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三果紋」經典瓷器,賞心悅目

2020-12-18 騰訊網

福壽三多紋簡稱三多紋,也稱三果紋。是中國傳統裝飾中的吉祥圖案,源於《莊子·外篇·天地》:堯觀於華封,華封人祝曰:「使聖人壽,使聖人福,使聖人多男子。」,福、壽、子,就此成為中國人傳統的幸福追求。

清 乾隆 粉彩三多紋墩式碗

民間以佛手柑與福字諧音而寓意「福」,相傳佛之手能握財寶,多財寶表示多福。

以桃子多壽而諧意「壽」,桃子俗稱「壽桃」,《漢武故事》說,西王母種的蟠桃「三千年一著子」,吃了可長生。

以石榴多子,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而諧意「多男子」,《北史》:北齊南德王高延宗納妃,妃母宋氏以兩個石榴相贈,祝願子孫眾多。

「三多」圖案中,有的讓三者組合於一盤;有的使三者並蒂;也有的以三種果物作纏枝相聯。除了佛手,桃子和石榴,三多紋還有一種說法,即以荔枝代佛手,組成「利、壽、子」的美好寓意。

明 宣德 青花三果紋執壺

三果紋,是明清瓷器上常見的植物紋飾之一。三果就是佛手、桃、石榴三種水果,分別喻意多福、多壽及多子,因此還有三果紋又叫做三多紋。

還有一種說法,三果紋是以石榴、蟠桃、荔枝為紋飾。三果紋的構圖方式較為固定,或為單純的三果,或為折枝三果,多為散點式布局。明清有些器物的紋飾實為四季花果,故不在此類當中。明代裝飾有三果紋的器物較為少見,而明代宣德官窯三果紋飾倒是較為常見,對於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明 宣德 青花折枝三果紋梅瓶

明代早期,目前僅見永樂官窯器物,以折枝的形式加以表現,具有構圖疏朗大方,描繪細膩的特點。

明 宣德 釉裡紅三果紋高足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宣德時首創的釉裡紅三果紋飾極具時代特徵,以銅紅釉大筆塗抹三果紋飾,經過高溫燒成之後,白釉泛青,紅釉豔麗,外壁繪有鮮紅的石榴、柿子、桃實三果紋飾,分布極為疏朗,紅釉邊緣釉薄處帶有淺青綠暈。雖然這種果紋飾沒有精工細描,但紅白映襯,別有韻味。這一時期的三果紋飾的畫法及構圖對後世影響較大,幾乎成為一種定製,多有燒造。

明萬曆 萬曆款青花折枝三果紋罐

萬曆時見有三果紋飾器物,構圖疏朗,果實色澤淺淡,花葉色澤濃鬱,勾描細膩。

清 雍正 青花釉裡紅三果紋高足碗

清代裝飾有三果紋飾的器物以康、雍、乾三朝居多,既有傳統之作,亦有創新之舉。繼承傳統的三果紋飾,頗具前朝神韻;創新紋飾,別有韻味。

康熙官窯三果紋飾有繼承也有創新。傳統紋飾見有釉裡紅及灑藍釉器物,其典型特點有濃淡層次變化。

清 康熙 釉裡紅三果紋水丞

清 康熙 釉裡紅三果紋盤

清 康熙 素三彩暗刻雲龍折枝三多紋盤

到了清代雍正時期,裝飾有三果紋飾的器物較康熙時期要多一些,品種有釉裡紅、青花釉裡紅、鬥彩及青花,繪畫甚為精湛。雍正鬥彩三果紋飾的色澤淡雅清新,特別是將粉彩運用到鬥彩工藝中,使色彩有深淺不一的多種色調,可謂一色多變。

清 雍正 青花三果紋罍

清 雍正 雍正款釉裡紅三果紋碗

清 雍正 青花三果紋碗

清 雍正 雍正款粉彩三果紋碗

清 雍正 鬥彩三果紋小杯

乾隆官窯三果紋飾器物較為常見,有鬥彩、粉彩、青花等品種。紋飾色澤豔麗,繪畫細膩,但多少有刻板之感。

乾隆粉彩三果紋飾繼承了雍正時期的粉彩填繪工藝,但在一件器物上施以多種彩,使畫面鮮明嬌豔,華美異常。其主題紋飾折枝桃、佛手、石榴。桃實碩大,勾邊填彩,色澤變化自然;佛手色澤淡雅,曲折迴環,上有深重色彩點飾勾描,層次豐富;石榴造型看誇張,勾線天紅彩留白的榴子極為清晰,晶瑩剔透。繁茂的花葉或綠,或淡綠、或青花,雖無反側之分,但層次感強烈。

清 乾隆 霽藍描金粉彩折枝花果三多紋尊

清 乾隆 青花三多紋蒜頭瓶

清 乾隆 釉裡紅三果紋梅瓶

乾隆時期青花三果紋飾繪畫細膩,色彩更為豔麗。此時的青花三果紋飾構圖舒展,紋飾清晰,青花色澤純正。由於追求宣德時的韻味,紋飾缺乏自然生動的韻味,濃重的青花點飾較雍正時期更為明顯,因此工致有餘,而神韻不足,但仍不失為乾隆官窯中精細品種。

清 乾隆 粉彩三多紋墩式碗

清代嘉慶以來,制瓷水準每況愈下,三果紋雖然多有出現,但既沒有什麼特別的新意,工藝的水平也不及清三代。

三果紋作為明清兩代皇家官窯器物上的紋飾,寄託了皇帝們希望多子多福多壽的美好寓意,也是廣大老百姓的衷心願望。

聲明:本著傳播收藏文化為宗旨,文源網絡,同行轉載請註明藏友網編輯整理,藏友網的傳播需要您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同樣是瓷器,宣德青花瓷憑什麼這麼高貴?
    但最高貴的青花瓷還屬宣德青花瓷,就在去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的其中一場明清御瓷專場,一個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碗拍出了兩億的天價。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碗那麼宣德青花瓷為何能獨領風騷,報價也一路走俏呢?首先宣德青花瓷就和宋畫一樣,達到了一個高峰。
  • 從底足胎質認識元 明清 老瓷器
    元明清瓷器胎體胎質,鑑定老物件看瓷器底足胎質應注意把握一下幾點:一是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明清瓷器製作程序很規範,胎土都要經過人工淘洗,因而胎質顯得乾淨。 圖為元代釉裡紅底足胎質。明中早期底足胎質 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
  • 呂成龍:《明清官窯瓷器》米色釉、淡黃釉
    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陶瓷文化知識經典旅遊景區,景德鎮古窯精心策劃、特邀國內相關行業頂級專家,為您打開文化知識寶庫! 傳承中華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鎮,向世界講述中國陶瓷文化的神奇與魅力。
  • 一批明清頂級官窯瓷器從日本回流(圖)
    一批明清頂級官窯瓷器從日本回流(圖) 2008年11月30日 16:07 來源:北京晚報   包括清代恭王府舊藏和末代皇帝溥儀抵押給中國鹽業銀行的一批明清頂級官窯瓷器,日前從日本回流,明起將亮相北京保利拍賣公司2008秋拍預展,並將在此次拍賣會上拍賣。
  • 160餘件明清官窯瓷器精品亮相山東 打造宮廷瓷文化視覺盛宴
    「瓷·韻——山東博物館藏明清官窯瓷器展」5月18日在山東博物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160餘件館藏明清官窯瓷器精品。 孫婷婷 攝明清時期,景德鎮成為中國制瓷業的中心、御窯所在地,天下美器盡出於此。 孫婷婷 攝當天,在山東博物館「瓷·韻——山東博物館藏明清官窯瓷器展」展館內,祭紅釉玉壺春瓶、青花蓮託梵文酥油燈、青花粉彩花鳥紋扁瓶等瓷器精品,再現明清時期宮廷御用、家宴、大婚以及祭祀等不同場景下的瓷器之美。
  • 明清瓷器上的鹿紋圖有何寓意?
    明清時期的瓷器上,以鹿為主體的紋飾圖案有很多,它們不但寓意豐富,而且變化多端。本文以一組清代鹿紋為例,解讀它們具有怎樣的寓意,以及之間的種種演變關係。雙鹿圖:君臣和諧的呼聲《雙鹿圖》在瓷器上大量湧現,應該是民間的一種無言呼聲:學學古代君王的待臣之道吧,君臣和諧國家才能安寧!康熙中期之後,瓷畫《雙鹿圖》逐漸少見了。這表明此時的君臣關係已經大有改善,社會趨向穩定。但《雙鹿圖》作為一種美好的詩意瓷畫,在瓷器中仍有存在的價值。
  • 明清瓷器珍品:盤點這些年拍賣會上的高價單色釉瓷器!
    #單色釉瓷器不浮、不囂、不靡、不媚,與彩釉瓷器相比,渾然天成、素雅淡淨,是公認的陶瓷製品中的「大家閨秀」。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如青釉、紅釉、黃釉、黑釉、綠釉、藍釉和白釉等。單色釉瓷器雖然顏色單一,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對「美到極致是自然」這一境界的經典詮釋。宋代,單色釉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特別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單色釉瓷器的燒制工藝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
  • 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
    青花加彩是瓷器中的一種裝飾手法,屬於釉下青花和釉上紅彩相結合而成的瓷器品種,是釉下高溫釉和釉上低溫釉二次燒造而成,創燒於明代永樂時期,是元代青花釉裡紅工藝的傳承和創新。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鬥彩瓷器和青花礬紅、青花釉裡紅瓷器,這種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一直被歷朝歷代喜歡,從明代一直延續到清代晚期光緒時期都有燒造。
  • 聽央視、北京電視臺鑑寶專家聯袂講解紫檀木與明清瓷器
    贈送學員小葉紫檀手串下午,北京電視臺鑑寶專家、明清瓷器實戰派專家範海洋結合大量明清瓷器實物標本講解了明清瓷器鑑定,課後每位學員還收到了範海洋老師慷慨贈送的瓷片標本。三、檀香紫檀的識別與鑑定(一)傳統識別1.看紋理(小葉紫檀紋理細膩、棕眼小)2.看顏色(紫檀開料後發黑,血檀不氧化)3.掂重量4.聽聲音明清瓷器鑑定筆記
  • 明清瓷器當中的珍貴品種之一,綠釉彩!
    我國傳統的綠釉和綠彩以銅為著色劑,有孔雀綠、松石綠、瓜皮綠等品種,明清兩代燒制較多。孔雀綠釉亦稱「吉翠釉」、「翡翠釉」,是典型的低溫釉,由於發色區間的不同,大多呈現一種鮮豔的藍色。明代永樂、宣德時期孔雀綠釉燒製成熟,先在高溫燒成的白釉瓷器上施釉,再以低溫烘烤工藝二次燒成,使釉面脫落的問題得以解決,釉色有如孔雀羽毛般鮮亮絢麗。明成化時嘗試將孔雀釉與其他色釉結合,首次成功製作出使用孔雀藍色調的素三彩瓷,並不斷與青花、彩瓷融合,盛極一時。
  • 元朝青花瓷罐被主人閒置多年,拿去拍賣,刷新中國瓷器拍賣紀錄!
    青花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在歷史上我國的瓷器文化主要是靠明清時代的青花瓷一枝獨秀,觀賞者們多見的都是明清炫目亮彩的陶瓷藝術品,而其他時代的瓷器作品往往不是那麼常見,明朝之前的元代更是被認為不具有造瓷藝術品。
  • 古代瓷器最經典的10大器型,你都知道哪幾種
    瓷器的形狀像女人的身體。它以完美的曲線打動人們的心。中國瓷器有幾百種。它們用自己獨特的形式詮釋中國風格之美。今天整理出10件最經典的瓷器,也可以說是「最美的10件瓷器」,供廣大瓷器收藏家欣賞。那是當時一種實用的盛酒器具,後來逐漸演變成裝飾性展示瓷,是中國瓷器的典型造型。清代乾隆蒜頭瓶,明清景德鎮窯常見的瓶型之一,是以漢代青銅器蒜壺命名的,其頸長、肩切、肚圓、腳圓、口如蒜。它看起來像大蒜,脖子很長。又叫虎爪瓶。
  • 鑑別元青花瓷器的十五個絕招,不學後悔十年
    元代青花明洪武時,除部分執壺和盞託外,瓶、罐、盤及碗的蓮瓣紋邊飾均呈併攏(共邊)型、此後,這種繪法貫穿於明清兩代。明宣德青花三果紋執壺局部元代青花瓷器上,畫龍的不少。龍軀細長,且細頸,細腿、細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體態輕盈。頭較小,長鹿角,張口、吐舌,龍的下顎有須,上頜一般無須,但是,至正十一年銘標準器的龍上頜有雙須,而此類帶雙須現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龍紋圖案上十分少見。
  • 中漢秋拍(一)丨市場團寵——明清瓷器掇英
    11月9日,北京中漢拍賣2020秋季拍賣會瓷器工藝品(一)專場將在中漢藝術空間舉槌。明清瓷器歷來是市場的寵兒,此次拍賣推出明清瓷器工藝品共計123件,重點拍品包括清乾隆 粉彩錦地紋描金百壽字座屏、清雍正 仿鈞海棠紅釉太極紙槌瓶、清康熙 御製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圖碗、清康熙 五彩庭院仕女嬰戲圖棒槌瓶等。小編整理了拍場的部分精品,讓我們先睹為快。
  • 中國瓷器文化,詩詞中的經典瓷都景德鎮
    ------《陶陽竹枝詞》三十首之十三黃家洲又稱王家洲,在景德鎮城區西南碼頭附近,明清史,那裡是昌江碼頭通往城區的必經之路,也是當時一出非常熱鬧的瓷器市場。「補油灰」是景德鎮陶瓷行業俗語,「油灰行」是舊時為外來購買的人選貨、包裝、搬運的行幫,還有專門將零散的瓷器或者殘損的瓷器,以弄虛作假的手法,做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堆」,也就是成堆出售,但是其難處就是沒法準確估價,所以當時便稱之為「估堆」土物音操土俗餘,官窯原起大觀初。
  • 國內最值錢的房子,由7億塊古瓷片建成,明清瓷器直接鑲在外牆上
    大家都知道英語單詞中的China是中國的意思,是瓷器的意思,所以說到瓷器,往往會想到中國,國名中包含著中國的瓷器文化,此緣因我國發展於明代瓷器行業的高峰,瓷器本身也成為中國的象徵,我國瓷器歷史悠久,雖然經歷了時代的交替,但瓷器仍在發展,外形還是製造材料都越來越高級す。
  • 瓷器收藏:大美至簡的單色釉瓷器!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它在宋元時的創燒已經蔚為大觀,明清時期官窯出品的精煉單色釉瓷更是臻於頂峰,達到了「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境界。明清單色釉瓷的精湛技藝,成就了它在拍場上的屢創新高。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複繽紛,縱然僅純淨一色,卻不輸「濃抹淡妝」,這就是單色釉。單色釉,又被稱為「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
  • 中國瓷器的一些常識
    中國瓷器的一些常識中國陶瓷如是說 二中國最早的瓷器,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器類有罐子和缽。因為,當時的瓷器,形制和質量都比較原始,相當於陶器向瓷器過渡的一種器物,故此,稱為原始瓷。
  • 教你根據瓷器胎質來斷定瓷器所屬年代
    由於瓷器燒造的時代和地區的不同,其胎釉選料和燒造方法也各有不同,掌握瓷器胎釉的時代和地域特徵是瓷器鑑定的另一要素。既然要從瓷器的胎質入手,那麼就要了解胎質是什麼,瓷器的胎質是由瓷石、瓷土製作而成的。我國很早就利用瓷石來製造瓷器,基本上都是用瓷石作為原料,如南方的越窯系、龍泉窯系以及北方的眾多窯口。而瓷土是由高嶺土、長石、石英等組成的已風化的次生土礦,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二氧化二鋁、並含有少量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鈉、氧化鉀等。其可塑性能、結合性能以及耐火度均較高,是我國明清時期制瓷的主要原料。
  • 明清中國瓷器達到新的鼎峰,西方是怎樣以瓷器的英文命名中國的?
    明代,除了湧現出流傳後世的青花瓷外,更重要的是,它讓中國瓷器大規模出口到國外。如今,很多國外的奢侈品牌價格高昂,甚至被一些人當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來自中國的瓷器,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奢侈品。很多貴族的舞會,只有用中國的瓷器來招待貴賓,才能被稱為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