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2020-12-24 上海市人民政府

滬府規〔2020〕29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為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13號,以下簡稱《意見》),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現提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施意見如下:

  一、統一思想認識

  農村留守兒童(以下簡稱「留守兒童」)是指生活在本市郊區農村地區,父母雙方均為本市農業戶籍或父母一方為本市農業戶籍、另一方為非本市戶籍但持有《上海市居住證》,因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16周歲的本市戶籍未成年人。留守兒童是本市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監護照料和更好的關愛保護。

  二、明確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工作目標

  全面建立以家庭切實履行監護職責為基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立完善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幹預等救助保護機制,切實維護和保障留守兒童的各項權益。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家庭盡責。父母是兒童的法定監護人。落實家庭監護主體責任,監護人必須依法盡責。建立家庭監護支持系統,積極開展家庭監護和委託監護的督促指導,確保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監護照料、親情關愛和家庭溫暖。

  二是加強政府履職。將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納入各級政府重要工作內容,落實區、街鎮屬地責任,加強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督指導責任,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救助保護機制,切實保障留守兒童合法權益。

  三是倡導社會參與。貫徹「兒童優先」的理念,充分發揮村(居)民委員會、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積極力量,共同參與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形成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四是強化統籌兼顧。對留守兒童中的困境兒童,要結合本市困境兒童保障體制機制,統籌安排落實好關愛保護和保障等政策措施。

  三、建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一)指導和監督家庭履行監護主體責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政府要指導和監督家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充分利用各類載體和渠道,對外出務工的本市農村戶籍人員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宣傳教育,教育父母履行照顧、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義務。對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村(居)民委員會、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要及時予以勸誡、制止;對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同時,工會、婦聯等群眾團體根據本市作為外來務工人員流入地的特點,在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建築安裝、家政服務、醫院護工、養老護理、美容健身等相關行業,開展法治宣傳和家庭教育指導,引導未成年人父母自覺履行監護責任,督促未成年人父母與留守子女常聯繫、多見面,及時了解掌握留守子女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狀況。

  (二)落實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屬地責任。各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結合區域實際,認真組織開展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行動,因人施策、按需幫扶,確保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覆蓋本行政區域內所有留守兒童。村(居)民委員會要定期走訪、全面排查,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監護情況、就學情況等基本信息。對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留守兒童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由村(居)民委員會提供生活照料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給予支持。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建立翔實完備的留守兒童信息臺帳,做到一人一檔案,動態管理。區民政部門要對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開展的監護監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導和技術支持,會同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對重點對象進行核查,必要時,接受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委託,依託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機構等,對重點對象進行妥善照料。

  (三)加大學校關愛保護力度。中小學校和幼兒園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和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在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的重要作用。對所有留守兒童安排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進行結對幫扶,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並給予必要的關心支持。要通過電話、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等方式,加強與家長、受委託監護人的溝通交流。要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幫助兒童增強防範不法侵害的意識、掌握預防意外傷害的安全常識。積極開展校園文化體育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及早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並予以疏導和糾正。寄宿制學校要完善教職工值班制度,落實學生宿舍安全管理責任。要加強關心關愛,防止因留守兒童學習困難而輟學。

  (四)充分發揮群團組織關愛服務優勢。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要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留守兒童提供假期日間照料、課後輔導、心理疏導等關愛服務。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行業工會、共青團、婦聯要廣泛開展促進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家長及時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切實擔負起教養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各級殘聯要組織開展留守殘疾兒童康復等工作。

  (五)支持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要通過孵化培育、政府購買服務、引導志願服務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志願服務組織等深入社區、學校和家庭,開展留守兒童監護指導、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社會融入和家庭關係調適等專業服務。支持社會組織、愛心企業依託學校、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開展留守兒童託管服務。

  四、健全救助保護機制

  (一)建立強制報告機制。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行使公權力的各類組織和法律規定的公職人員,以及依法對未成年人負有教育、看護、醫療、救助、監護等特殊職責,或者雖不負有特殊職責但具有密切接觸未成年人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及其從業人員,發現留守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或失蹤、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或不履行監護責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傷害或不法侵害等情況的,要在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告。負有報告義務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報告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其主管行政機關或者本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相應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相關單位或者單位主管人員阻止工作人員報告的,予以從重處罰。其他公民、社會組織積極向公安機關報告有關情況的,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二)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公安機關要及時受理有關報告,第一時間出警調查,有針對性地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強制報告責任人要協助公安機關做好調查和應急處置工作。屬於留守兒童單獨居住生活的,要責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確定受委託監護人,並對父母進行訓誡;屬於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或不履行監護責任的,要聯繫留守兒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託其他親屬監護照料;有前述兩種情形,但聯繫不上留守兒童父母的,要將留守兒童就近護送至其他近親屬、村(居)民委員會或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機構臨時監護照料,並協助通知留守兒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確定受委託監護人。屬於失蹤的,要按照兒童失蹤快速查找機制,及時開展調查。屬於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以及本市有關規定及時處置,必要時,通知並協助民政部門將其安置到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實施保護;屬於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傷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為、實施保護;對前述兩種情形,要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其就醫、鑑定傷情,為進一步採取幹預措施、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打下基礎。公安機關要將相關情況及時通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健全評估幫扶機制。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接到公安機關相關情況通報後,要會同民政部門、公安機關在村(居)民委員會、幼兒園、中小學校、醫療機構以及親屬、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的協助下,對留守兒童的安全處境、監護情況、身心健康狀況等進行調查評估,有針對性地安排監護指導、醫療救治、心理疏導、行為矯治、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專業服務。對監護人家庭經濟困難且符合有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會救助部門要及時將其納入保障範圍。

  (四)強化監護幹預機制。對實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遺棄留守兒童的父母或受委託監護人,公安機關要給予批評教育和訓誡,必要時,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情節惡劣構成犯罪的,依法立案偵查。對監護人存在將留守兒童置於無人監管和照看狀態導致其面臨危險且經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監護職責6個月以上導致留守兒童生活無著的,或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遺棄留守兒童導致其身心健康嚴重受損等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行為的,其他具有監護資格的人、村(居)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民政部門等個人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前述規定的個人和民政部門以外的組織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

  五、落實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發揮統籌協調機製作用。充分依託市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落實職責分工,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區要繼續發揮現有工作機製作用。各級婦兒工委和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要將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作為重要工作內容,統籌推進相關工作。

  (二)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各區、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制定具體實施措施。要強化關愛服務和救助保護政策措施的有效銜接,區分情況和類型,體現「因人施策、按需幫扶」,確保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照料和有效關愛。

  (三)強化基層基礎能力建設。各級政府要安排保障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必需的工作經費。要逐步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滿足臨時監護照料留守兒童的需要。要依託現有信息系統,充分運用留守兒童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報送機制。要利用現有公共服務設施,開闢兒童活動場所,提供必要託管服務。每個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配備兒童督導員,每個村(居)民委員會配備兒童主任,負責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同時,探索通過設置公益崗位、吸納志願者、靈活用工等途徑,充實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鄉鎮(街道)和村(居)的關愛保護工作力量。

  (四)強化督查問責。進一步完善「控輟保學」機制,中小學校要及時了解無故曠課留守兒童情況,落實輟學學生登記、勸返復學和書面報告制度,對勸返無效的,要書面報告區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相關部門要依法採取措施,勸返復學。各區要制定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督查考核辦法,定期通報工作情況。對認真履職盡責、政策落實到位、工作成效明顯的,要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對工作不力、措施不實的,要督促整改落實;對因推諉扯皮、玩忽職守等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問責。

  (五)營造良好氛圍。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宣傳解讀,在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同時,善於通過新媒體和網絡公益平臺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強化家庭履責的法律意識和政府主導、全民關愛的責任意識。要建立健全輿情監測預警和應對機制,理性引導社會輿論,及時妥善回應社會關切。要宣傳報導關愛保護工作先進典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營造良好氛圍。

  本實施意見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14日

相關焦點

  • 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
    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教育廳(教委)、財政廳(局)、團委、婦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教育局、財務局、團委、婦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是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新興力量,在回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社會服務需求、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中具有積極作用
  • ——陝西西安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紀實
    沒戶口、上學難、沒醫保、事實無人撫養,小鄧姐弟倆的困境,在摸底排查中被兒童主任發現。隨後,臨潼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為他們解決了戶口和上學問題,還幫他們辦理了醫保。在做了大量工作後,小鄧姐弟倆的母親回來了,街道和村裡幫他們修繕了房屋,孩子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保障,再也不用到處流浪了。區民政局給小鄧一家辦了農村低保。
  • 民政部對「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的答覆
    民函〔2019〕718號司富春代表:您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收悉。您在建議中提出的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建議,對推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 民政部 教育部 公安部部署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_部門新聞...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13號)精神,切實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日前印發《關於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民發〔2016〕
  • 固鎮縣教體局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_蚌埠市人民政府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提供保障固鎮縣教體局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印發了《關於印發固鎮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方案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教育關愛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積極開展,保證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
  •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
    關於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項目的通知國衛辦流管函〔2016〕999號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陝西省衛生計生委:   為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 新時代文明實踐|海口瓊山區大坡鎮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政策宣講活動
    15日下午,海口瓊山區大坡鎮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百場宣講進村(居)」系列活動。活動圍繞「政策法規」「盡職履職」等內容進行宣講,進一步引導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強化監護主體責任意識,為農村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健康成長織密安全網絡。
  • 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傳統的女主內的觀念使然,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文化程度相對偏低,加上家庭拖累,很難實現就業有收入,所以只能在家裡留守。」山東煙臺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何振波說。  近日,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財政部、人社部等13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此也有明確回應。
  • 北海市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細則徵求意見公告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桂民規〔2019〕5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我們起草了《北海市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德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留守兒童是一個典型的弱勢群體。因此,做好留守兒童德育,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德育工作,及時糾正留守兒童不當行為,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顯得尤為重要。一、關於留守兒童的概述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可知關於留守兒童有如下基本的定義:留守兒童是指父母外出務工達三個月以上,將孩子留在原戶籍所在地,由父母單方監護或由親屬代為監護的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
  • 包頭關愛保護留守兒童 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藍天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父母關愛的缺失致使他們長期生活在孤獨中,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愛。2017那年夏季,包頭通過多種形式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暑期活動,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成長的藍天。
  • 關愛刑事案件留守兒童 給予他們成長更多陽光
    日前,安溪縣人民檢察院在安溪縣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上作關於刑事案件留守兒童救助聯動工作情況的專項報告。報告具體都提到了什麼關懷措施?人大常委會具體提了什麼審議意見?該怎樣為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送去陽光?一起來感受這份報告的溫度。
  • 四川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之三(綜合分析篇)
    四川農村留守兒童狀況專題調查已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和社會關係做了分析,本報告將結合前兩篇報告結果,並綜合受訪者的意見建議,對整個調查結果作進一步綜合分析。
  • 讓孩子們在全社會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2020年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回眸
    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吸納了近年來各地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先進理念、實踐成果及各方面意見建議,著力回應了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暴力化等新情況、新特點,為解決新形勢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提供法治保障。基層兒童工作者特別是村(居)兒童主任工作在村(居)一線,走村訪戶,直接服務家庭和兒童,最懂鄉情,最接地氣,是兒童關愛服務能否在基層落地的關鍵。
  • 寶應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兒童關愛之家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飛速推進,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比列越來越高,留守兒童的數量也逐年遞增。在今年的寶應縣「兩會」上,部分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提案,加強關愛留守兒童陣地建設,做好祖國的「護花使者」。
  • 通化市婦聯積極開展「大手牽小手」關愛兒童活動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工作安排,12月9日通化市婦聯、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婦兒工委辦公室在通鋼一小開展「大手牽小手」關愛兒童活動,以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20〕68號>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經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新區關愛農村留守兒童 未滿16周歲不得脫離監護
    日前,濱海新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出臺《濱海新區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中明確要求,全區要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不得讓未滿16周歲的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同時建立強制報告機制,規定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等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農村留守兒童單獨居住或失蹤、疑似遭受不法侵害等情況負有強制報告責任。
  • 麒麟區:法治宣講 護航成長 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珠江網訊(記者 王吉飛)11月12日,麒麟區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在麒麟區太和街道開展。、未成年人相關概念及權益、未成年權益保護法律規定、怎樣保護?」結合參會人員的工作、崗位職責,徐律師還從社會角度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保護提出建議。她提出,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了相關組織和個人的報告義務,有權勸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控告。針對未成年人性侵害及性騷擾案件,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 全國人大代表廖仁斌:建議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
    紅網北京3月5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王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充分發揮家庭、企業、社會、各級政府職責,整合社會資源,千方百計為留守兒童營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廖仁斌建議,應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