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當它被譯成英文的時候太美了

2020-12-11 騰訊網

《再別康橋》是高中語文的內容,讓我們來看看當它被翻譯成英文的時候有多美!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再別康橋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再別康橋?再會康橋!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先生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也是峰哥最早聽聞「康橋」,或許當年康橋地產給企業命名的時候就有參考這篇現代詩。壹此次,峰哥來到了花園北路,探探這個次新小區——康橋朗城。康橋朗城分為三個地塊,如圖顯示分別是康橋朗城1號院、康橋朗城2號院、康橋朗城3號院。
  • 再別康橋/陸小鹿
    烈日下的康橋再喧鬧,我看到的只有安靜與空曠。我在這安靜與空曠裡,獨自遐想著昔人們的往事,耳邊漸漸飄盪起萬芳清新如蘭的歌聲,她淺吟低唱:「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很多人為《再別康橋》譜過曲,我聽過各種不同的版本,李健的,林宥嘉的,張清芳的,但我最偏愛的還是素有臺灣「文藝範鼻祖」之稱的萬芳的版本。
  • 再別康橋的作者介紹 《再別康橋》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這首詩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關於這首詩,大家有認真賞析了嗎?這首詩的作者又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者簡介  《再別康橋》的作者是徐志摩,徐志摩生於1897年,原名章垿,字槱森,是一位現代詩人和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 《再別康橋》導學
    《再別康橋》誦讀《再別康橋》微課祝老師品讀《再別康橋》《再別康橋》學案一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和諧、意境優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裡的党家莊,忽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別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語。他真的化作一片「雲彩」,時年僅36歲。
  • 再別康橋80年 劍橋大學為徐志摩樹碑(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在回國的輪船上寫下著名詩作《再別康橋》。在《再別康橋》誕生80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劍河畔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詩碑。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這兩句著名的詩句,鐫刻在這塊白色大理石碑上。
  • 經典賞析 | 再別康橋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 【校慶故事】120年校慶晚會幕後那些事兒(8)——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是著名詩人、北洋校友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我校教師馮公讓為其譜曲,將這篇詩文以藝術歌曲的形式搬上舞臺。林有嘉、蔡琴、李健、郝紅巖都分別演唱過不同版本的《再別康橋》,有克萊德曼輕音樂風格的,甚至還有流行樂搖滾版。有一次聽音樂廣播,偶然聽到《再別康橋》,當時覺得很驚訝,原來,在馮老師之前已經有這麼多作曲家為《再別康橋》譜過曲了。但是,我唯獨覺得馮公讓譜曲的《再別康橋》最感人,其他諸多版本,要麼感覺無病呻吟,要不感覺作曲家沒有真正理解徐志摩詩的內涵。
  • 康橋是徐志摩最美的夢——評《再別康橋》
    創作背景:康橋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是他夢的開始,他曾經說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應該是詩人精神的園地,是詩人的繆斯。節選——《再別康橋》詩情:詩歌寫作詩人再一次回到康橋,回歸故地,一草一木,思緒萬千,喚起詩人無限的遐想。詩人以無限的眷念描繪了劍橋的風景,康橋在詩人心中是神聖和充滿靈性的。提及康橋,他總是不忍去寫,小心翼翼,惶惶恐恐,生怕破壞它的美感。
  • 靜夜再讀《再別康橋》
    寂靜的夜晚,再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入睡…【原文】《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賞析】《再別康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是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全詩以離別康橋時的情感為線索,抒發了詩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 《再別康橋》教案
    寫作背景:徐志摩曾三次來到康橋,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從美國來到劍橋大學研究院進修。學習期間形成了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和文藝觀。對於愛、美與自由的單純信仰,產生了他為之傾心的社會理想。他把康橋當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戀之鄉」。興趣也轉向文學,喜愛寫詩。回國後寫詩《康橋再會罷》。
  • 人民日報版|經典英文互譯《關雎》《再別康橋》《當你老了》
    《關雎》《再別康橋》《當你老了》……這些經典,你都知道怎麼翻譯嗎?一起來品味大師筆下的詩意棲居。32歲巴基斯坦「輪椅鐵娘子」7分鐘英文演講激勵億萬女性
  • 除了《再別康橋》,徐志摩最好的一首詩堪稱現代體「絕句」
    提起徐志摩,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浪漫傳奇的風流韻事,其次才想起他是一個詩人,想起他的名作《再別康橋》。新月派詩歌講求音樂美、建築美與繪畫美,以《再別康橋》為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 再別康橋,沿劍河而下,尋找啟發牛頓的蘋果樹
    劍橋,顧名思義就是劍河之橋,音譯就是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康橋。這裡確實有一條劍河,也叫康河,從市裡兜了一個大圈後向東北流去了。因為在河上修建了很多橋梁,所以這個城市就叫做劍橋。劍橋與牛津一樣,都是英國令人神往的傳統大學城 。
  • 小記「再別康橋」
    夜,獨自偎在檯燈旁那極弱的光亮裡,隨手翻著一本冊子,眼光巧的落在了那首情詩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柔美的句子是早已印在腦子裡的,在那青春歲月時便已熟知。對它的喜歡倒不是因為詩美,而是因了它的詞,譜出了一首記載我青春的曲子。
  • 落馬校長別玷汙了《再別康橋》
    據啟東當地人士介紹,2月27日上午,王生在開教職工大會時吟誦了《再別康橋》,下午到啟東市政府開會時被帶走。(3月1日中國新聞網)    啟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生是啟東中學校長,其於落馬前幾個小時在教職工大會上吟誦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聽來令人諦笑皆非。    早在2014年10月,南通市黨風廉政建設督導巡查組首輪對江蘇省啟東中學等單位開展了督導巡查。
  • 【小桔燈】再別康橋原文及賞析
    1928.11.6 中國海上註: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
  • 再別康橋,康橋依舊在,人卻走了
    現代詩中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莫過於這首《再別康橋》了,康橋依舊在,人卻走了。徐志摩的關係圖一首《再別康橋》()讀起來朗朗上口:(原文)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 《再別康橋》15年後再登舞臺
    原標題:《再別康橋》15年後再登舞臺京華時報訊(記者楊楊)「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這委婉帶著些許傷感的詩句感動了幾代中國人。15年前,它被以歌劇的方式唱出來,並開創了我國小劇場歌劇的先河,這就是由著名導演陳蔚執導、作曲家周雪石聯手打造的歌劇《再別康橋》。
  • 高中語文說課稿:《再別康橋》
    高中語文第一冊《再別康橋》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一篇膾炙人口的詩歌——《再別康橋》。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說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特點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
  • 歌劇《再別康橋》再登臺(圖)
    「徐志摩」和「陸小曼」  本報訊記者李智勇報導:7年前廣受好評的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將於6月3日起,再次在首都劇場連續演出4場。  據了解,2001年底,歌劇《再別康橋》曾以「小劇場歌劇」的形式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是北京舞臺上第一次出現的「小劇場歌劇」,並是除歌唱家王靜外,第一次全部由音樂學院的學生演出的中國原創歌劇。該劇首演後,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好評。當年參加演出的青年學子們現在已經成長為中國歌劇舞臺的新生代演員,其中許多都在國際國內獲得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