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團積極實施「科技強企、創新發展」戰略,堅持面向科技發展前沿、面向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穩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支撐了國內外一批重大工程建設,形成了中交集團獨特的核心技術競爭力,使得「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島」和「中國港機」已成為享譽全球的國家名片。
↑點擊觀看視頻↑
現在選取在中交集團高端科技智庫成立大會暨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公布的20項重大科技成果進行展示:
01
離岸深水港建設關鍵技術
研究攻克了離岸深水港建設中遇到的重大應用基礎理論、設計、施工和材料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解決了我國深水港口岸線不足問題,滿足了船舶大型化發展和貨物運輸增長的需求,讓中國有了在世界任何地方建港的實力,使中國港成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
02
大跨橋梁建設技術及裝備
立足橋梁工程科技前沿,發揮中交集團的全產業鏈優勢,融合相關領域尖端科學技術,瞄準長大橋梁結構安全、智能建造、智能管養三大方向開展研究和成果轉化應用,形成我國在橋梁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世界橋梁建設技術的進步。
03
水下隧道建設技術及裝備
攻克水下隧道在設計、施工及裝備等方面存在的技術難題,擁有了國際領先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外海沉管安裝成套技術及裝備。全面提升我國水下隧道鑽爆法、盾構法、管幕凍結法、堰築法等核心建設關鍵成套技術和水下隧道防水技術,推動我國跨海通道和過江通道建設技術進入世界前列。
04
公路長大山嶺隧道建設技術
攻克了長大山嶺隧道在勘察設計、施工、運營及裝備等方面存在的技術難題,使我國在該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05
多年凍地區土築路技術
多年凍土公路修築技術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通過近50年跟蹤研究,突破國際工程界多年凍土地區不能修築瀝青路面公路的禁區,填補了世界在多年凍土地區修築瀝青公路的技術空白,奠定了我國凍土工程研究的國際領先地位,彰顯了大國工程建造技術水平,極大提升和推動了國際凍土工程的進步與發展。
06
高速公路勘察設計成套技術
通過歸納總結我國重大公路工程新建與改擴建的成功經驗,形成了公路工程勘察設計領域成套技術,為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07
道路交通安全防控與應急保障技術
創建了滿足道路全生命周期的交通安全綜合防控幹預成套理論與技術體系,解決了各類道路車輛運行風險大、不良駕駛行為發生率高、預警預報明顯不足等現實問題,支撐我國道路交通安全防控與應急保障等核心技術向高效、精準、全方位服務側健康發展。
08
「一帶一路」鐵路建設與運營技術
聚焦項目規劃、投融資、設計、建造、裝備、運營維護、人才培養等全產業鏈各環節中重難點問題,直擊打通中國鐵路走出國門的各種屏障,提供了中國鐵路走出去的全產業鏈方案,推動了中國交建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標準走出去和中國鐵路走出去的先行者。
09
內河船閘與航道工程建設技術
填補了國內疏浚機理研究的空白,提升了疏浚裝備產能,為港口航道、內河航運、海洋島礁開發等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10
疏浚和陸域吹填技術
建立了疏浚挖掘與輸送理論體系,首創了深基槽高精度挖泥、自動疏浚等工藝技術,形成了絞吸和耙吸挖泥船陸域吹填成套施工工藝。
11
流域治理與水處理技術
形成以監管治理全覆蓋、外源內源同治理、控源修復相結合的中交流域治理技術體系,打造以綜合開發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的「投資主體一體化帶動流域治理一體化」的中交模式,為社會提供基於自然的整體解決方案,實施全流域全生命周期的治理、綜合開發以及多重價值提升,有力支撐了江河湖海業務優先發展。
12
人工島快速成陸技術
適應軟土硬夾層複雜地質條件的插入式鋼圓筒快速築島技術,可實現大直徑鋼圓筒的振沉、穩定和圍閉止水,快速形成島內建築物施工條件,大幅縮短島隧工程總工期;無掩護吹填整體成型造陸技術,適用於強湧浪和複雜地質環境人工島建設,節約成本,節能減排,助力「一帶一路」。
13
海上風電建設技術
攻克了海上風電機組安裝與裝備、風電基礎施工與裝備、海上風電場維護以及風電新材料與耐久性等關鍵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塑造了我國海上風電自主品牌,成為了國內風電基礎安裝領域的主力軍。
14
工程分析與設計基礎軟體
始終堅持工程分析與設計基礎軟體的自主研發,在橋梁、沉管隧道、港口、基礎等多個領域,研發出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設計分析軟體,並實現了產品化產業化,支撐了眾多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增強了主業核心競爭力。橋隧結構分析與設計軟體OSIS解決了橋隧分析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同時也是國內首款沉管隧道專用綜合分析軟體。港口工程數位化勘察設計集成系統使傳統的二維作業模式全面轉向三維作業模式,實現勘察、巖土、水工結構設計的全流程數據連結。港口工程地基計算系統滿足了港口工程地基計算的需求。
15
超大直徑盾構製造與施工技術
聚焦大直徑盾構製造與施工技術,積累複合地質條件下大直徑盾構建造、越江跨海隧道施工經驗,儲備關鍵核心技術,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提高公司在長大隧道工程方面的技術水平,開拓公司在水下隧道工程及裝備的市場優勢。
16
全自動化碼頭技術
通過研究全自動化碼頭關鍵技術,實現碼頭在管理水平、自動化程度、智能化水平、生產效率和環保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化碼頭整體解決方案,推動研究成果向產業鏈、價值鏈轉化,成為國家級裝備應用的示範,推進國內外碼頭向無人全自動化發展。
17
大型疏浚船舶及核心裝備建造技術
大型挖泥船是我國遠海快速造島、海洋維權、港口航道建設等國防與交通海洋工程不可替代的高技術、高難度軍民兩用大國重器。成果結束了中國疏浚裝備完全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確立了我國在該領域進入與國際並跑、領跑階段,標誌著我國邁入疏浚強國之列。
18
海工裝備製造技術
海上重型起重裝備是海洋資源開發和海上施工作業必不可少的大國重器,自主研發海上重型起重裝備是推進國家海洋戰略的迫切需要,海上重型全迴轉起重船的成功研製和應用,提高了我國深海資源的開採能力和海上重型吊裝能力,突破了核心技術瓶頸,實現了關鍵裝備設計與製造國產化,形成了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體系的技術與產品。
19
北鬥、高分衛星應用技術
建立了交通領域北鬥高精度位置網服務系統,解決了遠海等複雜區域的高精度定位難題,形成了面向交通行業應用米級到毫米級的GNSS高精度時空基準廣域覆蓋能力,徹底解決了無公網網絡和無保底通信手段,擺脫對GPS長期依賴的「卡脖子」問題。利用高分衛星遙感技術,獲取交通基礎設施、交通地形等交通信息影像及其動態變化,為規劃設計、災害應急等業務提供數據及輔助決策信息,引領交通建設與管理業務傳統技術方法的升級。
20
工程數字標準及技術
面向公路、水運行業建設和管理人員,從頂層提出了BIM的數據體系、信息分類、數據交換格式和相應工程階段的交付規則,是國際水運工程首次,同時填補了國內公路、水運信息模型標準的空白,配套技術實現了基於標準的「數位化-標準化-專業化-國際化」的BIM正向設計,項目研究成果對加快集團轉型升級,助推集團「走出去」發展戰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關鍵標準支撐。
來源
科技部|四航局
歡迎轉載 註明出處
點擊圖片
回顧精彩內容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科技強企、創新發展!中交集團發布重大科技成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