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13日)朋友圈被「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發黴變質食物」事件刷屏了,打開文章看了一下,筆者文中很是憤慨,留言評論區一片叫罵、嚴懲之聲。看到相關文章之後本人也是很氣憤的,但是氣憤歸氣憤,仔細分析下我們應該透過問題現象看本質。
對於這個事件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1、這個事件是個例嗎?2、這個事件肯定會被處理,被處理後還有類似事件發生嗎?3、這個事件是發生在學校,大家氣憤的程度很高,發生在其他地方大家還有這麼氣憤嗎?4、這個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5、針對本事件這個學校家長或其他學校家長能為孩子的食品安全做點什麼?6、學校食品保證安全了,校外食品家長們就不注意了?
第一個問題:這個事件肯定不是個例,最近幾年也經常看到很多的類似報導,從小餐館到星級酒店甚至是老字號招牌、國際連鎖的都有存在食品衛生、安全的問題,屢見不鮮。大家也都是看看罷了、說說罷了、憤慨一下罷了,或者說我再也不去***吃飯了,過去了也就過去了,感覺看待這個事件就是看待新聞報紙一樣,今天是報,明天是紙。
第二個問題:這個事件肯定會被處理,查封、罰款、吊銷執照等等也不是不可能的,也很有可能這個餐飲公司就因為這個事件直接倒閉。但是被處理後呢,類似事件很有可能還會再發生。或者說這個企業倒閉了但是很多員工換個單位還是從事著餐飲行業,更或者說也許他們會換個名字重新註冊又來了呢,類似的事件並不少見。所以說並不是某些企業工作人員的問題,並不是某個企業的問題。怎麼保證類似事件不發生或少發生呢,這是政府機構管理、社會行業監督、企業自律的一個過程。
第三個問題:這個事件的發生是在學校食堂,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孩子,關係到祖國花朵的健康成長,關注度、憤慨度、嚴懲度都被提高了很多檔次。但是想想難道大街小巷餐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農民工工地食堂、鄉廚等等的食品質量安全就能降低標準嗎,就能不嚴懲不那麼憤慨嗎,顯而不是的。食品安全統一標準、一樣重要,但是實際上呢看到農民工的食堂、環衛工人的食堂,設施簡陋、衛生條件差、原材料不新鮮,大家都習慣了,覺得他們這樣很正常,這樣是不合理的。所以說此次事件關注度、憤慨度、嚴懲度這麼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是不正常的。作為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剩菜剩飯自己吃不會給孩子吃,自己吃三五元一斤的蘋果給孩子專門買十幾塊一斤的蘋果,這是很多現在父母的常態。所以關係到孩子的事情大家都這麼氣憤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孩子是家裡的寶,而且孩子的抵抗力也不如大人。
第四個問題:我不是餐飲業內的人員,也不一定清楚或能分析出真正的原因,只能從個人觀點分析一下。看到這個事件相關文章下面的評論,很多家長留言說一個月或一年交了多少多少的費用就給孩子吃這樣的變質發黴的食物等等。雖說不知道具體情況是啥,但是一般人都能想到你交的錢和到餐飲公司的錢是不一樣的,餐飲公司拿到的錢和給採購人員或原食材供應商、廚師的錢是不一樣的。好像聽說學校食堂的承包業務也是需要招投標啥的,應該是有流程的,具體的不太清楚。所有東西都是雙刃劍,招投標和監管體系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當然有利於食堂的管理,提高菜品質量、口味。利用監管不好,招投標過程和監管體系建立本身的成本都會削減實際投入到食堂的費用。當然並不是說沒有拿到全額或應有的錢就可以用這種食材是正常的,那肯定是不正常的,這個觀點是必須澄清的。當然也會有人說,你感覺這個錢做不出來你就不接這個活嘛,實際情況往往不是的。各行各業都有明知是虧還要接的活,也許是戰略需要、市場布局,也許是有活幹要虧,沒有活幹虧得更多,或其他更複雜的原因。當然再多的理由都不是用發黴變質食材的藉口。
第五個問題:網上已經看到有評論或者視頻裡面,有寫憤慨的家長和網友表示,要換學校、要相關方給說法等等。換或者不換都是家長和孩子的自由,但是換了學校就能保證不會有發黴變質食物了嗎,不換學校以後還會繼續吃發黴變質食物嗎,顯然都不全是,誰都不能保證。目前來說,個人有個小小的建議不知是否可行,不知是否能減少、減輕或者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該事件目前來說或多或少體現出來了家長對監督體系的不信任,對企業自律的不信任。監督體系要加強,企業自律也要加強,這是必須的,但目前來說家長可以想辦法介入監督,當然具體要和學校及相關方協商。一般情況下現在很多班級都有班委會,裡面有不少家長組成,如果大家都去監督肯定是不行的,要影響食堂工作的正常開展。可以每天選擇5人左右送孩子的家長(周一是各年級的1班去一個家長代表,周二是各年級2班去一個家長代表,大概是這個意思)去食堂看看當天的拉進學校的食材情況及食堂衛生情況,其他學校現在也出現了家長擔憂的情況甚至是家長要考慮孩子回家吃飯的情況,也可以借鑑該辦法。畢竟學校是集體,孩子要融入集體,孩子都回家吃不現實,估計只有小部分家庭具備時間和條件。
第六個問題:現在很多學校附近的小零食、小食品的安全更是令人擔憂,如果說學校食堂你還能看得到,那校外的呢。很多校外或者個別學校校內商販的小零食生產地各個省都有呢,都不知道是小作坊還是正規廠房呢。校外門口的小推車的食品衛生估計很多家長也不敢恭維吧。晚上或周末帶孩子去吃飯的館子的食品衛生就能保證了嗎。來不及做飯點的外賣的食品衛生又是什麼樣的呢。這些我們都不知道,也無從考證。所以作為家長,帶孩子不操心不行,操心少了都不行,作為家長壓力大啊。
據了解,該事件發生後昨天(3月13日)已經有相關單位介入了,我們期待會有好的結果和解決方案。家長介入學校食堂監督只是臨時辦法不是長久之計,再說各個家長標準不一樣也容易影響食堂的正常管理。我們還是要相信政府機構管理、社會行業監督、企業自律方面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強化,更能保證孩子的食品健康安全,也保證成年人的食品健康安全(祖國花朵需要健康成長,呵護花朵的大人們也要健康才行啊)。
以上觀點僅為個人觀點,不正確之處還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