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發布 兩地留守兒童關愛模式獲認可

2020-12-27 瀟湘晨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和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在京發布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記者注意到,福建三明「三聚三化」精準關愛呵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湖北松滋從「五缺」到「五有」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溫馨港灣入選典型案例。

近年來,為提升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福建省三明市民政局積極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導社會專業力量,開展農村留守、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實現了「三聚三化」。「三聚三化」包括:聚人力,關愛服務專業化;聚財力,購買服務規範化;聚需求,關愛保護精準化。

案例評選專家認為,三明市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多方匯聚人、財、物,通過引入專業化服務,精準對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需求,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心靈撫慰、親情關懷、家庭教育等服務重點,形成立體式未成年人保護社工服務模式,是加強農村留守兒童保護關愛工作的細化實化,對今後逐步明確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公共服務內容和標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情感上缺關愛、生活上缺關照、學習上缺輔導、行為上缺管教、健康安全缺保障」五缺問題。湖北省松滋市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整合資源,精準服務,讓留守兒童學有所教、監護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護。

案例評選專家認為,松滋市通過構建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聯動、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組織體系,以及家庭、政府部門、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責任網絡,形成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系,有效解決了農村留守兒童情感上缺關愛、生活上缺關照、學習上缺輔導、行為上缺管教、健康安全缺保障等「五缺」問題。當地還積極引導外出務工父母回鄉創業就業,在發展當地農業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努力從源頭上減少農村留守兒童。這為其他地方更好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問題提供了借鑑。(工人日報記者楊召奎)

責任編輯:曹玥

【來源:工人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三明市精準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經驗做法入選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東南網12月16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記者從福建省民政廳獲悉,12月15日,第二批23個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名單在北京公布,三明市「三聚三化」精準關愛呵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作為福建省唯一一個案例入選,三明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翟超參加會議,並在特色經驗交流環節,作為5個交流發言單位之一,率先在大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 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在北京發布
    原標題: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在北京發布   第二批全國農村
  • 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公布
    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京發布第二批23個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這些案例來自全國20個省(區、市),涵蓋農村醫療、養老、教育、人居環境、政務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公共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各具特色。
  • 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發布 攸縣「門前三小」入選
    華聲在線12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劉曉聰 記者 李永亮)12月15日,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發布,攸縣「門前三小」成功入選,成為這次我省唯一入選案例。此次活動由國家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主辦,全國共有23個案例入選。攸縣「門前三小」指建在老百姓家門口的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2018年,攸縣全面鋪開「門前三小」工程建設,目前已建成「門前三小」676個,打造示範點60餘個。
  • 福建這個案例,被國家兩部委作為典型推介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第二批23個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涵蓋農村醫療、養老、教育、人居環境、政務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公共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各具特色。其中——福建三明:「三聚三化」精準關愛呵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入選典型案例。
  • 浙江兩地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聯合發布第二批共23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浙江寧海、紹興市柯橋區馬鞍街道上榜。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改善農民群眾的民生需求,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方面。本次遴選的案例,總結了可借鑑、可推廣的實踐模式,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加快補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
  • 株洲攸縣「門前三小」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
    華聲在線12月16日訊(通訊員 劉曉聰 記者 劉濤)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在北京新華社歷史陳列館發布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株洲攸縣「門前三小」搭建農村文化大舞臺工作經驗從全國122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23個入選案例之一。在發布會上,攸縣縣委書記康月林作為全國5個代表之一作交流發言。這也是湖南省唯一入選的案例。23地入選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新華社 圖「門前三小」是指建在老百姓家門前的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關於推介第二批全國...
    ,推動加強和改善農村公共服務,繼2019年推出首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後,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開展了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徵集活動。這些案例涵蓋農村醫療、養老、教育、飲水安全、危房改造、人居環境、政務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等多個領域,有的突出體制機制創新,有的強調資源要素整合,有的注重數據信息共享,各具特色,反映了各地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實踐的新探索。
  • 邵陽搭建「橋梁」聯絡親情 關愛留守兒童成優秀案例
    8月10日,在邵陽市大祥區板橋鄉立新村「兒童之家」,邵陽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趙喜娥、範躍娥等志願者的身影一出現,孩子們立刻歡呼起來。「『兒童之家』讓孩子們得到了精神關愛和心理撫慰。」立新村「兒童主任」嶽海燕介紹,該村現有留守兒童42人,2017年建成「兒童之家」,常態化開展關愛兒童活動,心理專家、志願者及村裡的「陽光媽媽」「陽光爸爸」等與孩子結對,為他們提供缺失的陪伴與關愛。
  • 連雲港市今年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連雲港市今年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發布日期:2020-11-30 17:19 來源:連雲港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連雲港市各級民政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建設,今年,全市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 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因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距的客觀存在,因為要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因為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多種客觀複雜原因的存在,造成了很多留守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在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業、衛生健康、思想情感等方面缺乏社會關愛。  「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 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
    從各地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需要和社會工作發展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區域差異,因地制宜確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範圍、程度和方式,確保其有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四是強化專業作用。培育發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和服務機構,推廣應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經驗模式,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專業優勢,促進提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成效。
  • 我市今年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在東海縣洪莊鎮車站村,一到周末,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就會熱鬧起來,孩子們在這裡看書、跳繩,還有本村退休老師免費為他們輔導功課。 為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市各級民政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建設。
  • 兒童權利視角: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
    通過檢討研究者和大眾傳媒這兩個社會問題建構中的重要行動者「誇大」、「汙名」農村留守兒童的方式和過程,有助於進一步探索「去汙名化」之後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的新思路。基於兒童權利視角可以發現,其實是產生大量留守兒童的社會結構有問題,而不是留守兒童本身有問題。而解決產生留守兒童的社會結構問題,需要實現城鄉協同、權利平等,且以「人」的福祉為終極關懷的發展模式,能夠惠及所有農村兒童。
  • 民政部對「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的答覆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各項要求,推動全國所有省(區、市)以黨委或政府名義印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具體實施意見。為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2019年4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10部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的職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明確了加強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推動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格局
  •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滬府規〔2020〕29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為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 麒麟區:法治宣講 護航成長 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珠江網訊(記者 王吉飛)11月12日,麒麟區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在麒麟區太和街道開展。結合參會人員的工作、崗位職責,徐律師還從社會角度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保護提出建議。她提出,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了相關組織和個人的報告義務,有權勸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控告。針對未成年人性侵害及性騷擾案件,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 實錄|農業農村部介紹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有關情況
    12月2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副主任 劉均勇: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介紹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有關情況。
  • ——陝西西安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紀實
    從2017年出臺《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施方案》《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印發《關於勞動密集型企業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這一攬子政策建立健全了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幹預機制,解決了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 留守人口研究|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對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科學判斷,有助於社會各界理性面對留守兒童問題,關注重點群體,著眼關鍵方面,明確責任主體,紮實而有效地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一)協同主體,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家庭、學校、社區是兒童成長的三大場所。在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家庭結構持續變動的背景下,家庭這一場所已難以全面擔任子女監護、教育與親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