的成熟期在重陽節前後,老家有在重陽節時候去掃墓的習俗,每年回去祭拜祖先同時又從家裡做好的成品帶幾斤到工作的城市,平時做菜的時候喜歡用它來佐料,那是家鄉的味道。
  • 這種在唐詩中出現過的野菜,我們叫做「刺刺芽」,你們那裡叫什麼
    細嫩的菜呀,放上些蔥姜蒜的佐料,再澆上些熱油汁,滋味甚是鮮美。後來小編才知道,它的學名叫小薊,《醫學衷中參西錄》載:小薊,山東俗名萋萋菜,萋字當為薊字之轉音,奉天俗名槍刀菜,因其多刺如槍刀也。其根與莖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鮮者搗爛,取其自然汁開水服之。若以入煎劑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鮮之性,約煎四、五沸即取湯飲之。
  • 地瓜,涼薯,你們都怎麼稱呼它?生吃做菜都美味,沒吃過就虧大了
    這菜在南方很常見,北方人見了可能會覺得奇怪,它有很多種名字,地瓜,涼薯,番薯等等,你們那裡都叫它什麼?雖然名字不同,其實都是一種東西。地瓜性質溫和,富含豐富的纖維素,能有效的預防便秘,減少腸癌的發病機率,同時可以減少熱量的攝取,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減肥食品。愛美的女孩子們可以多吃一些,這東西生吃清炒都特別美味,買到新鮮的,甜度特別高,水分也特別充足。
  • 這些叫地瓜的食物,你都吃過嗎?
    以「地瓜」為例,以我有限的認知和飲食經歷,曉得至少有三種吃的都叫這個名字。1、甘薯甘薯,也叫甜薯、番薯、紅薯、白薯,北方叫地瓜,長蔓植物,全國廣泛種植。甘薯富含澱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以及各種胺基酸,營養豐富,有益氣健脾的功效。我們常吃的是塊根,嫩尖可炒食,藤葉常用於餵豬。
  • 瀘州合江荔枝聞名,但是真正的本土老牌佳果其實叫諫果
    瀘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特殊的維度,很多人覺得瀘州簡直就是一塊氣候「飛地」,有專家曾經這樣形容:瀘州氣候在專業領域被叫做典型的標準南亞熱帶氣候,解釋這個複雜的名詞只需要幾種水果就夠了:荔枝、桂圓、青果,也就是以瀘州為中心的川南丘陵河谷地區,日照充足、降雨充沛、無霜期長。讓這一方水土成為中國最北端的南國風景線。
  • 在我們這裡這個叫「土豆」,你們管它叫啥?暴露地域的時候到了
    整個中國估計沒有地方買不到土豆,只要上菜市場一看,滿滿當當的土豆就在菜攤上,供人挑選。土豆是生命力非常頑強的作物,在乾旱的地區能夠生長,在潮溼的地區也能發芽,雖然土豆的品種各有差別,但飽滿的肉質富含澱粉,能夠填飽人的肚子,還能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
  • 可當「水果」吃的地瓜,味道長相都和地瓜一樣,吃起來卻是脆脆的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我們有一樣東西到現在還是可以經常吃到的,而且吃完還有非常好的通便秘的效果,吃完還可以填飽肚子,不管是將它做成甜的還是將它做成鹹的菜餚都是非常的好吃的,在農村裡面最常見的烹飪方法就是將它烤著吃,說到這裡應該有很多的人都可以猜出來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