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工作報告

2021-01-15 三三說教育

一、課題組織機構的構成和分工情況

(一)課題領導小組的構成和分工情況

組長:******,負責課題研究宏觀調控與統籌。

成員:******(教務處負責人),課題隊伍的培訓。

******(教師),負責課題研究的推進。

(二)課題研究小組的構成和分工情況

課題負責人:******

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如下:

******:參與填寫申請評審書》、撰寫《開題報告》、《研究報告》、《工作報告》、階段總結;負責撰寫《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策略;負責課題研究中有效性評價的研究;參與完成申報書、研究方案、報告的撰寫;負責會議記錄和活動記錄。

******(教務處負責人):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事宜,負責課題研究人員的培訓、研究工作的安排、負責資料的收集整理;負責農村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實踐研究的設計與執行;負責課題成果的推廣;負責課題研究的各種申報、方案、報告等資料的撰寫。負責教師管理,教學經驗總結;負責各班活動開展的記錄;負責各班主題班會的策劃以及經驗總結。負責學生養成教育實施的結果比較。

******(教師):參加填寫《申請評審書》、撰寫《開題報告》、《研究報告》、《工作報告》、負責擬定我校各項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撰寫《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策略;負責查閱和編輯文獻資料、組織學習和研討活動。

******:負責本課題研究全面工作及人員分工;審核修訂報告與主件;參加完成申報書、研究方案、報告的撰寫;負責農村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的提煉與推廣;負責牽頭完成效果自測工作。

:負責校內各項活動的開展與安全監管,總結各項活動的經驗及總結;負責調查問卷、訪談內容的編寫和實施;負責統計調查問卷及撰寫《分析報告》。負責執行家校聯合新模式,反饋情況,提出建議;收集資料。參加填寫《申請評審書》、撰寫《開題報告》、《研究報告》、《工作報告》、負責擬定我校各項活動的開展與準備工作。撰寫《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策略;負責查閱和編輯文獻資料;收集整理研究資料。

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開展情況

1.準備階段分準備(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在上級的指導下,組建課題研究小組。交流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查閱文獻資料,篩選數學問題,確定課題名稱,按要求填寫、修改、報送《申請·評審書》。

2.實施階段(2015年7月——2017年12月)

參加開題培訓,在縣理論室的指導下,撰寫「開題報告」,召開「開題報告會」,修改「開題報告」,組織課題組討論制訂「研究計劃」,落實分解研究任務,通過學習、探討、交流、總結等課題研究活動,開展農村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實踐研究活動,做好各種記錄,撰寫論文、案例、階段總結、中期報告等,進行中期檢測。

3.總結階段(2017年1月——2020年12月)

全面整理分析研究過程資料,參加縣上的結題研學活動,課題組梳理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總結研究效果,撰寫研究報告。梳理研究措施和研究工作,撰寫工作報告。填寫成果鑑定書。進行結題公示。完成效果自檢和效果自測報告。申請結題。

三、研究計劃的執行情況

(一)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

參加市「農村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開題會、專題會、培訓會等16次,參上級組織的教育科研培訓活動18人次,28人次到資陽、雁江、安嶽、簡陽等地參觀考察學習,諮詢並接受專家指導3人次。

(二)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

網絡學習,校本研修,集體備課等等,形成教師評價記錄表21份,學生評價記錄表21份,聽課記錄69份,學習記錄24份,個案記錄15份,教學片斷記錄20份,教學隨筆8份,研究手記17份,調查問卷318份(教師56份,學生262份)。相關記錄10份。

(三)組織專題研討會

派遣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吸收兄弟學校的課題研究的管理和先進經驗,派遣到兄弟學校學習。課題組對如何培養農村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進行專題討論。通過集體智慧攻破難關,處理解決研究過程中的難題,召開經驗交流會,將各階段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廣。

(四)開展專題講座

邀請優秀班主任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活動,邀請學生代表現身說法,邀請一線教師針對留守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攻關講座。

四、研究計劃的變更情況

五、研究成果的發表、出版、交流、獲獎情況

本課題開題報告及中期研究報告獲資陽市教科所三等獎。

六、研究工作的保障情況

(一)研究管理的保障情況

1.成立課題領導小組,通過邀請專家作報告、教師大會、骨幹隊伍學習、學科專業學習、教研組活動、教師自學等形式,開展校本培訓。學習理論,拓寬眼見,提高思想,形成共識,調動全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豐富資源。建立網絡平臺

配備足夠的教學資源,我校各個教室均配備有多媒體教學平臺,另有計算機室2個,現代化教學設備完善,構建了一個健全的校園計算機網絡。教師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現代化教學設備完成這項研究。

3.加強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學校制定了課題管理、學習、研討和激勵制度,定期組織現場觀摩交流活動並進行籤到,開展論文、課列評比,展示優秀成果和先進經驗,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二)研究力量的保障情況

本課題組的研究人員有校長,副校長及科研室主任等組成。本課題組全體成員就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部分成員多次承擔教育科研課題並榮獲各種獎項。各個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積極學習,尋求多方幫助,勤於總結,使得本次課題得以順利結題。

(三)研究經費的保障情況

學校現計劃投入本次課題研究經費1.5萬元,主要用於資料費、調研費、會議費、專家諮詢費、勞務費、成果鑑定費、出版費等3000元。資料費包括圖書購置、信息查詢、資料收集、複印列印、翻拍刻錄等費用1500元。調研費包括問卷設計、調研差旅和食宿、數據處理等費用1500元。會議費包括會議食宿、場地租賃等費用2000元。專家諮詢費包括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研究報告等專家諮詢費2000元。勞務費包括課題組成員和其他參加研究者的勞務性費用1500元。成果鑑定費包括成果鑑定專家、學術秘書等費用2000元。出版費包括成果出版、論文發表等費用1500元。

(四)研究時間的保障情況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3年,分準備(2017年3月——2017年6月)、實施(2017年7月——2019年12月)和總結(2020年1月——2020年6月)三個階段進行,在此時間內,課題組規定每月組織兩次及以上階段會議,課題組完全有能力完成本次的課題研究。

(執筆者: )

(本稿為第一稿;本稿完成時間:2020年10月)

相關焦點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
    這種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流動打破了長期穩定不變的家庭結構,導致父母與子女長期分離,農村出現了大批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教育問題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正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
    由此可見,親子監護責任的放棄和代理監護的失效造成了父母教育的缺失,這種父母教育的缺失是導致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幫助教育作用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他們通過親子關係、家庭互動以及所營造的家庭氛圍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價值觀,通過教育影響孩子的學習成就感,通過教養方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德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留守兒童是一個典型的弱勢群體。因此,做好留守兒童德育,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德育工作,及時糾正留守兒童不當行為,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顯得尤為重要。一、關於留守兒童的概述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可知關於留守兒童有如下基本的定義:留守兒童是指父母外出務工達三個月以上,將孩子留在原戶籍所在地,由父母單方監護或由親屬代為監護的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
  •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通過開題論證
    6月17日下午2點,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開題論證會,在桃源縣漳江小學隆重召開。桃源縣文盛小學《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通過專家評審獲準開題。本次開題論證會由桃源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劉一民主持,文盛小學、漳江小學代表先後對各自立項課題就選題的背景及意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組織分工、預期成果等進行全面闡述,還就下一階段尋求有效課題研究途徑進行了組織分工和進度安排布置。
  • 留守人口研究|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對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科學判斷,有助於社會各界理性面對留守兒童問題,關注重點群體,著眼關鍵方面,明確責任主體,紮實而有效地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一)協同主體,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家庭、學校、社區是兒童成長的三大場所。在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家庭結構持續變動的背景下,家庭這一場所已難以全面擔任子女監護、教育與親情的角色。
  • 留守人口研究團隊:應對留守兒童沉迷遊戲須以捍衛童年為原則
    因此,面對遊戲和社會環境對留守兒童造成的多重精神體驗方面的以及社會關係方面的負面影響,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研究」團隊(以下簡稱「研究團隊」)基於多年來對河南、江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調研成果,認為必須以捍衛童年為基本原則,從「遊戲之內」和「遊戲之外」的整體角度重新思考應對留守兒童遊戲沉迷問題的行動方案。吃飯間隙,孩子們又在扳手腕。
  • 農村留守兒童報告:重男輕女導致女童成"隱形人"
    農村留守兒童報告:重男輕女導致女童成"隱形人" 原標題: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婷舒/攝  魔鬼精心挑選了那些最易下手的目標:寧夏靈武市,一位白髮叢生的幼兒園教師去年被發現性侵了12名幼女,其中11名為農村留守兒童。湖南攸縣,一名小學教師在過去3年裡猥褻了班裡的大多數女生,幾乎都為留守兒童,舉報者說,他「專門欺負」父母在外打工的女生。
  • 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現狀堪憂 桃源文盛小學專項課題研究啟動
    2020年5月15日,湖南省年度課題評審結果公示,由桃源縣文盛小學童世平校長主持申報的課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順利通過評審。為了幫助課題組成員理清思路、明確責任,推動課題研究,6月12日上午,課題組召開首次正式會議。會上,童世平校長首先向課題組成員介紹了本課題前期準備情況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深刻闡述了本課題的研究背景和價值。他提出,我們要在課題研究和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構建好家長學校,創新學校德育過程,全面提高學校德育工作質量,助力學校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 民政部對「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的答覆
    民函〔2019〕718號司富春代表:您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收悉。您在建議中提出的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建議,對推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 四川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之三(綜合分析篇)
    四川農村留守兒童狀況專題調查已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和社會關係做了分析,本報告將結合前兩篇報告結果,並綜合受訪者的意見建議,對整個調查結果作進一步綜合分析。
  • 兒童權利視角: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
    但在眾多資料中,也有不少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研究報告、報導將留守兒童群體的偏向負面的特徵刻板化、印象化,並由此掩蓋其他特徵,或將負面案例不適當地普遍化,讓人誤以為這是留守兒童群體的基本特徵。由此,一些研究者也已持續發出不要「汙名化」農村留守兒童的呼籲。從情感角度呼籲研究者和大眾傳媒不要「汙名化」留守兒童,以免其背負汙名而身心受創,這自然有其必要性、迫切性。
  •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滬府規〔2020〕29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為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
    》(國發〔2016〕13號)和我委《關於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健康關愛工作的通知》(國衛流管發〔2016〕22號),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委決定在你省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項目。  二、主要任務  (一)進行需求評估和調查研究,明確重點任務。各省項目縣(見附件)要在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技術指導組的指導下,開展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需求摸底調查,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健康問題與健康影響因素,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任務、進度安排、實施方法和保障措施等。
  • 留守兒童教育思考:誰陪你一起長大
    這樁案件,再次撕開了留守兒童的傷痛。留守兒童所引發的各類問題既是家庭問題,也是學校和社會的問題。2014 年全國婦聯公布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預算,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約6102 萬,是農村兒童總數的37.7%,為全國兒童總數的21.88%。
  • 全國婦聯召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和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發布會
    全國婦聯召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和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發布會   全國婦聯定於2008年2月27日上午9:00—11:00在中國婦女活動中心二層大會議廳(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17號)召開全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和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發布會。
  •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狀生存狀態調查: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其原因:       一是缺乏有效的監管,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為相對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較女生晚,更需要來自父母的監控,否則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難以理解、掌握和內化社會所提倡的價值觀念、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從而導致價值觀和行為偏差。
  • 王聯榮:為留守兒童營建溫暖的家
    10年間,總投資1200萬元,不在繁華的縣城辦學,卻在農村偏遠的村子為留守兒童辦起一所陽光教育學校,總負債410多萬元。這,就是一個名叫王聯榮的巴東農民圓夢留守兒童的暖心故事。這段經歷雖然讓他分享了成功,可卻與自己夢想「讓農村孩子享有城市教育、讓留守兒童學會自主發展」漸行漸遠。2003年,王聯榮決定辭職,開啟他的民辦教育夢。最初,他跟隨巴東縣民辦教育的拓荒人趙光明學習教育管理。
  • 傷心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系列之二
    上過大學的人都會知道,學術論文都有關鍵詞;可我們的先人和後人絕不會知道,今天的中國農村有個傷心詞——「留守兒童」。許多外國朋友一定會納悶:什麼叫「留守兒童」?為什麼要兒童「留守」?兒童「留守」的目的是什麼?許多國家不允許未成年兒童一人呆在家裡,父母長期將幼兒留在家裡,在很多國家既不義又違法。
  • 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
    二、明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的主要任務(一)協助做好救助保護工作。協助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隨訪,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組成、監護照料、入學就學、身心健康等情況進行調查評估,對重點對象進行核查,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照料。及時發現報告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其他受虐行為,協助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 鳳凰小學多措並舉狠抓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
    為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文明意識,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鳳凰小學把開學第一月作為「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月」,採取多項措施,狠抓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強化學生文明行為習慣,效果良好。一是完善規章制度,為習慣養成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