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底足胎質認識元 明清 老瓷器

2020-12-20 水雲鶴

元明清瓷器胎體胎質,鑑定老物件看瓷器底足胎質應注意把握一下幾點:一是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明清瓷器製作程序很規範,胎土都要經過人工淘洗,因而胎質顯得乾淨。 圖為元代釉裡紅底足胎質。

明中早期底足胎質 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二是觀察胎的密度有無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明清瓷器制坯前的制泥是人工,人工制泥制坯燒出來的胎密度適宜,無密度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

明未的胎體胎質 現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煉泥機煉製,用這樣的泥製作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康熙時期的糯米胎 三是觀察胎體的厚薄程度,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如明代的大件藏品和清代康熙早期以及同治時期的胎體相對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間的胎體則相對較薄。

清雍正乾隆時期的胎體胎質(清三代很類同) 把握好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清末胎體胎質 四是觀察胎質是否滋潤活泛。老瓷器製作用的胎泥都經過陳腐,加上露胎部分長期與外界物質和空氣接觸,經過風化和吸取營養,胎質有滋潤活泛的感覺;仿品瓷器的胎質一般則較為硬、呆、不活。

現代仿清代九子盤胎體胎質 現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煉泥機煉製,用這樣的泥製作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現代仿火石紅胎體胎質 現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煉泥機煉製,用這樣的泥製作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相關焦點

  • 教你根據瓷器胎質來斷定瓷器所屬年代
    鑑別瓷器的胎質,要觀察瓷器的露胎處,特別是底足。一般來說真正的古瓷,基露胎處有胎骨老化以及自然磨損的現象,也就是說,元代及以前的瓷器胎骨以及底足看上去比較幹酥,這與新仿瓷器胎子顯得硬是不相同的;明清瓷器的胎子,看上去比較細膩堅緻,有潤心之感,較之新仿瓷器的溼硬,略顯乾燥不夠潤滑。對於古瓷的斷代,胎質也能起作用。
  • 玉看皮瓷看底,教你瓷器底足鑑定25條妙招!
    瓷器底足鑑定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
  • 瓷器的重要特徵-底足鑑定瓷器真偽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瓷器的底足傳遞了許多不同時代瓷器製作的諸多信息,瓷器底足也是贗品製作的「軟肋」,可以「形似」,而「神似」 極難。
  • 瓷器鑑賞:「真品」繪畫嫻熟,青花填色富有層次!
    東西老不老?尺寸265cm,價值多少?張慶玉老師鑑定回復藏友好!圖片都仔細看過了這件造型是盤子,這個盤子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加強了口沿的厚度,使口沿部分更加牢靠一些,二是底足無釉,元代時期盤子都是底足無釉的進入明清兩代盤子基本上都是施釉的,只有清代早期雍正乾隆時期民間出現少量盤子底足無釉的工藝,這件青花色彩比較穩定,繪畫比較熟練,紋飾是龍鳳合一,底足有明顯的使用痕,綜合判斷是一件清代早期真品市場價在6000元上下,看圖意見僅供參考!
  • 弄懂這14個鑑別瓷器底足的方法,從此購買瓷器「不求人」!
    在瓷器收藏的圈子裡,大家都知道,鑑定瓷器,主要是從神韻、器型、釉面,還有表面紋飾的畫工,發色來判別的,當然還有款識和底足,都能做為辨別瓷器的依據,並且,這裡面,底足在瓷器的辨別方面,也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的,尤其是辨別真偽和斷代方面,底足更是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那麼,底足到底該怎麼看
  • 如何從瓷器底足上看出年代痕跡?
    鑑定瓷器的年代和真偽,要從細節著眼,小小的一個瓷器底足只要會分析,就能很輕易的避開假貨找到真品,例如瓷器底足上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紋及切削紋)、「跳刀痕」、「棕眼」、「火石紅」(窯紅)、「墊燒痕」、「米糊底」、「敲底」、「沾窯砂」等,都保留了古代燒制陶瓷時留下的年代信息
  • 一件接過宋代老底的現代龍泉青瓷弦紋梅瓶
    在平常鑑賞陶瓷活動中,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不管是資深的古陶瓷鑑定專家還是普通的古陶瓷愛好者,他們在辨別一件瓷器究竟是貨真價實的到代真品還是現代贗品假貨時,認真細緻入微觀察這件瓷器的底足肯定是不能跳過無法迴避的一個鑑定程序。
  • 瓷器鑑賞:光緒·黃地紫綠龍紋碗,有修復,市場價3000元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450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路傑,古陶瓷研究學者,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河北省古陶瓷學會會員,北京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老北京琉璃廠《集雅齋》傳人,路傑先生在明初景德鎮早期紅綠彩瓷、洪武官窯及祭祀制度、元代卵白釉模印八思巴文字等陶瓷研究領域中見地頗深
  • 收藏之旅:老瓷器總是「胎面乾爽」!
    ,河南衛視《華豫之門》 特聘瓷器專家,在從事文博工作十餘年,對陶瓷雜項工藝類文物研究考證鑑定有較深的造詣,中國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天下收藏俱樂部專團專家。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老師好,幫我看看年代、價位、用什麼料?,謝謝!規格:口徑17.6cm,高3.0cm,底徑9.5cm。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外繪青花花卉內繪獅紋盤是一件明弘治時期前後燒制的民窯製品。
  • 學會這幾種胎底特徵,你也可以鑑別瓷器
    粗狂的「旋痕」與「跳刀痕」唐宋元明清,名瓷數以千計,但只有元瓷足底一般是不上釉的,也只有元瓷在眾多朝代瓷器中,因其底部的澀胎裸露在外的緣故,吐露的信息是最多的。元瓷足底一般為平底或淺窩底,旋削成型,底足通常為裸態。有的瓷器上有護胎釉,有的就沒有。
  • 雞腿瓶瓷器的器形演變,生活在變化中進步
    ,通過下面宋代磁州窯梅瓶和金元時期的雞腿瓶,你會發現兩種瓷器驚人的相似。這是就是文物的價值,從收藏中追尋瓷器器形的演變過程。宋元時期雞腿瓶器形金元黑釉雞腿瓶金元黑釉雞腿瓶高41、口徑4.3、底徑10.5釐米,小口,溜肩,長曲腹,腹向下漸內收,下腹及底外撇,隱圈足。赭灰色胎,胎質較粗,胎體厚重。
  • 瓷器小知識-銅紅釉瓷特點
    銅紅釉瓷是明清時期兩代帝王比較重視的紅釉瓷器。銅紅釉瓷屬於名貴的瓷器品種,燒造難度之大,為世人所珍視。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解讀明清銅紅釉瓷特點,使您深入了解銅紅釉瓷器小知識。清代康熙時期,銅紅釉瓷器恢復燒造,繼而出現了著名的「郎窯紅」、「豇豆紅」和「鈞紅」瓷器。二、明代永樂時期-銅紅釉瓷特點明代永樂時期燒造成了真正的高溫銅紅釉瓷,此時的紅釉瓷器也就是著名的祭紅釉瓷。
  • 聽央視、北京電視臺鑑寶專家聯袂講解紫檀木與明清瓷器
    贈送學員小葉紫檀手串下午,北京電視臺鑑寶專家、明清瓷器實戰派專家範海洋結合大量明清瓷器實物標本講解了明清瓷器鑑定,課後每位學員還收到了範海洋老師慷慨贈送的瓷片標本。一、檀香紫檀的歷史與利用(一)使用歷史中國古代認識和使用紫檀始於東漢末期-晉代出現的紫檀,真正進入在嘉靖萬曆期間,海上貿易流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二)利用原則(雍正以前為蘇式家具、雍正以後為紫檀)
  • 收藏之旅:專家「揭秘」,瓷器做舊的「痕跡」
    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請老師鑑定年代,是不是官窯?市場價值?謝謝!張慶玉老師鑑定回覆:藏友好!首先感謝對我的信任!這件底足裡刻款(雍正年制)雍正屬於清代最鼎盛時期,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燒造質量都很好,這件窯變的釉色並不好,窯變的流淌痕跡比較死板,底足漏胎痕跡與胎釉結合處也沒有雍正時期的特點,雍正年間款式釉面覆蓋色彩不正。對砍頭、打鋸子、等這樣做舊手段要警惕。希望能信我,在今後的收藏鑑賞中得到啟示。謝謝!瓷器鑑賞2藏友諮詢:老師你好!
  • 明永樂青花瓷器詳解
    但是此種壓手杯,向不見於任何瓷器圖錄,亦不見於任伺人的著作中,因此就有人懷疑說,此種作品,是否尚留人間,是一問題!由於此種有年款的傳世品之不能見到,所以除了一部分有宣德年款的青花器物,確定其為宣德時代所燒造外,其無年款的青花瓷器,就很難有一致的看法。永樂呢?還是洪武呢!
  • 明永樂瓷器,開啟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永樂朝前後期瓷器質量發生很大變化,永樂早期製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後期,而後期製品則與宣德早期相接。永樂青花端莊秀美,器物線條非常柔美流暢。講究修胎,器形十分規整。
  • 崔凱:雖然接的是「瓷器老底」,但器身是新的
    《我愛收藏欄目》 特約鑑定嘉賓,河南衛視《華豫之門》 特聘瓷器專家,在從事文博工作十餘年,對陶瓷雜項工藝類文物研究考證鑑定有較深的造詣,中國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天下收藏俱樂部專團專家。藏友諮詢:請崔凱老師鑑定青花瓶新老,看是否有收藏價值?謝謝!
  • 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
    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1.青花加彩裝飾青花加彩瓷器全部圖案主要是由青花繪製而成,然後將青花瓷器燒造好,再繪製其它色彩,或點或描邊於紋飾上,二次低溫燒造而成,如青花加紅綠彩。青花礬紅龍紋盤青花礬紅龍紋盤高4口徑17.4足徑11釐米 撇口,弧形淺腹,平底矮圈足。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製作工藝及鑑定技巧
    琺瑯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琺瑯彩瓷器拍賣價不斷飆升,並且跨越億元關口。
  • 收藏:「老瓷器」總是胎質堅實,協調性好
    所以就目前所見的品相,因為畢竟缺蓋子,市場價位大概在人民幣三萬元左右,供您參考。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是崔凱。器物青花發色較為豔麗,青料在釉層底部的沉穩度呈現較好,釉層質感顯得較為瑩潤,釉質較為緊緻,底部露胎部分胎質非常堅實,上面的老舊痕跡形成的較為自然,並且繪製出來的龍紋頭部結構、以及身體結構都較為紮實,龍頭繪製得非常精細,身體盤曲富有力量;但是器物整體紋飾構圖布局略顯鬆散,底部款識書寫得較為潦草。所以就目前圖片所見的品相,市場價位大概在人民幣六千元到八千元之間,供您參考。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是崔凱。