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證監會發文稱,投資者教育逐步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未來會從更多方面進行落實。據報導,全國各地已經有不少學校開始對學生進行投資教育。
網絡上,也流傳出一些金融理財課程的教材圖片
「懂一點股票行情」「K線十二種形態」……
——我天吶,往後輔導作業更難了!
感覺炒股方面,很快就比不上小學生了!
今天是周末,不聊行情,分享一位財蜜@閒聊一號的投資總結,希望能給新財蜜一些啟發。
By她理財財蜜@閒聊一號
說實話,這篇小文的背後是我的投資血淚史。
我忍著痛,把僅有的7年投資經歷回憶了一遍,又忍著淚,把它寫下來。寫這些,不是為了博取誰的同情,也不是為了打動你非要買基金,只希望我犯過的錯你可以避免,我走錯的路你可以跳過。
我剛開始理財是2009年。那時候剛買了房子,稍微有點積蓄就跑去銀行存起來,慢慢積累了5萬之後,就不滿足於那低的可憐的存款利息,開始買稍微高一點的銀行理財產品。那時候我還沒有接觸到P2P,估計接觸了也不敢買,因為不符合我當時的情況。那時的我們收入都是起步期,還欠了一些外債,最大的目標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攢錢,抓緊把債務還掉,選擇理財產品的依據是在確保資金安全的情況下收益率高一些就行,所以經常跑銀行。
接觸炒股是2011年。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外債負擔,每月最大的支出就是房貸,慢慢地也攢下了一些閒錢。有了錢,就開始想著怎麼快速致富,畢竟這些錢並不多,離買豪車住大房子的夢想還很遠。股市那麼不景氣,身邊的人卻還是樂此不疲,於是很自然的我也開始炒股了。過程已經記不太清,總之虧的很慘。虧損對我的打擊很大,一方面是物質上,一方面是身體上。比如我上班掙的工資趕不上虧損;比如我本來可以午休,卻不得不下午1點趕緊打開電腦看盤;比如到處看新聞聽消息,雖說學了不少知識,可是依然收益為負。所以,想成為「七虧二平一賺」中能賺錢的10%,你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有一定的炒股能力。這裡的能力既要求你看得懂新聞,看得了報告,還要求你能避開莊家的各種陷阱;
第二,有一定的時間。我覺得炒股是挺耗費時間的,股價瞬息萬變,不像基金一天只有一個淨值。身邊炒股掙錢的人最終會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如果算上時間成本,那我鐵定賠了。的確是,我覺得如果你不是職業炒股,建議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工作上,花費在提升自己和享受生活上。
在炒股的同時,我還接觸了期貨。這個過程我就不詳細說了,比炒股時間短,卻更慘烈。為了不使我脆弱的小心臟再受一次折磨,請原諒我此處省略一萬字。。。千言外語化為一句話:珍愛生命,遠離期貨。當然,我認識一個職業期貨交易員,倒也掙了錢,最後跑去拍微電影了。
最後說說在2013年接觸的基金。基金的常見優勢我就不展開說了,小她的理財達人分享的比較多了,比如:持倉分散,比炒股風險小;比如基金經理都比你牛叉。
這裡只說三條我3年悟出來的心得吧:
第一,基金的整體素質高於股票。雖說我國的公募基金也是差強人意,內幕交易老鼠倉也偶爾發生,但是基金經理也算是業內人士,他們深知這裡面的各種黑幕,所以在選股的時候會避開很多陷阱。
第二,基金的篩選難度遠低於股票。你只要看下這隻基金的基金經理近3年或者近5年在同行業的成績,就能選出一個不錯的基金。另外,即使選個業績中等的基金,只要搭配一定的投資方法,收益也會不錯。
第三,基金不太耗精力。你只能在晚上8點以後才準確知道這隻基金是漲還是跌,漲跌幅有多大,所以盤中股市的走向不太影響你的心態,你只需要在下午3點之前決定是買還是賣就行。所以,如果你想以最少的時間成本來掙更多的錢,我覺得基金更適合你,職業炒股者除外。
當然了,我說了這麼多廢話,還是想很殘忍地告訴你:買基金並不一定能賺錢。它只是一個簡單好用的投資工具,想掙錢還得修煉自己的投資能力,比如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她理財。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