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凱法師:佛教界人才輩出 祖庭後繼有人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2016年11月18日上午,漢傳佛教祖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陝西省西安市隆重開幕。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陝西省組委會承辦、北京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協辦,以「祖德流芳 共續勝緣」為主題,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界代表、知名學者兩百多人與會。會議上,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聖凱法師在會議分論壇上進行了觀點總結,以下是全文:

聖凱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大會主席、各位法師、各位專家學者:

我受大會主辦單位委託,特向大會作「漢傳佛教祖庭與中國實踐」分議題的會議總結。本議題共發表了80多篇論文,其主要內容包含祖庭佛教的形成、祖庭寺院、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律宗、唯識宗、禪宗、淨土宗、密宗等方面的研究,深刻地總結了佛教中國化的恢宏氣象,彰顯了祖師大德的悲智願行,梳理了祖庭寺院的歷史,探討了各大宗派的思想特質,很好地體現了祖庭佛教的實踐價值與現代意義。

研究者在探討「佛教中國化」時,強調要重視中國佛教的主體性,是印度佛教與中國文化的「視域融合」。其中,阿育王對佛教的變革和對中國佛教政教關係起到的影晌,菩薩思想在印度形成和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原始佛教的禪法與中國禪宗的比較等探討,皆是非常有意義的。佛教中國化的最重要成果即宗派的建立,其建立因緣需要經典依據、制度化組織和宗風的創立,而祖統法脈的建立則是宗風傳承的關鍵,祖庭是集宗風、文化、組織體系於一體的寺院。在組織制度層面,中國佛教形成了南山律宗主導的戒律體系、禪宗創製的清規體系和國家的佛教管理法規體系。

在天台宗研究方面,研究者指出天台宗是對佛教原始經典的合理化詮釋,使佛教順利地完成了中國化的表達與呈現。天台宗是將佛教由一特殊性之「出世間法」發展為一普遍之「禮法」,從而承擔其帝國意識形態之角色。慧思的末法思想是受那連提耶舍的影響,但是他提倡「安樂行」,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末法。《菩薩戒義疏》是由智顗講說,弟子們(可能是灌頂)修訂完成,甚至將淨影慧遠的論述加入其中並系統化。天台智者創建國清寺後,又制定了六時禮佛、四種三昧等僧團行法。高明寺法系代表了明清以來的天台宗的復興,蕅益智旭正是對高明寺一系的繼承。

在華嚴宗研究方面,研究者指出西安地區的至相寺、華嚴寺與幾位重要華嚴祖師的關係。杜順、智儼之間的師弟關係是推尊杜順為華嚴初祖的事實依據。澄觀重新組織了華嚴經義學,而後更把華嚴教義學與禪學齊舉,駁難慧苑的析解,維護法藏思想體系的權威性。宗密繼承了華嚴圓教判教和注重融通的思想方法,進一步吸收了神會的禪學特色,進行了融會貫通和綜合總結。宗密的思想影響到西夏華嚴宗的傳承。同時,日本的鳳潭是主張「法華一乘」和「華嚴一乘」的會通,重樹智儼、法藏的思想。

在三論宗研究方面,研究者指出三論學派為三個階段與三大祖庭,關河學派的祖庭為草堂寺,攝山學派的祖庭為棲霞寺,嘉祥三論的祖庭為會稽嘉祥寺。研究者考察了草堂寺的歷史,比較了僧肇與道生的二乘觀,僧肇清楚區分大小乘,並將小乘視為不究竟,道生則將小乘視為前往大乘中不可或缺的中途站。吉藏繼承了攝山僧朗所傳的羅什師徒的關中之學,而從河西道朗則繼承了關河的涅槃佛性思想。

在律宗研究方面,研究者指出淨業寺創建於北朝,道宣入住後才稱為「淨業寺」。玄奘對三聚淨戒從理論層面給予完善,而且在實踐層面做了相應的努力和嘗試。《釋門章服儀》體現了道宣更加注重藉助中國固有文化來論述佛教制度。同時,研究者呼籲對佛教戒律進行「刪繁補闕」,使戒律具有現實意義。

在唯識宗研究方面,研究者強調大慈恩寺是長安佛教的領導中心、唯識宗祖庭、譯經、學術、活動、人才等中心。法相唯識宗的義學創新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區分「變帶」與「挾帶」,二、區分性境、獨影境與帶質境,三、是「自許」的簡別的獨創性使用。學者從「心、心所」法認識論「四分」和三種「所依」探討「轉依」觀念,考察真諦的阿摩羅識義與《九識章》的一些問題,梳理玉華寺的歷史與玄奘精神的現代意義。

在禪宗研究方面,研究者考察了五祖弘忍及其東山法門「守本真心」的思想,強調《壇經》彰顯了一乘頓教的特色,實踐了世出世法的不二。從出土的法雲寺尼墓誌,可以看到北宗禪法在長安比丘尼教團中的影響及其禪律並重的特點。雪峰禪師建設發展禪宗寺院經濟,制訂清規,及開創舉、徵、拈、代、別等機緣手段。南泉普願踐行「平常心是道」,禪與茶在南泉禪院得到最初的有機結合。禪宗在唐朝中晚期傳入雲南,確立祥雲水目山為漢傳禪宗祖庭。潮音通旭住持普陀山普濟寺八年,恢復受損殿宇,革舊除弊,謹束道風,重興普濟寺。性聰憨樸與順治帝的禪學因緣,從而對清初北京禪學具有重要的貢獻。胡適從中國哲學史的研究轉入禪學的研究,其的思想形態與中國式文藝復興之間有關聯,胡適與鈴木大拙禪學研究方法有諸多論爭。虛雲老和尚對雲南、福建、廣東、江西等省的禪宗祖庭進行不懈恢復與興建,重振了當代禪宗。敬安法師表現出「頭陀行」「菩薩行」,樹立了民國佛教的豐碑。

在淨土宗研究方面,研究者考察玄中寺的歷史,指出淨土宗的祖師主要是考慮其對宗派的貢獻,廬山慧遠結社念佛、善導對淨土宗的創建具有重大的意義。念佛三昧主要以觀想為主,注重禪定體驗,淨土宗逐漸將念佛三昧修法和持名為主的一行三昧等同。印光大師在法雨寺期間發表四篇(或雲五篇)文章,以及發明「藉氣束心」的念佛法,進而發展出「十念記數」。從香港東林念佛堂的發展,淨土法門與現代科學的契合,可以看出淨土宗在海外的傳播與影響及其現代意義。

在密宗研究方面,研究者指出大興善寺始終居於中心和祖庭的位置,它以護國道場的身份,緊密連接著法門寺佛舍利供養內道場和青龍寺傳法道場,三足鼎立。不空以《無畏三藏禪要》為根據,融入密教真言咒語,編撰《受菩提心戒儀》,形成獨立的密教菩提心戒。研究者對清末甘肅藏區家廟進行歷史地理學研究,復興密宗有其現實意義與基礎。

在祖庭寺院研究方面,研究者探討印度佛教聖地、中國儒家祠堂與中國佛教祖庭的相互影響。西明寺與律宗、密宗淵源深厚,做為國家譯場,保存御造經藏,對日本佛教造成了深刻的影響。長安東西禪定寺在建構東亞政治社會、經濟商業、文化教育、甚至外交網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百塔寺作為三階教祖庭,林葬與聚塔是其特色。曇延僧團在長安活躍達80年之久,對佛教義學與世俗政治皆有很大的影響。長安大薦福寺是國忌行香和國忌設齋的重要場所,同時具有展示唐代國家實力,負責接待使臣,安置宮人的政治功能。

祖庭佛教是佛教中國化的成功實踐,在這個分議題裡有近30位年輕法師發表了高見,彰顯了佛教界人才的成長,體現了祖庭後繼有人,這是祖庭佛教學術研討會非常有意義的可喜現象。

因為祖庭佛教與中國實踐涉及到問題相當多,大家發表了許多高見。若有概括不周之處,乃至掛一漏萬,請大家多多包涵!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
    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 2013-06-03 12:50:08  來源:大公網佛教
  • 聖凱法師:明末清初佛教律宗的傳播特點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執行副所長,哲學博士,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李保華)明末清初叢林戒律凋敝,復興戒律成為當時佛教界的共識。
  • 福建佛協副會長說訪臺:加深閩臺佛教界法誼
    13日電 題:福建佛協副會長說訪臺:加深閩臺佛教界法誼  作者 劉可耕 李棟財  15日,一個福建佛教界代表團將前往臺灣參加「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增伽論壇」,展開為期一周的閩臺佛教交流活動。  即將隨團赴臺參訪的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大和尚,13日在千年古剎開元寺禪悅齋中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福建與臺灣兩地佛教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促進福建與臺灣佛教界加深法誼,是福建佛教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此次赴臺交流,本性大和尚向論壇提交了題為《現代信息科技為佛教的傳播提速》的論文。他說,現代佛教要「以佛心糾正人心,以佛道輔正世道」。
  • 聖凱法師:趙樸初「佛教是文化」的再思考
    聖凱法師:南京大學哲學系(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0年12月2日上午,當代宗教媒體的定位與責任研討會在上海玉佛寺召開。南京大學哲學系聖凱法師在第一場學術報告會上發表了題為《趙樸初「佛教是文化」的再思考》的主題演講。摘要如下:趙樸老作為中國佛教領袖、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和書法大師,他將佛教、社會、文化圓融於自己的生命中,於是拈出「佛教是文化」,試圖讓佛教找到一個植存於社會的根基。趙樸老逝世後,這一論點引起很多討論與爭議。
  • 落葉歸根 回歸祖庭—覺光長老靈骨舍利奉安臺宗祖庭國清寺
    佛教在線浙江訊 2017年11月18日清晨,恰逢國清講寺天台教觀總持、香港佛教界領袖、佛門泰鬥覺光長老圓寂三周年之際,諸山長老與法嗣門人為酬長老回歸祖庭的夙願,於國清寺建塔崇功,永久供奉靈骨舍利這項活動不僅圓成覺光長老"落葉歸根,回歸祖庭"之夙願,也勢必會推動香港、澳門及海外信眾前往祖庭朝山禮祖,促進交流,增進法誼,可謂因緣殊勝,意義深遠。
  • 臺灣佛教界暨承天寺信眾參訪泉州承天寺
    臺灣佛教界暨承天寺信眾參訪泉州承天寺。(圖片來源:承天寺)6月12日,臺灣「中國佛教會」秘書長修懿法師在應邀出席「第三屆海峽論壇閩臺佛教文化交流周」後,受臺灣承天寺住持道等大和尚之託,與臺灣高雄佛教會理事長心茂法師、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賢明法師等及臺灣承天寺信眾共80多人參訪泉州承天寺。
  • 聖凱法師: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出席論壇並提交了《「傳統」與「現代」之間——論趙樸初的人間佛教思想》的主題論文。聖凱法師在論文中系統梳理趙樸初「人間佛教」的思想內涵與歷史發展,聖凱法師指出:「趙樸初最大貢獻是把提倡『人間佛教』放在整個中國佛教的指導地位, 強調了『人間佛教』思想的普遍意義。這是太虛當年未能做到的。
  • 日本真言宗各派總大本山會第33次友好訪華團一行到密宗祖庭西安...
    13日上午,訪華團一行在名譽團長真言宗總本山長谷寺第97世化主、豐山派第33世管長田代弘興長老;團長真言宗總本山長谷寺寺務長五十嵐賢仁法師的帶領下,到密宗祖庭西安青龍寺參訪,並在惠果·空海紀念堂內設壇舉行「酬報師恩」法會,田代弘興長老登壇主法,以感念祖師惠果阿闍黎當年傳法給宗祖弘法大師之恩德。
  • 中國佛教生態學的理念---聖凱法師
    臺灣佛教界已經開始從事環保工作。其中,以花蓮慈濟功德會所推動的「預約人間淨土」,以及臺北農禪寺和法鼓山所提倡的「心靈環保」來說,當代臺灣佛教界的環保運動,可謂成果斐然。但是,臺灣楊惠南教授對這兩種環保理念提出批評:第一、在實際的環保工作方面。二者都偏於垃圾回收和植樹,未能觸及汙染臺灣環境的兩大汙染源:資本家所開設的工廠,以及代表著資本家利益的政府;第二、在環保理念的建立方面。
  • 聖凱法師:悉數當前發展佛教教育的盲點與偽問題
    但是,在中國的全國各地佛學院,法師、老師是最可憐的。在一個佛學院,最有地位的是院長、教務長等領導層;其次是學僧,因為現在學僧的流動性很大,而許多佛學院經常拿人數來誇耀;最後,才是法師、老師,一個月拿著一點可憐的工資,一周上兩次課,除此以外,佛學院的任何事情就跟這些法師、老師沒有關係了。所以,法師地位的「缺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導致目前佛教教育缺乏一流的師資。此其一。
  • 中國佛教生態學的理念及其操作上的盲點——聖凱法師
    我們佛教界只能呼籲更多的佛教徒參與佛教事業,對於非佛教徒來說,我們是缺乏號召力的。環保事業也是如此。佛法的教化,從來都是通過感動、勸導的方法,無法用強制力量來實行佛陀的教義。所以這樣,我們就能理解「心靈環保」與「預約人間淨土」,所以證嚴法師才會把「不說謊」、「生氣時念佛」、「開車時不要趕路、搶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等純屬內在心靈修養的德目,當作是環保的德目。
  • 廈門佛教界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四愛主題圖片展揭幕
    廈門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何秀珍,廈門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局長蘇清臻,廈門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蘇人登,廈門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一處處長沈仲勇,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廈門市佛教協會會長、南普陀寺方丈則悟大和尚,廈門市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任了法法師,廈門市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定恆法師,廈門市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任慧然法師,廈門市佛教協會副會長界象法師、開敏法師、忠明法師、能元法師、普端法師、世澄法師
  • 2015-2020年,中國佛教協會與港澳地區佛教界交往回顧
    一直以來,三地佛教界之間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過去五年,三地佛教界始終把佛教教務活動往來作為交流重心,通過一系列活動,大大增進了三地佛教界間的互信友好與交流合作。2016年11月,漢傳佛教祖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舉行,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17個國家與地區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討會。2017年2月,「慈悲與智慧的現代觀--佛教漢傳、南傳、藏傳三大語系交流論壇」在香港舉行,內地、香港、澳門佛教界及學術界就佛教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價值進行了共同探討,進一步加深了彼此間的深層文化認同與心靈共鳴。
  • 聖凱法師:中國佛教放生習俗的淵源及其流行
    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
  • 2015-2020年,中國佛教協會與臺灣地區佛教界交往回顧
    作為目前兩岸佛教界為數不多的定期和機制性交往活動,中華國際供佛齋僧法會一直以來都得到了中國佛教協會的高度重視,從第一屆開始,中國佛教協會每年都安排副會長級代表團出席法會,在臺期間還會走訪和拜會島內的知名道場與佛教界人士,為維繫和鞏固兩岸佛教界間的情感紐帶與法誼橋梁做出了重要貢獻。
  • 1955年傳印法師在虛雲禪師座下受具足戒
    2010年2月3日,傳印大和尚被選舉為中國佛教協會新任會長,這位耄耋之年的老和尚一時間為今日佛教界眾目所矚,一位克勤者,承虛雲老和尚門下助恩師復建雲居道場,一方學問僧,蒙趙樸老信任開啟中國佛學教育的慧門,耄耋之年接掌中國佛教,是因緣際會還是畢生累積。有個會長叫傳印主持人:傳印長老,好像聽您口音是東北人。
  • 唐密祖庭青龍寺與大興善寺迎歸阿闍梨參訪團 日本參拜空海大師千年...
    參訪團一行佛教在線海外訊  2016年11月5日,唐密祖庭青龍寺與大興善寺迎歸阿闍梨參訪團一行抵達日本。806年,空海法師帶著大量密宗經典回到日本,在高野山金剛峰寺建立根本道場,創立真言宗。惠果法師雖然弟子眾多,但只有空海法師得到全部的密法傳承。惠果法師圓寂之後,中國密宗在晚唐五代時傳承不明,明清時期已成絕響。空海帶回的密法卻一直在日本傳承至今,對日本佛教產生了深遠影響。
  • 佛教八宗祖庭旅行記《淨土宗祖庭—香積寺》
    中國佛教八宗的祖庭,除了禪宗祖庭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天台宗祖庭國清寺在浙江天台山外,其餘的六宗祖庭全在西安。淨土宗:祖庭—西安香積寺。三論宗:祖庭—西安草堂寺法相宗:祖庭—西安大慈恩寺華嚴宗:祖庭—西安華嚴寺。
  • 中國佛教八大宗派祖庭知多少?其中六個在西安
    大興善寺是著名的隋唐皇家寺廟,在佛教界地位非常高,貴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密宗祖庭寺廟。除了密宗祖庭大興善寺之外,八大宗派都是那些?他們的祖庭之地都分別是什麼呢?慈恩宗的祖庭是位於西安市區南邊的大慈恩寺。
  • 中國最著名的的八大寺廟,佛教八大門派的祖庭
    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回國後在日本比睿山興建沿歷寺,創立日本天台宗,後尊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為祖庭。國清寺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國清寺與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當陽玉泉寺並稱中國寺院四絕。該寺曾駐錫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和尚、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臺密開宗祖師最澄大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