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壞人專挑軟弱的人下手!李玫瑾:遠離霸凌,這3招最管用

2020-12-15 騰訊網

把校園霸凌頭頭送進監獄!女孩遭精神暴力8年終絕地反擊

這幾天連續被王勝男校園霸凌的事件刷屏。她因為起訴霸凌的當事人勝訴而成為熱搜的話題。但事件不是發生在當下,而是十年前。

十年前到底發生過什麼?那些遭受過校園霸凌的孩子,長大後都成了什麼樣子?

校園霸凌的新聞和話題這幾年一直層出不窮。一旦遭受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又該如何面對?

或許王勝男的故事會告訴我們答案。

王勝男是誰?

26歲的她樣子清秀,但眼神倔強。她曾經的名字是王晶晶,她曾遭受校園霸凌和精神暴力近十年。

多年後,她親手將當年霸凌她的人送進監獄。

一夜之間,她成為「社會公敵」

時間退回到2009年。

那天,班級的一名男生在玩鬧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王晶晶的茶杯。這時,旁邊的一個同學說:「王晶晶的茶杯要三百萬,你們慘了。

於是,這句「玩笑話」被傳到校園貼吧上,變成了王晶晶此後長達近十年的校園霸凌的開始。

貼吧的內容是:「王晶晶為了刁難對方,說自己的茶杯要三百萬。

然而事實真相卻是:當時打碎茶杯的男孩拿著兩百塊錢要賠給王晶晶,她笑著說沒事不用陪了,茶杯也不值什麼錢。

從這個貼吧的謠言開始,王晶晶被冠以各種匪夷所思的版本:

你看她穿的衣服那麼便宜,用的還是諾基亞的老人機;

家裡窮還愛裝逼;

長得難看,齙牙,小時候就整容;

……

她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去貼吧回復來澄清自己。但說的越多,就有越多「把柄」被人抓住。

於是更多的謠言被寫出來。

仿佛一夜之間,王晶晶身邊的人都變成了正義使者,而什麼都沒做,什麼都沒錯的她,變成了誰都可以去踩一腳的「社會公敵」。

可悲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出來制止這一切,仿佛這件事理所應當。

被改變的命運

王晶晶被孤立了。

有個同學接近她說想跟她做朋友。被孤立慣了的王晶晶毫不懷疑同學,甚至還感受到了「巨大的」溫暖。

以至於被拍了照片,王晶晶也沒當回事。

這張照片,從同學的手裡流出,在網絡貼吧上被發酵到完全無法控制,更多的流言蜚語將王晶晶徹底擊潰。

她吞了40粒抗抑鬱症的藥。卻被爸爸救了下來,開煤氣自殺,也沒有成功。

王晶晶的幾次自殺,被說成「作秀」。

她決定改變。

改了名字,結婚生子,開了網店,努力了好多年,有了好的收入和屬於自己的生活。

她是怎樣咬著牙,讓自己跳脫出這一片巨大的陰影。

可暴力還在繼續。

現在的生活都被曾經高中的校友都會爆料,編故事,寫下各種無法忍受的黑料。

校園霸凌上升到網絡暴力,鍵盤俠們隔著空氣繼續製造殘忍的暴力傷害。

王晶晶決定去起訴。

2017年10月,她提起刑事自訴,把曾經中學貼吧的管理員蔣某告上法庭。

2018年,一審判決宣告,被告蔣某被判處拘役三個月。

在紀錄片裡《和陌生人說話》裡,王勝男最後安靜地說:

「最後造成這麼大的一個結果,我卻不知道該去恨誰。」

十年之後,她依然無奈。

為何校園霸凌層出不窮?

百度對於「霸凌」的解釋是:一種有意圖的攻擊性行為,通常會發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對稱的學生間。

較常被接受霸凌的定義是挪威學者Dan Olweus的定義:「一個學生長時間並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

尤為突出的就是校園霸凌。近幾年爆出的新聞一搜比比皆是。

當多數人都在做同一件事,處於弱勢的那一方,似乎怎麼做都是錯的。這就是為什麼遭遇到霸凌的孩子永遠都無法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甚至他們在向自己的父母和老師求救的時候,甚至還會受到自己最親的人的質疑:

怎麼他們就欺負你不去欺負別人?肯定是你自己問題!

你別理他們,離他們遠一點不就行了嗎?

……

孩子小時候的一切遭遇,都會對他的性格和思想造成潛意識裡的長久影響。這世上從來沒有人會因為你不反抗就會對你友好,忍耐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只有奮起反抗才是出路。

不久前,一則社會新聞引發熱議,這位媽媽的做法贊爆了!

一個在急診室工作的護士媽媽,接到學校的電話,說女兒在學校打了人,這位媽媽匆匆忙忙趕到學校。

原來,有男生彈了她女兒的內衣,女兒向老師求助,老師卻覺得這很有趣,讓女兒不要在意。女兒忍無可忍,便朝男生臉上打了兩拳。

但在校長、教導主任和老師的描述中,重點都在說是她女兒把男生打傷了,是她女兒太過分。

這位媽媽頓覺三觀被毀,反問道:「所以你們叫我過來,是想要知道,我是否要以性騷擾罪起訴這個男同學,並且以管理失當的原因起訴學校嗎?」

之後轉向那位覺得這件事很有趣的男老師說:如果你覺得彈內衣是件有趣的事,那你現在去彈一下教導主任的,看看她會怎樣?」

「她打人是出於自衛,因為那個孩子對她進行了性騷擾。她已經求助過了,但是老師並沒有幫她,她只能靠自己還擊,你們還希望她怎麼做?」

「我希望這種事再也不要發生了。不僅是不要發生在我女兒身上,也不要發生在任何一個女生身上。」

最後,這位媽媽把事情上訴到校董事會,他們保證會嚴肅處理此事,女兒也調到了別的班。

我們的孩子該如何面對校園霸凌

《未擇之路》中有幾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尕娃在學校被幾個壞同學打得臉上一片淤青,二勇問他怎麼不還手,他說:「打不過,還手也沒用。」

二勇聽到後,立刻對他說:「打不打得過是能力問題,打不打是態度問題。態度決定命運,知不知道?」

世界上有一個王勝男就夠了。

真的不希望我們的孩子也成為第二個第三個王勝男。

因為遭遇過校園霸凌或者精神暴力的孩子,即使長大後,都不會忘記曾經的冰冷和陰暗。那些質疑和欺負,被詛咒的人生和暗無天日的度日如年。

而即使靠著自身的調節走出陰霾,這段經歷也勢必變成完全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心裡,稍一觸碰就會疼。

更多的被霸凌過的人,從不懷念,只對當下和未來有所期許。

就如同王勝男在微博上寫的這段話:

「很多人說喜歡我年輕時的面相,溫柔。但我很少懷念以前,你弱,身邊壞人就多,壞人專挑軟弱的人下手。這張不好惹的臉,是時間送給我的,我很喜歡。」

李玫瑾:遠離霸陵,這3招最管用

被同學欺負了怎麼辦?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當然要打回去!

點擊觀看李玫瑾教授做客《開講啦》視頻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中面對孩子被欺負這一問題,專門給父母支了招。

告訴孩子,欺負別人肯定是不對的做法

父母應該給孩子良好的家教,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絕不能以大欺小。

可以教孩子用深呼吸的方式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看到他有傷害性的行為,要及時制止,並且告訴他應該如何做。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一定要加強體育鍛鍊,有運動,就有爆發力,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欺負,如果孩子從來不鍛鍊,沒有強壯的體格,輕易能被推倒,下次別人還會推他,好玩呀。

李玫瑾教授還教給了孩子一些簡單的防身術,比如,他摟住你的時候,你摁住他的手,然後跺他腳指頭。

如果他正面對著你,還可以用一些反關節的方法,練太極是一種方式。

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李玫瑾教授認為,一個好的父母,不僅要告訴孩子被欺負時要反擊,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在反擊時不要傷到別人什麼地方。

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規則意識,樹立起規則觀念。

美國有位叫Milla Bizzotto 的9歲小女孩,她也有過在學校被欺負的經歷。

為了讓自己不再被欺負,她堅持鍛鍊,竟完成了全美90%成年人都不能通過的極限挑戰,更強大的自己讓她充滿自信,再也沒有被欺負過。

父母是孩子面對不公正待遇時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父母要做的,是當霸凌來臨之前,告訴孩子有反抗暴力的意識;當霸凌發生之後,堅定地相信孩子。讓他們在最脆弱無助的時候,有可以依靠的力量。

創意策劃 /Parents全媒體中心

監製/金希

編輯/源滿、嶽嶽

美術設計 /佩琦

本文所有內容、圖片均屬原創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性格軟弱的孩子,在學校容易受欺負,家長要注意3個方法
    李玫瑾:性格軟弱的孩子,在學校容易受欺負,家長要注意3個方法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紀之後,父母們最關心的除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之外,基本上就是孩子在學校有沒有被別人欺負了。很多的孩子在被欺負了之後,都不敢向老師或者父母說明情況,這也導致了那些欺負人的人更加變本加厲。
  • 李玫瑾:三分鐘教會孩子辨別壞人、遠離壞人
    「長得壞」,有的人甚至長得很好看,看上去很和藹、很炫酷,還可能會給小朋友各種美味的糖果。既然壞人看上去很友善,那我們怎麼才能讓孩子分辨出來呢?照顧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或者其他人。3.親人之外的人,這些人需要在得到爸爸媽媽同意才可以有簡單的接觸。確定可以相信的人後,孩子就可以很明確地分辨出哪些是好人,遠離不確定的人。
  • 孩子在幼兒園裡總被欺負?學學這幾招,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比如:孩子的天性是活潑的,所以一般性格孤僻的會常常顯得格格不入;還有一些喜歡在不恰當的場合伸張正義從而引火燒身;還有一些同學十分喜歡在老師面前亂出風頭,而同學們也都挺討厭這類學生。因此我們就需要正確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遠離校園霸凌。為了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家長有什麼教育孩子的辦法呢?1.
  • 孩子被欺凌是「打回去」還是「忍回去」,李玫瑾給出了正確建議
    如果孩子有一天來到你面前,哭著對你說:「媽媽,學校有人欺負我!」你會怎麼處理呢? 教會孩子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孩子告訴老師還是自己去學校為孩子出頭?李玫瑾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說過: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打回去!」,比教孩子容忍強。
  • 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至於後面的事情完全就交給父母去處理了,孩子根本不用操心。殊不知這一招父母可以輕而易舉的想到,那些對他人實施霸凌的孩子同樣會想到。所以那些經受霸凌的孩子,在遭受暴力的同時,很可能也受到了威脅,在被霸凌之後,他們很有可能出於害怕不敢把自己的遭遇告訴家長和老師,因為生怕被報復而受到新一輪更嚴重的霸凌。
  • 校園霸凌比你想像中更近,三個方法讓你孩子遠離霸凌
    媽媽把孩子強行按住剃頭,孩子則把患癌同學投射成弱者來欺凌,這視頻很經典的呈現了內在關係模式的輪迴,強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弱小的沒有反抗之力。當遭遇霸凌,老師或家長試圖和稀泥,讓被侵害的人寬容諒解,都是在鼓勵霸凌者繼續施暴。在霸凌者眼中,寬容等於軟弱。必須讓霸凌者看到,家長和老師,都有堅定的立場,絕不姑息容忍這種行為,沒有人是軟弱可欺的,霸凌者才會收手。
  • 班主任直言:這3種孩子在學校,註定被人「霸凌」,家長最好避免
    班主任直言:這3種孩子在學校,註定被人「霸凌喜歡說風涼話的孩子有些孩子的性格非常討厭,絲毫不管對方是什麼樣的狀態,開心還是難過,總是在說一些令人討厭的風涼話,軟弱的孩子面對這種風涼話只會啞巴吃黃連。而稍微厲害一點的孩子面對說風涼話的孩子,可能就是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風涼話說的越狠,被人「霸凌」的機率就越大。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只教他「告訴老師」嗎?來看看李玫瑾的說法!
    而關於這個問題,不少家長內心都存在疑惑,那麼在這一問題上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呢?對此,家長們不妨參考一下李玫瑾教授的做法。在節目中,李玫瑾提到自家孫女此前在參加幼兒園的時候,也遭受到同校小朋友的欺負。那是孩子多次被對方抱起然後扔下,導致頭給磕腫了,後來李玫瑾教授知道這件事後,在考慮到孫女與對方存在體力差距時,她就教了孫女一招:他下次要再這麼對你,你就拽他耳朵!他吃痛就把你放下了。
  • 孩子被欺負之後,家長不要說這三句話,以免孩子越來越軟弱
    所以當孩子被欺負時,你第一反應對孩子說的話非常重要。建議家長,孩子被欺負後少說這3句話,以免孩子越來越軟弱,將來可能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步入社會被當成「軟柿子」捏。但父母的回應就是告訴她不要理會這些孩子,這其實就是讓孩子忍讓。而馬思純也表示,這件事是讓她不自信的開端,在她心中也有很深的陰影,她覺得自己就是個懦弱的人。
  • 父母需做好1個準備,提前培養孩子2個能力,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我們只覺得校園霸凌事件,是在網絡或者電視上看到的新聞,仿佛離我們的生活很遠,而這是一個誤區,校園霸凌事件就在身邊,隨時有可能發生,或者說已經發生了,只是孩子沒說我們不知道。孩子從3歲進入幼兒園起,便每天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脫離家長視線的,孩子的安全問題是我們最擔心的。不是孩子已經被打得鼻青臉腫了,我們才能算孩子被欺負。什麼是校園霸凌?
  • 李玫瑾: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
    快樂,平常的時候咱們多多注意孩子的情緒,一般也是沒有問題最令家長頭疼的便是這個學習,有的孩子比較自覺,家長們也就相對輕鬆一些但是也有很多不自覺的孩子,他們對學習就是不感興趣。特別是疫情在家的這段期間,很多孩子就好像回歸到小時候,又解放了玩耍的天性,你給他提到學習,他就不願意搭理你了怎麼辦?
  • 孩子痴迷手機沒法管?李玫瑾:不用打罵,3招根治玩手機「惡習」
    孩子痴迷手機沒法管?李玫瑾:不用打罵,3招根治玩手機「惡習」現在的孩子玩手機已經是個常態,不僅孩子玩,很多家長也玩。所以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不想讓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其實內心也在心虛,畢竟不能以身作則的教育,也很難有說服力。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家長應該如何解決
    3.保持溝通家長與孩子溝通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判斷孩子是否在學習遇到了問題。家長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孩子學校的情況,早發現,早制止。孩子安全第一位,從小培養孩子「不好惹」的實力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開講啦》節目中被問到:「如果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地方看看,李玫瑾:比任何方式都管用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地方看看,李玫瑾:比任何方式都管用李玫瑾教授這樣說: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這是他的肺腑之言,這就是現實,這裡面飽含著一個過來人「我本可以」的酸楚。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還在教「告訴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從電影到書籍再到新聞,校園霸凌事件從未停止出現過,近些年來由於信息傳播更快,法制更加嚴謹,校園霸凌不再被藏於黑暗之下而是被展現在大眾面前。那些觸目驚心的校園霸凌畫面讓人不寒而慄,於是孩子在學校是否會被人欺負這一問題又一次引得大家熱議。
  • 別只教孩子「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當時請教的嘉賓是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她曾舉例說明「必須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負別人屬於家教的問題,防止孩子被欺負,是家長教會孩子的問題。李玫瑾坦言:如果我的孩子被欺負了,我一定支持他打回去,同時,家長平時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不要對惡勢力低頭。
  • 李玫瑾:若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更管用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我們當家長的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為了讓孩子未來過上好生活有更多的選擇,不走自己的老路,所以,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李玫瑾:若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更管用!
  • 孩子被欺凌怎麼辦?李玫瑾:不僅要打回去,高段位父母還會這樣做
    校園霸凌離我們的孩子並不遠,並且越來越低齡化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事件,柳州市一所小學校,再現校園霸凌,網絡瘋傳的視頻,讓人看了揪心又氣憤。視頻中四個男孩兒打一個男生,輪流對其毆打,踢踹,這個小男生先被按倒在地上,後來又跪在地上一直哭,完全沒有反抗的意識與能力,後來這幾個施暴者又點燃了鞭炮放進這個被霸凌的男生兜裡。經採訪核實,這是一群小學生,霸凌者六年級,被霸凌的孩子五年級。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吃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曾經在網上做出的講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同時,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