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2021-01-10 中國甘肅網

  文/王 永

  「386199」,這不是一個部隊的代號,而是新聞媒體記者筆下的一個特殊的群體——中國農村數量龐大的留守婦女、兒童和老年人。

  因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距的客觀存在,因為要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因為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多種客觀複雜原因的存在,造成了很多留守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在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業、衛生健康、思想情感等方面缺乏社會關愛。

  「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這一要求,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如何幫扶這三類特殊群體指明了方向。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面臨哪些缺失?這三類人群最突出的現實需求是什麼?相關政府部門應該重點解決哪些突出矛盾……

  帶著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半邊天」

  就近就業頂起家裡「一片天」

  「婦女能頂半邊天」,實際上在很多農村留守家庭裡,留守婦女頂起的遠遠不止半邊天。照顧孩子,輔導功課,從事家庭副業,打理菜園農田,維護鄉土人情……面對繁重的家庭負擔,大多數農村留守婦女默默無聞地用堅韌和堅持守護著小家,守候著可期的幸福。

  讓人尷尬的是,雖然辛苦付出很多,但留守婦女為家庭收入的貢獻程度依然很低,大部分留守婦女的家庭責任停留在照顧老人、孩子等層面上。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傳統的女主內的觀念使然,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文化程度相對偏低,加上家庭拖累,很難實現就業有收入,所以只能在家裡留守。」山東煙臺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何振波說。

  近日,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財政部、人社部等13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此也有明確回應。

  記者注意到,《意見》中主體內容部分,即對農村留守婦女的關愛措施中,要求相關部門制定完善提升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水平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加強就業創業指導,提升農村留守婦女就業創業能力;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積極為農村留守婦女創業發展搭建平臺和提供服務,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實現農村留守婦女就近就地就業。

  改變正在發生。近年來,藉助精準扶貧的東風,全國各地人社、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均依據就業幫扶和培訓計劃,對廣大農村留守婦女進行就業創業培訓,使得一大批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創業。特別是人社部門力推的「扶貧車間」,讓無數留守婦女既照顧了家庭,又獲得了不錯的收入。

  在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陳王街道扶貧車間,記者看到,來自附近村莊的幾十名留守婦女和老人正在編織藤椅。據介紹,到了中午孩子放學時間,這些婦女就去接孩子回家,吃完中午飯送孩子上學後再返回扶貧車間繼續幹活,時間上完全自由,月收入也接近2500元,基本能滿足家庭日常生活開支,老公在外的打工收入可以作為儲蓄存起來或者用來發展其他副業。

  「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所採取的家門口就業的方式,其實是非常符合當前中國農村家庭實際的,既穩定當代農民工家庭大後方,又能讓這些婦女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有一些農業經濟收入之外的就業收入,有利於她們的價值實現和空閒時間充分利用。」何振波說。

  「留守娃」

  需要社會合力撐起一把「保護傘」

  來自河北省邢臺市的周豔麗剛剛辭掉在北京市門頭溝區一個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把3歲兒子從山東萊蕪農村的婆婆家接到了北京上幼兒園。

  「雖然租房、上幼兒園的生活成本和經濟壓力很大,但我必須咬牙堅持一年全職帶他,等理順了,我再在家附近找個時間靈活的工作幹,我不想讓我的兒子當留守兒童,有太多後遺症。」周豔麗說。

  說起留守兒童,最讓人揪心的其實無非是兩個問題,一是安全問題,二是心理問題,或者說親情渴望和需求問題。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首先需要精準摸清底數。截至2019年,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697萬人,與2016年民政部首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的數據902萬人相比,下降了22.7%。

  當前,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為:「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這是基於《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民法通則》等相關法律規定而作出的調整。

  「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這三個限定條件意味著留守兒童如果沒有社會力量的介入,他們的人身安全很容易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

  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特別是每年夏天各地曝出的兒童溺水事故讓人觸目驚心,其中有很多事故是由於家庭監管不到位或者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出現監管真空造成的。

  民政部等相關部門為此推進了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專項行動明確提出,落實家庭監護責任,對摸底排查中發現的無人監護、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農村留守兒童花名冊,通報給同級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會同村(居)民委員會聯繫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父母,責令其立即返回或確定受委託監護人,要求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

  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暫時無法返家的,專項行動中也明確了相應的政府部門的責任,即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要督促和指導其選擇具備較強監護能力和監護意願的親屬、朋友擔任受委託監護人,落實委託監護責任。

  對於留守兒童的親情渴望以及親情關愛缺失造成的心理問題,國家相關部委出臺了許多政策措施和專項行動方案。例如,教育部要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完成第二批210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重點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早發現並糾正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

  國家衛健委專門編制印發了《留守兒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留守兒童監護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均把心理健康作為重要部分,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心理知識和青春期知識的健康教育,倡導留守兒童監護人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提出了相關應對措施和幹預技巧。

  「探索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過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繫熱線,建立留守兒童成長動態檔案,增設心理、安全、生理衛生、生活能力等適齡培訓內容,組織留守兒童假期前往父母打工地參觀學習,解決留守兒童孩子的心理問題。」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渭南市副市長高潔談及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時如是說。

  「夕陽紅」

  建起養老「保障網」確保養老無憂

  「我不跟子女要錢,他們在外面打工也不容易,趁現在還能幹活掙點錢,多攢點錢,留著以後有急事能拿出點錢,而不讓兒女犯難。」近日,在山東省沂南縣生產玩具的扶貧車間裡,67歲的孫維營老人一邊給玩具套上塑料防塵袋,一邊跟記者搭話。

  給玩具套上防塵袋,再裝到紙箱裡,工序很簡單,裝一個8分錢,孫大爺一天能裝四五百個,掙三四十塊錢,他很知足。

  孫大爺兩個兒子都在外面打工,家庭負擔都很重,而他早年喪偶,一直獨居,身體健康,不需要子女照顧,但手頭也沒什麼積蓄,日子過得有點緊。

  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保障問題,是很多像孫大爺一樣的老人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雖然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但受制於收入水平低的現實,大多數老人僅按最低檔次繳費標準來繳費,而每月獲得的養老金僅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對此,2014年有全國政協委員提交過一份提案,建議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拉大不同繳費檔次間的財政補貼差距,鼓勵參保人員多繳費、多積累。

  除了現實的養老保障需求,老年人的晚年精神需求同樣不能被忽視。2018年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子女不經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訴諸法律。」常回家看看,本屬人倫道德範疇,而用法律的形式固定為子女的行為規範,也折射出當今中國解決社會養老問題的困境。法律指引與道德規範如何更好地結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讓「386199」不再是一個充滿苦澀和無奈意味的群體代號,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經為他們擘畫出一個充滿希望的美好未來圖景,解決好當前這幾類群體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實現美好圖景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全國政協委員蔡黃玲玲:為農村留守婦女撐起一片晴空
    當看到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出《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關愛服務體系時,蔡黃玲玲內心迸發出強烈的喜悅與成就感。蔡黃玲玲是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兆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總裁。
  • 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2020-12-22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明市精準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經驗做法入選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東南網12月16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記者從福建省民政廳獲悉,12月15日,第二批23個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名單在北京公布,三明市「三聚三化」精準關愛呵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作為福建省唯一一個案例入選,三明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翟超參加會議,並在特色經驗交流環節,作為5個交流發言單位之一,率先在大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 攜手「童」行 靜待花開 為萬名留守兒童撐起愛的天空
    攜手「童」行 靜待花開為萬名留守兒童撐起愛的天空陽光下的奔跑,同伴間的嬉戲,父母前的撒嬌,是我們能想到孩子們美好童年的模樣。但有這樣一群孩子,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將他們留在了農村,他們大多缺少父母的陪伴,心靈的成長面臨眾多現實的挑戰……湘潭市致力於超越城鄉之別,扎牢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保護網,為全市10363名留守兒童撐起愛的天空。
  • 我市今年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在東海縣洪莊鎮車站村,一到周末,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就會熱鬧起來,孩子們在這裡看書、跳繩,還有本村退休老師免費為他們輔導功課。 為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市各級民政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建設。
  • 包頭關愛保護留守兒童 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藍天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父母關愛的缺失致使他們長期生活在孤獨中,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愛。2017那年夏季,包頭通過多種形式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暑期活動,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成長的藍天。
  • 寶應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兒童關愛之家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飛速推進,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比列越來越高,留守兒童的數量也逐年遞增。在今年的寶應縣「兩會」上,部分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提案,加強關愛留守兒童陣地建設,做好祖國的「護花使者」。
  • 連雲港市今年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連雲港市今年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發布日期:2020-11-30 17:19 來源:連雲港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連雲港市各級民政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建設,今年,全市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 鹽都區樓王鎮打造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為構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長效機制,為留守兒童撐起愛的天空,鹽都區樓王小學依託學校「鄉村少年宮」現有資源,積極打造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樓王鎮組織關工委、司法所、婦聯、團委等部門定期開展文體娛樂、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努力給留守兒童提供多方面的關愛服務。多年來,藉助「鄉村少年宮」,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
  • 需要陪伴的不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婦女是否被忽視?
    在農村,有一類人群備受關注,那就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我們都在呼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殊不知,在農村還有一類人群更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留守婦女」,她們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備受關注的今天也許被人們忽視了!留守婦女,也稱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後單獨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戶籍地的婦女。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人口的流動性不斷提高。
  • 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發布 兩地留守兒童關愛模式獲認可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和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在京發布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記者注意到,福建三明「三聚三化」精準關愛呵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湖北松滋從「五缺」到「五有」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溫馨港灣入選典型案例。
  • 南京溧水:「兒童之家」撐起孩子明亮天空
    近年來,為做好農村留守、困境兒童保護關愛工作,我區在開發區、各鎮(街)均打造了一個兒童「關愛之家」,凝聚各方力量,為廣大兒童提供一個集遊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支持等為一體的服務平臺,努力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為孩子撐起一片「彩色天空」。
  • 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
    協助做好對無人監護或遭受監護侵害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精神關愛和臨時監護照料工作。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家庭連結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公益慈善資源,引導公益慈善力量、相關社會組織和志願者等社會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物質幫助和關愛服務。(二)配合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滬府規〔2020〕29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為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 洣水中學舉行「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捐贈儀式
    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衡東分站通訊員 陳美熙)為充分發揮鄉村學校少年宮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作用,幫助廣大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今年11月,衡陽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組織牽頭在全市開展「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我縣積極響應,12月22日上午9點,結對幫扶單位縣稅務局在洣水實驗中學舉行捐贈儀式
  • 關心女性幸福 關愛婦幼健康 西藏婦女兒童的幸福春天
    中國西藏網訊 7月11日,是第29個世界人口日,主題為「關心女性幸福,關愛婦幼健康」。健康是幸福之本,婦女兒童的健康,更是一個家庭的幸福之本。婦女兒童的健康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健康狀況不斷改善。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 東營區史口鎮:關愛留守兒童 「愛的背包」走進南王書屋婦女微家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馬新怡 東營報導近日,東營區史口鎮婦聯、東營市龍祥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東營區史口鎮南王村、勞家村、西商村、東寨村等村協調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葉柏工藝基金,為村內兒童搭建「農家書屋+婦女微家」新陣地
  • 守護童年守望成長——監利市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主題活動
    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與其他兒童一樣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更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與愛護。為了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系列工作」部署,進一步關愛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 貴州省啟動「把愛帶回家」關愛服務兒童「四送」活動
    《關於「把愛帶回家」2021年寒假關愛服務兒童「四送」活動》文件,省民政廳副廳長鄧湘桂宣讀貴州省「四送」活動內容,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楊曉曼宣布活動啟動。,活動針對廣大兒童特別是孤兒、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中小學生家庭親情關愛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利用寒假、春節親人團聚、闔家團圓的有利時機,通過開展以「送家風故事」「送家教服務」「送法治安全」「送社會關愛」為內容的「四送」活動,提醒父母因長時間外出務工而忽略對孩子的愛,同時送去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對廣大兒童特別是孤兒、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心關愛。
  • 泉州市婦聯舉行「我們和留守流動兒童在一起」主題關愛活動
    根據孩子的「六一」微心願,來自泉州市婦聯、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德化縣旗袍協會巾幗志願服務隊的40名「愛心媽媽」提前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禮物。在蓋德中心小學就讀五年級的林永福,爸爸媽媽都在陶瓷廠上班,陪伴他的時間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