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陪伴的不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婦女是否被忽視?

2020-12-22 山溝兒農村小王

觀農村,思民情,聊農事,專注三農,歡迎關注「山溝兒農村小王」,每天更新三農信息!

#農村留守婦女#

在農村,有一類人群備受關注,那就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我們都在呼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殊不知,在農村還有一類人群更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留守婦女」,她們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備受關注的今天也許被人們忽視了!

留守婦女,也稱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後單獨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戶籍地的婦女。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人口的流動性不斷提高。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由於外出勞動力的主體是男性,老人、婦女和孩子留在戶籍地,於是農村出現了留守婦女群體。她們忍受著與丈夫長年兩地分居的孤寂,守著家中的一畝三分地,贍養老人,照顧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擔,她們被稱為「留守婦女」。

為什麼要寫這個話題?昨天在村裡親眼目睹了一位留守婦女的無奈和辛酸!

張雲(化名)是一位典型的留守婦女,丈夫常年在外幹苦力(具體什麼活兒不知道),一年回一次就算不錯了,有時候好幾年都回不去,家裡養孩子、種地、贍養老人、各種雜活兒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張雲(化名)的肩上!

就在昨天,張雲的婆婆突然得病痛苦難耐,一個6歲的兒子和哇哇哭鬧的剛滿月的女兒纏著她不知所措,村裡人見狀後幫忙把婆婆送往醫院,各位好心人幫她度過了這一次難關!據了解,婆婆犯病不是一次兩次了,村民多次的幫助讓她很不好意思,有幾次甚至都要給一些好心人跪下了!

被忽視的農村留守婦女

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是我們農村人形成的固有思想,再加上近年來城鎮化地發展形勢,外出務工成為農村青壯年勞力的主要賺錢方式。

隨著大量青壯年男勞力的外出,不僅在農村形成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群體,更形成了被人忽視的「留守婦女」群體。

丈夫外出,家裡所有的重擔都落在婦女們的肩上。

贍養老人、撫養孩子、下地幹活等等,所有的大小事務都得她們去處理,從以前的「婦女能頂半邊天」,到如今她們實則成為真正意義上家裡的「頂梁柱」!

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如今被稱為「農村三留」人士!

她們是一個特殊而不能被遺漏的人群!她們是農村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她們同樣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和需要給予更多關愛的群體!

農村留守婦女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1、贍養老人

婆媳自古不兩立,能處成母女關係般的婆媳少之又少,然而面對生活壓迫、丈夫常年外出的現狀,留守家中的妻子不得不擔負起自己贍養老人的重任!沒有男人在家,若遇到一些突發的狀況還是很讓婦女們力不從心!

即使再有孝心的兒媳有時候也會覺得有心無力,遠在千裡的丈夫關鍵時刻也不能趕回來,有時候真是欲哭無淚!

2、下地幹活

男人在外,家裡的土地怎麼辦?總不能荒廢了吧,老人已拿不起鋤頭,那所有的農活還是落在了留守婦女的肩上!

在印象中掄起鋤頭幹得滿身大汗的都是大老爺們,然而現實的殘酷讓留守家中的婦女們都成為了硬槓槓的「女漢子」!

繁重的農活本不該女人去承擔,然而現實中農村婦女們個個都是「幹將」!

為了不讓遠在他鄉的男人擔心,春種秋收獨自承擔也無怨無悔,但也永遠無法逃避女人會有筋疲力盡的現實!

3、心理問題

農村留守婦女不可逃避的一個現實就是「獨守空房」,一個個孤獨寂寞的夜晚她們總會在想:「這種日子何時才是個頭兒」!

處於對婚姻的忠貞,大部分婦女不會胡來,但內心的苦楚也不便向他人傾述,長此以往會造成她們心理上的一些問題!

但也不乏一些無法克制自己的人,出軌問題在農村留守婦女身上也比比皆是!然而只要你是一個留守婦女,都避免不了遭受村裡的風言風語。

長期的留守對婦女心理上造成的傷害,又有誰懂呢?

4、教育孩子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除了母親的關愛之外也需要父親的陪伴,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叛逆,有時候在教育上獨身在家的母親們也是顯得力不從心!

孩子遭受的欺凌,母親遭受的風言風語,讓留守婦女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無比艱辛!卻又無可奈何!

勞動強度高、精神負擔重、缺乏安全感的農村留守婦女,是否更需要陪伴?是否更應該引起社會的重視與關愛呢?

需要陪伴的不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還有她們!

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備受社會關注之時,我們往往忽視了「農村留守婦女」這一弱視群體!

相比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可能她們承受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創傷更大,我們是否應該給予她們更多的關愛和支持呢?

中國農業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全國有8700萬農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萬留守婦女。調查中發現,留守婦女隱諱地表達了她們的性壓抑問題,「她們長期處於性壓抑狀態,這也導致了連鎖的負面情緒。」69.8%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煩躁,50.6%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焦慮,39.0%的婦女經常感到壓抑。丈夫外出打工,與丈夫一同去打工,孩子沒人看管,怕荒廢了孩子未來和前程,在家管教孩子,伺俸公婆,又不能和丈夫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長期的性壓抑,讓她們煩躁而焦慮。她們就是這樣艱難地選擇著這種痛苦的生活,忍受著與分居的孤寂。繁重的體力勞動似乎還不難承受,讓她們更加難以忍受的是長期的性壓抑。

需要陪伴的不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婦女是否被忽視?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山溝兒農村小王」作品,歡迎個人分享,禁止平臺轉載,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吳雁澤:社會應多關注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其中有不少網友將目光指向農村的留守兒童。原因是民工是很多人都會想到要關心的對象,然而民工後面的留守兒童、留守父母卻較少提及。沒有後方的穩定,「前線」就容易出問題。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全國政協委員吳雁澤今年共提交了三件提案,其中一個就是有關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  為此,記者採訪了吳雁澤委員。
  • 千萬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網絡眼4G太陽能監控構築農村安全網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年來,隨著人口流動速度的增加,農村青壯年大量流向城市,農村幾乎成為空巢,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農村小偷小摸現象增多,同時因為留守兒童和婦女增多,一些性侵案件也隨之增多。她們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安全問題,也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監護和安全防範,從而給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造成讓人心痛的後果。
  • 情系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 政信投資集團聯合紅十字會開展進...
    隨著農村勞務開發規模逐漸擴大,農村青壯年男女外出打工、經商,家中留下年老父母和年少子女,形成稱之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特殊群體。為弘揚紅色文化,傳遞社區溫暖,8月22日,政信投資集團下屬公司聯合紅十字會,共同發起「情系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活動。
  • 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因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距的客觀存在,因為要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因為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多種客觀複雜原因的存在,造成了很多留守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在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業、衛生健康、思想情感等方面缺乏社會關愛。  「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 東莞電視臺關注嘉禾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東莞電視臺關注嘉禾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來源:紅網 作者:何光紅 李井平 編輯:高芹 2014-08-07 11:01:45
  • 新化舉行最美家庭、關懷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頒獎慰問晚會
    活動現場   紅網新化縣分站6月19日訊(分站記者 陳懿)6月16日,新化縣舉行最美家庭、關懷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的頒獎、慰問晚會,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曉英、中國武術家協會副主席晏西徵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
  • 堪比空巢老人般心酸的「留守兒童」,他們守望的又是什麼呢?
    隨著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走出農村,去到大城市去工作,而自然而然地他們的孩子就成為了留守兒童,常年見不到一面是常事,可是,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不走出農村又能怎麼辦呢,所以說,為了生活得更好,這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可是對於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生活又有多麼的心酸呢?
  •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與化解之道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大量鄉—城流動人口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但同時也造成農村「留守」現象,農村空巢老人作為農村逐漸龐大的弱勢群體,其養老模式在健康狀況、經濟收入、人力資源、制度建設等方面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 留守人口研究|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對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科學判斷,有助於社會各界理性面對留守兒童問題,關注重點群體,著眼關鍵方面,明確責任主體,紮實而有效地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一)協同主體,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家庭、學校、社區是兒童成長的三大場所。在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家庭結構持續變動的背景下,家庭這一場所已難以全面擔任子女監護、教育與親情的角色。
  • 傷心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系列之二
    上過大學的人都會知道,學術論文都有關鍵詞;可我們的先人和後人絕不會知道,今天的中國農村有個傷心詞——「留守兒童」。許多外國朋友一定會納悶:什麼叫「留守兒童」?為什麼要兒童「留守」?兒童「留守」的目的是什麼?許多國家不允許未成年兒童一人呆在家裡,父母長期將幼兒留在家裡,在很多國家既不義又違法。
  • 山西曲沃為農村空巢老人建起幸福驛站
    「十三五」期間,山西省曲沃縣加大農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全縣農村社區建成具有餐廳、娛樂室、休息室等日間照料中心29個,照料空巢老人245位。作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創新模式,空巢老人白天可就近「入託」,晚上可返回家庭,日間照料中心深得空巢老人的青睞。
  • 城市也有「留守兒童」?都怪父母的無效陪伴,比農村留守更可憐
    說到留守兒童,一般人都會想到農村裡的孩子,因為父母到外地打工,只能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成長。但是,現在的城市裡也出現了很多隱形式留守兒童,這些孩子雖然一直跟父母待在一起,但是卻跟留守兒童沒什麼兩樣。而他們之所以變成「隱形留守兒童」,其實都是因為父母的無效陪伴造成的,一般表現為以下這幾點,家長們快看看有沒有自己。陪伴只重時長不重質量很多家長認為,只要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就是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了,但是現在多少家長是坐在孩子旁邊,但卻一直低著頭刷手機。這種陪伴只重視時間不重視質量,孩子無法跟父母建立情感上的聯繫,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農村留守婦女也會造成「隱患」?大爺三句話,說到女人心坎裡了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來自農村的男性青壯年們選擇外出去大城市打拼奮鬥,而大多數正婦女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自己孩子和家中的老人,選擇獨自留守家中很多人都會擔心男人在外打拼會對那些燈紅酒綠把持不住,但是留守在農村的婦女們也會造成很多「隱患」,但是對於這種現象,農村大爺說了三句話,卻是說到大多數女人心坎裡去了。
  • 留守人口研究團隊:應對留守兒童沉迷遊戲須以捍衛童年為原則
    在網絡電子遊戲等媒體技術的影響下,社會關注的焦點長期停留在留守兒童沉迷遊戲的問題本身,很少關注留守兒童童年生活應該包含的獨立存在價值的問題。從表面上看,是網絡電子遊戲影響了留守兒童,但從根源上來說,卻是社會長期忽視留守兒童童年生活的價值問題導致了留守兒童的一些社會問題。
  • 村裡只剩下空巢老人將來農村怎麼辦
    現在農村的空巢老人是越來越多了,許許多多的村子裡很少能見到年輕人的身影了。村子裡有個大事小情,想找幾個年輕人幫忙,都非常不容易。村子裡,大片農田裡忙忙碌碌的幾乎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農村裡的年輕人大都在城裡打工,村子裡剩下的都是她們的父母和留守兒童。而這些留守兒童長大以後,不是考學離開了村子,就是打工離開了家鄉。那麼問題來了:農村裡只剩下空巢老人,將來的農業怎麼辦?試想,十年二十年以後,如果這些空巢老人都喪失了勞動能力,甚至都漸漸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農村怎麼辦?農業怎麼辦?糧食生產怎麼辦?
  • 中國農村發展現狀2:空巢老人
    就像上一篇提到的留守兒童一樣,空巢老人也是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我也從這幾個角度來闡述一下空巢老人:1)哪些人?2)為什麼產生?3)怎樣的走向?空巢老人的結構,大致可以下幾種:1)原本就在農村生活的本地老人,一輩子種地為生,或者年輕出去闖蕩過,但老了以後,回到農村2)退休的職工人員。這裡有老師、醫生等,生在農村,甚至長在農村。這類人也是相對比較舒適的。
  • 農村留守,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比如贍養家裡老人,撫養教育孩子等——————————農村留守婦女,在生理和心理上,面對著多種問題的困擾;在生活中,也面對著一些難題。農村留守婦女,面臨幾大問題:1、獨自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男人在外打工,女人獨自在家,既要贍養老人,又要照顧孩子,獨自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尤其是農忙時節,體力勞動更加繁重和勞累。2、在子女的教育上力不從心農村留守婦女,如果自身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沒有什麼文化,就有可能在子女的教育上力不從心。
  • 給留守兒童一個「家」
    當許多城市裡的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參加各種夏令營時,在廣大的農村,卻有一大群孩子在時不時地眺望遠方的城市,想念著在外打工的父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生活上缺少照顧、心理上缺少關愛、行為上缺少管制,仍是許多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困境。如何讓他們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沈丘縣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 民政部 教育部 公安部部署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_部門新聞...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13號)精神,切實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日前印發《關於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民發〔2016〕
  • 留守老人兒童吃熱氣騰騰的長桌宴
    長桌宴現場 記者 洪俊 攝巴渝傳媒網訊(記者 洪俊)12月19日,涪陵藺市美心紅酒小鎮擺起長桌宴,邀請藺市鎮泡桐村、大橋村、梨香社區等景區周邊環衛工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一起免費吃餃子、喝羊肉湯,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