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想吃零食的心理,我們該如何去應對

2020-10-28 糊塗與風箏


說到零食,相信是很多孩子眼中的人間美味,也是很多大人的苦惱。大多數孩子對於零食是沒有抵抗力的,但是零食吃多了,孩子會不願意再吃正餐,而且很多時候零食裡面會有各種的添加劑,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對身體健康很不好。因此對於還在吃零食這一現象,讓很多家長都挺頭疼。那麼為什麼孩子會那麼愛吃零食呢?或者說孩子愛吃零食是有什麼樣的心理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孩子好奇心驅使,當孩子第一眼看到零食,首先就是它的外包裝映入眼帘,各種零食的包裝都十分的有趣可愛,有的甚至是在玩具裡面加糖果餅乾等等,這就容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看到就想去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如果發現可以吃,就更想要嘗試一下了。

另外有一些家長會過分嚴格控制孩子,不讓孩子碰一點零食,這種情況有的時候會反向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叛逆,孩子會產生一種你不讓我吃我偏想吃的想法。

第二,孩子想要通過零食來促進和其他夥伴的交往交流。如果有幾個孩子在一起玩,其中一個孩子拿出了一包零食,往往這個孩子就會成為眾人的焦點,幾個孩子一塊吃零食也是他們的樂趣之一,零食可以促進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會分享零食的小孩子身邊的朋友一般也會比較多。

第三,隨著孩子成長,這可能是一種自主意識發展的表現。孩子成長過程中自主意識也在慢慢地萌芽,想吃零食其實也能成為他們自主意識需求的一種表達體現。當家長制止孩子吃零食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會做出一些較為激烈的舉動來進行反抗,這也是一種表現。

第四,零食屬於滿足長身體需求的食物之一,孩子正在發育中,對食物的需求也會比較大。有的時候正餐吃完了,還沒有到飯點就又餓了,飢餓感就會促使孩子想去吃零食,這個時候零食就屬於孩子們的加餐項目了。

第五,吃零食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愉悅,不只是孩子,大人也是一樣的,我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會想吃點好吃的來調節自己的心情,而對於孩子來說,吃零食也是一種愉悅的享受的感覺,吃著東西的孩子很快就會忘記剛剛不愉快的事情。

所以說食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人們的幸福感,更何況是味道好吃,視覺感受也舒服的零食。

面對愛吃零食的孩子我們可以這樣做!

孩子吃零食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當然不同的家長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有的家長會認為零食確實好吃,容易止餓,面對零食會想吃也在所難免,很多大人自己都會經常在吃,更何況孩子。所以對於孩子想吃零食一般也都會同意。

當然也有的家長認為很多零食都富含很多各種添加劑和色素,吃零食不但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幫助,還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有的時候給孩子吃零食後果更難以控制,所以這部分家長是堅決拒絕孩子吃零食的。

那麼對於孩子想吃零食的心理,我們最好如何去應對呢?

首先最好不要一刀切,家長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不希望孩子接觸垃圾食品的心理都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正如我們上次所提到的,如果家長越禁止孩子吃零食,往往就會起到反效果,反而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讓孩子對零食的欲望更加放大。

有時候孩子會控制不住的偷吃零食,也和父母一再拒絕和制止有關。孩子自己在家吃不到,卻看到其他小夥伴開心的在吃,這個時候他對零食的渴望就會不斷的累積增加。我的建議是不要一味的拒絕孩子想吃零食的想法,我們這時可以配合孩子的想法,適當的提供部分零食給他,都說吃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家長的主動配合提供極大的滿足了孩子對於零食的好奇心理,想吃的時候家裡也有自己也能得到滿足,就沒有那麼大的欲望了,自然也就不會天天吵著要吃了。

其次可以讓孩子吃零食,但是不要放縱。零食的高鹽、高糖、高飽和脂肪等等,都是家長拒絕給孩子提供零食的。第一要因雖然我們剛剛提到可以主動為孩子提供零食,但是在臨時的選擇和量的控制上面,還是要注意控制這些小零食的選擇上,要避免選擇危害身體的三無產品。對於量的控制方面,你們也分享一個您有的經驗給大家。對於這位您有孩子愛吃零食的這一現象,他採取的是28法則,也就是在保證孩子日常飲食中有80%的食物都是富含營養的,然後再適當的給他一些小零食,也就是可以有20%比較不營養的食物。


這樣做既保證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又滿足了孩子的口腹之慾。最後零食是每個孩子童年的回憶,孩子會需要臨時的慰藉,同時也需要家長們一起陪伴。

主持人李艾曾經說過,小時候家裡窮,但是媽媽還是每周豪氣的給我買一包性哺肉解饞。後來40多年過去了,每次回想起來那些和媽媽一起搶零碎的時光,都構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有的時候還在吃零食,同時也是身邊有他人的陪伴。當孩子的小需求得到了滿足,並且有人可以和他一塊分享喜悅,這個時刻往往就會成為孩子快樂而又難忘的時刻。你不妨試著回憶自己的童年,其實有很多簡單的小事,至今都會讓人印象深刻。

對於孩子吃零食你都是怎麼應對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和我們分享你的育兒經驗。如果還想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想吃零食」:你的選擇對於孩子很重要
    「媽媽,我想吃你吃的那個好吃的」剛剛吃完飯,寶寶就跑到我面前,伸手要我手裡的鍋巴。「這個寶寶不能吃,辣」我做出痛苦狀。看到我的表情,寶寶愣了一下就「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哭聲惹得姥姥從廚房裡出來,說了我半天,最後還是用一個果丹皮哄好了。晚上的時候孩子希望在吃一個果丹皮,甚至用了絕食來威脅,但是寶爸卻不同意,他覺得小孩子不能吃零食。
  • 疫情之下,我們該如何應對心理創傷
    近日,有心理諮詢專家表示:「隨著危險的解除,真正的創傷,會浮出水面。」學會調整心態,正視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災難、病痛、事故等重大事件面前,人類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的?忽略心理創傷會有怎樣的弊端?身處危機之中,人類真的會自我修復嗎?我們該如何自救與幫助別人?
  •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放任孩子吃零食呢?關於孩子吃零食的思考
    【關於孩子吃零食的思考】因為做營養的關係,我一直反對孩子吃垃圾食品。所以,當我有寶寶了之後,在零食上是嚴格控制的,從小也引導孩子要選擇健康的食物。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因為生活在比較單純的環境,也沒有那麼多吃零食的機會,孩子是很乖的,按照我們的意願,垃圾零食吃的很少。
  • 從小不被允許吃零食的孩子,長大後咋樣啦?三種心理傷害超乎想像
    心理醫生認為,小文對於零食的痴迷,來源於童年時母親的「過激管教」,說是口腹之慾,其實是童年時滋生的心理匱乏感的體現。一口零食都不吃的孩子,也許並沒有像父母們所預想的那般健康成長。三種心理傷害超乎想像‍一、滋生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雖然吃零食這件事,在父母眼中是「可有可無」的事,但是對於孩子而言,零食的意義卻不僅僅是品嘗美味那麼簡單。
  • 你以為的「控制孩子吃零食」,並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且不去論斷他媽媽對於零食含有的某些化學成分論斷的對錯,至少在那個當下,孩子不僅沒有品嘗到零食帶來的味覺快感,而且也喪失了和其他好夥伴一起嬉笑玩鬧的美好。接下來,我想通過三個實驗帶你一起探尋「家長到底該不該為他/她提供零食」的答案。
  • 零食才是孩子不能缺少的,6~12歲孩子該怎麼吃零食,家長鬚知
    6~12歲孩子不能吃零食?其實我們都欠零食一個道歉我們家長總是陷入一個誤區,覺得孩子不能吃零食,家裡也總是杜絕零食的存在。但是零食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以缺少的。孩子對零食的需求,除了是嘴饞之外,還有很多原因。1 滿足自我的好奇心。那麼多花花綠綠的包裝,孩子都會想摸一摸嘗一嘗。2 滿足自主意識的需求。
  • 控制孩子吃零食,可以培養孩子自控力?
    她接著還講述了自己小時的故事:「我自己就是這樣的:小時候我媽嫌我不好好吃飯,說是總吃零食把胃填飽了才不吃飯的,然後家裡幾乎從不買零食……,可是,每次春遊、秋遊外出或者有機會離開家裡,只要我有自己可支配的錢而媽媽不在身邊時,我都會買很多我喜歡的零食,吃個夠……」 三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想吃零食,家長到底該不該為他/她提供零食呢?這恐怕是全球家庭估計都會遇到的養育困惑。
  • 想放手卻不敢,我們該如何愛孩子?
    來源:揚子晚報孩子上了初一,媽媽想放手,可放手後的孩子狀況不斷,讓媽媽擔憂和害怕。「愛你我要怎麼做?」也許正是媽媽心中最大的困惑。心理聊吧收到的這則傾訴,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到底該怎麼做?聽聽心理專家的分析。孩子成長路上一步一個坑孩子以前在我任教的學校就讀,周圍人都勸我放手,說孩子再被我像老母雞地護在身下就養廢了。
  •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愛吃零食該怎麼辦?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愛吃零食該怎麼辦?這是孩子釋放內心焦慮的方式,因為作業也好,學習也好。對於孩子來說總是有一些未知的難題。孩子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完成,孩子同時也不確定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結果會不會得到爸爸媽媽的支持,會不會得到老師的批評和指正。孩子會有一系列的焦慮,那麼孩子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焦慮。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愛吃零食,其實和很多媽媽心情不好的時候要找閨蜜吐槽、要去買衣服是一樣的。
  • 李玫瑾:你對零食的態度,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想必大家小時候都有這樣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自己家是開超市的,這樣自己就有吃不完的零食,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簡直不要太爽。,甚至都做爸爸媽媽了,此時我們對於零食卻是深惡痛絕。所以現在,作為家長的我們,對於孩子吃零食是非常不喜歡的。而且零食導致孩子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很多孩子因為吃甜食吃太多了,導致小小的年紀牙齒就出現了問題。還有很多孩子因為吃太多的零食導致身體肥胖,小小年紀就成了重量級的小胖子。
  • 寶寶能吃零食嗎?公婆經常背著我偷偷給孩子吃零食,我該怎麼辦?
    因為,一歲以上的孩子是可以吃一點零食的,只是,如果零食吃過量了,或者是吃的時間不對,又或是如果吃了含有有害物質的零食,這些都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危害。有同樣煩惱的寶媽,不妨參考下面這些方式,將吃零食要遵循的原則和方法,通過友好溝通的方式告訴公公和婆婆,讓老人家理解並在幫忙帶孩子的過程中去很好地執行。
  • 育兒心理 | 那些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錯過了什麼?
    原來,是因為媽媽不允許他吃零食,可是同學們都在吃,他也想試試,又怕被媽媽罵,所以只能在外面吃完再回去。孩子喜歡吃糖,吃冰淇淋,都是非常正常的。我們應該理解孩子,並接納孩子的這種想法。有這麼一句話: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兩頓!對於成年人來說,一頓炸雞啤酒,一頓火鍋,就是幸福的來源。那麼對於各方面還未成熟的孩子呢?他們不懂得權衡利弊,不懂得克己自律,他們只是想要滿足自己當下的願望,有錯嗎?
  • 禁止孩子吃零食?呵呵,你想的太簡單了
    過量攝入飲料、零食有哪些危害?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控制零食攝入?適量食用,請選擇「兒童零食」!肥胖可導致循環、呼吸、消化、內分泌、免疫等多系統損害,影響兒童智商、行為、心理及性發育。同時,過度食用零食導致很多小孩子長了齲齒(蛀牙),這些齲齒不但影響美觀,有的還會導致牙齦疼痛,甚至影響孩子的發育。Q3、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控制零食攝入?
  • 孩子心裡有「陰暗面」,父母該如何應對?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產生報復心理,可通過冷靜分析、理智思考就不會演變成報復行為,但也有人不受控制不小心就轉變成了報復行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孩子在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報復心,也就是&34;,這是正常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警惕不要讓孩子把報復心理轉換成實際行動。
  • 零食≠不健康,做到這2點讓孩子健康吃零食
    日常中,很多家長一聽到「零食」就如臨大敵,仿佛零食是「洪水猛獸」。但實際上,零食≠不健康,對吃零食這件事一刀切地認為對健康不好,不管什麼零食都不給孩子吃,未免太「殘忍」了。一味禁止孩子吃零食,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呢!
  • 親子育兒:想放手卻不敢,我們該如何愛孩子?
    心理聊吧收到的這則傾訴,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到底該怎麼做?聽聽心理專家的分析。   孩子成長路上一步一個坑   孩子以前在我任教的學校就讀,周圍人都勸我放手,說孩子再被我像老母雞地護在身下就養廢了。今年小升初,就將孩子學籍轉到離家幾裡遠的實驗中學。假期幾次領他去熟悉校園環境和行走路線,還買了一支千元的電話手錶方便聯繫。
  • 親子育兒:想放手卻不敢,我們該如何愛孩子?
    孩子上了初一,媽媽想放手,可放手後的孩子狀況不斷,讓媽媽擔憂和害怕。「愛你我要怎麼做?」也許正是媽媽心中最大的困惑。心理聊吧收到的這則傾訴,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到底該怎麼做?聽聽心理專家的分析。孩子成長路上一步一個坑孩子以前在我任教的學校就讀,周圍人都勸我放手,說孩子再被我像老母雞地護在身下就養廢了。
  • 要想寶貝,少吃零食,就給他買最好的零食
    要想寶貝,少吃零食,就給他買最好的零食女兒吸入一口酸奶說:「媽媽,這個酸奶添加劑很多,我吃的出來,還放了香精。以後別買它了。」我的女兒才九歲,很少吃零食。在選購零食時,她也會去看配料表,選擇沒有添加或添加很少的那一種。朋友們都誇女兒飲食習慣好,問我們是怎麼培養的?
  •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該如何應對?方法很重要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該如何應對?方法很重要青春期是兒童發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也是從小學到高中時期身心智力的發展時期。這時候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家長的眼中他們是叛逆的,在孩子自己眼中則是自己做主的時期。青春期心理發展涉及許多因素,經歷了主要的身體變化,在社會,學校,家庭的影響下,慢慢成長。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身心不成熟,想法太天真,是最易出問題的時候,那麼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如何應對。
  • 不讓孩子吃零食?別剝奪了童年的樂趣,零食健康吃補營養助力成長
    沒有孩子不喜歡吃零食,但是對於關注孩子健康的家長來說,提起孩子吃零食的問題,就會有很多煩惱。什麼時候讓孩子去吃零食?怎樣吃零食才能不耽誤吃飯?什麼樣的零食更健康?如何讓孩子戒掉零食?以上都是容易讓家長產生煩惱的,關於零食方面的問題。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零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首先家長要正確地認識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