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一輩子很長,有幸領略過90年代的截拳道、千禧年的武術散打王爭霸賽、近些年熊競楠張偉麗海外奪冠的盛世武林;
一輩子很短,只有武術基本功和套路,才是少年功夫老來伴。
武術基本功和套路是散打搏擊的基因庫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武術基本功和套路從誕生之初,就是為實戰而準備的。大名鼎鼎的「夜魔」通過練習鯉魚打挺,來提高自己身體的爆發力和深度協調性;仰腰是武術的基本功,也是醉拳、醉劍、醉棍套路中的常見動作。
世界踢拳羽量級第一的邱建良就擅長運用仰腰來躲避對手的高掃腿;前幾年沸沸揚揚的武術基本功裡合腿,已經被空手道武者運用到擂臺實戰;競技武術套路C級難度旋風腳720、擺蓮540等在格鬥場屢立奇功;現代戰術筆的祖宗是峨眉刺。
拳手們在擂臺上的連續打鬥何嘗不是一種套路呢?常用的步法移動;擅長的防禦格擋;習慣性的殺手鐧技術;大概率運用的假動作;個性化的組合連擊;相對固定的打擊節奏等。快速閱讀比賽,就是洞悉對手的習慣伎倆,再想辦法克敵制勝。正如鴻門宴上項伯也拔劍對練,保護劉邦讓項莊無機可乘。
目前有史料可考的,中國最早的軍體拳武術套路是《紀效新書》記載的「拳經三十二式」。它們都是踢打摔拿精華技術的提煉串聯。例如第九式「鉤腳鎖臂不容離,上驚下取一跌」是快摔跌打,第三十勢「進步虎直攛兩拳,他退閃我又顛踹」是拳腿連擊。它們與現代散打是血脈相承。
致敬所有為國浴血的格鬥勇士,但還是建議14歲以下的兒童,先學習武術基本功和套路柔身築基。看看現在的武術散打錦標賽,很多拳手在穿戴護具的情況下,照樣能夠一擊必殺KO對手。運動員最大的對手不是前浪冠軍,而是傷病。
中華武術運動的開枝散葉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大唐盛世兼容並蓄多元的武術文化,代表人物有:中國最早的商業散打超級王中王「拳手輕捷」、「受賜豐厚」、「相從詣教者數百」的蒙萬贏(綽號);擅長空手奪槊的尉遲敬德;「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的唐代三絕之劍聖裴旻;還有「這條gai最靚的仔」——公孫氏。
著名詩人杜甫的名篇《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是對武術套路和舞蹈藝術完美融合的最好褒獎:「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審美?還是逐臭?蒼蠅喜歡垃圾,蜜蜂與鮮花為伴。
前輩武者早就知道練拳與練健美是不一樣的,才有了「外練筋骨皮」的經驗總結。所有武術人一直遵循的「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也是中國軍人的日常行為準則。家長們,你們喜歡自己孩子的「葛優躺」嗎?
「漢服三千年,曾驅狼煙舞過劍」。我們確實需要辯證看待傳統文化,但更要警惕才二百多年歷史的彼岸鷹醬,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羨慕嫉妒恨。
武術基本功和套路是很好的健身運動
《水滸傳》中魯智深醉酒拆亭子一段中寫道「俺好些時不曾拽拳使腳,覺道身體都睏倦了。洒家且使幾路看。」沒有美式健身房和印度瑜伽,中華古人就不愛健康、不愛運動、不愛生活嗎?
身體單項鍛鍊:螳螂指、勾漏手、柳葉掌、虎形爪、鳳眼拳等鍛鍊手指和腕部關節;烏龍盤打主要鍛鍊肩關節;涮腰活動腰部;童子拜佛鍛鍊腿部肌肉;旋子轉體對中樞神經和身體平衡感有好處;鐵牛犁地有效增強臂力;鐵橋功提高肺活量,協調全身的肌肉組織;沒有「花拳繡腿」的一字馬打底,哪來的高掃腿爆頭?
同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仿生運動科學,為什麼傳統武術的鴨子步、蠍子功、蛇行功就被嘲笑譏諷?國外的鱷魚爬就是高大上?
全民健身:百貨應百人,百拳應千萬人。129個拳種門派: 形意拳、大成拳、八卦掌、八極拳、六合拳、查拳、華拳、洪拳、地躺拳、功力拳、地術拳、蛇拳、埋伏拳、迷蹤拳、古壯拳等。它們或剛健或飄逸或勇猛或柔雅或古樸或站立或地面,它們就像8大菜系總有一道菜符合你的胃口。
擂臺很大,容得下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武術格鬥;擂臺很小,容得下14億國民嗎?全民健身是必要的,但全民打擂臺可能嗎?
便捷健身:都市白領利用碎片化時間,在辦公桌旁邊練習3分鐘的馬步推掌或者羅漢金剛坐,有效緩解滑鼠手、肩周炎、腰膝酸軟和精神疲倦;乘坐電梯沒人時,可以練習連續單腿深蹲、鴛鴦扭絲腿;疫情封閉期間,在客廳教孩子練習五步拳等短小精悍的套路;大雨滂沱的日子,約不了球友,就去車庫獨自練拳:一拳一世界,一人一江湖。
一套拳百樣打。下雪天在樓頂上既可以快拳快打,數數雪花從頭飄到腳時能打出多少個動作,也可以參照雪花飄落的節奏快拳慢打,感受「練成功夫三妙旨,一靜二松三勻細,靜皆心空無一染,萬物如石沉海底。松皆放肌如流沙,血隨氣運緩緩下,呼吸深長細而勻,長短相等毫不差。」
武術也罷,舞蹈也罷,體操也罷,讓坐而論道的鍵盤俠「醋溜」去吧。
戶外有氧運動:有些人說傳統武術文化的「天人合一」、「取天地之精華」是迷信玄幻,其實按照現代科學解釋,公園裡習武打拳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陽光浴+森林氧吧的戶外運動。
「內練一口氣」也不是成仙成魔,通俗解釋就是有氧運動。武術晨練講究「四更黎明速起身,面向東南吸氣深。三呼三吸洩廢氣,吐故納新舒肺門。」練拳時一般是放為呼,收為吸;開為呼,合為吸;發力為呼,合勁為吸;每個單式開始的時候是吸,結束的時候是呼。散打搏擊也重視呼吸,還記得美國拳擊勵志電影《百萬美元寶貝》嗎?白髮教練告誡拳擊手麥琪,不要閉氣打拳。
不能無限誇大、拔高散打搏擊的格鬥和體育的雙重屬性。古今中外,沒有哪一種武道可以獨霸世界,一統全球。
科學安全運動:中華前輩不僅有八段錦、五禽戲等養生恢復功法,還有對勞動和運動總結出的7字適度方針——酸加痛減麻木停。
國家對武術套路運動從上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整理發展和規範,通過幾代武術人和體育院校的推廣驗證,迄今為止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教學體系和方法。例如空翻這樣的高危動作,過去物質條件差的時候,都是夏天跑到河汊湖泊裡,巧借淺水區的浮力練習。現在都是2名教練一左一右跪在軟墊上輔助小朋友訓練。
害怕遇到假冒偽劣的老師?專業武術套路教練都能熟練掌握下腰走路、掛肩腿、團體側翻、迎風扯旗等高難動作。那些破圈火的「假大師真網紅」會嗎?
武術套路可以靜心減壓怡情
何以解憂助興?不只有杜康。
在江河岸邊爭取與流水的速度同步,打出放長擊遠、撐長舒展、筋順骨直的長拳,放飛「我自關山點酒,千秋皆入喉,更有沸雪酌與風雲某」的心情;在群巒山巔走幾趟抓扣掐拿、上下翻轉、連環快速的鷹爪拳,領略「我曾踏平了孤川西風走馬」的畫意;在城郊果園盤幾路發聲吐氣,闊氣催力,震腳助威的南拳,體會「飲盡杯中遺下的落九天,自古情難斷意難全」的詩情,就能卸下包袱重啟生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叛逆期,曾經也認為現代與傳統不兼容,熱鬧與獨處相矛盾。曾經也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樣,學過多種現代格鬥術。但「飲過風,咽過沙,浪跡天涯浮雲下」之後,才知道萬法歸宗、千拳一路、武術大同;才知道有幾趟老拳「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真好;才知道初練不知拳中意,再練已是拳中人。
武術基本功和套路鍛鍊人、塑造人,不是擂臺性質的爭冠奪獎,而是對普通民眾,從生活習慣到身心內外潤物細無聲的陶冶,是修身、治家、敬業的平衡。
武術拳譜歌訣可以作為現代搏擊的重要理論指導
看看以「功夫猴子「宋亞東為代表的草量級、雛量級等優秀拳手在擂臺上的精彩打鬥,再對比一下嵩山少林寺猴拳拳譜「繞爐飛轉眼繚亂、輕步快進似閃電、識破千招應萬變、疾狠準靈莫太前、進退虛實軟硬兼、穿插刺衝通漏天、蛟龍臥川招別奇。」傳統猴拳武術理論、功夫猴子的綽號與現代小級別擂臺實戰是不是吻合?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現代文明擂臺不是古代野蠻的鬥獸場。賞析賽事與觀看名畫一樣,不僅僅要看技術招式,還有隱含的抽象意境和戰略戰術。同樣的教材課程,有學霸有學渣,責任在人不在書;象形拳的主旨是「取其意,忘其形」,學成獸學成人,在人不在拳。
武術拳譜歌訣傳承國學文化和智慧
任何一篇武術拳種門派的拳譜歌訣都是邏輯嚴謹、排比優雅、比喻精妙、押韻上口、文筆簡練。雖然稱不上千古名篇,但也是古風詩意的上乘佳作。一般都是在拿大頂時快速背誦,在鍛鍊心肺功能的同時,也是對腦力思維的測試。它們既適合少年兒童學習古典文學,也有助於拳迷觀眾賞析擂臺賽事。
對比「打啊打」這種情緒化低級口語,看看前輩怎麼說的「不拘提打、按打、擊打、衝打、膊打、肘打、胯打、腿打、頭打、手打、高打、低打、順打、橫打、進步打、退步打、截氣打、借氣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
包括醉拳、象形拳在內,它們的拳譜歌訣裡講述的不是猴精蛇怪、不是怪力亂神、不是酗酒惡漢。翻譯成現代漢語通俗解釋:陰陽指的是攻防兼備,如子午鴛鴦拐陽把主攻,陰把主防;虛實是真假動作;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和的運動規律在現代拳擊、田徑、球類等運動中也是通用的;五行閉環是攻防矛盾例如接腿摔;步走八卦是類似洛馬琴科「陀螺式打法」的風騷走位。
不怕理性探討、互學互長、共同進步,就怕槓精沒文化。還記得古訓「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嗎?還記得日本人在抗疫物資上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嗎?
武術基本功和套路也是人體運動的基因庫
很多戲曲、影視、舞蹈中都融入了武術元素,如鴨子步、跌叉、雙飛燕等。可以說每一位刀馬旦和武生都是半個武術人。
如京劇著名武生于占元先生培養出的、佔據香港半壁影壇的「七小福」;
全國競技武術中生代「四大天王」趙文卓、吳京、張晉、吳樾在影視劇中或徒手或器械的精彩對搏互打,是十幾年艱苦訓練的汗水浸泡出來的;
新生代的全國武術錦標賽冠軍陳浩哲把烏龍絞柱、倒踢紫金冠、掃地龍、單腿空翻等武術技巧融入到現代街舞中。
練成老古董?還是健身達人?時尚潮人?在人不在拳。
武術運動與散打搏擊
《水滸傳》中的九紋龍史進先是「俺經了七八個有名的師父」,超額完成武術基礎教育,再經過「博士生導師」王進短短半年的武術實戰高等教育,才成為一流高手。
很多體育運動與散打搏擊也是相通的。例如花式踢毽子與腿功、太極球與摔跤擒鎖、花式伏地挺身與拳法等。
武術基本功和套路、其他體育運動項目與散打搏擊之間其實就隔了一層薄薄的窗戶紙:能力平移。
後記
武術套路、武術散打和中國跤等可能是最後的民族體育大項了。堅定的支持多元文化,但絕對不是西方體育的一枝獨秀。因為君子和而不同,中華武術文化和而不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小妖
責任編輯: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