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藝節目中,提到了秦昊和伊能靜的女兒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秦昊掩面落淚說:「別說這個了。」
事情是這樣的,女兒米粒新轉到一個所學校,剛去的時候,同學不怎麼理她,班上的一個小男生,撞了一下米粒,告訴老師後,小男孩也道歉了,但是之後小男孩更加過分,每天都要撞米粒一下,有一次在舞蹈課上,米粒被撞到牆角,但是米粒從來都沒有說過,直到老師從監控中看到,把視頻發給伊能靜夫婦。
我外甥女暖暖是一個漂亮可愛的小女孩,幼兒園有個小男生總是摸摸她臉或者舔她,一會舔她臉一下,一會兒拉她小辮子一下,吃飯也一定要挨著暖暖,趁暖暖不注意就舔她一下。
暖暖回家告訴我,我跟幼兒園老師了解了一下情況,幼兒園老師說:「暖暖非常善良,人緣很好,但是自我保護意識弱一些並且不會拒絕。而那個小男生特別喜歡暖暖,看都看不住。」
孩子被欺負家長應該快速反應
1.幫助孩子分析「欺凌,霸凌」的本質與界限
首先幫助孩子分析,他是不是惡意的要傷害你,就像那個親暖暖的小男孩兒,是因為喜歡暖暖,但是只是不會正確的表達。像有的小朋友搶玩具發生了衝突,主觀上是搶玩具,而不是打人,出於自我保護,但是方法選的不對。
但是不代表不是惡意,就不管,只要孩子感覺到不舒服了,就要警惕了。
如果就是惡意的欺負,總是打你,搶你東西,包括起外號侮辱,或者拉攏小朋友孤立他,這樣就算是真正的欺凌或者霸凌了。
2.從小樹立安全意識
分清是否有惡意的情況下,孩子要學會拒絕,對於沒有惡意的情況,要告訴孩子認真的表示:「我不喜歡你這樣,你不要再這樣了……。」
發生了惡意情況要及時,告訴老師,家長,並且如果可以的話,要「打回去」。
3.保持溝通
家長與孩子溝通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判斷孩子是否在學習遇到了問題。家長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孩子學校的情況,早發現,早制止。
孩子安全第一位,從小培養孩子「不好惹」的實力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開講啦》節目中被問到:「如果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李玫瑾教授斬釘截鐵的說:「打回去」,但是同時李玫瑾教授補充說,但是孩子要有正面反抗的能力,如果實力相差懸殊,還是要選擇先保護好自己,避免更嚴重的傷害。
所以,要從小,從根上培養孩子「不好惹」的實力,遠離校園霸凌,避免「無力反抗」。
1.學會拒絕,不當老好人
普魯塔克曾經說過:「如果整個世界是公正的話,勇氣就沒有必要存在了」。
從小培養孩子的勇氣,讓孩子平時做人處事就有自己的原則,學會拒絕。讓孩子有「不傷人的教養,和不好惹的氣場」。因為勇氣是一種氣場,在面對不公平的事件時,不會被當「軟柿子」捏。
演員馬伊琍上學時,被同學謠傳與多個男生早戀,老師以此為由,在考核的品德一欄中給了差評,馬伊琍父親選擇相信女兒,替女兒討回公道。
馬伊琍在採訪中表示:父親的信任,是她勇敢面對一切的底氣。
2.學會分享,多交朋友
我們經過總結會發現,被霸凌的學生都是性格內向,軟弱並且朋友少的孩子。一個開朗熱情朋友多的小朋友,基本不會被欺凌。
俞敏洪上學的時候由於瘦弱,經常被欺負,後來他總是把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分享給大家,多交朋友,尤其是比自己強壯的同學,後來就沒人再欺負他了。
分享給家長一套工具書《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書中包含了社會交往能力,親社會能力,自律能力等六大社會化必備能力。360個活動主題建議,幫助家長科學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我們的不要等到事情發生再去解決,要防患於未然,避免惡性事件。
3.強健孩子的體魄
很多孩子不是不想打回去,而是「不敢打回去」,因為沒有反抗能力,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打回去只會受到更大的傷害。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體格強健。
網上有個視頻,一個初中男孩,將欺負自己的四五人打倒在地,這一看就是練家子,所以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在幼兒園被欺負了,霍思燕與老師溝通完之後,把嗯哼送去橄欖球,網球跆拳道等興趣班,就是為了強健體魄。
運動可以身體更強壯,並且讓孩子更加自信。當然我們要進行雙向教育:「我們有了不被欺負的能力,也要有不欺負別人的教養。」
最後分享給大家一套從小樹立安全意識的繪本《幸運的米拉》,通過繪本故事,讓孩子知道保護自己,並且這套書涵蓋了《我不欺負人》的勇氣培養,還有《不理陌生人》《不許欺負人》《我不是小偷》《不做騙人精》行為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