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之三(綜合分析篇)

2020-12-17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農村留守兒童狀況專題調查已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和社會關係做了分析,本報告將結合前兩篇報告結果,並綜合受訪者的意見建議,對整個調查結果作進一步綜合分析。

  結果顯示:目前我省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於留守兒童的學習、思想、能力培養和生理衛生指導方面比較欠缺;外出務工父母對留守孩子關心不夠,留守兒童對於親情的渴望、父母的陪伴訴求非常強烈。建議全方位構建和完善關愛留守兒童體系,加強對父母、監護人的教育,切實落實當地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職責,加大教育部門和學校關愛保護力度,積極發揮群團組織、社會力量作用等。

  一、在外務工父母對留守兒童的關心不夠,監護人對學習、思想、能力培養和生理衛生指導方面比較欠缺

  調查顯示,有24.6%的在外務工父母不太關心自己的孩子,留守兒童在家的監護人主要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89.8%),對其能夠起到的監護作用僅是「照顧日常生活」(93.2%)和「負責人身安全」(69.2%),對於「輔導學習」、「思想品德教育」、「獨立能力培養」、尤其是「生理衛生指導」方面比較欠缺。由於監護人的特殊性(一般所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或是年齡較大),對於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方面照顧多,精神方面關心少,對於孩子學習的輔導,行為習慣的養成,心理、生理或精神上的需求關注少,留守兒童的成長在這些方面缺失較多。

  建議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外出務工父母的教育引導,切實落實作為父母或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對於不履行監護職責的父母或監護人,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及時予以勸誡、制止;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

  二、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調查中約半數受訪兒童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一般,而問及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時,受訪兒童表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主要原因。調查發現,在外務工的父母「經常」關心的留守兒童,成績好 的和喜歡集體生活的人數比例均高於父母不太關心的留守兒童。調查結果反映出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建議外出務工父母要多關心孩子,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物質生活,更要重視精神、心理上的需求,在學習、思想、生理衛生指導方面多花一些心思,多教育和引導,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父母不能把責任推給監護人,父母的引導、教育更為重要,父母應加強與監護人、老師間的聯繫,及時掌握孩子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品行、心理等各方面的狀況,積極與監護人、老師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從而正確、及時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幫助。

  三、與有些父母不太關心孩子對比,九成留守兒童最大的心願或期盼是「在外務工的父母健康平安,不要太辛苦」 

  問及受訪留守兒童,自己最大的心願或期盼是什麼時,排在前面的是「在外務工的父母健康平安,不要太辛苦」(89.7%)和「提高學習成績,今後可以順利考上大學」(64.3%)。詳見圖1。(此題為多選,相加不等於100%)

圖1 留守兒童目前生活學習上最大的心願或期盼

 


  而在外務工的父母親對於留守在家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關心還不夠,只有七成多的父母做到了「經常」打電話或寫信。

  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對父母的愛更加純粹,儘管外出務工的父母離得遠,甚至有些父母還不太關心他們,但留守兒童都希望父母安康,不要太辛苦。本次調查問及留守兒童的想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都表達了期盼與父母的團聚,渴望親情的陪伴,心疼作為監護人的爺爺奶奶們的辛苦。

  四、留守兒童最信任依賴老師,建議教育部門和學校實施全程管理

  留守兒童認可老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對他們的關愛,並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受到欺負或者是遇到困難時,首選的求助和傾訴對象也是老師(61.6%)。調查反映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中,最信任並依賴老師,因此建議學校老師不管是在平時的學習還是日常生活中,要多和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多疏導,尤其是對獨自生活狀態的留守兒童,要更多留意,更多關心。

  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教育部門的要求,以及結合本次調查結果,建議中小學校要對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情況實施全程管理,利用電話、家訪、家長會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監護人的溝通交流,了解留守兒童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幫助監護人提升監護責任意識和教育管理能力;加強對教職工的培訓,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員關愛照料留守兒童的能力;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應有專職的輔導員,專門負責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還可幫助留守兒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加強與父母的情感聯繫和親情交流。

  五、加大當地政府、社會團體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本次調查還問及學校裡是否有公安、消防、共青團等組織的人來講授過有關防盜、防騙、防火、健康成長等自我安全保護的知識,受訪兒童表示「經常有」的佔45.2%,表示「偶爾有」的佔52.2%,表示「從來沒有」的佔2.6%。

  中央提出關愛留守兒童要落實縣、鄉鎮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職責,發揮群團組織、社會力量關愛服務作用。建議當地政府、鄉鎮及村委會,要建立翔實完備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帳,一人一檔案;要積極主動地去幫助當地的農村留守兒童,定期走訪、全面排查,及時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監護情況、就學情況等基本信息。動員社會力量、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構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要落到實處。本次抽樣調查中還發現了兩名目前獨自生活的留守兒童,一是家住宜賓縣高場鎮梁山村、就讀於青雲中小學的吳明會,另一名是就讀於家住安嶽縣永順鎮涼亭村、就讀於永順鎮中學的文馨譽,建議當地要給予特別的關心,確保他們得到妥善的照料。

相關焦點

  • 全國婦聯召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和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發布會
    全國婦聯召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和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發布會   全國婦聯定於2008年2月27日上午9:00—11:00在中國婦女活動中心二層大會議廳(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17號)召開全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和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發布會。
  • 留守人口研究|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綜合各地方的有效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政府關注留守兒童現象,建設好全國中小學電子學籍系統,實現對留守兒童的動態監測;進一步抓好寄宿制學校建設,出資建立校內留守兒童之家,紮實實施營養餐工程;同時為留守兒童搭建親情電話、網絡視頻等與家長溝通的平臺。
  • 兒童權利視角: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
    在學術界、教育界,不少熱心人士針對與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有關的方方面面進行了廣泛的社會調查,這些社會調查的結果通過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等方式發表,並通過期刊、報紙、廣播、自媒體等多種方式的傳播而影響廣泛,喚起了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視,其觀點與結論也形塑了社會大眾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基本印象。
  •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達902萬人 四川湖南等省份超70萬
    朱柳融 攝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有關負責人今日通報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情況時介紹,從省份來看,江西、四川、貴州、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等省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都在70萬以上。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今年3月底以來,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聯合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
  •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工作報告
    (二)課題研究小組的構成和分工情況課題負責人:******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如下:******:參與填寫申請評審書》、撰寫《開題報告》、《研究報告》、《工作報告》、階段總結;負責撰寫《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策略;負責課題研究中有效性評價的研究;參與完成申報書、研究方案、報告的撰寫;負責會議記錄和活動記錄。
  •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狀生存狀態調查: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編者按】               2014年5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       該中心3位留守兒童專家張旭東、趙霞、孫宏豔走訪了在湖南、江西、貴州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市)的12個縣(市、區),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佔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佔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該調查系統地提出了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九個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
    》(國發〔2016〕13號)和我委《關於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健康關愛工作的通知》(國衛流管發〔2016〕22號),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委決定在你省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項目。  二、主要任務  (一)進行需求評估和調查研究,明確重點任務。各省項目縣(見附件)要在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技術指導組的指導下,開展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需求摸底調查,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健康問題與健康影響因素,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任務、進度安排、實施方法和保障措施等。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
    這種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流動打破了長期穩定不變的家庭結構,導致父母與子女長期分離,農村出現了大批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教育問題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正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 農村留守兒童報告:重男輕女導致女童成"隱形人"
    農村留守兒童報告:重男輕女導致女童成"隱形人" 原標題: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婷舒/攝  魔鬼精心挑選了那些最易下手的目標:寧夏靈武市,一位白髮叢生的幼兒園教師去年被發現性侵了12名幼女,其中11名為農村留守兒童。湖南攸縣,一名小學教師在過去3年裡猥褻了班裡的大多數女生,幾乎都為留守兒童,舉報者說,他「專門欺負」父母在外打工的女生。
  •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滬府規〔2020〕29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為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根據2000年第5次全國人口普查表的抽樣數據推算,我國2000年農村的「留守兒童」人數約是2000萬人。隨著2005年來農村外出打工人員的流動規模進一步擴大,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數將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由於「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據前人的有關調查顯示:65.9%的老師認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較大的問題。
  • 留守兒童的父母有多難
    得益於此,許多農村孩子才有了生活的希望。留守兒童能夠繼續接受教育,健康狀況得到了保證。家庭收入與學齡兒童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收入增加,父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飲食條件。正因此,留守兒童的健康狀況並不如大眾所想的那麼糟糕,相反還要好過父母均在家的農村兒童。史丹福大學在中國開展了農村教育行動計劃,志在為中國營養、健康和教育政策提供制定和改進建議。
  • 2020年留守兒童課外學習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全社會長期關注的焦點。2020年初,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兒童救助保護工作方案》,對進一步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兒童救助保護工作做出部署安排。如何將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在疫情防控常態下也能讓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群體建立起健康安全意識?
  • 吳雁澤:社會應多關注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在今年兩會召開前夕,人民日報和人民網就老百姓最關注的兩會熱點問題,開展網上調查。調查自推出以來,得到了網友們的高度關注。其中有不少網友將目光指向農村的留守兒童。原因是民工是很多人都會想到要關心的對象,然而民工後面的留守兒童、留守父母卻較少提及。沒有後方的穩定,「前線」就容易出問題。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 農村「留守兒童」還要守望到什麼時候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據權威調查,我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23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
    2006年8月28日,公安部專門發布了《關於做好留守兒童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級公安機關要針對留守兒童監護權的缺失導致合法權益特別是人身安全易於受到侵害的實際狀況,加大對留守兒童安全保護的力度,嚴密防範、嚴厲打擊侵害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
  • 需要陪伴的不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婦女是否被忽視?
    在農村,有一類人群備受關注,那就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我們都在呼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如今被稱為「農村三留」人士!她們是一個特殊而不能被遺漏的人群!她們是農村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她們同樣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和需要給予更多關愛的群體!農村留守婦女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 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
    三是注重因地制宜。從各地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需要和社會工作發展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區域差異,因地制宜確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範圍、程度和方式,確保其有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四是強化專業作用。
  • 安利:留守兒童的廚房實驗
    2011年初,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針對西部四省區農村寄宿學校小學生營養狀況的調研報告顯示:中西部貧困地區受調查學生中12%生長遲緩,72%上課期間有飢餓感。學校男女寄宿生體重分別比全國農村學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釐米和9釐米。
  • 王聯榮:為留守兒童營建溫暖的家
    2009年暑假,王聯榮做了一項社會調查,臨近兩鄉鎮交界處的12個村3至6歲適齡兒童741人,在縣城和集鎮就讀的123人,還有368名屬於留守兒童,想上幼兒園卻無園可上,這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於是,毅然決定辭職回鄉,在留守兒童家門口辦一所幼兒園。說幹就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