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縣「婦女微家」牽線搭橋 留守婦女家門口就業創收

2021-01-09 南平婦聯

肖水萍在操作機臺為書套燙角

「這裡離家近,工作時間靈活,按件計酬,多勞多得,賺錢顧家兩不誤。」

—— 肖水萍

1月4日中午,剛做完家務的肖水萍來到浦城縣官路鄉官路村的勝力來料加工「婦女微家」,坐上操作機臺開始給書套燙角。「一般一天能賺個八九十塊,有空時多做點,會賺到一百多。」

在官路村的勝力來料加工「婦女微家」,筆者看到,20多位留守婦女正忙得不亦樂乎。「最近,我們在趕一單400多萬張的書套。」負責人謝理仙說,村裡的留守婦女不管多大年紀,只要手腳利索的都能來工作,為了讓更多人有錢賺,她也會定期把原材料送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家中,他們做好後在微信群裡發個信息她就上門收貨。

留守婦女在官路鄉官路村「婦女微家」打工

2017年,時任官路鄉東坑村婦聯主席的謝理仙在做統計時發現,農村女性剩餘勞動力多且相對分散,因為需要照顧老人孩子,大都無法外出務工或固定工作,她便開始思考如何帶動這部分人就業增收。受朋友啟發,她通過引進來料加工模式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吸引有時間、有勞動力的農村留守婦女就業。

勝力來料加工「婦女微家」正在趕製訂單

「來料加工一般都是計件算工資,同一款產品做得越熟練工資越高。」謝理仙說,她認為對教育的重視是永不過時的,為此,從一開始,她就選擇了文具加工方向,近年來,先後加工過鉛筆、蠟筆、工藝筆、書套等,他們做的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還遠銷歐洲、東南亞國家。

謝理仙(左一)帶著姐妹們趕製書套

「剛開始的時候,經常要出去跑業務接訂單,做了三年多,我們的加工廠做工精細,品質高,也做出了好口碑,現在基本都有穩定的訂單。」謝理仙高興地說,接到每一款產品訂單,她都會自己先去學習,摸索要領,再對工人進行集中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

不管什麼年齡,只要手指便利,都可以到加工廠打工

「我們一年可以加工各種規格書套2000多萬張。」謝理仙說,不僅在官路,在忠信、富嶺、永興等七個鄉鎮也有了分加工點,平均每個月需支付工人工資15萬元左右。「新的一年,希望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謝理仙對未來充滿期許。

浦城縣婦聯主席到勝力來料加工「婦女微家」指導工作

據了解,像官路鄉勝力來料加工這樣的「婦女微家」,在浦城已有46家,涵蓋手工加工、家政服務、種養殖業和剪紙、古琴培訓等,帶動婦女就業1874人。近年來,浦城縣婦聯按照「哪裡有婦女,哪裡就有婦聯組織」的工作定位,通過成立「婦女微家」積極延伸工作觸角,擴大服務半徑,豐富服務內容,為廣大婦女拓寬就業渠道,提供就近就業機會,帶動更多婦女通過勞動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 E N D —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宿遷泗洪:「婦女微家」領航800名婦女奔小康
    12月7日,宿遷市泗洪縣梅花鎮東大街「汪潔婦女微家」內,十餘名留守婦女正在趕製口罩訂單。能有現在的工作,她們打心眼裡高興。   「汪潔婦女微家」建在汪潔鞋墊加工廠內,加工廠的負責人汪潔既是「婦女微家」的負責人,也是梅花鎮川城村女黨支部書記。這樣的雙重身份,讓她對農村留守婦女格外上心,廠裡的工人三分之二以上是留守婦女,真正展現了婦女也能「撐起一片天」。
  • 即墨留守婦女就業促進收入增長。有些人每月工資超過5000英鎊
    來源:青島信網信網1月5日訊300多平方米的車間裡,20多名婦女圍著桌子忙著縫紉。1月5日,在山東青島市即墨區環秀街道郭家巷村的一家運動服裝加工廠,39歲的彭坤和她的工友們正動作嫻熟地加工著運動服。彭坤說,在農村像她這樣的留守婦女還有很多,照顧家庭就意味著不能外出工作,大多數人都是送完孩子之後,就湊在一起閒聊消磨時光。「這裡所有女工都是本村和附近村莊的村民,上下班時間也是根據學校上下課時間來調整。」51歲的運動服加工廠廠長蘭克梅介紹說,她開設的運動服裝廠已經有25年的時間,生產的運動服暢銷青島、濟南、煙臺等市,25年來,在這裡打工的大都是本村和周邊村莊的留守婦女。
  • 鯉城組建首批20個「婦女微家」
    為落實好「縣級婦聯改革破難行動」,今年來,鯉城區積極推進「婦女微家」創建工作,首批20個「婦女微家」已成功組建。今後,各個「婦女微家」將結合自身特色,開展技能培訓、公益講座、心理輔導、維權調解等特色活動,打通聯繫和服務婦女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 瓊中南流村32名婦女家門口「抱團」創業
    今年春節以來,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給村民增收帶來的影響,南流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一方面鼓勵青年外出務工,一方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多措並舉為村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我們挨家挨戶上門摸排掌握貧困勞動力務工意願和就業服務需求,積極對接相應用工單位,組織了一批青年勞動力到深圳比亞迪公司及村莊周邊的民營企業務工。」南流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惠瓊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截至目前,該村已組織81名建檔立卡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比去年增加了118%。
  • 觀摩學習拓思路,助力婦女創新業
    在學習小紅繡的發展傳承、繡品銷售模式後,雙方就婦女培訓、手工製品的銷售等做了交流和探討。在了解公司發展和服務板塊後,雙方就網紅培訓、婦女創業增收的盈利點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和深入的溝通。黃春萍老師介紹了在我省深度貧困村開展婦女手工培訓的成功經驗和模式以及培訓的基本情況,學習組一行都認為這種模式切實可行,並對合作展開進一步商討。
  • 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因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距的客觀存在,因為要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因為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多種客觀複雜原因的存在,造成了很多留守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在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業、衛生健康、思想情感等方面缺乏社會關愛。  「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 【破難行動】依安縣婦聯讓「婦女微家」成為「微」馨娘家
    」工作措施的著力點,作為擴大組織覆蓋,延伸工作手臂的突破點,「婦女微家」已成為基層婦聯組織發揮引領、聯繫、服務婦女的「微」馨娘家。因需而建著力「全面覆蓋」鄉(鎮)村(社區)、「四新」領域、機關事業單位等領域的「婦女微家」圍繞宣傳教育培訓、文化體育健身、生活休閒服務、婦情民意反饋、創業就業增收、公益志願服務等方面靈活設置服務內容
  • 「喜訊」繁峙縣婦女手工扶貧工廠建成開工啦
    5月24日,歷經8個多月的緊張建設、籌備,由忻州市婦聯牽線搭橋,全國婦女手工編織協會精準引進的繁峙縣錦裳佳譽服裝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運行。該公司是我縣堅持轉型發展方向不動搖,聚焦「五大基地」轉型戰略布局,全力打造融入京津冀箱包、衣帽集散基地,大力發展手工業以來在全縣建立的第四十三個扶貧工廠,也是全國婦女手工編織協會在山西建立的首個婦女手工扶貧工廠。首期140多名婦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預計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多元。
  • 農村留守婦女迎來新變化,在家開始掙錢
    根據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若以丈夫外出半年以上為標準,我國農村留守婦女的數量大概有4700萬,她們和丈夫長期分居兩地,主要承擔起照顧老人與孩子的重任。在過往,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閒活幾乎都壓在留守婦女身上,她們多數由於文化程度有限,加上家庭拖累,農村就業崗位少,很難有收入,對家庭收入的貢獻程度很低,在家裡也沒有地位。
  • 婦女微家·雲走親(十)|夏日炎炎,驅蚊妙招少不了!
    婦女微家·雲走親(十)|夏日炎炎,驅蚊妙招少不了!夏天到了,蚊蟲肆虐,各種驅蚊神器「拔地而起」乾元鎮直街社區網上婦女微家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動手做神器直街社區網上婦女微家今年,乾元鎮婦聯全面推進基層婦聯改革,將「婦女微家」作為「婦女之家」的輻射和補充,推進「婦女之家」向新組織新領域新群體延伸
  • 留守婦女在農村,越來越多,她們最害怕的是什麼?
    與農村相比,城市往往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湧向城市工作,尋求更高的收入,養家餬口。但由於農村婦女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以及需要照顧家庭老人等原因,她們往往選擇繼續住在農村。於是就出現了農村留守婦女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在我國,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進城發展,部分地區出現了「空心」現象,造成農村勞動力流失。
  • 到婦女群眾中去 | 湖北省婦聯副主席李燕到潛江調研婦女兒童工作
    調研組參觀了潛網集團——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巾幗創業就業基地的農特產品展廳、小龍蝦交易市場和「蝦嫂之家」婦女微家。「蝦嫂之家」吸納企業婦聯主席、蝦嫂、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為微家負責人,以微宣傳、微議事、微服務、微活動、微公益等五微主題為載體,為蝦嫂們提供細微、實際、貼切的服務。
  • 高青縣組織陽光家政培訓 助700餘名留守婦女擇業
    中新網山東新聞5月17日電(籤約作者馬怡瀟通訊員石曉靜)高青縣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局、婦女聯合會與淄博陽光職業培訓學校,第五次聯合舉辦的家政培訓活動,培訓時間為一個月。
  • 小微家,大作為——新華區掛牌成立創業創新婦女微家
    小微家,大作為——新華區掛牌成立創業創新婦女微家 2020-11-17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營區史口鎮:關愛留守兒童 「愛的背包」走進南王書屋婦女微家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馬新怡 東營報導近日,東營區史口鎮婦聯、東營市龍祥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東營區史口鎮南王村、勞家村、西商村、東寨村等村協調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葉柏工藝基金,為村內兒童搭建「農家書屋+婦女微家」新陣地
  • 慶城「巾幗脫貧行動」助力貧困婦女脫貧致富
    在脫貧攻堅行動中,慶城縣充分發揮婦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繫婦女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和務工技能培訓,發揮「婦女微家」等小微組織的服務功能,有力推進巾幗脫貧行動質量和婦女工作水平「雙促進、雙提升」。
  • ...集團助力巴林左旗婦女居家靈活就業項目——婦女手工布鞋培訓開班
    7月2日,巴林左旗婦聯依託碧流臺鎮南下段鞋廠開展了婦女手工布鞋培訓,參加培訓的婦女5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婦女12人,主要培訓純手工布鞋鞋幫繡花。南下段鞋廠成立於2007年,廠址位於巴林左旗碧流臺鎮東方紅村南下段屯,鞋廠成立十年來,從一個只有兩人的家庭小作坊,發展成有固定員工20多人,20臺機器的廠子,員工大多數是本村留守婦女和貧困婦女。
  • 時代在變化,農村留守婦女們的生活也在改變,如今她們都幹啥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時代在變化,農村留守婦女們的生活也在改變,如今她們都幹啥?農村自從改革開放之後,有了打工開始,留守婦女的時代就到來了,但隨著時代變化,農村不同階段的留守婦女們,在家裡度過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也是環境的變化之下,人也隨之跟著改變的結果。
  • 中國婦女十大以來婦女事業和婦女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人們不會忘記,五年來,促進就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或修訂中注重維護婦女權益,《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出臺並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深入開展,一大批惠及婦女的政策措施和民生項目在就業、參政、健康等領域推出等,使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有力促進了婦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