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零食,相信是很多孩子眼中的人間美味,也是很多大人的苦惱。大多數孩子對於零食是沒有抵抗力的,但是零食吃多了,孩子會不願意再吃正餐,而且很多時候零食裡面會有各種的添加劑,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對身體健康很不好。因此對於還在吃零食這一現象,讓很多家長都挺頭疼。那麼為什麼孩子會那麼愛吃零食呢?或者說孩子愛吃零食是有什麼樣的心理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孩子好奇心驅使,當孩子第一眼看到零食,首先就是它的外包裝映入眼帘,各種零食的包裝都十分的有趣可愛,有的甚至是在玩具裡面加糖果餅乾等等,這就容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看到就想去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如果發現可以吃,就更想要嘗試一下了。
另外有一些家長會過分嚴格控制孩子,不讓孩子碰一點零食,這種情況有的時候會反向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叛逆,孩子會產生一種你不讓我吃我偏想吃的想法。
第二,孩子想要通過零食來促進和其他夥伴的交往交流。如果有幾個孩子在一起玩,其中一個孩子拿出了一包零食,往往這個孩子就會成為眾人的焦點,幾個孩子一塊吃零食也是他們的樂趣之一,零食可以促進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會分享零食的小孩子身邊的朋友一般也會比較多。
第三,隨著孩子成長,這可能是一種自主意識發展的表現。孩子成長過程中自主意識也在慢慢地萌芽,想吃零食其實也能成為他們自主意識需求的一種表達體現。當家長制止孩子吃零食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會做出一些較為激烈的舉動來進行反抗,這也是一種表現。
第四,零食屬於滿足長身體需求的食物之一,孩子正在發育中,對食物的需求也會比較大。有的時候正餐吃完了,還沒有到飯點就又餓了,飢餓感就會促使孩子想去吃零食,這個時候零食就屬於孩子們的加餐項目了。
第五,吃零食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愉悅,不只是孩子,大人也是一樣的,我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會想吃點好吃的來調節自己的心情,而對於孩子來說,吃零食也是一種愉悅的享受的感覺,吃著東西的孩子很快就會忘記剛剛不愉快的事情。
所以說食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人們的幸福感,更何況是味道好吃,視覺感受也舒服的零食。
面對愛吃零食的孩子我們可以這樣做!
孩子吃零食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當然不同的家長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有的家長會認為零食確實好吃,容易止餓,面對零食會想吃也在所難免,很多大人自己都會經常在吃,更何況孩子。所以對於孩子想吃零食一般也都會同意。
當然也有的家長認為很多零食都富含很多各種添加劑和色素,吃零食不但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幫助,還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有的時候給孩子吃零食後果更難以控制,所以這部分家長是堅決拒絕孩子吃零食的。
那麼對於孩子想吃零食的心理,我們最好如何去應對呢?
首先最好不要一刀切,家長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不希望孩子接觸垃圾食品的心理都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正如我們上次所提到的,如果家長越禁止孩子吃零食,往往就會起到反效果,反而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讓孩子對零食的欲望更加放大。
有時候孩子會控制不住的偷吃零食,也和父母一再拒絕和制止有關。孩子自己在家吃不到,卻看到其他小夥伴開心的在吃,這個時候他對零食的渴望就會不斷的累積增加。我的建議是不要一味的拒絕孩子想吃零食的想法,我們這時可以配合孩子的想法,適當的提供部分零食給他,都說吃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家長的主動配合提供極大的滿足了孩子對於零食的好奇心理,想吃的時候家裡也有自己也能得到滿足,就沒有那麼大的欲望了,自然也就不會天天吵著要吃了。
其次可以讓孩子吃零食,但是不要放縱。零食的高鹽、高糖、高飽和脂肪等等,都是家長拒絕給孩子提供零食的。第一要因雖然我們剛剛提到可以主動為孩子提供零食,但是在臨時的選擇和量的控制上面,還是要注意控制這些小零食的選擇上,要避免選擇危害身體的三無產品。對於量的控制方面,你們也分享一個您有的經驗給大家。對於這位您有孩子愛吃零食的這一現象,他採取的是28法則,也就是在保證孩子日常飲食中有80%的食物都是富含營養的,然後再適當的給他一些小零食,也就是可以有20%比較不營養的食物。
這樣做既保證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又滿足了孩子的口腹之慾。最後零食是每個孩子童年的回憶,孩子會需要臨時的慰藉,同時也需要家長們一起陪伴。
主持人李艾曾經說過,小時候家裡窮,但是媽媽還是每周豪氣的給我買一包性哺肉解饞。後來40多年過去了,每次回想起來那些和媽媽一起搶零碎的時光,都構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有的時候還在吃零食,同時也是身邊有他人的陪伴。當孩子的小需求得到了滿足,並且有人可以和他一塊分享喜悅,這個時刻往往就會成為孩子快樂而又難忘的時刻。你不妨試著回憶自己的童年,其實有很多簡單的小事,至今都會讓人印象深刻。
對於孩子吃零食你都是怎麼應對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和我們分享你的育兒經驗。如果還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